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21.佛的出家到证果
 
{返回 法尊法师佛学论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42

21.佛的出家到证果

  我们要想学佛成佛,当先看佛是怎样成的,因此,关于佛的出家,修行,断烦恼,说法利益众生等,应该都先有个相当的明了。
  佛的出家,不是像普通苦恼人家的子弟出家那么简单,那么无意味。佛是生在祖先种族圆满,国土人民圆满,眷属圆满,富贵圆满的帝王家庭中,他的自身亦可说是转轮圣王。但是他放弃了人中极尊至贵的王位,跑到山里去出家修行,像这样的人,岂是容易多得的。
  依据佛教大小乘经论上看来,佛出家的动机,有以下的两种意义:
  一、就小乘说:佛因为游四门时,观见老病死的痛苦,知道虽然富贵到人中最尊的帝王,也免不了这些大苦,为欲想解脱此等大苦,所以才出家修行。
  二、就大乘说:佛的报身本来已在摩醯首罗天中成了佛,现在为欲度众生故,所以来到南赡部洲最圆满的种族中示现降生,乃至观见众苦之后,悲悯众生,受此无意义的痛苦,故发大菩提心而出家修行。
  佛出家最初的修行,是了知自他众苦之后,进一步观察苦的来源,观察结果,了知苦的根源,是由于我执──若执五蕴身是我名人我执,若执宇宙万法的实有名法我执。因为有此二执,所以就起贪嗔痴慢嫉等种种烦恼,由烦恼而造业,由业而感苦。如是,也就成了十二因缘的无明缘行、行缘识等的生死流转了。
  苦的来源既如是,而解脱苦的方法是怎样呢?这在佛经上说的很多,但主要的就是三学。谓出家持戒,而戒而生定,由定而得无我的智慧,由无我慧消除人我执,由破人我执,便得到小乘最圆满的果位,所谓阿罗汉了。到了阿罗汉的时候,自己的苦痛可以说是完全解除了,至于大乘菩萨,为欲度众生故,虽证涅槃而不住涅槃,发菩提心,来到生死海中,行菩萨道,经历三大阿僧祗劫,积聚福慧二种资粮,断法我执,证大菩提。
  (原载《海潮音》1940年第二十一券第一号)
 


{返回 法尊法师佛学论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22.信的问题──在汉藏院纪念周讲
下一篇:20.略谈定学
 55.致各地同学书
 34.驳欧阳渐辨虚妄分别──即再驳《法相辞典·叙》
 43.善慧法幢(四世班禅1957~1660)
 46.略述太虚大师之悲愿及其伟业
 编后记
 28.甘肃噶登协主却稞寺学习五部大论的课程
 1.代序 法尊法师悼词(赵朴初)
 22.信的问题──在汉藏院纪念周讲
 18.法称因明学中“心明”差别略说
 3.西藏佛教的建设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知识的确立——现量(直观)与比量(演绎) (王翔)[栏目:因明学参考资料]
 “豆输朋,阿逝孕”的故事(诵念大悲咒逢凶化吉)[栏目:大悲咒感应事迹]
 第九回 不甘欺侮入净慈 喜发慈悲造藏殿[栏目:济公活佛传奇录]
 正念的精细性是不是指心的微细和细致度呢?应如何在呼吸中培养这种精细度?[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人间菩萨招生[栏目:静思法语·释证严]
 佛经概说 六、净土三经 题解[栏目:佛经概说·白话文]
 皇后的约定[栏目:佛经故事选辑-女性的故事]
 六妙门与三际托空[栏目:南怀瑾居士]
 16 端正的鼻子[栏目:依空法师·人间巧喻]
 四、谦卑为怀 自大的教训[栏目:大师在喜马拉雅山]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