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说钱
 
{返回 净宗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93
说钱
 
佛陀时代,凡出家人接受供养只限于房舍、衣服、饮食、汤药等生活必须品,僧人不畜钱财,比丘原是乞士,可说是与钱无缘,堪称真正的无产者。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一切皆赖货币交易,没有钱可说寸步难行,因此僧人有少量的钱,以备不时之需,也就势所难免。  
  
虽然如此,我们对于钱财却要有着正确的看法。  
   
一、当思从何而来。才一出家,即受人供养,是我们劳动所获吗?是我们德行所感吗?丝毫也不是,俗话说‘不看僧面看佛面’,我们不过是沾了佛的光明,不信脱了这身衣服,谁也不会给你半文钱。既然如此,我们要怎样才能对得起这身衣服呢?怎样做才配一个佛的出家弟子呢?  
   
二、当思为谁所有。一般人钱在自己口袋就认为是‘我的’,我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但僧人口袋中的钱,并不是属于我们,而是属于信众,我们不过代信众保管,代信众使用,并且要代信众‘增值’。世人以三宝为福田,所以才心甘情愿把财物奉献给我们,目的是为的种福、求福。如同播种于田,种子及丰收皆归播种的人,而不属于田地。又如存钱于银行,本金及利息皆归储户,银行不过代为收纳,代为经营。所以说钱虽在我们的口袋,我们却不是钱的主人,只能使用,而不拥有;施者才是真正的主人,故称‘施主’。不仅是钱,既已出家,委身佛教,奉献众生,举凡一切之物,皆不是‘我的’,皆不可心存‘我的’概念。  
   
三、当思如何使用。既然袋中的钱不属于自己,我们就不能随意使用。用时要心存戒慎恐惧,就像忠诚的仆人用主人的钱财一样小心,不敢随便。又像掌管国库的职员严守法律的约束一样,不敢妄为。主人即是信施,法律即是因果,虽无人监督,而更严更密。若把信众用于植福的钱当作自己的,随便取用乱花,这和世间的贪污犯性质一样,而罪业更深。银行收了储户的钱,不仅要保证储户的本金,还要善加经营付给利息,不然就要破产。出家享受一切供养,若能安守本份,老实念佛,弘法利生,便是上好福田,能为佛教增光,能为世人增福,不然就会破法。破产不过生计没有着落;破法即人天眼暗,众生失去归依,罪过就大了。  
   
四、当思少量知足。钱财用于弘法利生,多多益善;用于自身消费,自当少量知足。若对钱物有贪取心、蓄积心、盘算心,就背上了深重的烦恼。有人说:才出家时,身上只要有一点点钱,就觉得很足够了,所以身心轻利;后来时间久了,不知不觉信众的供养也多了,反而觉得不够,希望更多,远不如初出家时身心安乐。真人实语,现身说法,值得警惕!

{返回 净宗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示小徒习字
下一篇:手机
 弥陀之家 爱心为本(弘愿寺团体建设的五点意见)
 唯说念佛 缘起
 唯说念佛 正讲 第十五条「具足三心」之文
 唯说念佛 正讲 第十一条「殷勤付嘱」之文
 念佛胜易 第九章 本书性质 有三特点
 唯说念佛 正讲 第十四条「唯嘱念佛」之文
 念佛胜易 第六章 一切法门 六字全收
 弘法四能
 唯说念佛 正讲 第十七条「净业时节」之文
 唯说念佛 正讲 第十六条 「不简下智」之文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关于佛教用香[栏目:传统香道]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