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60~69)
 
{返回 傅味琴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24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60)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

傅味琴讲于太湖法雨山佛学苑 2008.2.25

应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哪有一个不变的定法

提要:
·修行人第二念处:应观受是苦,世人颠倒,成了“苦为乐倒”,哪有没有 苦的快乐
·修行人第三念处:观心无常,世人颠倒,成了“无常常倒”,哪有不变的 心
·修行人第四念处:观法无我,世人颠倒,成了“无我我倒”,哪有一个不 变的定法

修行人第二念处:应观受是苦,世人颠倒,
成了“苦为乐倒”,哪有没有苦的快乐

观受是苦,受是苦事情,可是世间上人认为享受是快乐的事情,成了“苦为乐倒”。愚痴的父母还要把这种观点强加在孩子身上,家给了孩子们温暖也伤害了孩子,究竟是伤害多,还是温暖多?有的温暖本身就是伤害。

例如孩子还很小,爸爸过生日,跟孩子说:“今天爸爸过生日,你也喝一点。”孩子从此学会了喝酒,将来这个孩子会变酒鬼,到底是温暖还是伤害?

严寒的冬天,在一家商店里,一个妈妈抱着一个很小的孩子,给孩子喂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淇淋。孩子不吃,硬从孩子嘴里塞进去。冰冷的冰淇淋,叫孩子吞下去,这到底是温暖还是伤害?这孩子回去肯定拉肚子。当然母亲有她的慈爱,但也有她的愚蠢。

出家人辞亲出家,这是大雄大力,你们在家居士来这儿修行,也是辞亲离家。以释迦佛的智慧去度父母,这才叫报父母的恩,千万不要随着父母的愚痴要求,躺在妈妈的怀抱里,让她冬天给你喂冰淇淋。

修行人第三念处:观心无常,世人颠倒,
成了“无常常倒”,哪有不变的心

观心无常,佛叫你观心无常,哪有不变的心?世人常说,海枯石烂,我心不变。这是道道地地骗人,排队离婚的人全都说过这句话。世间上常会这么劝人:“你既然说过你是爱她的,那就应该娶她。”意思就是不能变。要不变,两个都不变,他变了叫我不变,我受得了吗?结婚以后他天天骂我,搞得我苦不堪言,我即使心不变,可是我想自杀。人想自杀的时候心也变了。整天贪图享受的人,这种人心会不变,骗谁啊?

前两天还听到,有个女的嫁了一个很有能力会赚钱的丈夫,嫁过去以后,丈夫看不起她,所有的钱都受他控制,女的身边一点钱也没有,亲戚来了也没钱请他吃顿饭。想自杀也死不掉,想跑也跑不了,一分钱也没有怎么跑啊?这不是变了?你们到这儿来学法,这种假话听不到,骗子也碰不着了。好好劝劝人们,不要相信有颗不变的心。批评他一句话,他就从欢喜你变到讨厌你了。心刹那刹那在变,所以结婚都是上当了。

修行人第四念处:观法无我,世人颠倒,

成了“无我我倒”,哪有一个不变的定法

观法无我。所有的法都在变,修改补充就是变。公司工厂里订的规则,经常在修改,在变。有的知识分子自作聪明,不想找善知识,自己看佛经,却不得要领,越看越糊涂,怎么这本经上这么说,那本经上那么说,这不是有矛盾吗?佛是对机说法呀,什么时候说什么话,对什么人就说什么话,因为一切都要变,法无定法。世间法哪有不变的?如果头发永远只会长不会掉,那我怎么头发都掉光了?吃饱了肚子变大,上了厕所,肚子就变小了,米饭还不是变成大便了。因为会变,所以众生能成佛。如果不变,那不是佛教。

我年轻时苏州的雪相法师到上海,有一天来看我。我家房子小,上面有个小阁楼,经常有年轻人在阁楼上听我讲佛法。当时我给法师介绍,这个年轻人全家是天主教徒,他现在信佛了。法师很感兴趣,就问他,“你说说怎么后来信佛了?”他说,“天主教认为牛只能做牛,人只能做人,神就是神,是不会改变的。佛教讲六道轮回,牛会变人,人会变牛,人还能成佛,我觉得这个道理对,因为这个道理是辩证法,所以我信佛了。”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61)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

傅味琴讲于太湖法雨山佛学苑 2008.2.25

看成是真实的,这就是梦,
梦中人会知道梦中的一切都是假的吗?

提要:
·颠倒的观点就叫不正观
·佛弟子对三宝财物应守护,好心也得讲个理
·把颠倒的再颠倒过来,也要靠摆事实讲道理
·把有情世界看成是真实的,这就是梦,梦中人会知道梦中的一切都是
假的吗?
·众生在白天做的是白日梦,即使会走路,也是生死长夜里的“夜游症”

颠倒的观点就叫不正观

世间上的人,不净净倒,苦为乐倒,无常常倒、无我我倒,全颠倒了。用这种观点去看问题,不叫正观,因为它是颠倒的。我们以佛陀的观点去看问题,就叫正观。
佛弟子对三宝财物应守护,好心也得讲个理

顺便给你们讲个小插曲。我们开化文殊院想把条小路铺宽一点,向农民征了些地。这一次雪灾雪结了冰,农民的土地边边上有一点塌方。有一种观点,因为我们修了路,动用了他的土地,所以容易塌方,主张帮他们修好,一种自己修修,大概花一点石头的钱;一种由农民包修要一大笔钱。

我主张自己修,三宝财物应守护,根据事实讲话:我们为了修路,买了一点农民的土地,这是买卖。因为雪灾,造成了路边边上的土有点塌方,可买卖双方已经交易完成,不再存在关系。比如买豆腐,他切了一方块给我,切好后,旁边的豆腐有点倒下来了,卖豆腐的人说,“因为你买了我这块豆腐,造成了我旁边豆腐倒下来,你要补偿我的损失。”这说过去吗?

再打个比方,一个娶媳妇,一个嫁女儿,聘礼都已经送了,两厢情愿。一等到开春,女方发现:我女儿嫁出去,劳动力少了一个,造成今年收成不好。就跟男方说:“就是你娶了我女儿,造成我今年收成不好,我得要你补偿。”你再会说话也不是道理。

再比如有户人家有两间房子,一间房子卖掉了,买房子的人把买下的房拆掉了,小偷就在墙壁上挖了一个洞,把卖房子人家里的东西偷了。于是这个主人来找买房子的人说:“就因为你把房子拆掉,所以小偷来打我的墙洞,所以损失要你负责。”这真是是颠倒了。做好事咱们都肯做,好心也要讲个理。

把颠倒的再颠倒过来,也要靠摆事实讲道理

我讲这些话主是要你们将来出去弘法的时候,为了佛教事业也应据理力争,否则你尽跟着人家屁股后面转,老实得打你耳光你也高兴。要把颠倒的再颠倒过来,也要靠摆事实讲道理。

把有情世界看成是真实的,这就是梦,
梦中人会知道梦中的一切都是假的吗?

再回过来讲,最正确的观点就是般若观点。《金刚经》里有四句偈,就是大般若的智慧,“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什么叫梦?一般解说为过去如梦,再说详细一点,你做众生的时候,生活在有情世界里,把有情世界看成是真实的不假的,这就是梦。咱们每个人都有体会,人在梦里的时候,梦中的你会承认是梦吗?做梦的时候,一边强盗在追,一边自己在逃跑,都认为真的有强盗,我真的在逃跑。有的一面跑一面还在叫“妈”,一醒来什么也没有,当你明白什么也没有,你这个梦就醒了。与其长篇大论跟你们讲有啊空啊,还不如敲你一棍,看你空不空。

众生在白天做的是白日梦,即使会走路,
也是生死长夜里的“夜游症”

什么叫众生?样样都空不了就叫众生,样样都空不了就是愚痴颠倒。晚上做梦也是梦,白天你梦醒过来了,你还在做梦,白天做什么梦?白日梦。说“我明明醒过来了,你看我现在会走路,还会拿东西,怎么还叫做梦呢?”你这是生死长夜里的“夜游症”,还是在梦里啊。

今天讲到这里。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62)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

傅味琴讲于太湖法雨山佛学苑 2008.2.26

求法弘法都是菩提心力量,
能克服障碍和消除业障

提要:
·欢喜中发菩提心,是个觉悟的欢喜
·求法弘法都是菩提心力量,能克服障碍消除业障
·发菩提心为弘扬正法,如果佛法灭了,个人的修行也无从修起
·佛门要清净,在不清净的环境里修行是修不成就的
·如今佛门普遍都是听不到佛法,再不弘法,佛法很快就要灭了
·佛在人间,弟子们并没有从事超度死人,教育众生才是佛弟子应尽的责任

欢喜中发菩提心,是个觉悟的欢喜

这次我们讲发菩提心,大家听了都非常欢喜,在欢喜中发菩提心,发了菩提心就更欢喜,所以这是个觉悟的欢喜。

求法弘法都是菩提心力量,
能克服障碍消除业障

昨天有几位出家师父来到佛学苑,大家特别高兴,我也盼望了好几天,一直在问:“怎么还没有到?”后来才知道是路途遥远,坐了四天四夜火车,这是什么力量,就是菩提心的力量。我当年不是坐火车就是坐轮船,送法上门,不停地奔波,这是什么力量?也是菩提心的力量,所以菩提心能够克服一切障碍,消除一切业障。

发菩提心为弘扬正法,如果佛法灭了,
个人的修行也无从修起

什么力量最大?菩提心的力量最大。心的力量已经够大的了,何况是菩提心的力量?如果我们佛弟子个个都发菩提心,这股力量谁也估计不出来。末法时期我们应该发什么心?应该发菩提心弘扬正法,如果佛法灭了,你个人的修行也无从修起。

佛门要清净,
在不清净的环境里修行是修不成就的

现在的环境对我们想修行的佛弟子搅乱得非常厉害,世间上五欲的风已经吹进佛门,佛门里许多人大受影响,追求名利,享受五欲,使得佛门很不清净,修行很困难,在不清净的环境里是修不成就的。

如今佛门普遍都是听不到佛法,
再不弘法,佛法很快就要灭了

所以我们今天能够这样弘法,能够这样来听法,全是一颗菩提心。按实际情况来说,今天与其说是弘扬佛法,还不如说是挽救佛法。如果再不挽救,佛法很快就要灭掉了。如今的现实,寺院越修越富丽堂皇,越造越大,里边的设备以及种种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可是没有法。进了佛门几年都听不到法的地方普遍都是。如果现在有个寺院还在讲经说法,那真是稀有难得了。

好比家里的母亲病危,子女们焦急万分,如果有一个医生对这个病人千方百计进行抢救,病人和她所有的亲人都会对医生非常感激。今天释迦佛的教育事业已经到了极其危险的地步,好比病已经很重了,如果我们能发菩提心,把正法再弘扬开去,能使正法久住,使末法转为正法,这个功德无法估计,受十方如来赞叹。

佛在人间,弟子们并没有从事超度死人,
教育众生才是佛弟子应尽的责任

所以我们现在讲法听法,都是为了释迦佛的事业。什么事业?是教育众生的事业,这才是佛事。如今佛门把忙死人说成佛事,当年释迦佛的弟子,舍利弗目犍连等等大弟子并没有以超度死人为职业,佛弟子应该继承佛陀的教育事业,所以说佛是伟大的教育家。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63)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

傅味琴讲于太湖法雨山佛学苑 2008.2.26

发心要发大心,修行要脚踏实地,
才是圆满的法流

提要:
·发心要发大心,修行要脚踏实地,才是圆满的法流
·没有出离心,口说菩提心,成了海市蜃楼,以烦恼去伤害他人,实是无
其数
·我们带着觉悟与烦恼降生人间,世人追求杀盗淫妄酒,所以地狱空不了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佛弟子要学菩萨精神,在弘法度众生事业上要
无有疲厌
·修行人要用戒定慧调养身体,医药只能起帮助作用

发心要发大心,修行要脚踏实地,
才是圆满的法流

教育众生的责任主要是在出家弟子身上,所谓叫内护正法。居士同学要跟出家同学学习,出家同学是人天师表,是我们的榜样,所以都应该学法弘法。佛陀的教育事业是一切为了众生离苦得乐,我们为众生发菩提心,也是为了度众生成佛,即使我们成佛后,还是要度众生。一切为了众生就叫菩提心,就叫大乘,一切为了自己不能称大,只能称小。发心要发大心,修行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走,这才是一个圆满的法流。

没有出离心,口说菩提心,成了海市蜃楼,
以烦恼去伤害他人,实是无其数

菩提心应该在出离心基础上发。如果你没有出离心,口口声声说菩提心,那是空架子。好比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出离心都没有,哪来的菩提心?哄热闹不叫菩提心。修人天乘的法,不过是一个过渡,过渡到出离乘。修人天乘不能度众生了脱生死,要了脱生死就要修出离法。出离什么?出离烦恼,出离了烦恼就是出离了生死,因为生死在烦恼里。如果你不出离烦恼,天天唱唸菩提心、口说菩提心都不顶事,假花无果实,口里说得玄妙可不是真正的玄妙。烦恼不仅伤害了我们自己,更伤害他人,伤害自己只伤害了一个众生,伤害了别人,这个是没有数的呢。

我们带着觉悟与烦恼降生人间,
世人追求杀盗淫妄酒,所以地狱空不了

人身难得,今天我们好不容易得到了人身,既带着觉悟又带着烦恼。由于烦恼的存在,使我们在人生的旅程里受苦受难。更可怕的是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只要一起烦恼就会伤害众生。如果你不离开杀盗淫妄酒,你伤害了众生,因果不虚,将来都有报应的。世间上的人像疯狂一样,天天在杀盗淫妄酒,造业啊!他们还高兴地拼命追求,所以地狱到今天空不了。我们眼睛看得见畜生道里的众生就越来越多。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佛弟子要学菩萨精神,
在弘法度众生事业上要无有疲厌

菩萨为什么伟大?拿地藏菩萨的誓愿来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地狱能空吗?世间上的人享受五欲,追求杀盗淫妄酒,拼命造恶业,地狱空得了吗?所以菩萨发大愿,不怕辛苦,不怕疲劳,始终没有厌倦。中国是大乘佛教,每个佛弟子都应该学习菩萨精神,在弘法度众生的事业上要无有疲厌。

有人跟我说,像我这样的年龄,早就应该关起门来修了。社会上的说法是也该享享福了。医生的说法是应该休息了,所以医生给我的嘱咐,一个星期只能讲两三节课,不能天天讲,一节课规定不能超过一小时。他们看见我这样天天讲课,而且时间又长,个个担心。因为我有高血压,又有脑动脉硬化,容易发生危险。

修行人要用戒定慧调养身体,
医药只能起帮助作用

这次在苏州看病二十多天,我对华医生说,你的处方真好,我好得很快。华医生跟我说,是你调得好。我们有一个同学也请华医生看看,华医生说,“吃药不中用,你还是跟你老师学学,怎样把身体调调好。”我用什么调啊?不是躺在床上,是用戒定慧调。我每天时间排得很紧,又要锻炼,又要散步,又要按摩,当然还要睡觉,又要诵经、讲课,还要修五次禅定。有的同学们说我的皮肤越来越细了,精神也越来越好了。修行人要用戒定慧调养身体,这不是我说出来的,事实就是这样,当然吃点药帮助帮助也是好的,因为四缘生活中就有一个是医药。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64)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

傅味琴讲于太湖法雨山佛学苑 2008.2.26

菩提心要从纯粹的佛法里出生,佛法里夹世俗外道的东西,就不能称宝

提要:
·不勤修戒定慧的修行人,不是从清净心中出生的菩提心,味道不对,都是
假冒的
·菩提心要从纯粹的佛法里出生,佛法里夹世俗外道的东西,就不能称宝
·有些居士,叫他修出离法,他还提不高呢,因为他放不下。没有觉悟,
不肯转变,仍然是个空架子
·发起菩提心,要不受世俗污流的侵犯,才能行菩萨道
·修出离心,要“不顾过去诸欲境”,凡心不死,道心不生

不勤修戒定慧的修行人,不是从清净心中出生的菩提心,
味道不对,都是假冒的

戒定慧是让我们断烦恼,戒定慧是指导我们走出离道,佛说“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这句话要牢记。一个不断烦恼的人,一个拼命在为名利忙碌享受五欲的人,再怎么说发菩提心,你的菩提心影子都找不到,菩提心不是在享受里,不是在名利里,更不是在五欲里,菩提心是在清净的心里出生。没有清净心就没有菩提心,因为这个味道不对啊,一吃就知道是假冒的。

菩提心要从纯粹的佛法里出生,
佛法里夹世俗外道的东西,就不能称宝

菩提心要从纯粹的佛法里出生。如果我们修的法不纯粹,也不能出生菩提心,因为它不正是杂。菩提心是个宝,有了混杂能称宝吗?大家知道蔺相如的故事,赵国的一块和氏璧,秦国愿意用15座城市来换,为什么?其中一个污点也没有。白玉如果有个黑点,就不值钱了。为什么佛称宝?佛连一点点污点也没有,修行人跟佛学,修成一点污点也没有,那你不称佛也是佛了。所以在纯粹的佛法里,不能够夹杂世俗的东西,世俗就是一个污流;也不能混杂儒教道教的东西,否则就不是纯粹的佛教了,你怎么也修不好的。道教讲升天,儒教是人间的有漏法,你加了这些东西进去能称宝吗?事实证明,释迦佛49年的教法里,从来没有儒教道教,也没有气功,更没有荣华富贵,子孙满堂的东西。

有些居士,叫他修出离法,他还提不高呢,因为他放不下。
没有觉悟,不肯转变,仍然是个空架子

为什么我们对出家比丘、比丘尼称为师父?因为师父就是我们的榜样。出家人是不求人天法的,有些居士还停留在人天乘里,我小时候佛门里的老婆婆说,“前世不修今生苦,今世不修来生苦。”她只是为了修出福气来。现在有些居士,叫他提高到出离法,他还提不高哩,他放不下呀,他不愿意往上提。家就是烦恼,众生的家就是烦恼的窝。出家人因为要出离烦恼,所以才发心出家。菩提心谁最容易发得起来?修出离烦恼法的人最容易发起来。如果他对烦恼还有留恋,还不肯放掉,贪心来时给自己说一些理由,嗔恨心来时说一些理由,痴心来时样样放不下,也说了一些理由,像这种情况,这个人发菩提心是发不起来的。即使听了法,还看他觉悟到什么程度,没有觉悟,不肯转变,仍然是一个空架子。

发起菩提心,要不受世俗污流的侵犯,
才能行菩萨道

我们讲菩提心主要是让大家把菩提心发起来,发起来了还要保护好,要不断地增长,要不受世俗污流的侵犯,这样才能行菩萨道,才能圆满菩提心,成就菩提果。一个贪图名利、享受五欲的修行人,能发起菩提心吗?随你唱唸唱得声音嘶哑,菩提心也不会从你喉咙里跳出来。

修出离心,要“不顾过去诸欲境”,
凡心不死,道心不生

所以发菩提心的人不要不修出离心,出离心有三条,第一条,“不顾过去诸欲境”,欲就是五欲,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我们过去都在五欲里生活,当然会贪图五欲的享受,不要再去回顾再去想,更不能再有盼望了,就好比有句话,“有些人总是盼望已经失去的天堂。”失去的东西是永远不会再回来的,你干嘛再打这个妄想呢?哪怕你过去有名望、地位和财富,一切都已经过去了。过去如梦啊。想它干什么呢?

修行人有句老话,“凡心不死,道心不生。”你回忆过去世俗里的种种,会钩起凡心,退下道心。我对你们也很了解,有些同学五六年都没有想回家过,有些同学拿了一次探亲假还想拿两次。这是你们自己告诉我的,真的是去探亲吗?其实是想回家痛痛快快地睡个几天,再看看电视,弄些好吃的吧?这些念头一起来,道心全退光了。凡心跟道心,五欲跟菩提心不可能并存。当然五欲跟出离心也不可能并存,出离就是出离五欲,五欲的境界虽然美妙,可它是地狱的根啊。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65)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

傅味琴讲于太湖法雨山佛学苑 2008.2.26

“厌弃在家荆棘林”,未婚者来学法是防病,已婚者来学法是治病,还是不生病好

提要:
·修出离心,要“不乐未来诸欲境”,净土不是天堂,极乐是从断烦恼中得
到觉悟的快乐
·修出离心要“不乐现在诸欲境”,我们这里贪欲的人跑了,发心的人求
常住
·不修苦行不会成就,苦行不要太苦,十二头陀行修一条也有功德
·“厌弃在家荆棘林”,未婚者来学法是防病,已婚者来学法是治病,还是
不生病好

修出离心,要“不乐未来诸欲境”,净土不是天堂,
极乐是从断烦恼中得到觉悟的快乐

第二条,“不乐未来诸欲境”,不要想未来自己怎样得到快乐。佛教使众生离苦得乐,这个乐是觉悟的乐,是智慧的乐,并不是享受的乐,所有的苦都是烦恼的苦,离开烦恼就会得到觉悟的乐。宗教讲升天堂去享受快乐,所以佛教不是宗教。

现在愿生西方净土的人比较多,所以我讲法时一再提醒,净土不是天堂,天堂也不是净土。你如果贪图极乐世界的快乐,你将来到的地方再好,也不是净土,是天堂,因为你心里的念头错了,方向错了。极乐世界不是叫你去享受,而是叫你去断烦恼,从断烦恼中得到觉悟的快乐。现在由于听不到佛法,很多人求生西方的目的是为了去享受,因为那边极其快乐啊,至于这个快乐从哪里来?他不知道。快乐从清净来,你心不清净,会有你的快乐吗?清净从出离来,出离什么?出离种种的欲望。

修出离心要“不乐现在诸欲境”,
我们这里贪欲的人跑了,发心的人求常住

第三条“不乐现在诸欲境”。当年我们办女众专修班,有的人不适应,留几天就走了,说我们管得太多,老师经常要批评,纪律、纠察要训话,还有不能吃零食,不能上街,她受不了。或者说你们这儿生活条件太差了。当然现在好得多了,我看你们来报到的同学可能都是护法菩萨送来的吧?都很发心啊,一开口就要学三年五年十年。

不修苦行不会成就,苦行不要太苦,
十二头陀行修一条也有功德

修行要修苦行,不修苦行不会成就,否则释迦佛何必离开皇宫?如果条件好、生活好就能够成就快,那留在皇宫里修,岂不是成佛更快了,何必要六年苦行呢。

有些人说释迦佛六年苦行是错的,这句话也不错也错,如果依你现在的水平去学释迦佛六年苦行,你就错了,因为你条件不够。像我这样就没办法学,我没吃饱没睡好就没精神。你们去学每天一麻一麦,不到三天你就要昏倒,昏倒了还爬不起来了,所以你们不能这样修,可是释迦佛修了就没错啊。时代不同了,体质也不同,但总要学一点苦修的精神吧,哪怕十二头陀行,你只修一条也有功德啊。当然不修也可以,释迦佛主张苦行,但不强迫你去苦行。拿十二头陀行来说,你做到有功,做不到没过,已经够宽大的。为什么这么宽大?因为释迦佛慈悲,对机说法,从不勉强一个人。

“厌弃在家荆棘林”,未婚者来学法是防病,
已婚者来学法是治病,还是不生病好

“厌弃在家荆棘林”,荆棘就是有刺的树,一根一根的荆棘弯下来,中间有个洞洞,钻进去就不会有你的自在,因为四面都是刺,一动,就会刺痛你,这就是家。如果你不离开家,给你最刺激、最痛苦、讽刺、挖苦、讥笑、侮辱你的,就是你最亲爱的人,结过婚的人都有体会。

解放初期妻子、丈夫互称爱人,现在不这么叫了,到底可爱不可爱心里有数。每个家庭诉起家庭的苦来,三天三夜都说不完。有的实在受不了,逃走了。所以国家也尊重现实,允许离婚。这不是清清楚楚说明家是苦得不得了。如果不苦,怎么会离婚呢?难道离婚仅仅个别几个吗?你去了解了解,大多数人结过婚又离婚了,尤其是五欲享受厉害,繁华的大城市。我从前到深圳,有些人挺有礼貌,挺有修养的,后来才知道,这个人也是离婚的,那个人也是离婚的,爱啊爱啊爱到离婚。

你们没有成家的同学来到这里,我把你们看成一个宝,因为你有觉悟,有菩提心啊。结过婚的人来到这里,我看是二等品。二等品总比三等品好吧,什么道理啊?因为你们已经尝到家的苦了。有句话,防病胜于治病,没有结过婚的人来到这儿学法是防病,结了婚受了苦,带着心里的痛苦创伤来听法是治病,还是不生病的好。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66)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

傅味琴讲于太湖法雨山佛学苑 2008.2.26

别把鲜花插在牛粪上,这里檀香扑鼻,
那里臭气冲天

提要:
·成家减少了六十年寿命,喜欢躲在家,就因为老鼠爱大米
·别把鲜花插在牛粪上,这里檀香扑鼻,那里臭气冲天
·修出离心,要“不乐未来诸欲境”,人生不是万花筒,乐极生悲的事可
不少
·好梦未完做恶梦,痛苦紧跟快乐来
·培养人才,人比才重要,发菩提心为了报父母恩

成家减少了六十年寿命,
喜欢躲在家,就因为老鼠爱大米

生命最珍贵,大家都知道从小出家的人,差不多都是长寿的,当年虚云老和尚,我听他讲法的那一年,他已经120岁了。可是一般家里的老先生差不多六十几岁就死了,成家减少了60年寿命,值得吗?你们从家里跳出来,已经算是了不起了,是大智慧,看得远啊。鼠目寸光的人就呆在家里,老鼠的眼睛只看眼前,为什么喜欢躲在家里,因为老鼠爱大米。你把老鹰抓来关在家里,关得住吗?它可不买账。你们革烦恼的命才是真英雄。这样受苦受难的地方还偏偏放不下、离不开,这不是让同学们想不通吗?

别把鲜花插在牛粪上,
这里檀香扑鼻,那里臭气冲天

释迦佛怎么看待家的?释迦佛未出家时是要继承王位的皇太子,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个王位可不简单,是转轮圣王,太子却看成是个草秽堆。假如你是一朵鲜花会放到哪里去?(下答:供佛。)对啦,你是一朵鲜花要供佛啊,别把自己一朵鲜花去插在牛粪上。假如我妈还在,我会把妈接到这儿来,为什么?因为这儿檀香扑鼻,家里臭气冲天。

修出离心,要“不乐未来诸欲境”,
人生不是万花筒,乐极生悲的事可不少

“不乐未来诸欲境”,不要去盼望未来。未来算命也算不准,你想它干什么?有些人想得多美啊,新房装修得很漂亮,准备做新娘新郎了,明天是大喜临门,结果今天出车祸压死了,想得到吗?说傅老师怎么不说吉祥话,尽说倒霉话。人世间有没有倒霉事情?难道你闭着眼睛不看?讲一件真实的事情,一对新人在结婚那一天放炮仗,有一个炮仗没有爆,从空中掉下来,正巧掉在新娘子头上爆了,马上送医院抢救,结果死掉了,新郎只好把眼泪当新娘。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给你们讲讲,别头脑里像万花筒那样,还以为人生真有这么美妙!

好梦未完做恶梦,痛苦紧跟快乐来

要修好苦集灭道,先要认识人生的苦。人做了一个好梦醒过来,想继续再做下去多好啊,拼命让自己再睡着,结果真的睡着又做梦了,谁知道做了个恶梦。人生的路上难道都是好梦吗?好梦后面紧跟着是恶梦,你得到了快乐,痛苦就跟在后面。

培养人才,人比才重要,
发菩提心为了报父母恩

佛学院培养人才,有些佛学院只培养才,不培养人,这是颠倒。我主张人与才都要培养,人比才重要。好比枪拿在军人手里,军人比枪更重要。你把军人培养好了,枪法就瞄得准;没培养好,他朝天开枪。今天你们来学法,特别要讲菩提心。为的是报国土恩、众生恩、父母恩、佛恩。儒教说你离开父母就是不孝,佛教说你离开父母学法修行就是报父母的恩,说法两样。出家人辞亲出家是大报恩,因为一出家就能度七世父母。

当年九华山仁德大和尚请我去办佛学院,有一次我从甘露寺到佛教协会,路过一个比丘尼的庵,九华山那些当家都认得我,他们有时候也来听听课。我进里边坐一会,这位当家师跟我说,“老师,我听了你一堂课,十年都没放下的大石头就放下了。”什么事情呢?原来她出家以后没有回过家,妈死的时候也不在身旁,所以她总认为自己不孝,中国佛门受儒教思想影响太深了,为了这件事情很苦恼,心里这块大石头压得很重啊。后来听我讲课,听到“出家就是大报恩”,这么一句话,这块石头去掉了。所以儒教是儒教,佛教是佛教,不要混淆。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67)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

傅味琴讲于太湖法雨山佛学苑 2008.2.26

走进佛门究竟想干什么?想隐居享清福是儒教的世俗气,弘法度众生才是菩提心

提要:
·走进佛门究竟想干什么?想隐居享清福是儒教的世俗气,弘法度众生才是
菩提心
·贪图五欲必有斗争,其原因无非是名利与傲慢,清净才能得解脱
·在家苦就苦在钱多还想多,把家产留给儿女的不是好爸爸
·出家了再想抓回世俗的一切,不怕脏吗?离家了也别安心不下来

走进佛门究竟想干什么?想隐居享清福是儒教的世俗气,
弘法度众生才是菩提心

我们的未来究竟想干什么?从前我看过一个碟片,名字叫《走进佛门》。记者到一个佛学院去采访,问一个学僧毕业以后想干什么?意思问他对未来的想法,他说我想找一个小庙,画点画,弹点琴,那是受儒教影响,想过隐士生活,享享清福。后来记者到四川成都铁像寺,去采访隆莲法师办的一个尼众佛学院,也是问这个问题,回答说“我要弘法度众生,”回答两样,一个是充满世俗气,一个是充满菩提心。

听说有些从佛学院毕业出来的出家人,师父都头疼,因为傲慢得连师父都不认账。恩师恩师,连恩都不认了。拿一个红本本,无论走到哪个丛林,红本本一放,“你看着办吧。”意思就是凭这个,你总要给我做个当家。原来进佛学院是为做当家、为了出国。要是真正发菩提心做了当家当然是好,可不能有所贪图啊。

贪图五欲必有斗争,
其原因无非是名利与傲慢,清净才能得解脱

“天魔王宫虎豹穴”,要知道你未来想得到种种欲境的享受,就像天魔王宫一样,充满着骄慢自大的苦,修行修出我慢贡高、骄气十足,全是得到魔加持了,魔在释迦佛面前都是傲慢的,傲慢的人最容易着魔。为什么佛门里现在斗争很厉害?我在佛门五十多年,对佛门的演变很清楚,无非是两个原因:一个名利,一个傲慢。你贪图了五欲的境,必然会产生这两种结果,苦得很啊。

“意乐清净无依住”。我们对未来的盼望就是能够断烦恼得解脱,能够证果成道。

在家苦就苦在钱多了还想多,
把家产留给儿女的不是好爸爸

“不乐现在诸欲境”,释迦佛规定每个佛弟子要“非诵即禅,非禅即诵”。做居士的学了一点法,为了养家要赚点钱,还得回去上班,这就是做居士的苦啊。现在大家都富起来了,有的哪是为了养家糊口,我那些生活在城市里的学生差不多都买了新房,已经有了这么多钱,他还要赚钱,想发了财留给儿子。把家产留给儿子的爸爸不是好爸爸,儿子有了工作,就应该供养父母。

出家了再想抓回世俗的一切,
不怕脏吗?离家了也别安心不下来

“反吐不食不尝味”,出家了,已经把世俗上的东西都吐出来了,因为世俗上的名利、地位、享受太肮脏了,吐出来可千万不要再抓起来尝尝。从前我们办佛学苑,出家同学来了要打开箱子检查,里边不准有在家人的衣服,出家人穿了在家人衣服僧不僧,俗不俗的,像什么呀?方丈哪有穿俗衣的西装方丈?把吐出来的东西再抓进嘴里去,不怕脏吗?不出家的同学也已经离家,离开了就离开了,别安心不下来,不批评你已经够宽容了,别再去想家里的塌塌迷了。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68)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

傅味琴讲于太湖法雨山佛学苑 2008.2.26

大般若讲空,一有就是众生,如何修空?
应“由幻入空”

提要:
·出家了又起世俗心,想抓官位抓财位,却被人们称为“另类僧人”
·“在家对境舍贪着”,对着五欲的境要有正知正见,醒过来了别再掉进
去了
·要珍惜自己的善根,别摇来摇去,还是被女娃娃拖走了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放得下就是觉,放不下就是迷
·大般若讲空,一有就是众生,如何修空?应“由幻入空”

出家了又起世俗心,想抓官位抓财位,
却被人们称为“另类僧人”

“不乐现在诸欲境,国王长者利养尊”,如果你要菩提心不断增长,就要明白退菩提心有25种因缘,如果你靠近这种因缘,你会退掉菩提心。其中有一种是巴结国王大臣,因为国王大臣会给你名利,你得到名利,菩提心就退了。但这话要讲清楚,我们作为中国公民必须爱国爱教,爱国爱教跟你去巴结国王大臣是两码事。是有些人已经成为佛弟子,或者已经出家了,世俗心起来还想去抓一点官位,抓一点财利。

我举两件从报上看来的真实事情:有个出家人竟然去报名考公务员,他想做宗教局局长,那真闹笑话了,所以报上称他为“另类僧人”。还有个“另类僧人”竟然跑到证券交易所去炒股票,一个为名,一个为利,像这种情况我们是反对的。

我们今天靠拢党、靠拢领导,学习政策法规,搞好自身建设,这就是爱国爱教的表现,这跟搞名利是两码事情。世俗上种种欲乐的享受,都是你已经丢掉的东西,怎么能再去抓呢,连尝尝味道也不应该,所以说反吐不食不尝味。

“在家对境舍贪着”,对着五欲的境要有正知正见,
醒过来了别再掉进去了

“在家对境舍贪着”,在家人很苦恼,你要他全部离开五欲享受也做不到,但在这种环境里,也应该要做到舍掉贪着,对境要有正知,对着五欲的境不要丢掉了正知正见,要有觉悟,不要迷惑。

你说:“这种道理我懂,不过生在这个环境里身不由已,有时候自己也会掉进去,掉进去拔不出来了。”当你知道苦恼的时候你已经醒过来了,醒过来了就别再掉进去了。

又说:“醒过来是醒过来,可每次醒过来,仍然掉进去那咋办?”你就别回家,那不就解决了?如果没办法留下来,回去了要保持自己的警觉,创造好条件,能出来就出来吧。好比你跟迷惑你的人在一起,日子久了仍然会受骗上当,你有警惕,他更有迷惑你的本事。我可不说假话,这种人有的是,有人在家里受了刺激出了家,袈裟已经披上了,只要丈夫跟她说几句好话,又还俗回去了。

要珍惜自己的善根,
别摇来摇去,还是被女娃娃拖走了

从前四川成都有一个小伙子长得很庄严,已经出家了,偏偏碰到一个女娃娃看中他。女娃娃来看他,他就倒向女娃娃一边;同学们劝他,“你出家不容易,要珍惜这个善根,千万不要糊涂啊”,他又倒向同学一边;女娃娃来了又倒过去了。摇来摇去,结果仍被女娃娃拖走了。所以对着五欲的境千万不要贪,要观受是苦。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放得下就是觉,放不下就是迷

“出家永弃不少遗”,出家了世俗上东西都要永远地抛弃,一点不要保留,出离心就这么修的。有人听法也听了多了,道理也懂了,就是做起来很难。为什么难?为什么人家做到你不能做到啊?因为他放得下,你放不下。放得下就是觉,放不下就是迷。迷在什么地方?迷在你不知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果你知道了还要抓什么呢?梦幻泡影你抓得着吗?过去如梦,现在如幻,梦跟幻是差不多的,所以连起来叫梦幻,眼前的一切即使是有,不过是假有,好像小孩子吹肥皂泡泡非常美丽,你能够看得见,你能抓得着吗?你去抓抓看,一抓就破掉了。

大般若讲空,一有就是众生,
如何修空?应“由幻入空”

大般若讲空,二十空的境界都是大般若境界。成佛就是修好二十空,彻底空光你就是佛。一有就是众生,咱们做众生是样样有,所以才在三界里边流转生死,三界又称三有,你要抓个有就有生死流转。要证空,你方才能成就。这个放不下,那个放不下,证空谈何容易?有些人,儿子女儿已经28岁了,乃至已经成了家了,他还是放不下。

说“老师啊,怎样才能放得下,怎样才能入空啊?”从前我在上海,到一个居士家去,两夫妻一清早在谈空,他们看见我来就问:“我说由空入空,他说由有入空,你说呢?”我说:“由幻入空。”他们一听高兴了,“对,由幻入空。”对现在的种种的境界不修到如幻,你就进不了空。

今天讲到这里。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69)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

傅味琴讲于太湖法雨山佛学苑 2008.2.27

佛陀的智慧是真谛,是清净的,发菩提心的人都应该以佛陀的智慧去观所观的境

提要:
·观外境观内心都没错,叫正观;观世音菩萨是观众生苦难而发起大悲心的
·佛陀的智慧是真谛,是清净的,发菩提心的人都应该以佛陀的智慧去观
所观的境
·出家人只受供养,不得贸易,因为做买卖都离不开欲望
·出家人应以清净心受供养,以大悲心为众生培福
·要为释迦佛收徒弟,“法王座下又添孙”,佛教事业要有接班人

观外境观内心都没错,叫正观;
观世音菩萨是观众生苦难而发起大悲心的

修菩提心最重要的是要正观。观就是你怎么去看问题,要观外境还要观自己内心,如果看问题没有错,这叫正观。观世音第一个字就是观,观世音菩萨就是观听世间上苦难的音声,而发起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

我们学佛法要从中正确理解这个观,观世音菩萨观众生是清净的观,所以叫真观清净观。我们对于外面的境不能观错,世俗生活里的人没有佛陀的智慧,对人世间的一切都看错了,所以佛说众生大颠倒。应该用清净心去观,所以心跟境都要观。

佛陀的智慧是真谛,是清净的,
发菩提心的人都应该以佛陀的智慧去观所观的境

我们讲过能观是智,所观是境,我们应该以佛陀的智慧去观所观的境,因为佛陀的智慧是真谛,是清净的。我们发菩提心的佛弟子都应该用清净的智慧去观,这样我们发的菩提心才是清净的、觉悟的、不颠倒的菩提心。世间上的一切都不清净,因为世间上一切造作、享受都离不开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这些就是五欲。财色名食睡没有过错,色声香味触也没有过错,如果我们把这一切供养一切众生,供养师尊三宝这就不错了,因为你是清净的,你心里没有贪嗔痴的烦恼。所以五欲本身并没有过错,比如说财,我们用钱财去做弘法事业,这个财就没错。

出家人只受供养,不得贸易,
因为做买卖都离不开欲望

出家人应受供养,因为出家人离开了世俗,不能谋利,出家人赚钱那是违背了如来遗教。佛门里卖门票是错的,佛门里边的小卖铺、素食馆最好让在家人做,出家人不要插手。如果居士家里死了亲人,求出家师父给亲人回向超度,那么要以大悲心诵经回向,不要说诵《金刚经》多少钱,诵《药师经》多少钱。出家人只受供养不做买卖,凡是做买卖的都离不开欲望,财色名食睡第一个欲望就是财,钱并不肮脏,肮脏在你有贪心,有贪心就有毒。

出家人应以清净心受供养,以大悲心为众生培福

中国佛教因为受了儒教道教影响有点变样了。有的师父你供养他,他不收,人家就说他清高。出家人要以慈悲心受供养,这是为众生培福,而不是贪供养的钱财。我们不讲儒教的清高,我们是讲佛教的悲心。有的出家人说:“我自己福报不够,收了供养,我的福报要降低。”要知道你是福田僧呀,布施自己一点福报也是菩萨精神,应该让众生在你的福田里种下福报,何况你一出家就有大福报,怎么也用不完的。

要为释迦佛收徒弟,“法王座下又添孙”,
佛教事业要有接班人

如今佛门有个不太好的传统就是对法不重视不尊重,很多人只知道唸佛,不大肯深入经藏,所以懂得比较少。还有当师的很用功,就是不肯收徒弟,其实搞错了,不是你收徒弟,你是替释迦佛收徒弟呀,你要负责把他们培养好,可不要使释迦佛断绝子孙了啊!出家时有句话,“法王座下又添孙”,要使释迦佛的事业有接班人啊。当然收了徒弟不教育,这也不对。有人嫌收了徒弟太麻烦,修行也修不好,所以不收徒弟的出家人就被看成真正的修行人,这种思想也不对吧?比如我在这儿培养你们年轻一代是为我培养吗?等你们培养出来我也死了,是为释迦佛培养啊,一切为了三宝,一切为了众生,这就叫菩提心。为个人打小算盘,你的菩提心就不圆满。

 


{返回 傅味琴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70~79)
下一篇: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50~59)
 学修三皈依(40~49)
 纪念佛成道,从清净中修成琉璃世界(释迦牟尼佛成道日开示)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70~79)
 莲花(湖南岳阳莲花寺开示)
 心理导引——喜(11~19)
 人格心理学--学佛智慧,圆满人格(20~29)
 怎样念佛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110~114)
 定学开导(80~89)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70~79)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拜佛要诀[栏目:佛门礼仪常识]
 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印顺法师)[栏目:人间佛教]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一 (4)[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生命的真相 Realization[栏目: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What Buddhists Believe?]
 云霄飞车[栏目:管理三部曲·迷悟之间 ]
 人海 Human Ocean[栏目:旅途脚印 Footprints on the Journey]
 小树苗的故事[栏目:佛本生故事]
 四届:佛法与人生(学诚法师)[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栏目:本性法师·禅思录]
 热罗多吉扎大师关于四瑜伽、五道的开示[栏目:超然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