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在家居士怎样修行能得利?
 
{返回 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083

问题一:在家居士怎样修行能得利?

在家居士首先要知道,在家本身就是在解脱路上的一个障碍。所以说在家修行首先要克服“在家”二字。因为佛说家是火宅,家是障道的因缘。所以在家居士修行,首先是为出家做准备,虽然没有因缘出家,可能今生没因缘,来生还有因缘,有的现在没有因缘,不等于今后没有因缘。在家居士应该怎样修行?应该按出家的修行方式去做,这就是修行。实际上很简单,反其道而行之,就是修行。怎样能得利?如果你真正在一心一意为将来出家做准备,就会得利,只要修行就得利。只要你存个出离心,也就是出家心,就得利。

比如说我们行住坐卧,如果(不如法),想一想,我要出家了应不应该这么做?如果是出家人就不应该这么做了!这样我们就是修行,马上把我们不应该做的放下。这样的话,在家居士马上就得出家的利益。虽然没有完全彻底,但是毕竟我们的心已经发出了,必然有一天要满我们的愿。包括出家人,今生能出家,也不是今生的因缘,也是前生种的因缘、前生的愿力、前生的努力,才是今生的果。今生能出家必然要有愿力和修持,才能得出家的机会,这个因缘很殊胜。

过去有一个比丘尼,证到阿罗汉以后,她去度王宫的贵人,劝她们出家。她们说:“你看我们都娇生惯养的,我们怎么能出家呢?也受不了这种苦,一旦出家,破了戒怎么办?做不到怎么办?”这个罗汉就说:“破戒就破戒。我前生就是一个演戏的,曾经演过戏,就扮演出家人的模样。不断地演戏后,就种下了出家人的因。出家以后由于贡高我慢,后来下了地狱。但是出家这个因缘没有散,从地狱出来以后,又逢释迦牟尼佛出世,在释迦牟尼佛的座下证了阿罗汉。”她证得阿罗汉不是一生一世的因缘,是这么种的因缘,她根据自己的体会,所以告诉她们“破戒就破戒” 。虽然我们出家后不能那么做(破戒)。但是听到这儿了,我们应该有信心,在家修行是为出家做准备。不能说我在家修行,和出家都一样,这种说法不准确。修行上是一样的,在家也叫修行,出家也叫修行。但在证果上,了脱生死的速度上,是不一样的。在家最高证到三果阿罗汉(编者注:不还果、阿那含果位,是断除欲界烦恼,不再来欲界受生,但生死未了的圣人),但在家证道的人非常少、非常少,在历史上也没有几位。但出家就不一样了,能证到四果阿罗汉,能彻底地了脱生死,证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编者注:声闻乘四果,为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如果说在家比出家证得更好,那佛就不会再成立僧团了,是不是?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用笨理去想也知道,专业和不专业是不一样的。

什么叫出家?出家是一种修行中必然的规律。为什么呢?如果在家努力修行,当证到四果阿罗汉的时候,他必须出家。他只有两条路可走,一个是出家,一个是涅槃。所以说在家没有四果阿罗汉的。

比如说,佛的父亲在临终的时候,也就是证到四果罗汉以后,他就取涅槃了,因为他不能出家。所以我们知道,出家是一种必然的规律。也就是说在家人如果证到四果阿罗汉,他又有一个名称叫义僧。就是意义的“义”,他本身就是已经列入僧里了。僧代表了阿罗汉,很珍贵很珍贵,代表了一种果位。虽然我们现在是凡夫僧,但去向是了脱生死。

再一个,包括这些大菩萨,包括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和大势至菩萨都称自己为老僧。比如说文殊菩萨,他曾经把一双鞋摆在城门外,他就讲过:“老僧从无始劫未拿人一针一线,所以说我的鞋也不会被人偷。”所以这个僧就是我们修行高层次的必由之路。

再一个,我们知道三世诸佛没有一个是在家人,都是现的出家相,所以我们知道这个出家是一个必由的方式。所以说,大家在家修行,应该按照出家方式严格要求自己,能做到多少就要求做到多少。不要对自己放松,认为我在家就可以随便,在家就可以有了理由,我也同样可以证到什么,不要自欺欺人。

 


{返回 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从事养殖业可不可以?对修行有没有障碍?
下一篇:言语道断是什么意思?
 佛像装藏问题
 修净土念佛法门可以打禅七吗?如何供养才算如法?
 怎样对治昏沉?
 我弟弟正月二十一煤烟中毒去世,母亲天天想,天天哭,精神已经崩溃。怎么做..
 怎样念佛才能一心不乱?想临终有把握往生,要怎样用功?
 你好像是修苦行,现在人是否不太适应修苦行?以修苦行的形象入世度众,是否..
 诵楞严咒时间久了,发现自己不爱诵了,该如何是好?
 放生两万多块钱的泥鳅鱼,放的时候死了,给它皈依,那样有没有意义?..
 已故亡人多次挂牌是否真正受益?
 不明心见性可不可以讲经说法?有好多法师也未明心见性,所讲法可听否?..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一篇 理论 1.4.7 道谛(第四圣谛)[栏目: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楞伽师资记》游意[栏目:陈士强教授]
 科学家们与宗教关系密切?[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佛教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栏目:当代问题座谈纪实]
 06-065善知修行菩萨魔障[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6年]
 观察过失[栏目:索达吉堪布·微教言]
 无死的金刚心 第17章 安住于当下[栏目:无死的金刚心]
 人类需要正确的信仰[栏目:多宝讲寺学僧文稿]
 71 通身是眼[栏目:石头路滑]
 如何三调放松?[栏目:高月明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