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制约因素
 
{返回 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又名根道果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55

制约因素
  
痛苦随恶念而来,犹如牛车车轮尾随拉车的牛一般。
  ——《法句经》

生物学和神经科学说明了当我们体验到愉悦或不悦的情绪时,脑部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反应。佛学则不仅能使我们更精确地明白这些经验,也提供方法帮助我们改变念头、情绪和所接收的对境,让我们可以在基本的生物细胞层次上,变成更快乐、更平和,且更慈爱的人类。
  无论是主观地以佛陀所教导的正念来观察,或者客观地透过现代科学实验室的先进科技来观察,我们所说的“心”,其实是两种基本活动交互影响下的展现:一是本然的认识力(bare recognition,事物正在发生的那个单纯的觉性);二是制约因素,这个过程不仅描述我们所感知到的事物,也决定了我们的反应。换句话说,所有的心智活动都是由“本然的感知”与“长期的神经元连接”交相作用而逐步形成。
  我的老师萨杰仁波切曾对我再三谆谆教导,如果我想要快乐,就得学会去辨识并处理那些会引起冲动或性格惯性反应的制约因素。他教导的重点是,任何阻碍我们,使我们无法不带评论地如实看待事物的因素,即可说是冲动性的。比如说,如果有人现在正对着我们大吼大叫,我们很少会花点时间去区分什么是本来的直接感官认识:“哦,这个人提高了音量,正在说这个、说那个”,什么又是情绪化反应:“这个人真是个混蛋!”相反,我们倾向于将直接的认识和情绪反应混在一起:“这个人正在对我大吼大叫,因为他是个大混蛋!”
  但是,我们如果能够退一步,客观地看看当下的情况,很可能就会发现,对着我们大吼大叫的这个人所恼火的事,或许跟我们毫不相干;也许他才刚被上司刮胡子,生怕自己被炒鱿鱼;也许他刚刚得知某个亲友生了重病,又或者他跟朋友或伴侣吵了架而没睡好。不幸的是,制约因素的影响力太强烈了,以至于我们很少会想到,我们其实可以退一步海阔天空。而且,由于我们的理解是如此有限,因此通常会以偏概全,错认所有事实。
  我们的见识如此短浅有限,也没有通盘了解事实真相,如何能作出适当的反应呢?套句美国法院开庭时都会说的话:“……(我所说的一切)是全部的真相,除了真相,还是真相”,在日常经验中,我们必须认出的“真相”就是“每个人都想要快乐”。然而很可悲的是,大部分人寻求快乐的方式,反而让他们跟自己的愿望背道而驰。如果我们能够认清一切情境的真相,那么我们唯一的反应就会是——慈悲。


{返回 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又名根道果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烦恼
下一篇:性格特质与暂时的情绪状态
 胜义谛与世俗谛
 第四章 空性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经验
 其他有用的助缘
 善用你的情绪
 第七章 悲心
 根道果——禅修的方法与次第 目录 (咏给·明就仁波切 著)
 善用你的念头
 瞋念
 感知对境之门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观自在[栏目:星云大师·微教言]
 从教理行果谈佛法的思想体系[栏目:唐仲容居士]
 《中国佛教音乐文化大典》开启宏伟的佛教艺术长城工程[栏目: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第五十课[栏目: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佛教对社会病态的疗法[栏目:星云法师]
 梦中佛事 水月道场[栏目:大安法师]
 不要落入极端的方式[栏目:慧语禅心]
 Part Two 9. The Buddha Pacifies the Malcontents of..[栏目:The Life of Buddha]
 华严禅行法之《华严六科-华严禅行法》第八集[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有人为了改善经济条件、家庭环境、身体状况而学佛...是不是还没有离开贪嗔痴?[栏目:佛海启航·达真堪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