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如是观五蕴——朴实的生命教育
 
{返回 戒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76

如是观五蕴——朴实的生命教育

    首先引一段《杂阿含经》的经文,如下:  

    《杂阿含经》卷1:(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如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如是,比丘!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如观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CBETA, T02, no. 99, p. 1, a3-15)

     讲到我们身心现象观察的时候,佛陀大体会用蕴、处、界三科的方法来作为观察对象。此经文就是教导弟子观五蕴无常,由观无常,了知世间的一切皆不可取著。佛陀在其他经典中也常常告诉弟子说:“无常故苦,苦故无我”。但我们要明白无常本身是不会导致苦的结果,而导致苦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将“无常”的现象执著为“常”,所以当面对无常现象时,无法接受现实,而产生的痛苦。

    本经佛陀教弟子观无常,令弟子对世间的现象产生厌离,那厌离什么呢?这主要是为了破除我们对世间的喜贪等烦恼,所谓喜贪,就是我们内心中的贪爱烦恼。由观无常生厌离,厌离又能对治我们的喜贪。当我们对世间的一切都不生起喜贪之心时,那就能获得了“心解脱”(指心由一切束缚中解放,解脱之当体即为心,故称心解脱,后来论师们常与定相应,也就是将心解脱与禅定获得解脱相关联)。

    如此,本经最后说:“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那我们得此人身的价值也就得到了体现,才不惜得人身之行。

    不但观五蕴无常是如此,观五蕴为苦、空、无我等,也同样如此观察。

 


{返回 戒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我对唯识学的基本看法
下一篇:佛如良医
 学有所用
 我对唯识学的基本看法
 莫于外缘求如意 当住道上安圆满——《禅林宝训》学后感
 丛林清规之开创者
 心灵之旅——朝拜九华山
 听课笔记——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
 佛教信仰之门
 学习佛法的思路
 前面的路
 创制《百丈清规》的因缘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希望恶果都成熟在今生[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5年]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 第23课[栏目:净水如意宝讲记·圆春法师]
 慧净法师讲演集二 转生官妓──大年初五谈话[栏目:慧净法师]
 禅宗诗歌境界 第一章 禅宗诗歌的终极关怀[栏目:吴言生·禅学三书]
 五 三芦鬘施者[栏目:长老尼之譬喻]
 众生欢喜 诸佛欢喜──满贤菩萨供养佛陀[栏目:宽运法师]
 布施的正确意愿[栏目:葛印卡老师文集]
 感恩[栏目:佛子禅心·种德禅寺佛学苑学僧文选]
 面对生活[栏目:慈诚罗珠堪布·微教言]
 弘扬律学、培育僧才——界诠法师专访[栏目:佛教人物访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