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永嘉大师说境界
 
{返回 明一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36

永嘉大师说境界

我们刻苦修行佛法,往往不知道自己的修行程度,只能用佛经或者开了悟了祖师的话来评判。因为佛法就像一个大圆月,佛陀理解的这个圆月就写在佛经上面了,而开了悟祖师的理解这个圆月就写在祖语里面。当然更多的是一般法师所告诉我们的,他理解的佛法圆月。

为什么要变得这么麻烦呢?因为时代不同,人们的生活空间、生活习惯、生活条件、生活……等等改变很大。佛陀时期,佛陀用当时最贴切的语言来说,当时的人们就很容易理解。如果我们当时出生在佛陀的身边,所谓值佛出世,那是我们命好,很容易就得到最容易理解的佛法,但是这样的人有几个呢?真的是太是太少。

因为,这是在两千多年前,印度发生的事情了,语言、环境、条件、事件……甚至气温都已经完全不同,这些不同,都会造成说法的人采取的说法方式变化。因为佛陀说法,所谓十二部经,不要说当时的语言环境了,就光是比喻我们就因为没有经验而很难理解。所以,我们现在看起佛经来,会有重重的困难。

同样,距离我们有一千多年的祖师们的言辞也有类似的问题。只是他们的言说是在中国本土上进行的,一切典故和说法以比喻等与我们比较接近,相对来说我们好理解一些。所以,他们的指月就比较能让我们容易接受。但是,因为毕竟不是佛陀本人所说,他们对圆月的阐释就有待考证。

好在祖师们也不孤独,有几十代的后代对他们进行评价,而且参与评价的很多人也是开了悟的人。所以,我们可以有很多的选择,寻找与自己有缘份的祖师,看他们的语录,按照他们的教诲去做。当然,现代也有很多的高僧大德,也在不停地为我们阐释着佛陀的经典。产生很多新的见解与认识,供我们参考选择。

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古德传灯,历代授受”。不管如何我们自己心中应该有一盏明灯,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应该怎么做?那么自己经过七年来的体验,自己心中也确立了一盏明灯。那就是永嘉大师给我们留下的这面“空”镜,对照这面“空”镜,自己就知道自己已经达到什么样的境界。

下面这段就是永嘉大师对于声闻缘觉境界的描述:“心与空相应,则讥毁赞誉,何忧何喜?身与空相应,则刀割香涂,何苦何乐?依报与空相应,则施与劫夺,何得何失?”因为,声闻缘觉是真正证到“空”性的人,他们是能够做到这样的人,对比我们自己,一看就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接着,永嘉大师又把菩萨的境界描述出来了:“心与空不空相应,则爱见都忘,慈悲普救。身与空不空相应,则内同枯木,外现威仪。依报与空不空相应,则永绝贪求,资财给济。”菩萨证到了“空”性,但是不迷惑于“空”境。所谓不尽有为,不住无为,为度众生不入涅槃。

最后,永嘉大师还把佛的境界描述出来了:“心与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应,则实相初明,开佛知见。身与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应,则一尘入正受,诸尘三昧起。依报与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应,则香台宝阁,严土化生。”佛是菩萨圆满修行的一个标志,所谓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返回 明一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身口意三业显功夫
下一篇:烦恼来自无智慧
 佛教的食物
 再打禅七
 如何忏悔业障? 二 什么是业障
 《华严经》中“不可说”
 明一法师观心文集 八 观心容易堕无记
 学佛的方法
 怨亲债主
 明一法师观心文集 四 观心用功有比喻
 管窥空性
 生命生存的惭愧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培养爱心 切穿妄想的金刚石[栏目:一行禅师]
 述说唯识二十颂 第十颂[栏目:刚晓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0九一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一集]
 千百年来碗里?,怨声如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栏目:千江映月·星云说偈]
 第九章 藏密的特别法器 (祈祷石和摩尼旗)[栏目:佛教的法器]
 445.雪峤圆信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4.德行圆满普贤菩萨[栏目: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临终时观音势至二菩萨来能跟随去吗?[栏目:助念往生·净空法师问答]
 佛教圣众因缘集 十二、供佛斋僧 众丐飞空[栏目:佛教圣众因缘集]
 佛教与人生 佛教与人生[栏目:竺摩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