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解脱之道讲记 b29 佛教之涅槃观
 
{返回 体方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540

“﹝佛教之涅槃观﹞

    「涅槃」这一名词,不是佛所新创的术语。古代婆罗门教,及后来的印度教,都可说是以涅槃为归趣的。涅槃,可说是印度文明的共同理想。但名词虽同,内容却不一样。”

佛法中很多名词其实不是佛法专用的,比佛陀更早期的婆罗门教或六师外道其它宗派理论的很多名词,佛陀也拿来用,很多文字一样,但内容不一样,佛陀加以修正了。佛陀弘法也是用世间常用的语言,这样大家才能理解。如果讲一些我们都不懂的语言,不知道什么意思,怎样去理解?所以世俗共享的,他也会用,但是内容不正确,他会进行矫正,就用你现在所知道的名词来引导你,但会把真正的意义解释得很清楚。

“依佛法说,他们的涅槃观,都是不究竟的。最庸俗的,以物欲享受的满足为涅槃。如有一个外道,在饱食以后,拍拍他的肚子说,这就是涅槃了。一般印度宗教的涅槃,如呼吸停止,或心念似乎不起等,自以为涅槃,其实都不外乎禅定的境界。那么佛法的涅槃观,是怎样的呢?”
    有将某一种苦迫或压力消散叫作涅槃的,比如肚子饿,吃饱了就叫涅槃了,因为饿的苦没有了;还有执着于物欲享受满足时也认为叫涅槃。涅槃是印度文明的共同理想,进入身心宁静,就以为一切众苦止息即涅槃。所以,印度所有宗教或外道都重视禅定,进入禅定的境界,较深的定连呼吸脉搏也没有,不起一切的念,所谓的识无边处、空无边处、无想处、非想非非想处等,是禅定最高的四空处四空定。很多外道进入那种身心宁静,就以为一切众苦止息了,他就认为这就是涅槃。注意:佛法的涅槃不只是这样,如果出定后就没有了,这样的涅槃是有出有入,不是常定。

“要了解涅槃,最好从生死说起。若不明生死,就不会理解涅槃。”

涅槃不是身心处于某种清凉一切苦都不起的状态,这就要讲到生死的问题。佛法讲的生死不只是当下苦迫的止息,未来生命的轮回也不再起,这才是真正相应的,所以一定要从生死说起,不是只有身心的感受及心灵的状态而已。

“因为涅槃是消散、安乐的意义,而消解的就是生死。生死与涅槃,就像黑暗与光明一样。那什么是生死呢?”

佛法讲的涅槃及究竟解脱与生死这个大论题是息息相关的。真正的解脱不只是当下身心的问题,而是与生命的轮回生死有关,涅槃也是一样,这就是与外道不同处。佛法讲修禅定四禅天四空定到无色界,如果没有慧解脱,禅定的境界就变成你死后未来的果报,死后就是升到相应的天界。但这些果报定境是有时间性的,最长八万大劫,还是有定力消失的时候,还会堕落再轮回生死,佛法是根据这个而说他们不究竟。有人升到大梵天时间很长,就觉得他永远在那里,认为那是永生,其实是误解,他看不到八万大劫以后。但是佛的智能就看到,一些天人福报尽时,五衰相现,他们也有一点神通,知道福报尽了,剩下恶业要堕落到哪里去,会很恐惧。有人就来问佛陀,佛陀会给他开示让他超越。如果不是止息生死轮回,那都是不究竟的,天上福报尽了还要堕落,生死没有断故。三恶道就免谈了,更无止尽的恶缘在轮回,更苦!要明白,讲涅槃不是当下身心的状态而已,一定要谈到生死相续的问题。真正的涅槃是生死的消散,不是只有某部分的消散,生死与涅槃就像黑暗与光明一样。

 


{返回 体方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解脱之道讲记 b30 从生死说起 一 身心和合 死生相续
下一篇:解脱之道讲记 b28 灭谛 六 解脱与究竟解脱
 解脱之道讲记 a22 缘起的内容 十二因缘
 我不说彼有大过
 破无明
 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十一章 中道之实践
 解脱之道讲记 c1 涅槃的意义
 不正思惟故
 系着身见 即使生天 亦是大苦
 解脱之道讲记 a13 奥义书哲学与佛法的同异
 思惟观察先所闻法所得福利
 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十章 谈二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修心八颂》讲文十六 诸法如幻 上[栏目:宽见法师]
 对通灵、特异功能的人应保持什么态度[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六]
 佛学基础 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二节 处与界[栏目:佛学基础]
 出家(莲池大师)[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佛教与中医(邓来送)[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参加祖师法会注意事项[栏目: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
 民国年间(1912--1949年)汉藏佛教文化交流——内地僧人赴藏求法[栏目:索南才让·许得存教授文集]
 保持中道,不堕二边[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3年]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尊佛[栏目:印广法师]
 最高的智慧是无私(达真堪布)[栏目:六度万行]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