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略释禅观、禅乐与禅病(郑士钢)
 
{返回 禅宗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55

略释禅观、禅乐与禅病

郑士钢
 
禅观 即坐禅观念真理,其法是:外息诸缘,心不散乱,念念返观内照以修习“明心见性”之圣道。梁武帝时达摩祖师来自西域,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是为初祖;二、三、四祖长夜观心,胁不着席;五祖弘忍云:“但了然守本真心,妄念云尽,慧日即现”;六祖慧能天资绝伦,一悟本心,即成佛道;神秀大师则主张明镜勤拂拭,能起到消磨积习的作用。列位祖师都是禅观典范,千古至尊。禅学的传入,不但历代大德禅师辈出,而且对儒学影响亦盛大。宋朝理学家朱熹(1130~1200)云:“雪堂养浩凝清气,月窟观空静我神。”又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明朝理学家王阳明(1472~1528)云:“圣人之心,纤翳自无所容,自不消磨刮;若常人之心,如斑垢驳杂之镜,须痛加刮磨一番,尽去其驳蚀,然后纤尘即见,才拂便去。”又云:“悟后六经无一字,静馀孤月湛虚明。”这些都属禅观范畴的写照。此外在习禅观时,可兼观想念佛,以免空荡无据;在修净土时,亦可结合禅观,有益于摄心、参悟。永明延寿禅师(904~975)云:“有禅有净士,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又云:“弥陀口口称,自毫念念想,持此不退心,决定生安养。”禅观与念佛有机的结合,是修行的一大捷径。

禅乐 习禅之人,静坐一室,清贫因厄,似乎痛苦,然而其心清净,万虑俱寂,心中融融,自然能得轻安、寂静、适悦心身之妙味。以德润身,心广体胖,鹤发童颜,气度非凡,胸怀洒落,自有真乐。

禅病 俗语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魔”非是外来的魔鬼,而是内生的妄念。诸如贪爱心、嗔恚心及思念过去、未来种种念头,均为禅观之病魔。明憨山大师云:“讲道容易体道难,杂念不除总是闲,世事尘劳常挂碍,深山静坐也徒然。”先贤王阳明云:“心体上着不得一念留滞,就如眼着不得些子尘沙;些子能得几多,满眼便昏天黑地了。”又曰:“这一念不但是私念,便是好的念头亦着不得些子,如眼放些金玉屑,眼亦开不得了。”又云:“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一切妄念,根深蒂固,若妄念绵绵不止,即所谓“魔高一丈”,“深山静坐也徒然”。而其副作用则是心阳独亢,真阴日耗,阳盛阴虚,必然产生头痛、眼晕、失眠、心悸、五心烦热、口乾舌燥等病症。心病还须心药医,必须摆脱万缘,下定一心,奋发一志,念念不忘于思想深处“返观内照”。若本性澄澈时间多了,则妄念必然减少;到本性澄澈无障翳时,则一切妄念自然潜消、默化。“但了然守本真心,妄念云尽,慧日即现”。何“禅病”之有!


 


{返回 禅宗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慧能大师思想初探
下一篇:走自己的路——谈谈对禅的粗浅认识(圆明)
 虚云法师的禅净圆融修行思想(李海峰)
 探究禅宗思想溯源的几个问题(果利)
 慧能的思想与《坛经》的演变(郭朋)
 走自己的路——谈谈对禅的粗浅认识(圆明)
 话头禅与默照禅
 对禅的认识(隆藏法师)
 十牛图颂(宋.廓庵师远)
 心地法门(如本法师主讲)
 禅文化的定位(黄总舜)
 洪济宗颐与《禅苑清规》(张志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泰姬陵与象国文明的兴衰[栏目:佛宝论·明贤法师]
 结婚要慎重[栏目:净空法师·微教言]
 昂首与低头的智慧(胡安运)[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第七则:不愿诵戒的苦报[栏目: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十义量 唯识义第七[栏目:韩清净居士]
 九十九、佛光沐浴[栏目:现代因果实录]
 定力是成功的决定因素[栏目:雪漠]
 生日感恩[栏目:仁焕法师]
 7.如何学道修行[栏目:星云法语·成功人生]
 转正*轮[栏目:帕奥禅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