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与海空上师关于戒的问答
 
{返回 海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554

与海空上师关于戒的问答(寂雯)
 
 
寂雯问:学佛人一定要受戒吗?

上师答:戒、定、慧为佛教三学,戒即调伏(身口意);定即寂静;慧即除惑。三足鼎立,缺一不可。其中以戒为根本,佛将灭度时嘱弟子“以戒为师”,戒能防非止恶。令身心安然,故云“清凉”。若无戒调伏三业(身、口、意),定终不可得。既无“定力”,“得定开慧”也就无从谈起了。所以学佛人首先就要依止三宝,驻戒而行。


寂雯问:有人说“受了戒就有破戒的过失,等不会破戒了再来受戒”这种说法对吗?

上师答:戒有性戒和遮戒之分。
性戒:即是本性就是戒。不仅佛制如此。虽不受戒,犯者亦有罪。如杀、盗、淫、两舌、恶口、妄语、绮语、贪、嗔、痴。
遮戒:又叫止戒。止不行,遮其不行。遮戒必受戒后,犯者才有罪。如菩萨戒。
对学佛者而言,戒若一剂良药。可以医治我们的三业之病。即不会破戒了才受戒的想法。就象“等病好了再吃药”一样荒唐。正是因为“有犯”才有戒的存在。否则就不用有戒学了

寂雯问:既然遮戒(如菩萨戒)是受戒后犯者才有罪,那是否做不到就不受戒?

上师答:若是以“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作为自己愿行的行者,所行即是菩萨道,为证菩萨果位,就必须圆满菩萨戒的戒体。更何况受了菩萨戒的菩萨就如金器。即使有所毁犯、破损,铁器也终非与其相提并论。戒不可犯。但知速速忏悔。亦是戒体圆满之相。

寂雯问:有人说:“我生来就心地善良,从不作恶,凭着自己的良心作事,所以不用受戒”,对吗?

上师答:戒,如一面镜子,是恶善是非的标准,修行人对照着它。就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自然可以防非止恶。而生为人道,正是善恶种子参半的法宝。无始以来无明种子。正使“良心”扭曲成“哈哈镜”,焉能分清什么是真正的善,什么是真正的恶。所以世亲菩萨曰“依戒修行”.以戒为标准,修正自己的思想行为。才是真正的修行人。仅凭着自己的良心做事的人,只能是好人,善人,不是修行人。

寂雯问:戒如此重要,那如何受戒?

上师答:戒即为众生而设,因众生根性不同,亦有所别,
以在家居士而言:
若为求乐,当受五戒(性戒);
若为离苦,当受别解脱戒;
若为利乐有情,当受菩萨戒;
若为即身成佛,当受密乘十四教戒。
戒需次第而变。如菩萨戒当以解脱戒为基础。密乘十四教戒当以菩萨戒为基础。若无基础则戒相不圆满。当在因缘成熟时,求受戒体,使其圆满。

寂雯问:受戒后,如何持戒?

上师答:以戒为标准,持戒修行,就知善恶取舍,当修习四正勤
1)已生恶令断--忏悔
2)未生恶令断--守戒
3)未生善令生--修六度,四摄
4)已生善令长--回向功德
恶不断则善不生,善生则恶断。以此善行方可积累丰厚的定道资粮,功行圆满!

寂雯答:感谢上师的开示!


{返回 海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密乘十四教戒的开示
下一篇:上师相应法略
 如意轮金刚法——开示法
 道与德的关系——有道无德其运不昌
 学佛与生活的关系
 学佛中的困惑
 醒糊之源(二)为什么要学佛
 佛道三根本的修持要义
 浅谈修持与佛教的发展方向
 学修中的醒糊
 如何认识佛教——白塔寺地藏殿开光法会暨佛学讲座
 与海空上师关于戒的问答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圆满 第一章 个体:身、语、意 (南开诺布仁波切)[栏目:其它善知识]
 南传菩萨道 上 第七章:杂集 第十五篇:波罗蜜可以带来什么利益?[栏目:明昆长老]
 船子诚大禅师在中华精华文化中的地位[栏目:张尚德教授]
 帝王与因果[栏目:香·隆立嘉措仁波切]
 香比喻清净戒德[栏目:传统香道]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五(九七四)[栏目:杂阿含经]
 如何正确地看待欲望?(济群法师答问)[栏目:戒邪淫文集]
 《坛经》中的阿含精神[栏目:林崇安教授]
 鞠躬尽瘁为佛教 终生护法忘躯劳──缅怀爱国高僧真禅长老[栏目:宽运法师]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二篇 灭苦之法 2 十二因缘[栏目:人生之路·宽运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