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学以致用
 
{返回 如瑞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15

学以致用
如瑞法师

法句经:
若人穿袈裟,不离诸垢秽,
无诚实克己,不应着袈裟。
若人离诸垢,能善持戒律,
克己与诚实,彼应着袈裟。
                
       每天,我们都在学习佛的教法。反省一下自己,真正听进去,染于识田当中的又有多少?我们哪怕是听进去一句,在生活当中能用起来,也能对治很多习气毛病的。或者就念一句“阿弥陀佛”也可以。我们无始劫来的习气不可能一下子除掉,但一句佛号能给予我们提醒,一句佛号也能让人从中醒悟。
      所以,我们应该养成时刻不忘这一句“阿弥陀佛”的习惯,遇事的时候,要能把这句“阿弥陀佛”提起来,告诉自己:别贪!别嗔!
      当和人发生争执的时候,不妨念上几句“阿弥陀佛”,然后赶快转身离去。因为可能自己没有这么大的定力,经不起对方对待自己的种种方式。但一句“阿弥陀佛”可以提醒我离开。俗话也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人就是这样,当能克制一时的冲动,等平静下来的时候,他的思想就会有变化,会觉得这是毫无意义的争执。因而平息了很多不必要发生的烦恼。
         所以,学和用一定要结合起来,才能有所利益。这是很粗的事情,如果我们都不能给自己一个克服。想一想,我们还能不能算一个真正的佛子?能不能对得起我们身上所披的袈裟?
佛在《法句经》教导我们:
                                  若人离诸垢,能善持戒律,
                                  克己与诚实,彼应着袈裟。
      “诸垢”,指种种的烦恼。“能善持戒律”,就是说,一个人,他能够用戒律来对治自己的行为、口业与内心的不善。慢慢地,他的三业一定会起到变化。
“克己与诚实”,是说一个修行者,必须有克制自己的力量。毗婆尸佛的略教诫也说:
                                  忍辱第一道,佛说无为最,
                                  出家恼他人,不名为沙门。
       这也是告诉我们,只有能够真正用戒律来改变自己的身,口,意,学会克制自己,学会忍让的人,才适宜著袈裟。
      我们知道,袈裟是贤圣的标志,是如来搭的衣。一搭上袈裟就把你划分在贤圣的行列里了,我们今天能够搭上是多么的庆幸!所以,一披上袈裟,就要学会忍辱;就要学会克制自己。儒家还知道克己复礼,更何况我们一个修行者,应该比世俗人更有克己忍让的能力。
      在一个僧团当中,最忌讳的就是由于自己的放逸,不检点身口,给大众带来不好的影响。我常常对人讲:佛真是太伟大了。比如说制戒,让小众在当比丘尼以前,必须先学习两年来磨练自己。我们知道,小众当中,有年龄大的有年龄小的,学问高的学问低的,乃至当企业家办工厂的等等,但不管是谁,一来出家就一律平等,一视同仁。都必须从最开始锻炼起,只要你有所不对,任何一个比丘尼都可以来教诫你的。这样实在太好了,一下就要把你自认为了不起的东西统统推倒,全部放下以后,重新再站起来。
      所以,我们应该理解佛的慈悲用心,能产生出来一种强烈的誓愿:直至菩提,我永远常随佛学!绝不能再任由自己放逸,懈怠。虽然有时管不住自己,但要用种种的方法给予提醒的。
      以前也说过,孔子的学生子常,害怕忘记孔子对他的教导,就把孔子的话写上,装在袋子里时刻带在身边提醒自己。我们出家人要比他更进一层,要把佛陀的话好好的记在心里,时时刻刻提起来用在生活当中。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摸头自省:
      我今天善多?恶多?还是无记多?有不足之处明天一定去纠正它,克服它,一天要比一天进步的。阿弥陀佛!
 


{返回 如瑞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生活随感
下一篇:思惟无常 远离贪著
 每天进步一点点
 培养道德
 持戒与用心
 共同发心承担
 在家菩萨戒 十一
 把修行落实到生活中
 出家人的根本
 从生活中提升自己
 难学能学难行能行
 谈修行体会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三)~B 二、知法经[栏目:界定法师]
 遨游自性海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 - 八 主山神众—勤修、精进、增长善根[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大悲咒句解 2、南无 阿唎耶[栏目:大悲咒句解]
 增支部1集39经[栏目:增支部1集]
 没有自我[栏目:白云禅师]
 修心日光论(虚空祥尊者造 释法音译)[栏目:经论著作]
 佛法如何融入现代高科技生活中?[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没有智慧的慈悲是烂情,没有慈悲的智慧是萨旦[栏目:实修教言]
 第五章 地论宗佛教与摄论宗佛教[栏目:中国佛教传统宗系提要]
 因明立式辩经实例之六[栏目:因明与辩经]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