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解行相资
 
{返回 如瑞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08
解行相资
如瑞法师
 
      我们每天上课学习,无非是希望通过文字般若,进入到观照般若,继而了达实相般若。彻底地断除烦恼,了生死,成佛道。
      我们学习《金刚经》,也是要让我们了解经意以后,能建立起来正确的知见。因为凡夫执常,看世间人我,不了达空性,不了解一切事物乃至于我们本身,都是仗缘安立的,所以执为实有。我们通过学习,要破除这种常见,建立空性见。同时,要了达缘起故性空,任何的法,又不是孤立的,而是依缘起安立的。比如我们要了生死,成佛,一定要勤修戒定慧,否则没办法成就。也就说解脱与成佛的果,也要仰仗一定的缘,才能够证得。
      知道了缘起性空的道理,通达于空性,就要破除执著;知道缘起,就要珍惜所经历的仰仗缘生安立的人和事。因为因果不乱,如是的因会导致如是的果的。换句话说,法身是清净的,但是善恶没有离开法身。当清净佛性被染污以后,就是凡夫。
      在《菩提道次第》当中,告诉我们修行分上中下三士道,要有出离心,菩提心和空性见。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不管学戒,学经论,都是让我们首先有一个正确的知解。具体的行持,还必须依佛所说的闻思修三慧。比如说,我们知道了修行要有出离心,要放下对自我及五欲贪著。但要真正做到能从内心深处放下,如果连生命无常都不观照,怎么能认识自我,看破自我,最后放下自我,乃至于超越自我?对于外在缘生缘灭的五欲境界,不去观察,怎么能清楚知道它的真相而放下?
      懂得了道理,就要很好地去体会,去修。这样我们做什么都会很自在:与人相处时,不要老执著一个我;看问题的时候,不要先执著我的见,而是以佛的见为我的见。也许这说得有点太高了,说得低一点,我们天天在说,怎么样来长养我们的道德,戒律本身就给了我们一个标准。戒律的止作二持都是训练我们入道的根本,抛开了根本,修什么都没办法进入的。所以,不管目标定得多高,都要以戒为根本。而通过戒的训练,你要看看自己进步了没有。如果一个持戒的人,不懂得谦让,不懂得包容,对他的德就要打一个问号。所以一个人的道德首先要从包容谦让当中来得到。一个团体,个个都能谦让包容,很容易达到和合。
      所以我们越学得多,就越要从最根本的好好地去做,如果行不起来,就是没有真懂。还得从上闻思修上进一步加强。好,阿弥陀佛!
 

{返回 如瑞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寻求真正的快乐
下一篇:中秋节开示
 在家菩萨戒 三
 佛法的受用就在当下
 略说五戒 六
 修道人生
 修行当精进
 法句经开示 常自反省
 修行从根本开始
 法句经开示 常念于僧伽
 祈请善知识应具之心
 从内心放下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平时应该如何打坐?眼睛要闭上吗?[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因明入正理论”的内容特点及其传习(虞愚)[栏目:因明学参考资料]
 西藏生死学《六中有自解脱导引》18禅定中阴02[栏目:久美多杰堪布]
 华严念佛三昧论浅释(十)[栏目:正净法师]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三天[栏目:南怀瑾居士]
 做人的佛法 常常检点自己[栏目:做人的佛法]
 佛教如何看待同性恋者?[栏目:教育孝道·净空法师问答]
 解深密经如来成所作事品讲录[栏目:太虚法师]
 谈论天台宗佛教哲学(曾其海)[栏目:天台宗文集]
 多闻与实修缺一不可[栏目:妙心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