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烦恼即菩提
 
{返回 六祖坛经说什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956
烦恼即菩提
 
    【经文】
    善知识,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凡夫即佛”,佛本是凡夫做,菩萨本是众生修。
    “烦恼即菩提。”经常有人用这句话教训别人。比如我最近挺烦躁,有人读过《六祖坛经》,就对我说:哎呀,别着急嘛,烦恼即菩提。
    但是要体会到这种妙用,才能转烦恼成菩提。
    当我们会运用般若智慧和般若行的时候,烦恼生起的场所正是正念觉悟的地方。对于一个在烦恼里整天打转、没有机会醒觉的人来讲,烦恼就是烦恼,不是菩提。只有当我们醒觉的时候,烦恼才成了菩提。
    随着我们的修行进一步深入,烦恼越大越显我们的菩提功夫深。
    一般人很多会在这里生起疑惑,说为什么我刚刚在接触佛法那两年里特别顺利,然后修行就开始出问题了。烦恼也多了,逆缘也多了,障碍也多了,身体也会出问题。我经常劝他们不要着急,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时候,不是说你学了佛法之后,一切的顺缘都现前,一切的障碍都没有了,也不是一切的业力都消除了。而是说它要来考验你真功夫究竟有多少,让你在是非之中、烦恼之中打转,看它对我们内心的冲击力还有多大。以前我们能承受10吨的力量不动摇,现在我能承受100吨的冲击力而不动摇。这说明我们正念的功夫已经加深了很多。所以说烦恼即菩提。
    在这里有几个层次,需要慢慢地去体会:
    最初我们在烦恼中不知醒觉,烦恼就是烦恼,不可能成为菩提;然后我们刚刚知道醒觉,知道懂得用正念的力量来根除烦恼,烦恼生起之地就是智慧开显之所;随着我们进一步地修行、进一步地体会,烦恼就真正是菩提了。
    这是三个境界。
    “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处处把我们拉回到当下,处处让我们知道:修行不是在天上坐,不是在山中坐,而是在我们心念中坐。“前念迷,即凡夫”,既然心的本体是这样的,那当然一念迷即凡夫,一念醒觉即是佛。“前念著境”,即是凡夫,“后念离境,即菩提”。
    但是这里没有马上讲到,如何离境即菩提。后面会讲到,要讲无住、无念二三昧。

{返回 六祖坛经说什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一念修行
下一篇:般若用处
 无愿随缘
 见真如本性 至灭妄佛地
 外离一切相
 自性体空 而无动摇
 众人推出
 心量广大 犹如虚空
 不二之法
 不论禅定解脱
 传承禅法
 般若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般若经要解——离相义[栏目:白云禅师]
 说吉话祥 十七 生活无过失 Anavajjani Kammani[栏目:说吉话祥]
 112粒念珠[栏目:观清法师]
 大学之道[栏目:达观法师·名言解义]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十一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每个人的缘法[栏目:小和尚的白粥馆·释戒嗔]
 从乌龟脱壳到「金蝉脱壳」[栏目:果煜法师]
 辽金元明清及近代第一 圆至~赠天纪[栏目:禅诗三百首]
 人间佛教是当今世界佛教发展的必然趋势(许抗生)[栏目:人间佛教]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七)~K 1257经:本经叙述时光流逝之迅速。[栏目:界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