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入门 三十八·教团生活的准则
 
{返回 佛教入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82

三十八·教团生活的准则 

  佛教徒虽有七众弟子的分别,但在团体生活的原则上,是有一个共同的标准,这个标准叫做"六和敬"。就是六种规则,能使大家过的生活是清一色的,互相敬重,和谐合聚,清净快乐。

  一、身和同住:大家同住在一起,必须要做到身业清净,和睦相处,不发生磨擦,打架等粗暴野蛮的举动。

  二、语和无诤:大家同住在一起,必须要做到语业清净,即说话的语气,要谦和礼貌,悦耳可爱,不宜恶口粗声,引人不快,以致发生争吵的事件。

  三、意和同悦:大家同住一起,必须要做到意业清净,即要有善良的用意,坦白的胸怀,有值得欢心快意的事,要大家一起和悦,不要为求个人的欢乐而不顾大众的欢乐,或把个人的快乐建筑在大众的痛苦之上。

  四、戒和同修:佛教七众,各有戒律,但在每一家中都有著共同遵守藉以修持的戒法。如以比丘僧团为例,比丘就有共同受持的二百五十条的戒法。应该大家怎么做,就该怎么做,才显出大家共同守法的精神。

  五、利和同均:利就是大家所获得的利益,包括财利和法利。不论是经济上的财利,或知识上的法利,必须要大家平均分配,平等享受,不因厚此薄彼,使之发生利害冲突,或养成营私肥己的恶习,不能使教财成为公产,致引起争权夺利的纠纷,会影响到教团的破产。

  六、见和同解:见即是意见、见地或见解。大家同为教徒,在见解思想上,必须要相同统一,教团的力量才不会分化,否则,每个份子思想多、意见多,各持成见,自以为胜,那么这个团体一定不能清净,也必精神散漫,不能振作有作为了。

  这六和虽有六种,亦可摄为两种,即理和与事和。如见和同解,即指大家所证悟的真如理性,也就是对宇宙人生所认识的真理,是只有一个,没有两样的,故在思想方面,不消说自然能趋于一致;其他的五和都是属于事相方面的。思想既然统一,行动自然也趋于一律,这也是必然的道理。所以,佛教徒的六和生活,不但可为佛教团体的生活准则,也可为普通社会一切团体的生活准则。

  六和僧团的最大好处,是佛陀在前"四和"重视法治精神外,还在后"二和"重视经济平均与思想统一。一个健全的团体,法治精神自然不能缺少的,但如不重视经济的平均分配和思想的统一,便是这个集团趋于分化或崩溃的致命伤。因小而团体的斗争,大至世界的斗争,其发生的原因,多在经济失其平衡的支配,和主要的思想不能统一。可是佛陀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已拟出团体共同生活的原则,和平共处的要素,使后世一切团体生活的原则,都不能越此"六和敬"的范围,他的智慧和才力,不可谓不空前惊人了!
 


{返回 佛教入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入门 三十九·佛教服务的人生观
下一篇:佛教入门 三十七·佛教徒的类型
 佛教入门 三·佛陀的族姓简释
 佛教入门 二十四·三十七道品简表
 佛教入门 三十五·佛法传入中国
 佛教入门 二·释尊八相示现
 佛教入门 序
 佛教入门 三十四·印度佛法的三个时期
 佛教入门 三十三·佛经的四次结集
 佛教入门 十四·业力的因果律
 佛教入门 二十八·缘觉乘和十二因缘
 佛教入门 一·释迦牟尼佛简史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乘经教育思想及其方法之研究(李志夫)[栏目:大乘佛教理论]
 正念之道 大念处经析解与问答[栏目:帕奥禅师]
 八、十年出家女,求法到色达[栏目:宁玛的红辉]
 增支部1集102-109经[栏目:增支部1集]
 “修行开悟”的特征是看到“奇异的光”和听到“特殊的声音”吗?[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从阿赖耶识之染、熏说生命现象——对中土唯识学的一点体会[栏目:严耀中教授]
 而立不惑知天命[栏目:万行法师]
 生生世世跟上师学[栏目:圆满人生·佛子心语]
 普贤行愿品 昆明开示 第十集 (2011年七月) [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生命本身是囚牢 Life Itself Is Prison[栏目:生命之囚 The Prison of Life]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