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定学开导(30~39)
 
{返回 傅味琴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80

定学开导(30)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7.20

一切的成就都在定里,佛教导弟子
修定的方法就是修止修观

提要:
·一切的成就都在定里,佛教导弟子修定的方法就是修止修观
·修禅定要断除心昏沉的过患,昏沉使我们处于无明状态
·修禅定要断除心掉举不定的过患,改变根深蒂固的习气不能急于求成
·个性不合犹如猫狗同笼,不良的个性也是烦恼
·引导行善、提高修养,能改善人际关系,可惜几千年来收效甚小
·你们以欢喜心来听法,目的是要学好佛陀的智慧去解除众生的苦

一切的成就都在定里,
佛教导弟子修定的方法就是修止修观

修定的目的就是为了要入定,我们修行都希望有所成就,一切的成就都是在定里。释迦佛来娑婆世界成佛,以法度众生,目的是度众生了脱生死,到没有烦恼极其快乐的彼岸。人生的苦主要是从生死中来的,我们修定就是为了了脱生死,成就佛道,所以修定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修定我们才能入定。释迦佛教导弟子修定的方法就是修止修观。

修禅定要断除心昏沉的过患,
昏沉使我们处于无明状态

昨天跟大家讲了“断除沉掉不定过”,人世间的一切过失都是从沉掉而来,我们在修行上、禅定上的种种过失,也是由于我们尚未断除沉掉而产生的。沉就是昏沉,掉就是掉举,昏沉就是迷迷糊糊、昏昏欲睡,昏沉厉害了就打瞌睡,睡着了是大无明。每个人睡着了做梦很少有觉悟的时候,都是根据世俗里所形成的习惯而飘动。例如,我们在梦里很少想到我是一个佛弟子,即使修行了几十年,梦里好像还是个年轻小伙子,更难想到我是持五戒的,我应该修行,一点觉悟都没有,自己一点都控制不了,这就处于无明状态。没有智慧没有觉悟就是无明。

修禅定要断除心掉举不定的过患,
改变根深蒂固的习气不能急于求成

掉举俗话叫打妄想。我们无始以来做老众生,这个打妄想的习气真是根深蒂固。今天我们即使想用功止住妄念,没有几秒钟心又飘出去了,所以不能把修行想得太简单,急于求成那是不可能的。急于求成本身就是烦恼,这个烦恼就体现在着急上。

个性不合犹如猫狗同笼,不良的个性也是烦恼

容易着急,人们常说“这是他个性不好”。夫妻闹离婚,一般总是说个性合不来。不好的个性也就是烦恼,烦恼也会形成你不好的个性。不好的个性合在一起,你想得到幸福,那不大可能吧。有位漫画家说过“结婚就是猫狗同笼”,猫有猫的个性,狗有狗的个性,个性不合,住在一起实在痛苦,只好离婚。

引导行善、提高修养,
能改善人际关系,可惜几千年来收效甚小

当然喽,人们都有美好的愿望,人世间也会产生一些相应的调整,可是你想得到真正的幸福快乐——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经几千年了,到底得到了没有?且不说现在的老人越来越苦,医院里病人越来越多,有些人死得很苦,就是日常生活里由于烦恼、由于个性而产生的矛盾,也是多得不得了。总算还有很多人引导大家行善,提高修养,有时候人与人之间关系改善还能透口气。可惜改了多少年,怎么改来改去现在还是老样子?

你们以欢喜心来听法,
目的是要学好佛陀的智慧去解除众生的苦

你们今天来听佛法,都有种欢喜心,进了佛门已经多少年了,听不到佛法很苦恼啊,有佛法可听当然欢欢喜喜来了。有一种人是好奇心:佛法到底讲点啥呀?还有一种是来参观参观,看看讲经法会到底啥个样子;还有一些人说是来看看老师的。现在我这个老师又老又病,你要想专门来看我也不容易呀,要通过一关一关的同意。所以我就天天给你们讲经,你们就看见我了嘛,那可是活老师啊!如果不给你讲经,我坐好了给你看,岂不变了泥塑木雕?

真正来讲你们是来求智慧的,你们的目的要建立在:我怎么样学好佛陀的智慧,去解除众生的苦。四谛法第一点就是要知道苦,第二点要知道苦的来源去断掉苦,第三点,知道断除烦恼到彼岸是一种美好的境界,第四点给你铺好一条路,你赶快走上去吧。

定学开导(31)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7.20

昏沉和掉举使我们无法入定,
断除掉举要修止,断除昏沉要修观

提要:
·我们在活着的时候,就要走上一条通向没有生老病死的彼岸之路
·昏沉和掉举使我们无法入定,断除掉举要修止,断除昏沉要修观
·佛弟子都应念佛、念法、念僧,都要以佛的话为准则
·一心不乱就是定,心一掉举就不是定,昏沉了就起不了正念,连极乐世
界也去不了,还谈得上成就吗?
·唸观世音菩萨名号不叫杂修,能念药师佛,临命终时会有八大菩萨引导
你到无量寿佛那里去

我们在活着的时候,
就要走上一条通向没有生老病死的彼岸之路

现在人死了,旁人总是说:前面的路你走好!前面到底啥个路,说的人也不知道!可能他以为是天堂的路吧?天堂里也苦啊,天堂里的天人都是众生,天堂里也经常打架的。别等死了以后说,“前面的路你走好”,我们要活着的时候说这句话,释迦佛给我们铺好了一条通向没有生老病死的彼岸的路,你要走好,这就是道谛。

昏沉和掉举使我们无法入定,
断除掉举要修止,断除昏沉要修观

我们再回过来讲,“断除沉掉不定过”,要断除昏沉与掉举,就是用止观的方法。昏沉和掉举使我们无法入定,起了昏沉掉举,你这个定就修不好,它的破坏作用很强。还有一句话,“息诸攀缘离沉没”,这两句话是指导我们怎么样修好止观而入定。断除掉举就要修止,止就是止住妄念,不打妄想。断除昏沉要修观。你们自己好好的调整,如果出现妄念了,赶快止住;昏沉了,赶快修观,可以修光明观,因为人在阳光中是不容易昏沉的。这些以后还要详细跟大家讲。

佛弟子都应念佛、念法、念僧,
都要以佛的话为准则

有些居士喜欢唸佛,不管什么法门,只要是佛弟子都应该念佛、念法、念僧。现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居多,唸的是“南无阿弥陀佛”,念佛怎么念?你不要听人话,要听佛的话,要以佛说的话为准则,因为我们是佛弟子,不是人的弟子。

一心不乱就是定,心一掉举就不是定,
昏沉了就起不了正念,连极乐世界也去不了,还谈得上成就吗?

要知道佛怎么讲的?你去看经书嘛,经书里都是佛讲的话。《佛说阿弥陀经》里讲要“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定,方便法门再方便,还是离不开定。你打妄念了,那就不叫一心,如果你昏沉了,那就没有正念了,能往生吗?所以不能说只要唸就能往生,要唸到一心不乱!“只要唸就能往生”,这是人说的话,你是皈依佛的,就要听佛的话;如果你皈依人的,你听人的话;如果你皈依外道,你听外道的话;如果你皈依太上老君,听太上老君的话。不听佛话,你什么都不可能成就,因为我们是佛教。

唸观世音菩萨名号不叫杂修,能念药师佛,
临命终时会有八大菩萨引导你到无量寿佛那里去

你想往生极乐世界,你要执持“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你想往生琉璃世界,你也要执持“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如果你想往生极乐世界更有把握一点,希望你要加唸“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这可不是我说的话,《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里说,如果你想到无量寿佛那里去听法,你受持了八关斋戒,“或复一年或复三月”,只要你听到药师佛的名号,临命终时八大菩萨乘空而来,引导你去极乐世界,那你这个路还会错吗?偏偏现在有人连八大菩萨都不要了,八大菩萨中有一位是观世音菩萨,他也不要了。现在如果有人唸观世音菩萨,就会有人批评他:“你杂修!不得往生!”佛可没有这么说过。

定学开导(32)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7.20

修止修观能使心不飘动而入定,
能修禅定不信邪见,就是个有希望的人

提要:
·执持名号是以一念止万念,所以用功的时候只能有一句佛号,不能有第
二个念头
·修止修观能使心不飘动而入定,能修禅定不信邪见,就是个有希望的人
·得止不修观,易掉入细昏沉,仍然落在无明里,外道修止不修观,所以
出不了三界,了不脱生死
·修止不修观,所以摆不平,佛教禅定必须止观并修,称止观双运

执持名号是以一念止万念,所以用功的时候
只能有一句佛号,不能有第二个念头

执持名号能达到一心不乱,这叫以一念止万念。人的念头不断的出来,第一个念头过去了,第二个念头就出来了。假如我们把第一个念头抓住,第二个念头就出不来了,这就叫以一念止万念。从前上海有个居士,大家说他唸佛唸得好,有一次病重,他跟人家说:“我见到阿弥陀佛捧了银台来接我,我跟阿弥陀佛说‘银台来接我不去,要金台来接我才去。’”“银台来接我不去”多了一个念头,“金台来接我才去”,又多了一个念头,像这样的念佛就没有达到一心。

修止修观能使心不飘动而入定,
能修禅定不信邪见,就是个有希望的人

我们今天修的禅定是根据释迦佛四十九年的讲法,戒定慧三学里的定学来修的。怎么修止?你妄念来了,立即把它排除掉,再来了再排除。光是这么一点觉悟可能还不够,你学学禅定,禅定里就有方法使你止得住。略微提一下,你修观息就能入定,修数息也能入定,还有修观的时候你心不飘动,这也能入定。既然佛教我们修禅定能入定,你为什么不学不修呢?

你们今天来学禅定是很有福气的,也可以说你们的障碍比较少。可能你们邪知邪说的话没怎么听到,或者听到了没受什么影响,想想自己是三宝弟子,应该听佛的话呀!或者你们虽然受了影响,可是对这种不正确的说法很疑惑,又喜欢听听法修修禅定,那就有转变的希望。

得止不修观,易掉入细昏沉,仍然落在无明里,
外道修止不修观,所以出不了三界,了不脱生死

得止了,还是不够的,还要修观。修止的时候容易昏沉,如果你是老修行,粗昏沉不来,细昏沉也会来。细昏沉来的时候,无比的舒服,无比的美妙,你可能还不知道这是在细昏沉里。所以破无明不是口头上说说那么简单,你破不了昏沉还谈什么破无明?破不了无明,你也不能开发出智慧和觉悟,你仍然掉在无明里。你修观就能开智慧,开了智慧就能出三界,所以修观非常重要。外道修止不修观,所以他出不了三界、了不脱生死。佛教修行不能光修止,也得修观,佛就是这么教导我们的。

假如问我:“念佛法门里,佛有没有叫我们修观?”佛不是讲了《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吗?叫你修观你不修,这是你自己的问题,佛可没有叫你只修止不修观啊。

修止不修观,所以摆不平,
佛教禅定必须止观并修,称止观双运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里讲了十六种观,所以简称《十六观经》。我年轻时候还经常听到有人提到要修十六观,现在非但没人修,也没人讲了,知道也不知道了。现在很多人只知道一本《佛说无量寿经》。那一年我在无锡讲法,临走那天通知大家不要来送。偏偏来了一个人,他说:“我知道老师今天要走,我所以来,因为你走了我就问不到了。”他问什么呢?“我唸佛唸了好多年,妄想还是多啊!有人叫我唸三千卷《无量寿经》,我唸完三千卷,又说‘再三千卷’,我又唸了三千卷,不行,说‘再念三千卷’,我很苦恼啊!”

我说:“你今天来问我,因为我懂法,假如我也回答不出来,你咋办呢?你希望我给你解答,因为你认为我学的比你多,那你自己为什么不学呢?”我把桌子上的小香炉拿起来,又放下去,我说“香炉三只脚,少了一只脚,你就摆不平,你只唸《佛说无量寿经》,你为什么不学学《佛说阿弥陀佛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三只脚都有了,你就摆平了!你好好去学《十六观经》,修了止还要修观!”他听我的讲法,就悟了,他说:“对呀!我回去马上跟大家说!”

定学开导(33)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7.20

修止要“息诸攀缘”,“离沉没”
要修观,世人苦恼皆因恶法息不下去

提要:
·佛弟子要团结,闹斗争分裂就构成了“破和合僧”的无间罪
·干扰讲经法会,阻挠他人去听法,都是破转*轮无间罪
·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观空才能得自在
·修止要“息诸攀缘”,“离沉没”要修观,世人苦恼皆因恶法息不下去运

佛弟子要团结,闹斗争分裂就构成了
“破和合僧”的无间罪

所以修念佛法门很好,可千万不要犯五无间罪,不要谤法!五无间罪里有一条:破和合僧。现在佛门里四众弟子很难团结,谁制造了不和合,谁就犯了无间罪。佛弟子是一家人,大家要团结,不要闹分裂,要过和合的修行生活。

在《佛说无量寿经》四十八大愿有说:犯五无间罪、谤法的人是去不了西方净土的。却偏有人说万人念万人去,说法不根据经典讲,要背极大罪过的。

干扰讲经法会,阻挠他人去听法,
都是破转*轮无间罪

还有破转*轮,例如我在外地讲经说法时,寺院里有人在放炮仗,里面的讲法只好停下来,等会儿没讲几句外边又放了,闹得讲经都讲不下去。而且这些搞迷信的人,在寺院里烧黄纸放炮仗还特别起劲。

要鼓励大家来听法,不要影响别人听法,更不能够说反话,比如说“听法浪费时间,越听多越糊涂,听到后来你也不知道往哪条路走。”佛讲要亲近善知识,要法门无量誓愿学,这种话跟佛讲的话完全相反了。

从前我在一个地方,大家都喜欢听法,后来有一部分人因为观点不同,他不来听倒也罢了,还去各个居士家串门:“如果你再去听法,你临终我们不来给你助唸,看你怎么往生?”听说有位法师在讲法,有些人在路上拦住去听法的居士,“别去听,别去听!回去好好唸佛!”破转*轮也要下无间地狱啊!

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观空才能得自在

不论修什么法都要止住妄念,好好修观,哪有一个法门不修观的?《金刚经》里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就是释迦佛叫我们应该这么去观,你只会唸经不会观,就算整天地唸经,嘴唇越念越薄,很会讲话,可从来没有观过,哪会亲证呢?《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里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照就是观照般若,三年唸下来背得熟里熟,可是一照都没照过。观自在,自在从观来,要修观才能自在。现在唸《心经》的人没得到自在,他也无所谓,反正他唸《心经》是为了死了当钞票用。

修止要“息诸攀缘”,“离沉没”要修观,
世人苦恼皆因恶法息不下去

“息诸攀缘离沉没”,息诸攀缘就是止,一切世俗知见、世俗习气、世俗上一切,跟我们修行学法、了生死没有什么关系的,尽量止息下去。世俗习气重的人非常苦恼,来听听法就好多了。有人却越听越苦恼。从前有个学校里的老师,带了好几个同事来听我讲法,等到第二次只来了一两个,我问他:“其他几个怎么不来了呢?”他说:“我问过她们,她们说‘你说听了法,烦恼就少了,我听了法,烦恼更多啦!我还去听干什么?’问她们咋回事?她们说:我最喜欢搓麻将,从前要搓就搓,现在刚想搓麻将,傅老师的话就冒出来了。‘搓麻将卑鄙’,我反而苦恼了。”(众笑)那只好让他们慢慢转吧!

定学开导(34)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7.20

无漏智慧是从禅定中出生的,
能悟佛之知见,才能解如来真实义

提要:
·在家学法障碍重,离家又放不下,只能不紧不松慢慢来
·修行人要把跟了生死无关的事放下,客气话少说几句,生活少关心一点
·菩萨十地中五地称难胜地,能胜昏沉掉举即难胜能胜
·般若是印度话,难以意译,有人把“禅”译成“冥想”,这就离谱了
·“般若”是佛陀的智慧,不同于世间人的有漏智慧
·无漏智慧是从禅定中出生的,能悟佛之知见,才能解如来真实义

在家学法障碍重,离家又放不下,
只能不紧不松慢慢来

不要灰心,都可以慢慢转的,好比你们居士成了家的,实在放不下,也可以慢慢来!但也不要太松。可以放下的事情就放下吧!居士在家学法障碍多,有人想出家没有条件,所以我就想了一个办法,你在家学不好,出家又有障碍,来一个中道,佛最主张中道,那就暂时离家吧!说“离家也不行啊!”那么你先离开三天怎么样?将来再五天,慢慢来这儿一个月怎么样?可别本来蛮好条件,“我都安顿好了,我在这儿住三个月,好好学法用功。”结果只住了三天,“老师,我要回家”,那就太松了。

修行人要把跟了生死无关的事放下,
客气话少说几句,生活少关心一点

我们修行人讲修行话,能海上师说过:一切跟了生死没有多大关系的事就放下吧!从前宝华山当家请我去主持僧伽培训班,有一天我从楼上下来,培训班里有个小沙弥跟我说:“老师,今天雾很大呀!”我说:“雾很大,我下来就看见了,雾很大跟学法有啥关系?”能海上师从前讲经时说:四川人有个习惯,路上一见面总是说“你生活好!”生活好跟修行有啥关系?这种客气话就少说几句。

菩萨十地中五地称难胜地,
能胜昏沉掉举即难胜能胜

“息诸攀缘离沉没”,修行要战胜一切烦恼习气,才会有成就。拿我们修禅定来说,最难战胜的就是昏沉和掉举。如果这两个你能战胜,难胜能胜,你就登五地。当然菩萨十地,每一地都有具体的修法,你们学到《文殊广法》,里边有《十地颂》,内容非常具体,你们好好去修。以六波罗蜜里来配十地,初地主要是修布施,二地修持戒,三地修忍辱,四地修精进,五地修禅定。如果你禅定中能够止住妄念,不打昏沉,你就登五地。当然五地还有各种修法,你也要修圆满,这是从禅定的功夫来说,你已经是五地的境界了。六地是般若,你禅定的境界达到难胜能胜,既不起妄念又没有昏沉,你般若就现前了。

般若是印度话,难以意译,
有人把“禅”译成“冥想”,这就离谱了

般若是印度话,有许多佛学名词翻译成汉文很难翻,就用原来的音。比如说“禅”,就很难翻译,那么就还用“禅”吧。好比从前一个打太极拳的老师跟我诉苦:“太极拳要翻译成外文,真难翻啊!”不能意译只好音译,译出来还是叫“太极拳”。

有些人把“禅”译成冥想,冥是黑暗,是无明。能够在无明黑暗里修禅吗?这可能是外国人佛法没有学好,看见修禅定的人总是闭着眼睛坐着修,那么就翻译成冥想,我看不恰当。从我对禅定的体会来说,禅定有修光明观,从前有个善知识说过:“连光明观都修不起来,还想修什么大手印大圆满。”简直是好高骛远。光明观修出来那是一片光明,可不是一片黑暗啊!能解说成冥想吗?

“般若”是佛陀的智慧,
不同于世间人的有漏智慧

所以“般若”还是译成般若吧,如果勉强意译成智慧也可以,但总觉没说明问题。世间上把种种生活经验、工作经验也称为智慧。有一次我坐公共汽车,一个妈妈说自己的儿子:“这个儿子真是调皮捣蛋、讨债鬼。不过他搓起麻将倒蛮聪明的。”也算他有“智慧”,那可不是般若智慧。所以如果把般若翻译成智慧,要多解说几句:佛陀的智慧跟世俗上的智慧不一样,佛陀的智慧是无漏法的智慧,世间上智慧有漏的!漏在烦恼里,叫有漏法。般若智慧指的是佛陀的智慧,是无漏法,又称无为法。

无漏智慧是从禅定中出生的,
能悟佛之知见,才能解如来真实义

真正无漏法的智慧是从禅定中出生。我们今天讲佛法,也是从有漏法讲到无漏法,但是你是在听呀,还不是你自己出生的东西。我年轻时天天数钞票都数出经验来了,可是这么多钞票一张也不是我的,因为我当年是钱庄里的练习生,我的工作就是数钞票。(众笑)虽然你们今天听到了佛法,要自己真正开悟,这个智慧才属于你自己的。能悟佛之知见,才能解如来真实义。大家知道了禅定的重要性、禅定的利益,希望大家好好发心,众生苦啊,我们要快快在禅定里成就,将来开了智慧,辩才无碍,广度众生。今天就讲到这里。(回向)

跟同学们打个招呼,明天六月十九是观世音菩萨的圣诞,我还得要到福鼎清净寺去,因为那边有很多居士在等着我,他们也苦啊。据说他们一开始就有二十几个人想跟我上山来,实在安排不下,所以我还得下去!假如天气凉快的话也可能住个一两天,因为后面这个三天是没有我的课。你们放心,有我的课我准时赶到,决不请假,(众笑)病假例外。(众笑)

定学开导(35)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7.25

戒为无上菩提本,
不以戒生的定非正定

提要:
·学法要以懂为高,以不懂为高会促使末法时期越来越往下堕
·先记住灯笼,听多了就会知道灯笼是怎么做成的
·烦恼重了,作恶份量也重,现世造恶,现世就要受报
·要止恶就要持戒,“不但恶事不可做,恶念亦不许有”
·戒为无上菩提本,不以戒生的定非正定

学法要以懂为高,以不懂为高
会促使末法时期越来越往下堕

今天是我们崇教寺暑期禅修第二期的头一天,我给大家讲的是定学,定就是禅定,也是戒定慧三学之一。这次讲的定学,是根据我十多年前编的材料,只能算是个开导。因为你们远道而来各位同学,层次不同,有些人从前学过禅定听过法,有些人头一次听或者是初进佛门,所以我们讲浅的时候也带着深,讲深的时候也带着浅,这样就能够两面都照顾到。不管怎么讲,至少要讲到大家都能听得懂,听不懂就不起作用,我们要以懂为高,不能以不懂为高。以不懂为高,本身就是末法时期现象,它也会促进末法时期越来越往下堕。

先记住灯笼,听多了就会知道灯笼是怎么做成的

许多法相名词初听的人听不懂,如果要解说法相名词,花的时间就多了,也很枯燥。去查《佛学大辞典》,初修的人也不得要领,因为佛学辞典是以法相来解说法相,你本来只是一个法相不懂,搞到后来五六个法相都不懂,那怎么办?我五四年上五台山到能海上师那里学法,能海上师说,“你们初学佛法不要急”,那个时候五台山清凉桥没有电灯,是用灯笼照明的,他就比方说:“你只要知道这是灯笼就可以了,至于灯笼是什么东西做的,怎么做成的,你听多了慢慢就会懂的。”我先给大家讲这几句,使大家能够安心也能够耐心。

~以戒生定,由定发慧,戒乃止恶之义,不但恶事不可做,恶念亦不许有,戒为无上菩提本,不以戒生的定非正定。
烦恼重了,作恶份量也重,
现世造恶,现世就要受报

我首先讲的是前言,“禅定是释迦如来教导弟子由修习止观而入定的方法”,“释迦佛说法四十九年以法度众生,其法深广,总摄为戒定慧三学”,这两句已经讲过了,今天讲第三句,“以戒生定,由定发慧,戒乃止恶之义”,戒的意思就是止恶,一切恶的行为都要止住。造了恶业必然要受报,看看现在的种种现象,现在的因果报应突出一点,现在人现世造恶,往往现世就会受报。由此可以想到现在人烦恼重了,心地坏,造起恶来份量也重,份量重就等不到来世,今世就要受报。

要止恶就要持戒,
“不但恶事不可做,恶念亦不许有”

要止住恶业就要受戒持戒。“不但恶事不可做,恶念亦不许有”,光是不干坏事,只是修正了你的行为,还不彻底,修行更重要的是修心,要把心修修好。佛教从诞生到现在经过了两千多年,一直在全世界流传,因为佛教为人类做了贡献:净化了人心,这就是佛教伟大之处。如今的众生烦恼加重,痛苦加深,矛盾增多,环境风气也很不好,这就更需要佛法来净化人心。最近有个小住同学匆匆忙忙回家了,他本来是想来好好修行,儿女都已经长大了,应该放得下了,为什么又回家了?原来他离家一个时期,孩子本来不抽烟现在变了抽烟,这就是受了环境影响。

戒为无上菩提本,不以戒生的定非正定

“戒为无上菩提本”,戒就是你将来成佛的根本。“不以戒生的定非正定”,定有正定邪定,如果你一面干坏事一面学禅定,假如你也得定了,你得的是邪定,邪定会不会成就?会成就,这是邪成就,也就是你用你邪成就的定力打开了三恶道门,这股力量也不小。所以以戒生定以定发慧。是我们修行不可改变的原则。

定学开导(36)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7.25

有说修禅可以不持戒,
这就不是佛教的禅定

提要:
·有说修禅可以不持戒,这就不是佛教的禅定
·说“凭良心”,那是不切实际的话,因为良心无标准
·世俗人不持戒,杀盗淫妄酒止不住。佛弟子不持戒,也会去喝“孔府酒”
·说持戒会给生活带来不方便。那么造恶的人,心邪了定也就邪了
·干坏事的人也会说出理由来,蒙蔽是非的好话听不得
·不听佛话,不依法修,肯定会走错路,固执到底就没希望

有说修禅可以不持戒,这就不是佛教的禅定

从前有个跟我学禅定的学生,后来不学了,因为他学的不多,根子不是很牢。后来碰到我,很好心的说“老师,我有几本小册子,里面也讲到禅定,送给你看看。”里面说:佛教从古以来都讲以戒生定,古时候的祖师大德也这么说。如果你修我这个禅就不必持戒,因为持戒对我们的生活多少会带来不方便。就凭这几句话就已经离谱了,这也根本不能叫禅,禅应该是指佛教的禅定。

说“凭良心”,那是不切实际的话,
因为良心无标准

后面又说:“持了戒会给我们生活带来不方便”,很能迷惑人,也许怕有人看出破绽,又补充了一句:“不过呢,违背良心的坏事不要做。”这是一句毫无标准的话,良心根据什么为标准?你的良心以你为标准,他的良心以他为标准,两个人吵架都说“凭良心”!到底凭谁的良心?凭良心的人干出来的事情可不一定是好事情,鲁迅笔下的阿Q常说“凭良心”,结果帮人偷东西被杀头了。说“凭良心”那是怕人家抓辫子,什么东西最难抓?就是滑的东西。潮湿的地方生了一种鼻涕虫,一抓就滑掉了。

世俗人不持戒,杀盗淫妄酒止不住。
佛弟子不持戒,也会去喝“孔府酒”

咱们看一看不持戒的世俗人过的是什么生活:为了贪口味好,杀鸡杀鸭;经常说假话打妄语,还说“不说假话不能办大事”;现在邪淫非常泛滥,大老板往往有十个老婆,还以此为荣,而且现在女的还甘心情愿,以当二奶为时髦;盗呢?如今贪污、做假账、抢劫、偷盗、制造伪劣商品很普遍啊;酒呢?喝酒的人越来越多,高速公路上两边很多都是酒的广告。前一个时期看到一个孔府酒的广告,可能孔府里喝酒喝得很厉害,如果你学儒教肯定也会去喝酒,还持什么戒啊?!

说持戒会给生活带来不方便。
那么造恶的人,心邪了,定也就邪了

像这种生活,你一持戒就不能杀生、不能说假话、不能邪淫,给生活带来“不方便”啊,所以他叫人们学他的禅。当然他给他这个禅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在佛门的禅定里也找不到这个名词。名字我就不说了,我只要把道理讲讲清楚就可以了。一心就是禅,你不持戒,那就等于要杀就杀,从杀鸡杀鱼发展到杀人,而且杀的时候要一心杀,如果你起了个念头:“这么可怜就别杀了”,起了二心那就不叫禅,要一心杀、决心杀、杀到底!造恶的人心邪了,定也成了邪定。

干坏事的人也会说出理由来,
蒙蔽是非的好话听不得

再说一句,有些人干了坏事想取得人家同情,也会说出理由来:“你看看我这个老婆,神经发得这个样子,能叫我在外面不搞女人吗?我也是个人啊,总要过人的生活啊。”他这也算不违背良心。所以世间上许多蒙蔽是非的好话听不得的,我们佛弟子就必须要以释迦佛的教导为准则。

不听佛话,不依法修,
肯定会走错路,固执到底就没希望

总的一句话,你们来学禅定,必须做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我是把佛的话讲给你们听,你们不听,自己乱搞,我没有错。释迦佛说过善知识给你指路,没有指错,你自己走错了,善知识没有过错。

我的学生中也有不听我话的人,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对这种人连佛都没有办法。如果佛能给每个人打包票,三恶道早就空掉了。人人都可以得度,唯有一种人不能得度,就是不听佛话的人。而现在末法时期,不听佛话的佛弟子特别多,他所有的修行全是照自己想的一套修,叫依我而修,这就错了。要依法而修!不依法修的人肯定会走错路,能半路里醒过来,改邪归正、弃暗投明,还是有希望;固执到底就没希望。

定学开导(37)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7.25

由戒生定,由定发慧,
但三者不可分割

提要:
·未受戒的人学禅定,至少杀盗淫妄酒这五件坏事不能做
·抽烟是无聊人干无聊事,出家人抽烟是破坏如来形象
·干坏事的人得了定,干起坏事来更厉害,所以下三恶道的果报很快就圆满
·有计划的犯罪,有预谋的忏悔,这个忏悔有啥用?
·由戒生定,由定发慧,但三者不可分割

未受戒的人学禅定,
至少杀盗淫妄酒这五件坏事不能做

你们尚未受五戒也能学禅定,可是你至少要不干这五件坏事。至少不能杀生啊!你穷,就自己好好的劳动吧,至少不能偷啊!你没有老婆你着急干什么,天下女人多得是,老话说:各有因缘莫羡人,因缘一到就会千里姻缘来相会,何必还没找到老婆去搞女人?如果你有了老婆,你还搞什么女人?!所以要向出家人学习,只有《西游记》里的猪八戒受了八戒还去抱女人。(众笑)

酒就别喝了,既然成为佛弟子想修行,去喝酒干嘛呀?喝酒闯祸就不得了,举一句话你们就懂:严厉禁止酒后开车,酒后开车那是不要命了。况且一修禅定血脉畅通,血液循环良好,还会发暖,你再去喝酒,血轮暴转,很危险!要出事的。

抽烟是无聊人干无聊事,
出家人抽烟是破坏如来形象

抽烟也是无聊的人干无聊事。抽烟的人别生我气,这是抽烟的人自己说的。我年轻时讲的是心理疗法,能解除人们心理障碍。那时候还没有提倡禁烟,有个年轻人课间休息在抽烟,我就问他,“你为啥要抽烟啊?”他说“空着无聊呗。”“抽烟有啥好处啊?”“抽烟还有啥好处,无聊呗!”所以抽烟是无聊的人干无聊的事。你们出家人千万不要抽烟,出家人代表了如来的形象,大殿里哪一尊佛像手里有烟啊?破坏了如来形象,这个罪有多重啊!

干坏事的人得了定,干起坏事来更厉害,
所以下三恶道的果报很快就圆满

你们还没有受戒的同学,千里迢迢来,我不教给你禅定,我也过意不去。教还是教给你,希望你听我话,这五件坏事别做了。否则即使你得定了,也是邪定。一个人一面打坐一面在干坏事,如果得了定,干起坏事来更厉害,所以下三恶道的果报很快就圆满,因为他有定力啊!定就是决定!干起坏事决定要干!劝也劝不住,还有理由,“我不报复他,我气难消啊!”所以决定干坏事,决定下三恶道。你说邪不邪?所以不以戒生的定就是邪定。这种人的两只眼睛也很凶啊。

有计划的犯罪,有预谋的忏悔,
这个忏悔有啥用?

不以正戒正定而得到的慧是邪慧。傻里傻气的人虽然干不出大好事,他也干不出大坏事。大坏事都是聪明人做的,最大的坏人脑袋特别聪明,他连警察连法律都不怕,他会挖空心思,千方百计使你抓不着他,现场能够不留痕迹,想得来路路周到。哪怕这个人稍微有点良知,我就干这一次,干了以后我忏悔,以后不干了,这叫有计划的犯罪,有预谋的忏悔,这个忏悔有啥用?

由戒生定,由定发慧,但三者不可分割

虽然说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其实三者是不可分割的,我们一方面要止住恶业,不干坏事,这就是戒,不算遮戒也算性戒,一方面也要修禅定,也要听法求智慧。而且戒本身就有定的成份慧的成份,有定有慧这个戒才能圆满,所以你能受持佛教的戒,将来就能得到圆满的果。定本身也有戒的成份慧的成份,慧本身也有戒的成份定的成份。

定学开导(38)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7.25

修定能断除贪 痴,无贪 痴妄念,
既不会干坏事,也容易出智慧

提要:
·定就是决定,度众生时犯偷盗,还会下三恶道
·持戒心不动摇就是定,明白善恶是非就是慧
·修定能断除贪瞋痴,无贪瞋痴妄念,既不会干坏事,也容易出智慧
·听经有了智慧,智慧里也必包含了戒与定
·戒定慧三学要学全,如搞片面,也只能或是戒圆满,或是定圆满,或是
慧圆满,而不是戒定慧圆满
·佛希望我们修行断烦恼,快快证果成道,可别把学佛当成了贴止痛膏

定就是决定,度众生时犯偷盗,还会下三恶道

比如说你受了戒决不犯戒,这就是定,定就是决定,摇摇摆摆不能算定。假如有个学佛的人也想度度众生,到朋友家去敲门,保姆出来,问“大卞在家吗?”保姆说:“大卞刚出去。”“小卞在家吗?”“小卞在厕所,你稍等一会儿。”他坐在沙发上看到桌上主人一只金表,很喜欢,东张张西望望,保姆到厨房,小卞在厕所里,就往裤袋里一放,“我等不及喽,以后再来。”回去一想,众生还没有度啊明天再去。第二天又敲门了,保姆一看,马上门一关,因为贼娃子又来了。你这样修禅定,还会下三恶道呢。

持戒心不动摇就是定,明白善恶是非就是慧

还有一种人受了戒以后,桌子上哪怕有金钱、金戒指、金表,不是他的东西他不拿的,他根本不起念头。这种人最好,他心不摇摆,心不摇摆就叫定,他决不会犯盗戒。

如果你戒持得好,你就会懂为什么要持戒,不持戒造了恶业有罪过,持戒有功德,你明白了这些就叫慧。

修定能断除贪瞋痴,无贪瞋痴妄念,
既不会干坏事,也容易出智慧

定里有戒亦有慧,修定主要是去掉内心的烦恼跟妄想。妄想是细的,烦恼是粗的。修定能断除贪瞋痴,去掉贪瞋痴你就不会干坏事。但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那真要有大功夫的人。修定止住了妄念,智慧就会开发出来。最初阶段,你脑子会聪明,也就容易出智慧。

听经有了智慧,智慧里也必包含了戒与定

讲到慧呢?听经就是给你智慧,叫你持戒,大讲不持戒的罪过、持戒的功德,修定的利益,将来可以了生死、行菩萨道、成佛,所以慧里也有戒也有定。戒定慧是不可分割的,本身就是一个整体。

戒定慧三学要学全,如搞片面,也只能或是戒圆满,
或是定圆满,或是慧圆满,而不是戒定慧圆满

既然不可分割,就必须三个方面都要学,如果你搞片面不学全,结果会怎么样?你光持戒不修定不求智慧,虽然戒里有定的成份,持戒不干坏事本身也是智慧,你将来只能得到戒圆满,可不是戒定慧的圆满,因为戒里面只有定慧的成份,成份不等于圆满,你可没有在定慧上修圆满。如果你不持戒不听佛法光修定,就算你不干坏事,你也只能够定圆满,不是戒定慧的圆满。如果你光听法既不持戒又不修定,你即使能够广学多闻,讲起法来滔滔不绝,大家都听得发欢喜心,你只是慧圆满而不是戒定慧的圆满。要想了生死,要想证阿罗汉果乃至行菩萨道成佛,必须戒定慧圆满,一个也不能少。

佛希望我们修行断烦恼,快快证果成道,
可别把学佛当成了贴止痛膏

释迦佛四十九年讲的法全归纳在戒定慧里,释迦佛度众生的目的是要我们断烦恼、了脱生死快快成佛。希望大家听释迦佛的话,学圆满的法,按照释迦佛的教导,好好断烦恼修行,将来能使你彻底究竟,快快成佛。千万不要既不想修行又不想断烦恼,也根本不想证果成佛,只想抓一点东西让自己生活改善改善。当老板的想抓一点佛法开点智慧,将来发更大的财;家庭有矛盾的,想学点佛法调整矛盾,继续留恋男女情爱。即使这些也是件好事,可你抓得太小了吧!太可惜了!

佛法能使你了脱生死、跳出苦海,能使你证果成道,你竟然没有这个志气,不朝这个方向努力,抓一点东西就走!好比有人精神上很痛苦,请朋友千里迢迢开了小汽车送他来,听听法痛苦没有了,就想回家了,佛法变了止痛膏?!不疼了就不要了,等以后疼了再来,那你何年何月得解脱啊?!佛虽然讲过人天乘,可是佛还讲了出离乘菩萨乘佛乘,佛叫我们把人间的生活搞好,目的不是为了享受,为的是要我们断尽烦恼争取更大的快乐,那是无苦之乐、完全没有烦恼的快乐。

定学开导(39)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7.25

我们从释迦佛身上等流到悲心和智慧,
所以成了如来的悲智等流身

提要:
·在家修行障碍多,出家要在清净的僧团里,依戒依法修行
·出家人想还俗,在家人不想出家,僧宝就消灭了
·四众弟子是一家人,佛弟子是同一个身份
·不重视自己的身份,不随现有的身份去改变原有的一切,岂不成了老年
痴呆症
·学佛就是佛弟子的身份,所有身口意的表现都要符合佛弟子的表现,转变
得慢就叫钝根
·我们都变了,我们从释迦佛身上等流到悲心和智慧,所以成了如来的悲智
等流身

经云:如来悲智等流身 净戒圣种杜多行
成就三德三慧体 三士圣众我顶礼
在家修行障碍多,出家要在
清净的僧团里,依戒依法修行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经书上有四句话,“如来悲智等流身,戒净圣种杜多行,成就三德三慧体,三士圣众我顶礼”。你们听了这四句话就更容易明白,学了佛法应该怎么做?第一句:如来悲智等流身,我们佛弟子是一家人,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也就是优婆塞、优婆夷,这是佛弟子的团体,称为四众弟子,简称是出家在家二众。不管出家修行在家修行都是为了断烦恼,使心清净。

当然喽!出家修行条件好,所谓条件好也要说说清楚,要有圆满的法、要有清净的道场、要有如法的僧团。你去给假和尚做徒子徒孙,以为剃了头条件就好了,将来你也学会喝酒吃肉养女人。在家修行障碍多,真正的出家要在清净的僧团里,一切依戒依法修行,所以应该是出家修得好,在家修不好。

出家人想还俗,在家人不想出家,僧宝就消灭了

如今有人却反说“在家修得好,出家修不好”,听了这话,出家人就会想还俗了,因为不还俗修不好啊。在家人就不想发心出家了,大家都这样,谁还肯出家呢?出家人就灭种了,僧宝就消灭了。我说“在家修不好”,可没讲错,因为我是在家人有体会。

四众弟子是一家人,佛弟子是同一身份

四众弟子是一家人,四众弟子都是一个身份:佛弟子。哪怕你是初进佛门,也是对佛法有爱好,对释迦佛有恭敬心啊,或许你还没有成为佛弟子,不是亲生儿子也可算个义子吧。你们做妈的看见我,总是跟孩子说,“你叫爷爷”,其实他又不是我的孙子。我一听孩子叫我爷爷,我就变得像爷爷的样子了,也有精神感应的嘛。

不重视自己的身份,不随现有的身份去改变
原有的一切,岂不成了老年痴呆症

今天跟你们讲身份,非常重要,你出生以后身份变了多少了?还没有取名的时候,你的身份是小毛头或者叫好宝宝;取了名字以后,在家里是孩子的身份,上了学是学生的身份;等到你长大了是大人的身份;一结婚,是丈夫的身份妻子的身份;有了孩子,是爸爸妈妈的身份。如果身份变了你不肯变,比如当了老师还要学生叫你“好宝宝”,那岂不是变了老年痴呆症了?儿子叫你“爸爸”,你说,“我从前做儿子现在还是做儿子,我要一辈子做儿子”,行吗?

学佛就是佛弟子的身份,所有身口意的表现都要符合佛弟子的表现,
转变得慢就叫钝根

今天进了佛门学佛了,你就是佛弟子的身份,是佛的一个学生,要承认自己这个身份。过去的身份在这里不存在了,你在外边是老板,在这儿没有你老板的身份,因为这儿你赚不到钱;在家里做老奶奶的,做妈妈的,在这里你是一个学法的同学。

既然是佛弟子身份,你们所有身口意的表现就应该符合佛弟子的表现,否则的话你转变得太慢了,转变得慢就叫钝根。有的人真是钝根啊,年轻时只知道到庙里烧香拜佛求菩萨保佑,从不听法也不修戒定慧,到了老年还是只知道烧香拜佛,进佛门几十年始终没有改变过,这种人是钝根里的钝根。

而且你也无法否认你是佛弟子的身份,好比随着年龄的长大,你的身体也在变化。当你吃母亲奶的时候,你的身体是适应吃奶的身体;当你吃饭的时候,你身体里的组织就变了,是吃饭的身体;当你吃肉的时候,你的身体组织又变了,你会长得很胖,皮肤雪白的,因为皮肤下面包的是猪油。(众笑)

我们都变了,我们从释迦佛身上等流到悲心
和智慧,所以成了如来的悲智等流身

今天我们听了法,这是饮了释迦佛的法乳滋长了我们的法身慧命,非但我们的心会变,身体也会变,因为心身一体,身体是根据心变的,我们的身体就变成了如来的等流身。等流就是同等类流,类就是类别。拿一句俗话来打比方,吃谁的奶就会像谁。再说句风趣话:为什么现在人火气特别大?老头子火气更大,吵起架来很有劲啊!连小孩现在也火气大,这叫牛脾气!可能牛奶喝得太多了,也算等流吧。

还有前世的因果。你们今世的脾气当然跟环境因素,跟父母的遗传有关系,可也不是绝对的,两个双胞胎同样的培养,结果脾气不同,这是不能否定的事实。只有佛讲清楚了:这是他前世的脾气等流下来。前世什么脾气今世也会有什么脾气;你们前世进过佛门,对释迦佛有好感,今世就来这儿了;如果你们前世信神,今世也会去信神;前辈子学气功,今世也会到气功班里去,这就叫等流。

成佛,是悲心智慧圆满,我们佛弟子今天饮了释迦佛的法乳,我们就从释迦佛身上等流到悲心和智慧。我们今天可不再是从前百分之百的凡夫俗子了,已经在变了,已经有释迦佛的悲心和智慧的成份了,所以叫如来悲智等流身。今天讲到这里。(回向)


 


{返回 傅味琴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定学开导(40~49)
下一篇:定学开导(20~29)
 企业家禅定营(20~39)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20~29)
 人格心理学--学佛智慧,圆满人格(20~29)
 跏趺观开示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100~104)
 心理导引——喜(40~49)
 庆祝药师佛圣诞法会开示(2003年药师佛圣诞)
 怎样念佛(1~9)(讲于宁波居士林)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40~49)
 舍利子与显中有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路头何在[栏目:禅宗话头名言解读]
 入菩萨行 藏译跋[栏目:入菩萨行·如石法师]
 南传法句经 第九:恶品[栏目:南传法句经[白话版]]
 禅净双修[栏目:净界法师]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0六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佛教中的象征、观想[栏目:宗萨钦哲仁波切]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十九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大无量寿经甄解卷第十四[栏目:道隐法师]
 《入行论讲记》第三册 第三品 第四品 思考题[栏目:入行论学习]
 相应18经 惭经[栏目:相应部 1.诸天相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