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撰文 / 释清如(种德禅寺佛学苑学僧)
这句名言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从人物画的角度说的,而我们看到早于他一千多年中国的孟子就已经从识人的角度把这个道理说得非常清楚了。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这就说明了想观察一个人的时候,应注意观察他的眼睛,因为从他的眼睛中就能察觉到其行为之善恶,故察人之学问在于观其眸子之中。
曾记得,法师给我们讲课的时候,每当讲到抽象难懂的地方,我们的眼神就发愣,此时,法师就会问我们是否没听懂?这好像从眼神当中就能给法师传达了一种不言之言,可见,从眼神中就能读懂一个人的心理活动。
又《妙法尼》中也说:“巨人也好,侏儒也罢,其志气乃表现在一尺的脸上;一尺脸上的志气则尽收在一寸的眼睛中。”所以与其察言观色,不如观察他的眼睛。再说:眼睛当中还有种种不同的神气,例如:佛菩萨,慈眼视众生,那是因为佛菩萨无时无刻都在悲悯着苦难众生,希望他们能早日回头,就好像一位慈母时刻都在盼望自己流浪已久的儿子早日回来。
然而,我们这些凡夫众生的眼睛则不尔,我们无时无刻都在随着外境而转,所以表相的喜怒哀乐都体现于眼神之中,因此,我们若想保持自己有一双慈目,让它能够永远明亮清澄,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