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生身与习气身
——说“受生中有”之一
“六中有”最后一个中有,名为“受生中有”。比喻为将一未通的水道,跟另一水道接通,是故说为“受生自解脱”。
“受生”的通俗说法,也许可以说为“投胎”,然而并非所有的生命都属胎生,所以“投胎”只是局限于人类生活范围的说法,而且由这说法,可以引起信仰上的争议。
许多宗教反对“轮回”的建立,其实只是反对有投胎这一回事,如果说成为“天人”亦是轮回的一种形式,那就应该为许多宗教接受。例如印度教,信仰死后与大梵同在,用佛教的语言来说,便是往生梵天,两种说法无有差异,只是修饰词有所不同。
佛教说“轮回”、说“受生”,跟其他宗教不同的地方,在于佛家反对有一个轮回的个体。如人死以后,并不是有一个“张三的灵魂”、“李四的灵魂”,然后由这些带着标签的灵魂去受生。
有人会问:然则为什么佛家又说有“中有身”?中有身不是灵魂是什么?
中有身并不是灵魂,只是一组带着业力的心识。这心识并无形态,然而由于心识还残存着死者的心力,所以起初便成为依心力(意识)而成的“意生身”。这意生身便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鬼魂了。
然而意生身并不能维持很久,渐渐他又同时形成“习气身”。人在生时本来也有习气身,例如梦中所见的自己,便是习气身了。当死亡之际,习气暂时未发动(所以见两次死光明时才是最好的解脱时机),是故初入中有身的意生身便可名为“清净幻身”。
不过习气其实很容易发动,当意生身见到家人哭泣,或见到自己生平喜爱的事物等等,习气便可以随时发动,慢慢习气身便比意生身还要强。
这种形态,已经不清净,虽然仍是幻身,可是因受习气牵引,便成为“前身当生色身”。他具有的形态仿佛“前身”,可是却又具有“当生”(应当往生于那一道)的特色,所见亦是当生的景象。
所以无论意生身或者习气身,都不能称为灵魂。尤其是习气身,他所保存着的是多生以来的习气,习气发动,我们不能说是哪一世哪一个人的习气,是故便不能说是谁的灵魂。
或者问道:既然人在梦中所见的便是习气身,那即是说,习气身与我们的身体同在,那么,为什么我们可以确认自我就是自我,而中有意生身却不能呢?
可以这样回答:人跟意生身不同,因为人有一个血肉身,所以便能成为“自我”的标签,而意生身仅是一个由死者意识所形成的幻身,只有死者觉得自己的存在,所以便失去血肉身这个标签了。
而且,当习气身愈来愈强的时候,亦即是业力的牵引愈来愈强,意识已不能维持意生身的形象,这就更加不能给这意生身一个特定标记,说他是某人的灵魂。
人所以能执著自我,给自我一个特定标记,完全是因为人有一个血肉之躯。所以从来没有一个人离开血肉之躯将意识称为自我——只会称之为“我的想法”、“我的感觉”之类,既然只是“我的”(佛家名相称为“我所”),那就不是“自我”。
正由于这样,佛家才将受生看成是一组业力的转移,由一个个体移向另一个个体。这就称为“不常不断”。没有一个固定而轮回的个体(灵魂),是故不是常;因为有业力在转移,而非业力随着死亡便消失,是故不是断。
当日龙军比丘答弥兰王关于轮回的问题时,便用蜡烛来作示意,一支蜡烛点尽,将它的火燃起另一支蜡烛,便即是不常不断的轮回。并非是同一支蜡烛,是故不常,蜡烛的火依旧保持,是故不灭。
生命的轮回也的确是这样,宿业注入新的身体,这身体又重新作业,然后宿业跟这一生的业力混同,又再找寻新的身体。如是循环不息,便是轮回。所以,不能说轮回是一个特定的个体(但亦未尝没有这特定个体的业力)。
必须这样去理解轮回,才理解如何“受生解脱”。——当解脱时,是整组业力的还灭,而不是单一个体像囚徒那般被释放。
有一首偈颂形容这个受生的“前身当生身”(具习气身的意生身)——
前身当生之色身 一切感官无障碍
具有业通神变力 以净天眼见同类
这种形容与宗教信仰无关,无论你相信不相信轮回,你都一定会同意,死者的意识可以凭想象而认定自己有一个身体,所以这个身体没有物质,仿佛死者生前血肉之躯,其实没有血肉。我们在梦中出现的,便是这种形态。
所以你除非否定梦,否则你便无法否定一个具习气的意生身。
然而即使在梦中,我们出现的形态亦不完全由我们控制。你不能像在衣柜挑选衣服那样,为梦中的你安排衣着。有时候,我们甚至会在梦中变形,年纪忽然老、年纪忽然少;身躯会变大、身躯会缩小。为什么这样呢?那就正因梦是由习气主宰,而不完全受意识控制。
所以其实我们很熟悉自己的中有意生身形态,那就有如梦中的自我。
一般来说,当中有意生身初形成时,这意生身一定是以最美好的形态出现。无论死时颜容如何憔悴,意生身都一定青春美好;无论死时如何贫寒,意生身都一定充实富足。因为死者的意识一定用最美好的回忆来装饰自己。
那亦即是说,意生身所具的“前身”,一定是前身最美好的形态。这种形态,说是可以维持三日半(亦即是经过见寂忿尊的两个七日周期之后的三日半)。
三日半之后,由业力感召的习气身开始发生影响。这亦原是无可避免的事,因为意生身负载着宿生的业力,这些业力不可能不产生作用。业力总脱离不了贪、瞋、痴、妒、慢的范围,它们彼此互相增上,就像生前一样,由一个业,引发另一个业,这另一个业又回过头来加强原先的业,如是等等,业力就构成一个纠缠不清的网,于是习气身便形成而与意生身同在。
习气的影响,令轮回产生两种果,一种叫做正报,一种叫做依报。
所谓正报,是决定轮回到六道的那一道;所谓依报,是决定往生的环境与受用,发动得最有力的业,决定正报;其余次要的业力,决定依报。于习气身便体验到当来往生的正依二报,包括六道中那一道的景象,以及其景象的优劣。甚至连意生身都变成带有当来往生的生命特征。——例如当往生为猴子,就会喜欢搔痒;当往生为阿修罗(非天),就会喜欢挑战。如是之类。
这就是颂文第一句“前身当生之色身”的意思。其所谓“色身”,并不是物质身(血肉身),而是具有形态的意思,在显宗的经典,则称之为“微细身”(如今英译多译为subtle body)。其形态如前述,受到“前身”意识以及“当生”景象的影响。
颂文接着说“一切感官无障碍”,那是说中有意生身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无论前身有什么缺憾,这时都变得完美无缺。盲人变成能见、聋子变成能听。不但这样,在业力范围之內,意生身想听什么,便可以越过万水千山来所闻;想见什么,便可以穿透万障千重来看见。这就是所谓“神通”了。可是必须注意,一超越业力范围,意生身即无所见亦无所闻。
因此颂文说:“具有业通神变力”。
这些“神变力”除了天眼、天耳之外,还能够穿越障碍。墙壁、石岩,甚至大山都可以穿过;而且意念一起,立即就可以随心所欲而到达任何业力许可范围之內的处所。
不可为具有这些神变力而高兴,因为这不是修持的功德、不是禅定生起的神通,只是由业力所生的神变,由脱离物质身羁绊之后的心识力用。所以能不应用这些神变就不应用,因为每次应用都要由意识指挥,而每当意识动时,一定增上了业力的运作,使本来已经错综复杂的业网变得更加错综复杂,这就使解脱变得更加困难。
说到这里便应该知道,堕入中有身之后,最好的解脱时机是那两个七日周期,然后便是五日半的意生身时刻,一旦有习气身生起,可为说,已踏入轮回的边缘。
所以颂文最后一句说:“以净天眼见同类”。
这句颂文所说的“净天眼”,当然不是指由禅修所得,亦不是说天人福德所致的天眼,如前所述,只是中有意生身这形态的业感特征。当专注时,意生身若是当生天道,他就可以见到天人;若是当生人道,他就可以见到人。所以有些中有意生身于死亡一段时期之后,还可以与人的意生身相见。对人来说,那就是梦见先人;对中有身来说,即是入人之梦,与其意生身见面。假如他当生于其余五道,那么,他就不可能再见到人。
如上描述,也许有人会羡慕中有意生身,神通感应,何等自在。实际上意生身并不如这些人所想象的那般自在,因为一旦失去物质身,他就会无依无靠,有时甚至会觉得全身解体涣散,由是生起怖畏,这怖畏又引发六道的怖畏现象(即使是当生天道的中有身,由业力令其有时得见天道的器世间,但这器世间亦依然不离怖畏)。
所以“六中有导引”是这样来形容中有意生身的——
你摇晃,由于业风的缘故,你从来得不到休息。你的意识无所依,有如鸟羽被风吹散,又如骑上风马,飘动而无休止。
试想象一下刹那都不能停止的生活,便知道中有意生身为什么会渴望轮回,因为他实在需要一个寄托之地,一具肉体、一处庇安所(例如母亲的子宫)。
中有意生身存在的时间,或一七、或二七,以至七七,视业力与当生那一道而定。一般来说,是三七以至四七。过此之后,便是轮回的时刻来临。
前面说过,轮回由正报与依报来决定,所以便有下述的种种情况——
正报好,依报亦好的,往生天道,成为天人,受用天界的享受。稍差一点,依业力往生阿修罗道或人道。如果是人道的话,那么便会出生于物质丰富的文明处所,精神享受与物质享受都胜于贫穷国度的人。
正报好而依报不好的,可以往生三善道(天人、阿修罗、人),依业力而定其受生环境的好坏。譬如贫穷国度的人,虽得人身(正报好),可是饥馑、疾病随伴一生,精神物质都久缺享受。
正报不好而依报好的,可以往生三恶道(畜生、饿鬼、地狱),但受生环境与享用都优胜于同类。这例如堕入畜生道,可是却成为宠物,受主人爱惜,从来不为食物发愁,其精神与物质享受,甚至比赤贫国家的人还要好得多。
正报与依报都不好的,当然往生三恶道,而且受生环境与享受都比同类差。例如无人饲养的野狗,甚至是赤贫国度的野狗,连扒垃圾堆都难找到半点口粮。
所以中有意生身由于具备“前身当生”两种因素,于其未受生前,即已可以感觉到自己将会获得怎样的正报与依报。倘若感觉到不妙时,中有身便会生起畏惧,并且因而痛苦,由痛苦又引生业力,由是生更大的痛苦(例如见到更难堪的景象),这时必然感到孤立无依,因此,便正需要“受生中有”法门的指导,使他知道此时如何自处。
下面,将谈及这个法门。但在此之前,
不妨先知道引生六道的景象。
据密续说:中有的境界通常出现烈风,伴随着风声,有湖水澎湃声,有噼噼啪啪的火烧声,有山崩地裂声。死者的业力越坏,声音愈加恐怖。
还会出现许多凶猛狠恶的形象,死者或视之为恶人、或视之为鬼卒,这凶恶的程度亦随业力而定。他们持着各般兵器,轰隆隆喊着打杀之声。亦有死者会见到自己被猛兽追逐;亦有死者唯见暴风雨来临前的黑暗。
恐怖的声音,惊惧的形象,逼死者躲藏。他们的意身起初可以依附着佛像、佛塔、寺庙、桥梁,甚至是大树、石块等等,可是除非死者生前修习过入定(不一定是佛家的禅定,也可以是外教的定),否则当五日半的期限过后,习气身已完全形成,他们便再无法靠依附来寻求安隐。
这时候,当生何处,便会见到该处的景象。
如果是当生于天道,会见到珍贵装饰的辉煌宫殿。宫殿的辉煌超越世间想象,是故称为“越量宫”(越量即是“超越思量”)。在景象中,连道路都以黄金装饰,草地也以珍宝堆砌。这是幻象,所以对于不以珠宝黄金为贵重的死者,形象则可能改变,然而不变的则是庄严、华丽的基调。对不求解脱的死者来说,这是一个可以安住的处所,住下来,便能于天道受生。
可是对于求解脱的死者来说,天道却是个险处。意生身带着善恶两种业力往生天道,在天道中享用丰饶,无有灾病,一切都是善因造成的善果。所以生为天人之后,可以说都是消耗善因,而剩下来的在比例上便以恶业为多,因此,除非此天人身能获解脱,否则再转轮回之时,便极可能以恶业为因,受恶果之报。
我们见到一些人,聪明、正直,可是却以贫困终其一生,受尽白眼与讥讽,这便可能是由天人轮回为人,正报虽好,依报却有缺憾。至于佛经上常有记载,有天人轮回为饿鬼,甚至落地狱,是故求解脱者实不应羡慕天道。
当生阿修罗道的意生身,会见到宫殿、园林,但同时见到旋转的火圈。那是无论如何都不应受生之所,因为阿修罗受到瞋恚心主宰,常以斗杀、战争为念,于是时时找出非战争不可的理由,所以一入阿修罗道,虽受天人的享用,却极容易堕入地狱道。
如果受生人道,则分四大部洲的景象——
东胜身洲的景象是湖泊,湖上有天鹅和鸿雁;西牛贺洲的景象是湖泊与草原,草原上都是马;北俱卢洲的景象是湖泊与树林,林间有许多黄牛。这三个都是未传佛法之地,所以求解脱的意生身不应该进入。
唯有南赡部洲已传佛法,意生身可以安住,它的景象是到处有美宅华厦(却非华丽的宫殿)。要受生,便安然住于这个境界,等待受生的时刻来临。
下面是千万不宜安住的三恶道——
若是往生畜生道,会见到石洞、小屋,笼罩着烟雾。
若是往生饿鬼道,会见到枯树干、崩岩陷峡、残败林地,笼罩着黑暗与阴影。
若是往生地狱道,会见到阴暗的洲渚、黑铁屋、红屋、地洞、黑暗的街道。那儿还有恶业所感的歌声,对充满恶业的意生身应该很吸引(可是,我们如今业力所感的,又是怎样的歌声呢)。
没有人可以证明这些当生的景象。然而不相信也没有关糸,知道对于这些景象的说法,至少有益无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