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瞋念
 
{返回 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又名根道果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599

瞋念

  每个强烈的贪念都会引发相对强度的恐惧,因为唯恐得不到所求,或害怕失去所得。以佛教的语言来说,这样的恐惧就称之为“瞋念”,它是一种抗拒,拒绝接受相对真理的无常本质所导致的必然变化。
  恒常且独立存在的自我概念驱使我们拼命抵抗不可避免的改变,以确保“自我”可以处于安全牢靠的状态。一旦我们达到自觉完满的某种状况时,又希望一切都维持不变。我们愈是贪着那些让我们感到完满的事物,就愈害怕失去,假如有一天真的失去了,痛苦就来得愈加猛烈。
  瞋念有如一种自我应验(selffulfilling prophecy)。由于“自身不够圆满,必须依赖外境才能获得快乐”的观念,使得我们为求取快乐而做的所有努力注定要失败,而让“自身不够圆满”的看法成真。想一想自己在喜爱的人面前的行径就知道了。你是不是尽其所能地让那个人认为你很优雅、高贵且自信?或者有时候你突然就像个呆子似的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如果这个人跟别人有说有笑,你是否感到受伤且嫉妒,而且还不经意或明显地流露出你的痛苦与嫉妒?你对这个人的贪着是否强烈到让他(她)感受到你那不顾一切的疯狂,因而开始避着你?
  瞋念会强化你那自认受限、脆弱,以及不完满的神经元模式,因为,任何可能对这个心理建构而成的“自我”独立性造成的破坏,都会被视为一种威胁,会让你不自觉地耗费大量心力,密切监视着周遭潜在的危机。肾上腺素在你体内汹涌呼啸,让你心跳加速、肌肉紧绷,肺叶像鼓风机一样疯狂起伏,这些感受都是压力过大的症状。许多科学家告诉我,这可能会导致各式各样的问题,包括忧郁、失眠、消化不良、起疹子、甲状腺与肾脏机能失常、高血压,甚至高胆固醇等。
  纯粹就情绪性层面而言,瞋念通常会以愤怒,甚至仇恨的状态显露出来。你没有认出自己所感受到的痛苦,其实是基于心理建构的意象,反而“理所当然地”责怪他人、外在事物或情境造成了你的痛苦。当有人表现得像是要妨碍你得到你想要的事物时,你就开始认为他们很不可信赖或不安好心眼,然后就会想尽办法避开他们,或对他们进行反击。在愤怒的操控下,你把所有的人、事、物都视为敌人,结果导致你的内在和外在世界愈来愈狭小;你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也强化了产生恐惧和脆弱感的特定神经元模式。

 


{返回 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又名根道果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烦恼或契机?
下一篇:贪着
 认证空性的利益
 以气味为助缘的禅修
 慈心与悲心的意义
 时间的蛮横
 以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看事件的来龙去脉
 感知对境之门
 正念
 烦恼或契机?
 河流般的体验
 时间短,次数多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关于21世纪中国佛教教育的思考[栏目:陈星桥居士]
 得之淡然 失之坦然(传仪)[栏目: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五冊 卷九 三、广资粮位[栏目:韩镜清教授]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一百一十二课[栏目:中观庄严论解说]
 The Spread of the Dhamma[栏目:The Buddha, His Life and Teaching]
 抄经记(罗熙)[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禅门锻炼说》要略 八 斩关开眼[栏目:禅门修证指要]
 南传佛教关于佛书、佛像的使用、保管、存放有哪些宜、忌?[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第七章 唯识宗的兴盛及其传承 第三节 四祖智周以及义忠对唯识宗的贡献[栏目:中国唯识宗通史]
 善恶[栏目:索达吉堪布·微教言]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