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知心
 
{返回 佛网文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54
知心
 
释照初 著
林于愿 译
 
    被佛教所强调的东西,心是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整个佛陀的哲学就以心发端并以心结束。因此他说:「诸法意先导,意主,意造作」,「我们只是思想的产物。能克制心者,就能免于死亡的束缚」。
 
    根据普通心理学,心是随生命而现,与死同灭。然而,根据佛教的理论,心有其极为深妙的内涵,因为它是生与死的重要关连。佛陀在有分心(bhavariga  citta)(译按:指潜在意识)的分析中,明白揭示心的无意识状态,这是假设性而具有高度哲学意义的。心,在它的各种状态——意识、潜意识及无意识状态,都可以是清净无染的;但却也可被邪思、邪识所染污。因此,要好好注意起心动念。也因此,佛陀有《念处经》的传授。在这部经里,佛陀教我们,对于任何动作如:看、吃、饮、嚼、尝、立、坐、卧、言乃至于静默,都要对我们的心有所觉知。在这些活动及意图中,我们都应有所警戒而内视,以便获致充分的喜悦。
 
    「一颗被控制的心会带来喜悦」,佛陀如此教示我们。因此,学习控制心念就变得非常重要。但是要怎样做呢?要从了解心的本性着手。
 
    很明显地,心念是易变而不稳定的。它永远如同离水之鱼般地活蹦乱跳。它是这般地快速、微细而难以察觉。虽然小有这些不稳定的倾向;只要我们对它的一举一动都能察觉,那么就可以把心念照顾得非常妥当。因此之故,经由静坐集中心念的艺术,来训练我们的心,就变得十分重要了。练习静坐同时也可逐渐将心的最高潜能给发掘出来。有规律地练习静坐就可掌握我们的肉身与心灵。一旦了解了这个目标,我们就不再为不可胜数的心理焦虑而感到恐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应该拥有平和之心。然而,当心被忧心、挂虑所扰乱时,那是不可能的。为了排除这种状态,我们就要内观所有有生命、无生命的物体的无常性。只有这个时候,我们才是真正在「观」,而痛苦才会消失,心灵才会平和。
 

{返回 佛网文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与压力同舞
下一篇:喻解无生四句
 生活简单更容易幸福
 韩愈的学佛心路
 于颠倒中显精神
 “大势至”的含义
 《法华经》七喻
 失去的快乐
 太阳为谁而升
 佛教和平之概述
 吾将上下而求索
 有漏世间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只是坐着[栏目:传灯法语·乘宗法师]
 A Huge Lump of Gold (Moderation)[栏目:Buddhist Tales For Young & Old]
 参禅的十种利益(宣化上人)[栏目:禅宗文集]
 人生加油站[栏目:人生加油站·迷悟之间]
 学佛切忌望文生义(上)[栏目:侯松蔚教授]
 菩萨法语[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11年]
 释迦佛成道纪念日会供前开示[栏目:傅味琴居士]
 万佛忏与普贤十大愿王(法圆)[栏目: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