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三字经》新注 前言
 
{返回 唐思鹏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216

《佛教三字经》新注

唐思鹏

  前 言

  佛教者,佛陀的教育也。释尊出世,本为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所谓“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前二“开、示”佛的知见,是释尊大悲,出世说教以利众生的大事;后二“悟、入”佛的知见,是佛弟子听闻圣教,依法修行,从而开启智慧,解脱出离的大事。这就是“以先知觉后知、以先觉觉后觉”的道理。
  佛教在古印度未能正式形成宗派,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后经历代高僧大德的弘宣传播,于是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佛教——大乘、小乘的各个宗派。
  不过佛教最初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传入中国,当时的人们对它了解甚浅,只把它当成一种与黄老之学、神仙方术相类似的学说来理解。如袁宏在《后汉纪》中介绍说:“佛者,汉言觉,将以觉悟群生也。其教以修善、慈心为主,不杀生,专务清净。其精者号为沙门;沙门者,汉言息心,盖息意去欲,而归于无为也。……故所贵行善修道,以炼精神而不已;以至无为而得为佛也。”在道安时代,还有用“格义”的方法来讲述佛教的。也就是说,佛教传入中土不久,它的理论幽玄,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于是讲说佛法的人便用格义的方法,和中国旧有的学术思想相配合,来发挥它的意义。如佛教的五戒,便用儒家的五常来配释。所谓不杀是仁,不盗是智,不邪淫是义,不饮酒是礼,不妄语是信。然而外论和内典毕竟有相当大的差别,如《高僧传·僧光传》引用道安语说:“先旧格义,于理多违。”又鸠摩罗什的弟子僧睿在《毗摩罗诘提经义疏·序》中也说:“格义迂而乖本。”因此,“格义”的运用最终随佛教的义理渐次流行和发展而止。
  但是佛教发展到后期,广泛地吸收了儒家的心性、中庸,道家的自然无为,甚至阴阳五行等各种思想学说,使印度原有的佛教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现代某些佛教学者把它称为“华化佛教”。这就要求学佛的人必须掌握“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的三法印,以及“大乘一实相印”来作为勘定佛法真伪的标准。同时还应依据《维摩》、《涅槃》、《大宝积》等诸经中佛陀所教导的“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智不依识”的四依四不依来学修佛法,才能在浩瀚广博的佛教思想中不致为“似教”所困,而有真正的成就与收获。
  本经以三字为一句,四句为一颂,全书共有183颂。这种仅有颂文,而无长行散文的体裁,在十二分教中,属于“孤起”的部分,所以与一般的经论在体裁和风格上皆有所不同。
  本书的原有作者是明代蜀东忠州聚云寺的吹万广真(1582—1639)禅师,世称吹万老人仿效儒家《三字经》的体例撰写的一本佛教启蒙读物,当时敏修长老为该书作了注释。清光绪年间,普陀山印光法师又将此书重新修订,将原文改动了十分之三,注释改动了十分之七,并作了《序言》,再由杨仁山先生印行流通,定名为《佛教初学课本》。
  《佛教三字经》的主要内容,据印光法师在《序言》中所述,主要是“略叙如来降生成道,说法度生;列祖续佛慧命,随机施教,及与古德自利利他嘉言懿行”等事迹和法理。所谓“事迹虽略,而法门齐备;言句虽简,而义理周全”。初学者通过诵习此文,可“知佛经之要义,明祖道之纲宗”,其最终的意义“是在后进之发心造修焉”。所以《佛教三字经》自成书之后,广泛受到教内学人的重视,并依之诵习,建立信仰,成就道心,而有一定成就者,也大有人在。诚不失为是一本导引佛教初学者的启蒙入门书。本书虽被杨仁山先生更名为《佛教初学课本》,然世人仍称之为《佛教三字经》。

  1992年12月9日 唐思鹏时年二十有八
  写于成都宝光寺四川省佛学院

 


{返回 唐思鹏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三字经》新注 法界
下一篇:《唐思鹏著作集》序
 《佛教三字经》新注 叙述古德
 《佛教三字经》新注 慈恩宗
 十二缘起论
 《佛教三字经》新注 释迦佛生
 维摩诘所说经新注 简介
 《佛教三字经》新注 十界
 维摩诘所说经新注 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
 《佛教三字经》新注 六根六尘
 《佛教三字经》新注 余韵
 维摩诘所说经新注 弟子品第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为什么“做七”只要念佛?[栏目:弘愿寺·弘愿园地]
 反求诸己[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一]
 圣人五德[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八]
 佛教入门 四十二·法相名词及佛教常识[栏目:佛教入门]
 密乘行者应避免的极重罪业[栏目: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切]
 勤恳放生终于拯救了我如浮萍般脆弱的生命[栏目:放生病愈]
 人间佛教的推广教育[栏目:吕胜强居士]
 第四部 佛法司库 阿难达 第十章 佛陀般涅槃之后[栏目:佛陀的圣弟子传]
 16-30岁应看[栏目:远离非法同居]
 《极乐愿文》讲记(十)[栏目:极乐愿文讲记·达真堪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