[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心经思想蠡测 六
 
{返回 悟光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96

心经思想蠡测~六

我国自周朝以下,有人创造了神仙说,炼丹服食了以后就会长生不死。周武王的第四代孙,周穆王喜爱旅游而不理国事,当时邻国进贡了四匹骏马,日行千里不疲,穆王驾了骏马走遍天下,游到现在的天山,天山中有一山潭叫做天池,古时名瑶池,天山也出有雪莲,也有水蜜桃,这地方天气很冷,是一少数民族区,有一位女领袖,人称瑶池金母,也有人叫她西王母,此女领袖住这寒冷地带,因没有受到强烈的太阳紫外线刺激,皮肤嫩白保持了青春容貌,传说她是神仙,不老长生秘方是吃了仙桃所致,穆王驾上山见到西王母,受她招待吃了仙桃,穆王问西王母,我已经吃了仙桃了大概可以长生不死吧!西王母说:不断七情六欲之心是没法长寿的,穆王说我可以断,王母说那么可以长生了。穆王回来还是如故纵欲不断,虽吃了仙桃,到了七十岁仍然死了。

历代帝王享受了无限的人生,但怕不能长生不死而苦恼,想尽办法,四处求取长生不老药,最著名的是秦始皇、唐太宗和武宗。

秦始皇廿八年听方士徐福说,东方海中有三座神山,名叫蓬莱、方丈、瀛洲,上有仙人居住,并出有长生不死之药。据说这是日本群岛,日本又名扶桑岛,或叫东瀛,台湾叫南瀛。

秦始皇命徐福带领童男童女三千名,乘船前往蓬莱,徐福终于到了日本,即现在的新宫市地方,一去而忘返,当了日本第一代天皇,名神武天皇。新宫地方的山上听说出有一种长生药,即天台乌药,徐福还吃了长生药,但徐福到了老了还是死去。

假如人能不老不死,也不算是到彼岸,如果唐太宗或其他的人可以活到现在不死,又能活到未来永无止境,那么他们已经一千多岁了,他的所有子孙也已经作古,经过一千多年沧桑岁月的流转,睁眼看他的帝位被人取代,看他子孙一个个不幸死去,岂不伤心,而感觉获得没有意义。他是长生不死的,服毒自杀也死不掉,大概会烦得发狂,这不算到彼岸了。

波罗蜜多是从烦恼的感受世界,到了知一切无常,不被欲望束缚证悟涅槃当体,空有不二的境地的大安心为指归的。此虽为解脱,还是自利自私行为,未证到宇宙一体,众生一人的大悲境界。

佛是两足尊,自利利他的,以人溺己溺,人成我成,才算成佛。

他人饥寒,与他饱暖;他人患病,令他健康;他人烦恼,令他安心,拔苦与乐,才是佛心菩萨心。

心物是不二的,若能在物质的缺陷中给予救济,令人安心,这就是净化社会,化悲哀为欢喜,自他都安心眼前就变成了释迦净土。

成佛的前提是行菩萨道,菩萨以六波罗蜜作为武器去打天下。布施、忍辱是利他,持戒、禅定、智慧是自利,精进是实践,所以波罗蜜应该是要度到彼岸的工具。

波罗蜜多的实践

六波罗蜜的实践中,智慧(般若)是最重要的,以智慧来观照世间和出世间,了悟宇宙实相。“世间一切”是变化虚幻的时空流程,“实相”是本有法性的永恒性,这种隐显的常的“变化无常涅槃体”的常住性,显为生,隐为灭。其实生灭、生死、涅槃,皆是假名,不知此理叫迷,迷着“有会变成无”、“得会复失”、“生会变死”,起了烦恼。依佛经记载的方法去观照,就能悟出生死即涅槃,生灭即实相当体了。

觉悟时迷情一扫而空,如云散月现当空。我未悟时此岸,悟时就是彼岸,悟了的人要赶快去教化他们,使人人都能悟境的彼岸。

若只有自己到彼岸,而其他都无人到彼岸,你是会孤单无聊的。待有朝一日大家都到了彼岸了,你会被认为是自私的人,而被挤到无地李锥,这就非到高山打瞌睡不可了。

这种虽然证到罗汉果,却是佛陀最排斥的人物。所谓罗汉在高山打瞌睡,菩萨落荒草,佛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菩萨在人间的荒草中救度同胞,使他们得到心灵物质的救助,同舟共济,患难相救,度过安心的境地。众生度尽就是证了菩提。佛是在世间成就的,若没有世间,就没有佛,也不需要佛教了。世间与出世间不二,佛与世间众生不二。你有了智慧,就即时开始工作活动,内度自己之心中迷昧众生,外度大地所有的众生。立下宏大誓愿,度尽烦恼的地狱众生,就是发菩提心,要坚固之不可中途退转,则绝对成佛有余。佛是觉醒迷惑之世间的工作者,故佛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度众生方法有言教与身教二种,其意要身庄严与心庄严并具。
 


{返回 悟光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心经思想蠡测 七
下一篇:心经思想蠡测 五
 悟光上师回忆录 四
 禅的讲话 第三章 宇宙与生物之归一 依正不二论
 一真法句浅析
 禅的讲话 第九章 心操正行
 真言密教探源 1.4 真言密教演进史〈密教仪轨的整备〉
 禅的讲话 第八章 理性与实行之归 修证不二论
 绝对之价值
 禅的讲话 第六章 社会与个人之归一 自他不二论
 心经思想蠡测 二
 禅的讲话 第四章 天道与人道之归一 生佛不二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学佛先从做人起(陆忠培)[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知岳飞遇难的道悦禅师[栏目:正如法师]
 对于中央民训部修订中国佛教会章程草案之商榷[栏目:太虚法师]
 净宗七祖省常大师[栏目:净宗祖师传记]
 68.问曰:如佛结戒,比丘三衣不应少,是诸比丘何以破尸罗波罗蜜,作檀波罗蜜?[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视金如贼[栏目:法音集·佛教典故]
 真俗无碍、慈悲利他[栏目:黄国达居士]
 莲花生大士全传 第二篇 狮子吼声 第四章 修罗石洞净比丘[栏目:莲花生大士全传]
 成就的通途[栏目:瓜熟蒂落·达真堪布]
 第五则:愿以己身代师死[栏目: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