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从北大清华出来的和尚们
 
{返回 佛网文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986

从北大清华出来的和尚们

    最早接触的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和尚是河北的释明海法师,哲学学士。后来又认识了他的师弟,毕业于北大地质系的明影法师。一次偶然的交谈中,得知“文革”之后,前前后后约有5位以上的北大校友出家为僧。

    上周末与家人去北京西北的凤凰岭爬山,在刚刚恢复为宗教活动场所的龙泉寺,验证了一个新的情况:最近两年,大约有七八位清华大学的博士或博士后出家,龙泉寺是他们的重要道场。用一位法师的话说,清华后来居上,出家人数一举超过了北大。

    为什么有这么多高知出家?不是说科学知识越多,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就越强,人们的宗教性就越弱吗?北大清华的学子们出了什么问题?

    实际上,类似的疑问在90多年前的美国就出现过,并有过非常专业的研究。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刘巴(James Leuba)以《美国科学家名人录》(American Men of Science)为据,随机抽样,询问科学家是否同意:“我相信一个对他祈祷可以期待得到回答的上帝。”刘巴想证明科学家是非宗教的,但令他吃惊的是,有41.8%的人选择了“是”。这是一个非常保守的比例。

    1996年,埃德华•拉森(Edward J. Larson)和拉瑞•威赞(Larry Witham)复制了刘巴的研究,发现39.3%的科学家选择了“是”。他们的结论是:82年以后,科学家对上帝的信仰并没有衰落。

     与北大清华毕业生出家为僧联系起来,笔者想说的是:知识多少或许与宗教信仰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在很多人的想象中,知识多了,人的宗教性会降低。从上述中美两国的经验看,这样的想象也许还值得探讨。在宗教社会学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学派,认为人们的宗教需求基本是稳定的,不会因为一些偶然的因素而改变。在宗教产品不充分的情况下,人们会以家族、国家、事业等宗教替代品来满足自己的宗教需求,但需求本身并没有大的改变。这一理论对于我们理解最近半个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或许很有启发。

    有没有理论解释在出家方面为什么清华的学子后来居上呢?也已经有成熟的研究成果供我们参考。1969年,卡内基委员会对60,028名美国学者作问卷调查,发现科学家的信仰比例与其学科的科学化程度成正比。越是科学性强的学科,其科学家的信教比例也越高;反之则低。60%的数学家和统计学家自称“宗教人”, 排行第一;其次是物理科学家和生命科学家,55%。倒数前3位则是人类学家(29%)、心理学家(33%)和社会学家(49%)。研究者的结论是“最不宗教的人在最少科学性的学科中”,这些人之所以倾向于非宗教,或许是因为他们的学科不太够格成为发达的科学!

    以此推断,似乎未来北大出身的和尚,要从数量上超过清华也难。

 


{返回 佛网文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过程
下一篇:无皮也过年
 成功要谛
 忘惶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喜与悲之间
 佛教有若干宗派,是谁创办?有何根据?
 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如此受我们尊敬
 佛的十种德号简义
 走入佛门
 品味淡泊
 佛弟子必须深信因果法则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追求真理之方法[栏目:传喜法师]
 欲海回狂白话解第二卷 受持篇 胎狱观[栏目:欲海回狂白话解]
 真正的贱民[栏目:般若]
 忍辱的美德[栏目:忍辱]
 阿含学与阿含道--问答篇(杨郁文 主答)[栏目:阿含思想研究]
 精进修慈[栏目:法增法师]
 佛陀十大弟子传─须菩提尊者[栏目:佛陀十大弟子传·宣化老和尚讲述]
 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九十四讲[栏目:阿秋喇嘛传记·讲记]
 什么是实相念佛?与文殊菩萨忏悔偈有关系吗?[栏目:明证法师·开示问答]
 楞伽经白话解卷四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一章 辩证不二观如来[栏目:楞伽经白话解]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