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反省的力量
 
{返回 如瑞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92
反省的力量
如瑞法师
 
      我们来出家,就是要做大丈夫的事。大丈夫的内涵,是要有远大的志向,高尚的节操,和不退转的菩提愿。但我们要知道,一个人有大的志向,这仅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我们生活中一点一滴,并把它做好。
      孔子也说:骑不称其力而称其德。意思是说我们欣赏千里马,不仅仅是它的力气,更主要的是赞叹它的美德。我们人也是这样的。实际人与人都之间相差不多。但有一种根本的差别,就是有没有道德。
      我们很多同学也很有抱负,但是回归到我们的生活当中,一定要有一种反省力,生惭愧心。如果你修惭愧心,修到一定境界时,就会觉得自己真的什么都不是,和任何人相比,自己都很差。在众中,让他高傲,也高傲不起来。觉得自己实在做得很不够。如果没有惭愧心,很难生得起来这种反省力,就会觉得我了不起。与人相处,总是觉得自己比别人强。当这种心态生起来,自己只有退步的,因为别人在进步,而你却还在愚痴当中。
      常常反省自己,对我们的修行,对培养道德非常地重要。我们都想得到圆满,但圆满一定是从弥补残缺开始的。每个人必须得承认自己无始劫来的习气。这就是障碍,这就是残缺。怎么样来弥补呢?就是要从纠正我们的言行与心念开始的。一般人的言行,起心动念,常常都是想的我怎么样能够省点事,怎么样能够偷点懒占点便宜等等。总而言之,所想所做,和修道都是相违背的。当我们反省力生起来的时候,就会生起来一个警觉心。常常地反省,不失警觉心,就知道念念给自己一个纠正。
所以为什么这么多人在一起修行,同是吃饭、穿衣、过堂、诵经,但是有的人心在道上,有的人还没有回到道上呢?最主要的原因是由用心的不同造成的。
      有的人天天诵经,拜佛,但心里想的只是求自己能得利益就好。这一念的自私的心,就偏离于道的了。只是远远地种一个善根,还不能成为究竟解脱成佛的资粮。反之,如果是为了救度众生苦而作一切事情,这就是成佛的心,将来必定成就佛果。所以若是不懂得去念念拨正自己的心念,功德差别就会非常之大。
      如果我们真正能从内心里来反省自己,就能够不断的了解自己,会很清楚地知道,哪些是我无始劫来的习气,哪些是新养成的毛病。生起来警觉心,不断的拨正自己。这样你的修行,就会生起来一种踏实感,会感到很充实。
      所以,真正的修行,一定在于我们能生起惭愧心,能常常反省自我,生起来警觉的心,让自己念念都在道上,步步走在菩提道上。这样我们的菩提大愿一定能够早日实现。阿弥陀佛!
 

{返回 如瑞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修道人生
下一篇:修行要具足前方便
 答居士问
 略说五戒 十
 思惟无常 远离贪著
 普陀山佛学院与五台山普寿寺尼众联谊会开示
 法句经开示 戒香遍法界
 正月初二如瑞法师为居士们开示
 培养自己
 略说五戒 九
 在家菩萨戒 十一
 勇于承担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不要再杀生了(极乐法会上的讲话)[栏目:晋美彭措法王]
 《劝修净土诗》第十八、十九首[栏目:大安法师]
 天台小止观 习禅的人应该如何调身?[栏目:永本法师]
 请问《高王观世音经》是真经或伪经?[栏目: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请问有出家师父说不能养狗,也不能喂食流浪狗对吗?[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十善业道是菩萨戒的共轨 六、由十善正行道而成为十善律仪戒[栏目:菩萨戒指要]
 药师经讲解 第七讲[栏目:法界法师]
 入菩萨行 《入菩萨行》导论 六、《入行》对印藏佛教的影响[栏目:入菩萨行·如石法师]
 第三章 随便宜修六妙门[栏目:白话六妙门]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汉传 晚课)[栏目:忏悔文与忏悔修法]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