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学问答四篇-生活实践篇
 
{返回 妙境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737

佛学问答四篇-生活实践篇

玅境长老答/编辑室整理

问:在家居士应如何调伏淫欲?

答:还是要修不净观。但其中还有一个问题──你若观察你所爱的人,不净观不能现起;而欲心生起,不净观就修不来。那怎么办呢?先观察自己是不净,这样子渐渐观,不净的智慧增强了,然后再观所爱的人是不净,就能观上来了。在家居士若不愿意修不净观就不能弃舍爱。你现在有心离欲修不净观,如果有恒心、努力不懈怠,不净观能修成功,就能调伏淫欲,不障碍圣道的修习了。

问:法师曾说修习四念处可以除掉贪瞋痴的毒,但在家人俗务繁忙,只能利用零碎的时间修习四念处,如何用心?

答:是的,的确如此!在家人要做事,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只能利用零碎的空档修学四念处。但既有心修习四念处,不须要用电子计算器,你心里重新地想一想,是不是决定认为修学佛法、能得圣道是值得的?相对于求世间荣华富贵这件事,它的价值如何?你重新地审谛观察。如果认为修学圣道的价值,确实胜过世间的富乐, 就算暂时不能出家──我姑且这么建议──你用四个钟头在社会上做事,另外也拿出四个钟头来修四念处的圣道。如果因缘具足,最好完全放下,出家专心修学四念处,也可以回向净土。如果一天内只用零碎的时间来用功──这时候拿半个钟头,那时候拿一刻钟,这样是不行的,你很难有成就!

问:「学佛三年佛在天边!」这诚然是古德对后世学者之警语,而佛子应如何策发自己不生退心?

答:不生退心要修无常观。怎么样建立自己坚强的信心,勇猛地精进呢?深入地学习佛法,增长智能了,则对生死缘起认识深刻,容易生厌离心。但此事一般人多数办不到;不要说在家居士,连出家的法师也多数得少为足,不愿意深入地广学佛法──「我现在能讲、能写就好了,何必那么辛苦!」如此,对佛法的信心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如何有无常观?如果医生告诉你,你得了癌症,顶多还有三十天的寿命;如此则有无常观了。「我就要死了,世间的一切都没有我的份了。」有了这样的觉悟时,不放下也得放下,就能真心诚恳勇猛地念佛,坚决地求生阿弥陀佛国。此无常观力量甚大。

假设我们学习佛法得到了警觉,不须要得癌症就能有这样的无常观,也一样能发出勇猛心,精进不退。如果不修无常观,觉得自己还能有一百年的寿命──「不要紧嘛!我现在先看看花花世界,享受九十年以后再说。」那勇猛心当然发不起来,也就与佛距离得很远了。

问:经中所言诸天、阿修罗、地狱、饿鬼等境界,为何人类的肉眼见不到?要修到何种程度才能见到?

答:人类肉眼的功能很小,所以看不见;有天眼就可以见到。得天眼通必须先有禅定的功夫;但有禅定未必就有天眼通。得了禅定之后──至少是初禅以上,还要进一步修天眼通,成功了才看得见。

问:日常生活中如何才能过得自在?

答:心里没有烦恼就自在;心里有烦恼就不自在。怎么能够没有烦恼呢?要修四念处!修四念处能调伏烦恼。观身不净,爱欲心自然会逐渐的轻微,逐渐的没有了;观一切法空、无我无我所,自然是不住色生心、不住色声香味触法生心。若你心里能常观一切法空,觅心了不可得时,还会有烦恼吗?那有烦恼可得呢?自然是自在了!

问:常感觉人生的路走得很孤独;如何能一个人不结婚,心中不会感觉孤独?

答:「感觉孤独」这句话,明白一点说就是有欲的关系;有欲而未结婚就感觉到孤独,没有欲时,就不觉得孤独。欲界的人──地面上的、乃至欲界天的天人,都是有欲的,都怕孤独。但是色界天上的人离欲了,没有结婚的须要,他们都是一个人独住的,没有孤独的感觉;所以,应该学习离欲。 其次,如何能不结婚,又心中不会感觉孤独?你要与法相应、以法为友。若欢喜《般若经》,《般若经》就是你的朋友;欢喜《法华经》、《华严经》,这都是你的朋友;欢喜《大智度论》,《大智度论》就是你的朋友。总之,能以法为友,就不会感觉孤独!

问:该如何对治嫉妒心?

答:「嫉妒」者,经论里的解释就是「不耐他荣」;别人有荣誉的事情,我心里不舒服、不高兴,同时也有一点瞋恨的味道。

简单说,有三个方法可以对治:其一,应如是作意:「我现在用功修行的目的,是想要得圣道、得无生法忍;我所欢喜、所尊重的,是圣者的境界。而现在我所「嫉妒」的那个境界,还是凡夫虚妄不实的境界,有什么值得嫉妒的呢?」你这样观,嫉妒心自然就停下来了。这是一个方法。

其二,修我空观、法空观。观没有能嫉妒、所嫉妒之人,观察所嫉妒的境界不可得,这样就不会有嫉妒心了。

其三,发自内心至诚忏悔。到佛前长跪,先作如是念:「我弟子某某刚才遇见一个因缘,生了嫉妒心;我心里面很苦恼,希望佛菩萨慈悲帮助我,令我随喜别人的功德,不要嫉妒。」然后向佛磕头。你这样多做几次,嫉妒心渐渐的会轻微,就不嫉妒了。嫉妒是很可羞耻、很丑陋的行为,的确应该想办法消灭它!


{返回 妙境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维摩诘经讲记 佛国品 五
下一篇:佛学问答四篇-净土念佛篇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7
 持名念佛与念佛三昧
 四念住讲记
 楞伽经四种禅(讲于法云寺禅学院)
 《摄大乘论》笔录 第八章、彼果断
 午斋开示集
 《摄大乘论》笔录 第九章、彼果智
 维摩诘经讲记 佛国品 五
 修习圣道的功德
 安住身心 身心安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弟子在家自修也做功课,不知如不如法?请师父指点。[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第七章 香草丛品 二一一 苏摩达陀婆罗门子本生谭[栏目:第二篇]
 藏传佛教“六字真言”[栏目:索南才让·许得存教授文集]
 精进禅定悲智具明[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月灯·起亲想·第二十七章 布施之利益[栏目:创古仁波切]
 如何知悲心通内外道,及其差别?[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玄奘精神 第4节:第一章 进退由心,大德之境(3)[栏目:玄奘精神]
 在我的记忆中从来不吃牛、马、羊好多动物的肉,是否和前世我的种子有关呢?[栏目:宽见法师·心灵答疑解惑]
 相应31经 单纯经[栏目:相应部 48.根相应]
 美容秘笈[栏目:索达吉堪布·微教言]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