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读诵佛经的“出入法”(黄震铭)
 
{返回 其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44

读诵佛经的“出入法”
 
黄震铭

  大凡学佛弟子,读诵佛经是日常的必修课程。佛经法宝,是人类离苦得乐的指南,是佛祖释迦牟尼为度脱众生而宣演的无量法门及成佛的真谛。所以,掌握正确的读诵佛经的方法,亦是修持得力迅捷与否的关键之一。本人学佛时日尚浅,但采用“出入法”读诵佛经,自感受益颇丰。尽管本人浅于学且阙于修,仍毛遂自荐,奉献同道。期望能抛砖引玉,以达共同探讨提高。
  何谓“出入法”,始当求其入,终当求其出。虔诚参悟,此是入经法;用得透脱,此是出经法。简而言之,读经,要走得进去,也要走得出来。
  所谓“入”法,就是怀恭敬虔诚心,认真读经;怀强烈浓厚意趣,反复参悟。视读经为人生一大乐事,把佛经读通读懂,真正领会经中的旨意。如果只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或断章取义,猎奇弃意,是不可能探得经中的妙旨,又可能是入宝山而空载归。实践使我体会到,读经要做到“入”,需做到以下几点。
  1、要有迫切的愿望和浓厚的兴趣。要经常提醒自己:“生命无常,人生难得,佛法难闻,佛理难知。”读经学法是了生死之大事,切莫存有来日方长等闲视之的观念。要有求法若渴的强烈愿望和愚公移山、知难而进的精神,方能精进不懈。同时,还要有入经探宝的浓厚兴趣。佛经法宝是广博精深的智慧海洋,能熏发人的般若智慧。若能真正“入”经,必会使你爱不释手,甚至会废寝忘食。
  2、要无相读经。即读诵佛经时要做到心性清净。不能有求,不起分别。因为求即有相,分别即妄。《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谓无相读经,亦即读经时要做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若读经时存有求福报、超度祖宗、消除业障等诸如此类的念头,即是有相。有相读经虽有功德,但功德有限;无相读经,则功德不可思量。
  3、要正确理解佛经中的名相。不能用现代汉语的词解去解释,或从世俗的习惯观念去对其作错误的理解。例如“无念”,佛经的解释是:“知一切法,心不染著。”所以“无念”是活的,是应缘而无所住染,即念起无住,不攀缘,不停留,随用随息。如果理解成断灭念头,或压念不起,或一念不生,死在那里不动,那就犯了方向性的错误。若照此修持,则会误入歧途,后果是十分危险的。读诵佛经中遇到此类困难时,要亲近和求教于善知识,多求开示或多读高僧大德对佛经的注疏。若将他们的智慧转为我有,则事半功倍,得力迅捷。这就是常说的“闻法”。
  4、佛经法宝一般都义理深奥,要认真读反复诵,才能逐步理解深入,非上上根者,决不可能一闻即悟。所以要坚持逐步深入,反复参悟方能得大收益。不能贪多求快,切忌走马观花,或只读不悟,或满足于一知半解。大凡读经者都有这样的体会,初读时似无所悟,但当你读了一段时日,回过头来会猛然发现自己收获甚多,如再坚持下去,就会发现自己在学佛中突然又提高了一个层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就是俗语讲的“铁棒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5、读经时要善于起“疑”。疑而后能悟,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则不悟。《心经》是笔者的每日必读课,每每读到“远离颠倒梦想”这句,总是疑而不解。因为妄是学佛的主要障碍,为何只需远离而不加断灭?此疑长期不解。直到最近才突有所悟。原来妄心不离菩提正觉,除去妄心,即无正觉,妄心只可息而不可灭,离妄无真,真妄不二方合中道。真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又如我读过多遍《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每每读完总感到有这么多“求”字,疑非大乘法宝。今年暑期读《金刚经》,当读至“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心里豁然明朗,突然悟到《普门品》的意旨。得宝后的欢乐真是无可言说。实践证明,疑是悟之因,悟是疑之果,真实不虚。
  何谓“出”经,就是善于把自己从佛经中解脱出来。不去死读经,读死经,徒增法缚。要通过逐步深入而达出于其外。要联系实际,不断自我观照,把所学到的佛法真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例如,有僧问赵州禅师,“什么是祖师西来意?”师曰:“庭前柏树子。”此“出”是何等的潇洒自如,以至成为千古绝唱。佛祖释迦牟尼说法四十九年,而自言未曾道出只字,以此告诫弟子,要从法缚中跳出来。佛祖甚至在《金刚经》中呼斥:“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用心何其良苦。《六祖法宝坛经》中说,僧法达诵《法华经》三千部,尚不能明心。六祖曰:“口诵心行,即是转经;口诵心不行,即是被经转。”并说偈曰:“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作仇家。”所以,“入”则被经转,“出”则能转经。“出”经实修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读诵佛经的“出入法”,“入”是学法,“出”是用法。“入”与“出”是相辅相成的,是辩证统一的。没有“入”就谈不上“出”。而“出”不来,则学无收益或收益不大,终不能明心见性。而“入”得愈深,则“出”得愈活。“人”是迷,“出”是悟,“入”是“出”之体,“出”是“入”之用。有体无用,则落于无为;有用无体,则着于有为;皆非不二。“入”即是“出”,“出”即是“入”。方为“出入不二”。若能如此,才算是真正把佛经法宝读好用活了。


 


{返回 其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培植柔和之心
下一篇:慈悲与爱的比较研究(陈星桥)
 论中国佛教忏悔伦理的形成及其理念蕴涵(游祥洲)
 从不净观到息念观–安那般那法门初探(蔡文熙..
 无我与轮回(学愚)
 陆九渊的佛教观(刘立夫)
 增上信学(杨郁文)
 关于《金刚经》中的“冥世偈”(顾伟康)
 判定佛法真实义的准绳——三法印与一实相印(吕胜强)
 涅槃思想研究 第一章 涅槃思想的起源
 佛学基本问题的五个辨析(杨全)
 给初学佛法人士的一些提示(梁国雄)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圣者言教 第四课(三)衡量见解增长的标准[栏目:圣者言教]
 我向往的智慧——《大手印实修心髓》跋[栏目:雪漠]
 守节要兼顾其家庭幸福[栏目:观念·圣开法师]
 传统佛教的文学观(汪娟)[栏目:佛教与文学]
 晋宋时代的禅经译出与禅法传播[栏目:圣凯法师]
 赞怙主观世音 赐安慰——甘露释[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噶当教言讲记(二)[栏目:噶当教言讲记]
 祥和洒脱之路 后记[栏目:林克智居士]
 那念经、念咒回向给受灾的人,真的能化解灾难吗?[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