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法不离世间觉
 
{返回 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福慧滋长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96

佛法不离世间觉

论修行,但问实际,不问口号!………

拣别佛法不离世间觉的真伪!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是北传佛教菩萨信仰中的一大特色,流风所及,伪劣之情亦随民间信仰而附会传诵着;最著名的莫若口头禅的「在生活中修行」。口号言之容易,如何「在家」,「生活中」修呢?无非是世间的修养而已,完全与修行无关。因此,对于以在生活中修行或在家修行或不离世间觉之实质性,有加以拣别的必要!

就历事练心而言,生活中的一切事物,皆为修行的媒介;就此一前题而言是完全正确的。然而,透过这些生活中事为媒介,是指见到单一尘境或综合法尘,若是综合法尘,则唯是修养,远未及于修行。若是单一尘境,则此行者的重点已不在乎生活不生活的问题了。所以凡是提到生活中修行的口头禅,基本上是在修养上下功夫,尚未达到「生住异灭」中住的领域,已经是非常明显的了。

又,从真下功夫上言:一个真实行者,以责任心故,完全投入于真下功夫的全方位修行领域里,虽然处事、待人等乃生活中事,却以生命相应脉动为切要,重点不在生活中事或非生活中事之别。

一般而言,「在生活中修行」是指以职事上所称颂的-以待人处事之事修,有别于法堂的理修。就教理而言,在生活中修行是指事修,而在禅堂、佛堂、修法堂、讲堂、戒堂上修,属理修或实习课。若只事修,而无理修的基础、或无实习经验,又岂知在家修、生活中修、事修是如法或不如法呢?所以在生活中修,严格地讲是在待人接物中修,属于进阶修法,是指必须有了理修的正确模式之后,才能在待人处事上从事「事修」;否则,也只是修养而已!

换言之,修行是从单一法尘中修,或从净识中修。若从净识修,经完全投入,可破异而进入住的领域。而从单一法尘修,经完全投入,则可径破「住」而直入「生」的领域!此种真修行,是来自生命情操的责任心及使命感所使然!在社会上的各领域、各阶层、各角落皆可修!唯是能起自生命中的责任心,在完全投入的情境中,即能展现相应的脉动!此乃生命因素的悸动,无关乎理修或事修,全在乎圆融道中所带动的生命现象,生命因素活起来了!这是真正的真实法,不假语言文字、亦不立文字而能直显人心的本事!

所以,论修行,但问实际,不问口号!尤其是菩萨信仰中的在家修行,切勿鱼目混珠、自误误人!时下的民间信仰、在家居士道场,常有以此口号相号召者,若从公序良俗、劝人行善、奉公守法的修养而言,吾不破也,盖其乃人天善,非佛修行而已!

 


{返回 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福慧滋长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责任心与使命感
下一篇:生命的存在真神奇
 华严的境界
 生命定位vs.法界因缘
 觉性的存在
 生命内在体验之经验交流
 认识存在、肯定存在
 让人生更美好
 谁偷了我的幸福和理想
 如是我行
 华严教学体系
 清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学法获得成就的根本条件是什么?[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无死的金刚心 第7章 劫持[栏目:无死的金刚心]
 四种环保 礼仪环保[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法鼓法音]
 圣者言教 第十课(四)修行不能只走一个过程[栏目:圣者言教]
 菩提道次第广论 奢摩他 第34讲[栏目:菩提道次第广论·奢摩他]
 大觉以光明为床[栏目:首愚法师]
 330.问曰:菩萨若能作佛身说法度众生者,与佛有何差别?[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七篇 劝信 1 菩萨、禅祖劝信[栏目:人生之路·宽运法师]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 诗存[栏目:慈航法师]
 四十八愿 第九讲:学习十八愿怎样正确用心[栏目:纯祥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