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略述“普请”及其当代意义
 
{返回 戒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09

略述“普请”及其当代意义

 一、何谓“普请“

“普请”一词主要在禅林中使用,所谓“普请”,即是禅林中从事作务劳役时,普请大众,上下合力,称为“普请”,又称为“出坡”。但“普请”这一词在大乘经典中就出现过,不过含意与后来禅林所使的不同,如《方广大庄严经》卷11〈转*轮品〉:“于长夜恒常开门大施普请众生随意所与,亦劝众生行如是施。”又如《渐备一切智德经》卷4〈善哉意住品〉:“普请如来,所布言诲。”经典中的“普请”一方面普请众生接受布施,一方面普请如来宣说法要。

作为集体劳作的“普请”之法最早始于律中所述,如《毗奈耶杂事》所载:“佛言随要当扫,若月八日,或十五日,鸣犍稚,总集众僧共为洒扫。”此语到唐末年间专用于禅林,此由《僧史略》卷上所立的禅居条目可得知,其文云:“共作者谓之普请。” 又如《敕修百丈清规》卷6:“普请之法盖上下均力也,凡安众处有必合资众力而办者,库司先禀住持,次令行者传语首座维那,分付堂司行者报众挂普请牌,仍用小片纸书贴牌上云(某时某处)或闻木鱼或闻鼓声,各持绊膊搭左臂上,趋普请处宣力,除守寮直堂老病外,并宜齐赴,当思古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诫’。”

普请有时非指集体劳动,而系指聚集众人作”送亡”等事。如《敕修清规》卷六〈送亡〉条(大正48·1148b):“白大众,粥罢普请送亡,除守寮直堂外,并当齐赴。”

二、古代丛林对“普请”的重视

古代丛林对“普请”非常的重视,特别要求作为领众的住持、首座等要以身作则,这样才能服众,总不能天天叫清众干活,自己却好逸推劳。如百丈怀海禅师以身作则,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那作为清众敢不去劳作吗?

在古代丛林清规中非常重视所有僧众共同劳作,同时也可以让大众心里有种平衡感,如《百丈清规证义记》卷第七之下曰:“普请之法,上下均力也,山中梵剎,坡事尤多。遇期,鸣梆齐行,虽住持,亦不得好逸推劳,有病则不勉强,至老方可歇息,同居大众,开遮亦尔。……旋为木寺住持,洁正身心,勤理众务,安僧数百,衣食恒备,每有苦役,必以身先噫。古之住持,类多如是。故丛林兴盛,今之住持,则养尊处优,劳人自逸,欲得丛林复整,难矣哉。”

三、“普请”在当代寺院实行的意义  

    上下齐力为常住做事,作为住持(包括首座、执事)以身作则才能服众,给当代寺院的管理有一个很好的借鉴之处。

 


{返回 戒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陀的“民主”作风
下一篇:禅宗寺院管理在当代语境下的诠释
 认识佛法的佛法
 纪念传清法师
 丛林与小庙之间的抉择
 当代寺院本位的反思
 佛教的灵魂
 佛教信仰之门
 在复杂人事中学会淡定
 佛如良医
 读经有感
 禅宗寺院管理在当代语境下的诠释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九三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藏族天葬起源窥探(尕藏加、德吉卓玛)[栏目:西藏佛教·观察与研究]
 97 死而复活[栏目:没时间老]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四六九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五集]
 04-018心安理得[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4年]
 107.国清师静上座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人、人生、人本的教育[栏目:明奘法师]
 心存善念,逢凶化吉[栏目:心念与命运·第1册]
 幽冥钟[栏目:境明·千里皆明]
 遭横难横死的人,助念也能往生吗?[栏目:念佛实用问答·净宗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