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修行要了达缘起性空
 
{返回 如瑞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56

修行要了达缘起性空
如瑞法师

法句经:
即使雨金钱,欲心不满足。
智者知淫欲,乐少而苦多
 
      人的贪欲是无止境的,出家人上乞佛法也不应满足。因为佛法我们学得还很不够,要努力地去学、去修,所以出家人的时间也是不够用的。时间不够用,就要争分夺秒。
      世间人的不满足,就像佛在《法句经》里面说的,即使天上雨下金钱,这个钱多得要埋住人的腰,但是作为贪欲的人来讲,他还是不会满足。“智者观贪欲,乐少而苦多”,有智慧的人他来观察,知道世间的快乐都是暂时的,而且还会导致无穷的后果。其实这种快乐,只是外界的境,在刺激自己心的时候,产生的一种感受。但是当那个境没有的时候,那个所谓的快乐也就会随之而消失,所以快乐不是真实的。
      有智慧的人,会常常观察贪欲的过患。因为修行人首在破除贪欲,不能贪人也不能贪物。我们之所以要弃恩入无为,就是要寻找真正的快乐。
      佛法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让我们不要放逸,精进不懈地朝着前进的方向去努力。每天上课学了这么多,但是怎样通过文字般若,进入观照般若,最后了达实相般若,这中间一定需要修行。千经万论都是在讲修行的方法,让众生由此能够了脱生死,彻底断除烦恼,最终成佛。
     老和尚讲《金刚经》,也无非是让我们了解经意之后,不落断常二边,树立起正知见。
     凡夫执常,他看见这个事件、人物,不了达它是仗缘而生的,其本性是空,所以就会去执着一个实有的东西。知道了缘起性空的道理,就不会再去执著,但也不会违背缘起的法则。在日常的行持当中,一定是如法如律,因为如是因必导致如是果。法身是清净的,但是善恶又没有离开法身。我们通过学习就是要破除凡夫的常见,同时,还要了达任何的法,都不会独立的存在。比如说要了生死,就必须勤修戒定慧,这说明成佛也要仰仗各种的缘,才能够证得。
      学习佛法的目的,无非都是要让我们认识自我、看破自我、放下自我,最后超越自我。
      在现实生活当中为人处事,不要老执着一个我;在看问题的时候,也不要先来执着我的见,应该学会放下我见,要以佛见为己见。
      我们天天说要来长養自己的道德,戒律就给我们立出了一个标准,不管是止持还是作持,都是训练我们入道的。抛开了这个根本,不管上士道、中士道,都是没办法进入的。所以不管你将来的目标定得有多高,都要以戒律为根本。而且通过戒律的训练,要时常看看自己进步了没有。
       如果一个持戒的人,不懂得谦让、包容,这样就要对他的德打一个问号。如果僧团中的每个人都能学会谦让包容,就很容易达到身和共住,口和无诤。但我现在所焦虑是,大家有没有从最根本上好好地去做。很高深的佛法我们一下子修不起来,所以就要好好地听佛的话,次第学起。大家越学越懂,越懂就要越行,如果行不起来的时候,就要看看自己的毛病出在哪里。其实行不起来,还是没有真懂。好,阿弥陀佛!
 


{返回 如瑞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修行需要自己去思维领悟
下一篇:从我们做起
 实语第一味
 在家菩萨戒 一
 在家菩萨戒 十三
 学会观照
 法句经不放逸品开示
 略说五戒 四
 答居士问
 珍惜因缘
 真正的智慧
 文殊菩萨给你智慧和吉祥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三、公案 — 保护任运 12.牛不入栏[栏目:善祥法师]
 超越之心[栏目:佛网文摘]
 唯识二十论述记讲记 第十讲[栏目:智敏上师]
 光明之旅 第一章 痛苦与解脱[栏目:光明之旅·慈成加参仁波切]
 杀猪现猪,业感现前[栏目:心念与命运·第1册]
 合法的夫妻,在一起生活时要注意什么吗?[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佛教在未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栏目:王雷泉教授]
 永嘉禅师“一宿觉”辩[栏目:张秉全居士]
 111.曲阜县瞻孔庙 Visiting the Temple of Confucius in Chu..[栏目:虚云老和尚传]
 听骗不听劝,认假不认真[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一]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