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法句经不放逸品开示
 
{返回 如瑞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62

法句经不放逸品开示 
如瑞法师

法句经:
无逸不死道,放逸趣死路。无逸者不死,放逸者如尸。
智者深知此,所行不放逸。不放逸得乐,喜悦于圣境。  
  
      这两天,大家都表现得很不错了。我们很有福报,能够目睹本老、梦老两位老人家的风采。我们也能深深感到,百岁的老人的智慧不是一天、两天,而是靠平常的功夫培养出来的。本老住监狱二十年,梦老三十三年,当问他们的时候,可能都说在监狱里的时候可能是最磨练人的时候(无论从身还是到心)。所以咱们这儿的老和尚常说:"我真正的智慧是在监狱里开的"。昨天有人就问:“为什么监狱里能开智慧?也没书看,也不像我们这样子。”老人家回答的是非常好,"正因为在监狱里就认定自己会死的,没有再想其他的了,认为佛法就是我的所需,人们让我要舍弃佛法,那不可能!"从老人家的这些谈话当中确实也能感悟到——梦老在监狱里鼓励自己的"假如热铁轮,于我头上旋,终 不因此故,退失菩提心!"这就是一种信心,那种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表现。
     佛告诉我们修行必须有不放逸的心和不放逸的行。所以佛说“无逸(就是没有放逸)不死门,放逸趋死路(就是趋于死路)。无逸者不死,放逸者如尸。”
      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共同听佛的教诲,就是不放逸品。不放逸是趋于不死的门,不是说我们这个肉体不死,而真正指的是我们能够断烦恼,能够证得清净的法身,法身不会死的。如果放逸就没办法得到这个不死、体证到这种法身,所以佛告诫我们,只有不放逸才能了脱生死,而放逸这是趋于生死的门。不放逸证得了清净的法身当然不死了,但是放逸的人你活着也形同走尸的。放逸者如“尸”就是如尸体了。虽然看到这个身体,这个色身活着,但是没有用的,很好的宝贵人身本来应该利用来好好修行,结果利用他来造恶了。
      放逸就会导致放逸的心:贪、嗔、痴。放逸的行就会导致杀、盗、淫的。口四过:恶口、两舌、绮语等等。所以一个修行人要能够具有这种不放逸的精神也实在了不起。在《阿含经》里面解释不放逸。不放逸,实际它解释是具有明智的选择。是因为你不放逸知道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怎么样的造作能得到好的果报,怎样的造作会使自己得到不好的果报。所以就要拣择我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持戒的表现正是表现在让我们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如果你刚开始,不懂得什么是不放逸,你就好好地听佛的话,如果是沙弥尼你就好好的依沙弥尼本位所学的:沙弥尼十戒,威仪门等等;比丘尼就以自己的三百四十八条止持还有作持等等。你就去按照这个去做,你就能做到不放逸。所以慢慢地去体会,你会体会到佛是多么的慈悲,他给我们设立的这一切的修法:戒、定、慧的这种次第完全就是对我们这样的人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不放逸的。
      我小时侯也接触一些老和尚,他们常常会流泪的,为什么要流泪呢?常常就会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觉得这句话已经说得太多了,可以说我们学佛者都能够知道,也可能多少都有些体会。但是老和尚说这些话的时候,他们都会流出眼泪来。昨天我听到一位老和尚,已经八十多岁了,但是他还在不停地看书、学习。他知道,只有不断努力地学习、修行、开拓、进取才会从明入明;所以他不会放弃学习。他说:“虽然,我现在已经明白了,但是我还需要更清楚的明白,右手不能写字可以用左手写。”这就是说,当我们真正的有一颗明智的心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怎么样来珍惜我们自己,好好的珍惜我们这一生。阿弥陀佛!


{返回 如瑞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法句经开示 当念无常精进用功
下一篇:法句经对品开示
 每天进步一点点
 把握心念
 我们将到何处去
 发挥团体的力量
 人从何而来
 学会观照
 怎样善护根门
 在生活中善于用心就是修行
 修行离不开慈悲智慧
 修行需要自己去思维领悟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因果与业报[栏目:嘉察仁波切]
 农禅的现代意义(闻一凡)[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地藏经心地法门 第三十八集[栏目:圣宇法师]
 佛陀的启示 第三章 第二圣谛:集谛——苦之生起 Chapter III. The Second No..[栏目:佛陀的启示 What Buddha Taught]
 什么是五时八教?[栏目:洪修平教授]
 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三、公案 — 保护任运 10.取舍巧伪[栏目:善祥法师]
 以道德规范家庭[栏目:仁焕法师]
 十三偈集[栏目:长老偈]
 世界佛教大家庭的共同语言——佛教音乐[栏目: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表面的修行[栏目:实修教言]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