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修行勿需太多
 
{返回 如瑞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042

修行勿需太多
如瑞法师

      同学们每天集体诵《华严经》。许多人见了,都欢喜赞叹。说大家不但方队排得很整齐,而且诵得也都非常专注。我听到以后,非常高兴,也很随喜大家。
      我们能诵《华严经》,看上去很简单,其实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小时候我亲近弘瑞老和尚,见他得到一本经书时,都会感动得哭出来。他说:真不知道前生要培多少的福,才能够有因缘看到一部经啊!所以他每次诵完经以后,都要慢慢地恭恭敬敬地用经帕包好,放好。他拿经的时候,从来都不会拿倒的。现在的大德师父是这样的。看看过去那些大德的传记,我们也能发现,他们的修行,无不是从敬法开始的。我们应该多向大德们学习,好好珍惜自己的善根。
      说到修行,记得《杂阿含经》里说:修行是需要功夫培养的,就像母鸡孵小鸡一样,要有足够的温度、一定的时间,小鸡才能一只一只的孵出来。所以在我们的修行当中,不能太着急。如果你只想着要怎么怎么样,而没有种种的因缘条件的和合,也是难以成就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了解到一些同学,虽然学了很多年,修了很多年,但是内心深处的烦恼,还没有去除掉的。
      如果修学佛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己的烦恼,即使看上去很用功,对他来说也只能算是相似的修道。所以在我们的学修乃至于生活当中,一定要知道佛法的根本是什么。如果我们在做事的时候,或彼此间一碰到点事,就去抱怨对方怎么样,而没有想到,怎么样来净化自己的内心,消除自己的烦恼,这就是欠缺修行的根本。
      就象母鸡孵小鸡一样,心灵的净化需要一个过程。也就是要时刻保持一颗反省观照的心。当生烦恼的时候,要观照自己:烦恼从哪儿来?是怎样生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烦恼?要追到根根上,这样慢慢地烦恼自然会减轻很多。反之,如果缺少了反省力,观察力,不能从内心深处去思惟,即使天天在诵经拜佛,也很难得到佛法的根本利益的。
      对于任何事情,我们不要想得那么复杂。曾经,有一位年轻的禅师,觉得自己的功夫很了不起,于是去参访一位老禅师,拜见老禅师后,他问了一大堆的问题。老禅师一声不吭地听完之后,对他说:“你真啰嗦!”就走了!第二次,他又去问。老禅师说:“好,你问了我那么多的问题,我也来问问你,你回答上来了,我才回答你。”老禅师顺手拿起来一盒牙签,说:“你看这是什么?”年轻法师想了半天,也不知道怎么来解释这牙签。他反问说:“你说是什么?”禅师哈哈大笑,然后走了。
      这是发生在现代的一个故事。后来大家讨论这件事,问我怎么样回答。我说:第一次,他说真啰嗦,我就说谁让释迦老子说那么多。或者,上去打他一拳;第二个问题,牙签是什么。我就说:这是牙签。本来就是牙签嘛。因为你学得太多,所以用心太多,心眼太多,障碍也就多了。
所以有时候,很简单的问题,我们就不承认现实,把它想得很复杂。而使心不得清净。
      明白了修行的根本,希望大家在修学的过程当中,能够善用其心,多多观照,让烦恼一天天减少,让心灵一天天变得单纯、清净。阿弥陀佛!
 


{返回 如瑞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举眼向上
下一篇:珍惜当下的因缘
 难学能学难行能行
 降伏自心的秘决
 《中峰国师训诲文》讲解 三
 修行从心开始
 华严与人生智慧
 在家菩萨戒 十三
 修行在于去除不合理的东西
 怎样处理好寺庙和外界的关系?
 接受培养
 举眼向上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深洞 Deep Hole[栏目:森林里的一棵树 A Tree in a Forest]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三 (5)[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共修利大弊也大[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4年]
 深信因果 止恶行善[栏目:体慧法师]
 起心动念菩萨遍知[栏目:传喜法师]
 达路吉力的故事[栏目:南传法句经的故事]
 同修之间相处应和睦而稳重[栏目:达真堪布]
 圣者言教 第十六课(十二)毗卢七法[栏目:圣者言教]
 高级佛学教本 第十二课 三论宗 (一)[栏目:高级佛学教本]
 安居讲法第二十八讲[栏目:智海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