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陀的安那般那观
 
{返回 普寿寺僧众园地·修学体会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16

佛陀的安那般那观
广学部 释沛轮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们生活的步伐越来越快。由于科技的先进,经济日益提高,各行各业生产效率突飞猛进,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不断的改善。这是值得鼓励与赞叹的一面。然而,与此同时,为了将来的事业。学生时代拼命的学习知识;企业间的竞争,不惜一切代价谋求利益;同事之间总想超过他人;学习、竞争、争强好胜占据了有事业心人的心田。在此氛围之中。人们身心劳倦精神紧张。人们为了调解这种过度紧张与工作繁忙的生活方式。有的人带上家人出国旅游,有的人游山玩水,一饱眼福;更有的沉迷声色泯灭自己的灵魂……。
  无论人们以何种方式放松自己,或麻痹神经。无非为了得到暂时的安静与和平快乐,希望忘却生活中永无止尽的烦恼。然而,这些方法似乎给人带来了暂时的快乐,但却不能解决人们生活中、工作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如人有债主,暂时跑开躲躲。债主永远存在。所以有些聪明人他们到佛教中寻找究竟解脱之道。当他们来到寺院时。见到每个人都是安静祥和。在这里他们找不到尘世的纠纷。于是他们便要探讨宗教的生活规则。
  宗教以何种方式生活,以何为精神指导,他的存在对人类社会有什么作用?佛陀告诉出家弟子们,以戒律为生活规则,以四念住为摄心法要……。在原始佛教的教法中,佛弟子们大都以观察呼吸而证得无漏圣果。如(杂阿含)广说,所谓观察呼吸梵语安那般那观。观察呼吸是佛陀在世时教导弟子们的修法,并且他们都得到了莫大的受用。从而断除了世间的渴爱与烦恼,进入了安静、祥和的精神世界。同样的,现在的佛弟子也依此观修,也能达到无二的效果。如泰国,缅甸等地的高僧长老,阿姜查、阿姜曼尊者、佛使比丘等。中国的虚云老和尚、一行禅师等大德。故此,数息观近而可解除人们现实的烦恼,远可证得无漏圣果;并且数息观法适用于社会各各阶层人士;无论人们对宗教有无信仰;无论他是佛教徒或非佛教徒;只要用它,便会受益非浅。(如十日内观禅)广说。
  当今的家庭,人们都很忙。但聪明的人会忙中偷闲,因为他们懂得轴心论的原理。所以他们会找出闲暇时间调解自己。当人的精神调到最适中的时侯,就是智慧产生之时。数息观可将忙乱中的头脑调整,当初学者坐姿端正,双目微合、吸气至丹田、停住,在住息的几分钟内,万念归一。当心念归于一处时,人体中的无数条静脉、动脉中枢神经等传递信息系统都自行调整,不假功用。如医学所说,人生病,三分治,七分养。而养病并非盲目饱吃熟睡。养即是调养、培养、善养;如何用心控制人的情绪,而人的情绪是随气息的变动而变动,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息息相关的。综上所说,数息观基本功效,可调解身心的疲劳,近而可调治四大的病状。
  现在的教育学主张,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事实上,当学生面临高考时,教师评职称时,或为领取硕士、博士的美誉时,评的是分数、成绩、研究成果。为此昼不能心安。夜不能睡眠。多少青少年或知识分子,学的苦不堪言。甚至有的绝望自杀。据全国人口自杀人数统计,学术界人士每年自杀率高于一般市民。为此教育部门不得不应该引起注意。教育应该是人类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而非是有残缺心理的发达知识。虽然。道德教育属于精神范畴,但教育并没有重视道德的发扬,因为每年的高考是以分数入取。科研是以成果为誉,道德摆在哪里?总而言之,分数、成绩,充塞了学术界的每个角落。当然,这是人类智能发达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条件之一。然而,在人类知识发展的同时,调整学生学习的心态与正确的奋斗目标;拥有健康的心灵世界、促进祥和世界的和谐发展,安那般那观是最妙之门。当学生太过紧张劳累时,用数息的方式随时适当调解、放松、静坐一会儿。享受一下新鲜的空气、大自然的美好、人世间无数的希望。这样心中会充满爱、充满喜悦;善待自己、努力学习;感恩父母、社会、全力为人民服务,因为他通晓人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近年来,全国各寺院都有定期的居士培训班、夏令营之类的活动。把佛陀的教育播及到世界的每个角落,用佛陀的平等博爱之心教化世人,净化繁华社会中心灵的污染。树力正确的人生知见。然而,理念的树力固然需要。但起主导行为作用的应是依教如理实修。只有修证才能从病源深处解决烦恼的根本问题。当来自各地的短期培训学佛者。在修学期间,由闻故,了知人生真理;在世间深信因果。由信因果故,对社会上共同遵守的道德、法规等不会去违反。在人格上,也是品质良优。他们依循佛陀的教化,把慈悲、博爱、包容、祥和带回家中;带入社会,起到了和谐社会的作用。但是,这只是局限于宗教信仰的团体之中,如果现在的旅游风景区等地,多少吸取一些佛教数息观法。创办禅修日课,使观光旅游的人有更多的机会场所接触尘世甘泉,彻底更换生活方式,他们由于学习数息的原故,止息了心中的狂乱。会对事物的需求知足少欲,更不会去浪费自然资源。请不必担心它会萧条你的生意,反而会增加色彩。因为热恼红尘中,忽的注入一股清泉,这是人间未来的享受。
  为了培养教内人才的全面发展,中国首届比丘尼大专班中文系在山西太原妙吉祥寺已毕业。接着。历史系、教育系的学尼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由此因缘,佛教和教育部有了初步认识之缘。当教师们接触到了僧团一片祥和之后。由此祥和之气,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信徒。他们说:”学生时代是最美好的时光,一旦步人社会之后,家庭的琐碎、事业的烦恼,如千屡愁丝缠绕着我们……。”最后说:”不如出家好”,他们认为出家是一种清闲自在。没有任何事所做的人。又一方面讲出家则是躲避、是逃避、是推卸责任的事。实则不然,世上有一行业存在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和作用。而出家人的作用则是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众生净化心灵世界,从烦恼中解脱出来。他们辞别双亲,割舍世间人所喜爱的五欲之乐,每日早起晚睡,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他们实行佛陀的教法。心如太虚量周沙界,他们的心中充满着祥和,并以他们的修证功德教化世人。
  世间人每日奔波劳碌。但却对内心世界一无所知。因为人们每天向外追求。求知识、学问;求名声、薪水;求儿女聪明,成龙成凤;求工作顺利,好事皆成;就没有听说求心地祥和,社会和谐的人们。所以,人们不能了知心的力量、心的作用;自己的心完全被眼前的境界所转。故此,种种苦恼因之而生。而佛教的教育正是教人如何认识自心,如何看待人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安那般那教众生平静自己狂乱的心情,训练成一颗宽恕的心;包容别人缺点的心;当人能够容下异己之见时,生活则会安祥快乐。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之所以对事物有错误的追求,是因为我们从未曾正确的训练过这颗心。训练这颗心具有堪能性。堪能性其中一意即心之堪能,当人的心具有堪能力的时侯,他会对生活乃至事业中种种的不如意。或不幸会客观的、理智的、去对待处理。他不会痛苦、不会吵闹、不会夜不能眠、更不会去自杀。事实证明,具有很深文学修养的人会自杀。具有很高地位的人会服毒;拥有具大财富的人会终日恐惧不安。但拥有心灵堪能的人会知足常乐,给他身边的人带来法喜;给见过他的人带来快乐;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祥和。如佛世的比丘们,他们朝时从定而起,整衣持钵,威仪庠序,入城乞食。从一家至一家,从一聚落至一聚落,所有见到他们的人都会生起恭敬、礼拜、供养,他们是纯净心灵的化身;他们是了脱凡尘的圣者,他们会把圣者的教法一安那般那传播给世人,直到今天,呼吸每时每刻都在跟着我们,我们可以几天不吃饭,但不可一时无呼吸,不管你注意到它,还是没有注意到它,它都会像佛陀的悲心一样,一直伴随着我们。只要我们稍一注意它,我们彼此就会沟通,就会得到法的受益。
  有的人不相信,只观察呼吸就会有如此大的作用。是的,如人本是具足一切功能,如五眼六通等。但就是人们追逐外境,失去了我们内在本具的所有功能,今天,我们的种种不解、烦恼均由不注意而产生。我们的依报皆由我们的心念的善恶成立。如科学实验证明,左右各一盆水,你对左盆水每天说好话。如赞美祝愿等;右盆水见便嗔恨、怒骂、咒诅等,然后化验,左盆水具有最高维他命与种种人体所需的养份。由此可知,大悲咒水治病,也属科学。而右边的水则含有毒素,水是无情尚能对人的好恶有所感觉,况于人呢?当人在观修时,将宇宙中所有的精华,最新鲜的空气等化成纯洁的光明。注入自己和父母乃至所有众生的身心与他们共获法喜和受益。
  总之,修学安那般那所得之利益。无论对青少年、工作人员、政治人事等对调解身心方面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功能。它即不会占用你太多的时间,也不会花费你一些金钱。然而,你用所有的时间和金钱也换不来的至宝。所谓真理无价,是永恒,持久,经得起时空的考验。一个人修习数息,一人得到祥和;一家人修习数息,一家人和睦;工商人修习数息,市场平等竞争;从政治修习数息。团结一致,利国利民;全国人修习数息,社会和谐国家太平;全世界人修习数息,兵戈止息,人间净土就在这里。  


{返回 普寿寺僧众园地·修学体会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华严经》中所说的持戒
下一篇:永恒的怀念
 习讲十分钟
 心光一点
 我们的导师
 大念处经(节录)
 生死小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朝圣有感
 缘境发心
 有感于行行出状元
 微笑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乘修心七义根本文[栏目:专门修法[上士道]]
 做完义工会觉得气特别虚是怎么回事?[栏目:弘法护法·净空法师问答]
 七、皈依的利益 七、随愿皆成[栏目:皈依修学手册]
 弘一律师对律学的贡献(济群法师)[栏目:弘一法师思想研究]
 真爱[栏目:日常的佛心]
 脊椎打直,腰似乎又无法放松,松紧之间真难拿捏。[栏目:海云继梦·禅修释疑]
 解脱之道讲记 c3 涅槃之深究 二 身心转依之涅槃[栏目:体方法师]
 如何对待生活[栏目:如孝法师]
 《中观根本慧论》讲记(17)观作作者品[栏目:中观根本慧论讲记·达真堪布]
 以戒庄严之五戒问答篇(三) 受持不杀生戒后,可以吃肉吗?[栏目:慧光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