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如是修炼才会成功
 
{返回 万行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737

如是修炼才会成功

2011.3.17

师:和大家探讨一个问题,一件事情的成功,需要具备哪些要素?

答:心力、体力、魄力。

答:知识、能力、心力。

答:天时、地利、人和。

师:古人讲,有志者,事竟成。有志者,做事情真的都能成功吗?

答:人必自助,而后人助之,天助之。如果一个人真的有大志,必然会得人助、天助,做事自然会成功。

师:那么多人想考大学,经过努力之后还是没考上,这又怎么解释呢?

答: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师:真的有一个万能的神在给我们设计、规划,在掌控一切吗?大家真的相信有这样的神吗?

答:这个神就是自己。

答:如果一个人的德行好,他做事的成功率就一定很高。

答:努力加上智慧和方法就可以成功。

答:一件事情的成功需要很多因缘,就像培育种子一样,单有种子或单有阳光是不够的,需要阳光、土壤、水分,还要施肥,拔草等等,种子才会生根,发芽,不断地茁壮成长。我们做事也是这样,单靠自己也不行,单有师父有法门也不行。要想把事情做好,需要把各方面的因素都协调好,成功的机率才会大。

师:我们在座的这么多人学佛,难道我们不够虔诚,不够努力吗?可是为什么还不成就呢?

答:因为见地、魄力、体力不够到位,因缘不具足。

答:没有一个好的综合素质。

答:要成就一件事情,除了上述这些因素之外,其实最难的是持之以恒。一件事情之所以不成功,往往都是因为中途放弃,没能够持之以恒,坚持到最后。

答:我们学佛,虔诚是必须的,但光有虔诚是不够的。《密勒日巴传》中讲到密勒日巴七岁丧父,他父亲临终前嘱咐他的伯父伯母,等他成家时把家里的财产交还给他。可是他的伯父伯母却把他的财产全部霸占了。他的母亲怀恨在心,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就让他去学恶咒,诛杀了村里30多人。在他成就的过程中经历了八次生死大难,他的罪业才基本得以消除。当密勒日巴成就之后,仍称自己是个凡夫,并说成就主要靠的是努力。当心足够虔诚的时候,就会与佛菩萨相应,与道相应。我们现在不具备胆识、体力、魄力和能力,虔诚心的力量也很微弱,所以很难成就。

答:能降服自己的习气才能成功。

答:热爱自己所做的事,不图名不图利。

答:我认为就是勤奋加智慧。

答:做事主动而不是被动。

答:先天的根器加上正确的方法。

答:成功的前提是选择。成功的核心是选择后的坚持。

答:决定成功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内因,一个是外因。“失败是成功之母”是对于有成功因素的人而言。对于一个没有成功因素的人,不懈的努力只是失败的无限循环。如果内因具备了,还要看外因的天时、地利、人和。如果内因不具备,也就是根本不具备,再好的天时、地利、人和也没有用。

答:每个人成功的标准是不同的。也许一个人的失败在他人眼中却是成功。成功并不是一个概念,也不是一个定论,只是一个过程。

答:最关键的是见地,再加上不懈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师:大家的回答基本上都沾了个边,不能说答错了,也不能说全对。我认为一个人的成功,或者一番事业成功应该具备的条件是需求+方法+努力+拼搏。

为什么要把需求摆在第一位呢?首先要看你的需求是个人的需求,众生的需求,还是社会的需求。如果仅是个人的需求,社会上不需要,没有市场,即便你个人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也不能算是成功。因为这样的成功不能使社会进步,甚至这种成功是与社会对立的。一个人的成功首先应该符合社会进步的需要,不能违背社会,放弃众生。释迦佛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所做的一切不仅是他个人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众生的需要。因为有市场需求,他看到了这个亮点,看到了一个空白的市场,结果他通过一种方法,加上多年的努力,在关键时刻舍命拼搏,所以他成功了。如果单有一个方法就可以成功的话,世界上那么多人做事圆滑,为人处事游刃有余,做的事也合理合法,而且经过了多年的努力,为什么还是没有成功呢?就是因为市场上不需要他这种所谓的努力,不需要这种所谓的事业。那么多学生努力考大学,为什么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考上呢?但是,凡是考上大学的学生一定是经过了不懈的努力。一件事情的成功,开始靠的是努力,最后靠的是拼搏。你能坚持到最后,胜利就是你的。

我们学佛的人选择的这条路非常好,我们自己需要,社会需要,众生更需要。可是我们是否研究过自己的方法?我们的方法是否客观,是否科学?如果你的方法仅是个人的主观意识,一点也不客观,在道理上讲不通,无论你怎么努力也不会奏效。中国有句成语“南辕北辙”说得好。难道这个先生没有努力吗?他准备得相当充分,可是他的方向错了,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就像现在佛教界有一个错误的观点,认为单念一句“阿弥陀佛”就能大彻大悟,就能到极乐世界,就能成佛。你满身恶习,满脑袋愚昧无知的想法、妄念都没有破除,没有超越,单念一句“阿弥陀佛”可能成就吗?可是为什么竟然有那么多人认可这个观点呢?这就是完全凭主观判断,没有客观冷静地分析这个方法是否正确,理念是否为正知正见。如果你具备了正知正见,方法也准确无误,通过多年的努力,离目标自然会越来越近。但随之而来的会是种种的考验。考验无非是来自内在的种种境界和外界的种种干扰。

一个真正为自己信仰而奋斗的人,一定能为自己的信仰放弃一切,超越一切,乃至牺牲一切。所以最后他才能实现他的理想,达成他的愿望。我时常说一句话:一个人如果不能为他的信仰奋不顾身,去死去活,去流血流汗,他的信仰终究只是一个信仰,他只停留在信的基础上,无法和他的信仰融为一体,更不用说是去解去证了。

经常听到年轻人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追求自己想追求的东西。那好啊,你所做的都是自己喜欢,自己需要的,社会不喜欢,社会不需要,也就是说你所做的一切和社会是对立的,你可能成功吗?东华寺有今天,就是因为当初万行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才来到翁源县,创建了东华寺。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翁源县是没有佛教,没有寺庙,没有和尚的。万行来了以后填补了翁源县佛教的空缺、寺庙空缺、和尚的空缺。正因为翁源县三十万人民需要和尚,需要寺庙,需要佛教,让万行钻了这个空子。当然,还加上了他的努力、他的拼搏,以及众因缘的和合。内因是万行牵头,外因是成千上万的信徒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众因缘和合,所以才把东华寺建了起来,有了今天的规模。如果我跑到一个已经有很多寺庙的城市建一个东华寺,很难想象它会有今天东华寺这个样子。可是,也有很多人做的事在当地是一个空缺,为什么他没有做起来呢?他只是找到了需求,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或者说他找到了正确的方法,但努力不够;或者说他的努力够了,但最后遇到考验的时候他没有忘我地去拼搏,最后一战他输了。所以尽管前面的需求、方法、努力都具备了,但最后一战他失误了,结果还是没有成功。就个人的内心而言,如果一个人不知足,不感恩,他永远不会成功,永远不会有成功的感受。比如说你有了一万元,还想要十万元、百万元、千万元,甚至更多。欲望无止尽的人永远感受不到何谓成功。因为他不知足,怎么会有成功的感受呢?如果他的目标就是一万,或者一百万,或者一千万,当他实现了这个目标,达到了这个层次,他便就此打住,不让欲望无限地上升,就他个人而言,这已是成功了。

大家可以分析一下自己所做的一切,是自己个人的需求,还是社会的需求、众生的需求。如果你的需求定位对了,还要看你的方法是否正确。一个人一生能达到多高的境界,能攀登到多高的高度,取决于他的方法,也就是我们佛门里时常讲的见地,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如果这两观不正确,是邪知邪见,或者你根本就没有明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那么你这一生是很难达到一个高度的。因为你的方法,也就是你的见地不够究竟,不够圆满。在日常生活中有一种人特别能说会道,但就是不愿意付诸行动,他的整个心都用在嘴巴上。一个成功的人在某些阶段一定是说得少,做得多,或者根本不说,低头默默地努力多年,甚至到最后拿身家性命去一搏。我们时常听到一句话:一个人有多大胆,就可以做多大的事。这个“胆”我们就可以把它理解为最后的拼搏。没有胆识,你怎么敢去拼搏呢?拼搏本身就涵盖了奋不顾身和忘我的精神和勇气。如果一个人在做事的时候总是思前想后,畏首畏尾,顾虑重重,他怎么会有拼搏精神呢?努力的人随处可见,但拼搏的人不多。努力是带有我执的,而拼搏是忘我的。

我问在座的各位,为了你理想和追求,你努力了多少年?刚才讲到努力里面含有我执,你的境界还不够,只达到了努力,还必须超越努力达到拼搏,否则你心中的愿望无以实现。刚才有一位说得很好,成功的人做事都是很主动的。难道你们没有发现每个成功的人,他成功的因素中都有主动这个因素吗?刚才大家说成就一件事需要众因缘和合,这个“众因缘”不外乎就是需求+方法+努力加拼搏。如果你做的事情只是社会需要,众生需要,你个人不需要,或者说你个人不感兴趣,你也不可能取得很高的成就,或者说你根本就不会成就。我们从来没听说过一个不爱好武术的人成了武术大师,一个不爱好文学的人成了文学家。只要是个文学家,一定酷爱文学;只要是个武术大师,一定酷爱武术。如果只是你个人的嗜好,个人的需求,没有市场的需求,你也成不了武术大师或文学家。

刚才大家的回答多数都只是点到。单凭大家点到的那一点点去努力去做,可以想像一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甚至很多人的努力只是自己个人的需求,和社会是相违背的。社会上没有这个市场,你去努力又怎么会成功呢?什么叫成功?你所做的一切必须得到社会的认可才叫做成功。你所做的一切社会不认可,你能感受到成功吗?真正的成功一定要得到社会的认可,众人的认可,否则永远不会成功。你们细细地体味一下,难道不是这样吗?你让众生受益了、众生认可你,所以你才会有成功感。我一贯主张我们的追求、我们的努力一定要符合社会的需要、众生的需要。因为我们最终的成功需要他们的认可。如果他们不受益,又怎么可能认可我们的所作所为呢?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我们在座每一个人的追求都是正确的。为什么?因为我们是在学佛,学释迦摩尼。释迦摩尼所做的一切就是不仅让自己受益了,更让众生受益,让社会受益。

你们是怎么理解学佛的?我看大家更多的是在信佛。信佛只能让你个人受益,甚至你个人都不受益。只有学佛才能让你个人受益,再进一步让众生受益。所谓学佛,就是悉达多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释迦摩尼佛早就给我们设计好,规划好了,你只要按他说的去做,就叫做学佛。否则,只能说在学己,自己怎么想就怎么做。


{返回 万行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理事结合才是中道
下一篇:念咒语的技巧
 表里如一就是道
 行愿才能满愿
 师开示面相
 三次闭关纪实 出家前后:入学求道
 降伏其心 三 师承与法脉
 事靠人做,人依“事”显
 降伏其心 一 关于善知识
 降伏其心 一 如何做到有念无住
 你以佛性看众生,众生都是佛;你以人性看众生,众生都是人。
 降伏其心 一 有为法与无为法的用功方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俱舍论颂讲记[栏目:演培法师]
 随缘度众[栏目:本法法师]
 艺术是什么[栏目:超然法师]
 佛教入门 三十·四无量心[栏目:佛教入门]
 佛教与商业应当和谐互动(李玉玲)[栏目:佛教与经济]
 狂禅误人,说食不饱[栏目:佛法修行止偏法要·印光大师]
 翱翔 To Soar[栏目:旅途脚印 Footprints on the Journey]
 怎样做到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栏目:学佛学经·净空法师问答]
 别自愚,你就是一座无尽宝藏[栏目:看开]
 构成“说四众过”,要具备那六缘?[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