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藏传净土法 第五十八课
 
{返回 藏传净土法学习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862
第五十八课

在座的各位道友,如今我们获得了暇满人身,趋入了甚深的大乘佛法,也遇到了善知识的教言,这是极为稀有难得的因缘,在这个时候,一定要通过实修佛法获得生死自在的把握。

虽然每个人都会死亡,但在如何应对死亡上,世间人跟佛教徒完全不同。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当年我的同学们毕业后,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虽然他们在世间法上有一定的能力,但在面对生死时却没有任何自主的能力;而我虽然是一个一般的修行人,但感觉自己在这方面与他们还是有很大的差别。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在出世间法上努力过,只是为了今生的感情、工作、财富、地位而忙碌,而我多多少少在出世间法上努力过,所以当疾病、死亡等违缘降临到自己或者亲人身上时,自然会有应对的能力。

当死亡到来之际,每个人的身心都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将不得不舍弃今生的一切,独自前往另一个陌生的世界。在那时,生存的形式虽然发生了改变,但我们的基本需求——希求快乐、远离痛苦却不会变,世间人常说,“人是追求快乐、躲避痛苦的生物”,既然每个人都想拥有快乐、远离痛苦,为什么不从现在开始做好准备呢?

当然,有些人也许会想:到底有没有来世?如果有来世,现在做准备当然是可以的,如果根本就没有来世,那做准备又从何谈起呢?前一段时间,有一个佛教徒问我:“堪布,最近我的一个亲人去世了,我一直很伤心。但有时我又想:人到底有没有后世?如果有后世,我的这个亲人现在处境如何?我又该为后世做什么准备呢?”听了他的问题,我觉得他肯定没有深入学习过佛法。其实,要证成前后世的存在并不难,佛教的经论中有很多有力的理论依据,在现实中也有很多回忆前世的公案,很多人对前世经历之事的时间、地点、人物、情节都记得清清楚楚,而且经过调查也完全属实。

有些人会想:虽然有人能回忆前世,但这只是少数人的经验,大多数人都不能回忆前世,以少数人的经验能够证明前世存在吗?这些人的疑惑很容易遣除:虽然是少数人的经验,但只要是事实的真相,从道理上完全说得过去,那大多数人就应该承认这件事。比如,美国宇航员登月后,见到了月球表面的事物,虽然地球上的其他人并没有登月,但通过宇航员的所见,也可以相信月球上存在某类事物;同理,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回忆前世,佛经中也说只有少数人能回忆前世,但通过回忆前世的个案,完全能够证成前世是存在的。既然前世存在,后世自然也存在。

还有些人认为:因为很多科学家不承认前世后世,所以前世后世不存在。其实,所谓不承认有两种:一种是有可靠的依据而不承认,一种是因为不懂而不承认。如果是第一种情况,比如通过研究佛教的千经万论,最后举出了有力的证据否认前世后世,那我们也没必要出于宗派的偏执而固执己见。佛教是讲道理的,《胜出天神赞》里也说:我既不贪执佛陀,也不嗔恨外道,谁有道理我就跟随他。如果是第二种情况,也就是说因为不懂而不承认,那这种不承认并没有依据,我们就没必要跟随他们的观点。

很多科学家虽然在某一领域颇有建树,可是他们对甚深的佛法并不在行,不要说真正研究并通达佛教的观点,甚至连想都没想过这些问题。如果向他们问起前世后世、极乐世界方面的问题,就好像向偏僻地方的牧童询问大城市的高楼大厦一样,他们根本答不出个所以然来。因此,现在有些人对佛法的评判,只不过是以愚昧无知而得出的相似结论,这些结论在佛教的正理面前经不起观察,按照因明的说法,这样的结论是一种非量。作为科学家,应该客观公正地探索真理,如果一个人没有充分的依据,仅以主观臆测来下结论,那这样的人只是相似的科学家,对这样的科学家我们没有必要去盲从。

世间的道理都要反复研究才能通达,出世间的甚深佛法更是如此,因此,大家对佛法一定要广泛深入地闻思。对末法时代的修行人来说,尤其要以佛法的智慧剖析现代科学、其他宗教的观点,以遣除内心中障碍修行的各种邪分别念。如果道路被堵塞了,不管这些路障是金子还是石头,都会障碍行人前进,只有清除路障才能顺利抵达目的地;同样的道理,要往生极乐世界,首先通过闻思来遣除内心的各种障碍是不可缺少的,否则凡夫人本来善根就微薄,一旦遇到世间的种种邪说,很可能在相续中引发邪见的熊熊烈火,最终彻底焚毁自己的善根。一旦自己的闻思究竟了,对净土法门没有任何怀疑,对阿弥陀佛有了稳固的信心,那时就没必要进行过多的分析和观察了,应该实地修持往生极乐世界的四种因:明观福田、积资净障、发菩提心、发清净愿。其实,每天如法地听一堂课,这里已经具足了往生极乐世界的四种因,正因为如此,以前法王如意宝在世时,只要没有特殊情况每天的讲课从来都不会中断。现在也是这样,只要我们坚持如理如法地听课,就应该有往生极乐世界的希望。

因此大家要重视听课。在这方面,有些城市里的在家人比深山里的出家人还精进。我们知道,在家人和出家人的生活不同,出家人没有世间的牵累,只要能把握自己,大多数的时间都可以用于佛法;而在家人不得不面对很多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还能每星期挤出一天或半天的时间参加闻思修行,这些人确实很了不起。其实,这样和道友们共同闻思修行非常有必要,因为如果没有大众的加持,凡夫人很难保持长期的精进。我自己也有这样的情况:如果哪一天没有上课,当天的顶礼、念《普贤行愿品》等善法可能就会缺失。就像一个孩子的自觉性再强,如果他不去学校学习,也很难独自完成学业一样,凡夫人行持善法也缺乏自觉性,必须依靠大众的鞭策。所以,希望大家尽量参加集体的闻思修行。

 

下面我们开始讲正课,现在继续宣讲恶语的过失。

以前,在一个僻静的山村住着一个车夫,他有名叫“嘎雪”、“萨热”的两头牛。后来这两头牛各生了一头小牛,嘎雪生的小牛的牛角连在一起,所以给它取名为“嘎雪连角”,萨热生的小牛是歪嘴,所以给它取名为“萨热歪嘴”。

车夫根据两头小牛的缺陷给它们取了难听的名字,这也属于恶语。以前我放牦牛的时候也是这样,给牦牛取了“瞎子”、“跛子”、“断角”等难听的名字,后来学了佛法才知道这是不对的,虽然经常作忏悔,但也不知道能否清净这些恶业。

这两头小牛逐渐长成了大牛。一次,车夫们在一起谈论牛的好坏,那两头牛的主人胸有成竹地说:“我的两头牛十分出色,不管跟谁的牛比赛都没有问题。”于是他们协商决定:以五百两黄金作赌注,让牛在艰险难行的路上拉着满载货物的车进行比赛。所有的人都下了赌金。那个车夫让两头牛拉着车,他一边赶车一边喊:“嘎雪连角快跑!萨热歪嘴快走!驾!驾!”可是两头牛却不情愿跑,于是他用针扎它们。其他人说:“你输了,不要害死牛,快把赌钱给我们。”结果他损失了五百两黄金。

为了惩罚那两头牛,他数数鞭打它们,并在烈日炎炎下将它们拴在枯树上。那两头牛以人语说:“我们犯了什么罪?你为何这般惩治我俩?”他怒不可遏地说:“你们明明知道,却故意让我输了钱,因此我要处罚你们!”它们说:“那是你自己的口业造成的。本来我俩的名字叫‘嘎雪’、‘萨热’,可你却用‘连角’、‘歪嘴’这么难听的名字来喊我们,所以你才输了。现在你选一条更难行的道路,在车上装两倍的货物,并下两倍的赌金,再进行一次比赛。这次你直呼我们的名字,我们就会让你赢得赌金。”他按照它们说的做了,在比赛中一边赶车一边喊:“嘎雪快跑!萨热快跑!”那两头牛竭尽全力地跑,很快将货物拉到平原上,最后他赢得了一千两赌金。

这个公案说明动物也有情感,如果以恶名称呼,它们也会不高兴。当然,在初劫的时候,由于众生的福报所感,旁生也会说人的语言,如果对它们以恶名相称,它们能直接向人表示抗议,现在由于众生的福报微薄,旁生无法直接和人沟通,但我们也不应以恶名称呼它们。

在《四分律》[1]中有一个类似的公案。往昔,得刹尸罗国有一个婆罗门,这个婆罗门有一头牛,他平时经常对牛刮刷按摩,精心饲养。一次,一个长者公开宣称:“谁的牛能比得上我的牛?我们以牛拉货赛跑,赌一千两金子。”婆罗门的牛听到这个消息后想:主人对我这么好,我应该让他赢得一千两金子。于是它对婆罗门说:“你如果向长者挑战,我可以帮你赢一千两金子。”

由于婆罗门平时对牛很好,所以牛对他非常感激,才主动提出参加比赛。现在很多西方人对动物也特别好,对动物的关心超过了对人的关心,甚至自己的父母老了以后不管,可是对宠物的吃、穿、住却照顾得无微不至,有些宠物的消费远远超过一般的人。

听了牛的话,婆罗门便带上牛去和长者比赛。在比赛中,婆罗门对自己的牛说:“一角(这是个独角牛)可牵。”牛听后很不高兴,便不肯出力比赛,于是长者的牛胜利了,婆罗门输了一千两黄金。婆罗门对牛说:“我昼夜精心饲养你,为何你比赛时不出力,使我输了一千两金子?”牛说:“你在众人前说我‘一角可牵’,使我非常羞愧,所以不能出力比赛。现在我可以再次参加比赛,这次你下二千两金子的赌注,不要再说我‘一角可牵’,应该说我‘好牵端严好角’,我就能帮你赢回金子。”婆罗门如是而行,果然赢了二千两金子。佛陀讲了这个公案后教诫诸比丘:“旁生听到恶语都会难受,更何况人听到恶语呢?所以要说善语,不能说恶语。”

此外,《本生经》里有一个“欢喜满牛”的公案。当年六群比丘在僧众中恶口骂人,佛陀听说此事后,严厉呵责了六群比丘,并制定了一系列禁止恶语的戒律。佛陀就此宣说了自己因地的一件事:以前有一头叫欢喜满的牛,一次它的主人和一个长者比赛谁的牛力气大,由于主人以“欺瞒牛”称呼它,这头牛故意输掉了比赛,使主人输了一千两金子。主人知道原因后,在第二场比赛中称它为“欢喜满牛”,结果这头牛全力比赛,为主人赢回了二千两金子。佛说当时的欢喜满牛就是他,牛的主人是阿难,并教诫大众:“口应出爱语,决勿出恶言。”

这几则公案里都以赛牛来赌钱。现在世间的赌博之风盛行,可能是受国外的影响,汉地的赌场一年比一年多,许多五星级、四星级的宾馆里都有赌场,吃、住等条件应有尽有,还可以为赌徒提供借款。但是参加赌博的人最终是不会胜利的,基本上都输得一干二净,很多人因此而倾家荡产。现在藏地这种情况也日益严重,我听说不少藏人因为赌博而感受巨大痛苦。有时候想想,这些赌徒实在是可怜,由于贪心过于强烈,妄想以投机取巧的方式发财,结果不但没有如愿以偿,反而丧失了原有的一切,最终得到的只有痛苦和泪水。

在这几则公案里,对旁生说恶语都有很大的过患,所以更不用说对人说恶语的过患了。

恶语不仅会导致来世的痛苦和不幸,即生中也会给自他带来很多痛苦。这一点大家应该能感觉到:如果自己向某人说了恶语,说完后自己心里会像堵了石头一样不舒服,甚至两三天吃饭都没有胃口;如果别人向自己说了恶语,自己心里也同样不舒服。在人群中说恶语更是如此,如果向一百个人说了难听的话,就像在他们心中撒了毒药一样,这一百个人都会非常难受。所以有智慧的人要观察自己的语言,尽量不要对任何众生说恶语。

可是有些人由于素质太差,不要说对人和旁生说恶语,甚至对无情物都要说恶语。有的人点火点不着就骂木柴。有的人发动不了机器,就一边砸机器一边破口大骂。我家乡有个老乡,他的收音机杂音很大,怎么调也调不好,最后他气得一边骂一边在石头上把收音机摔烂。

我发现很多人就像这个老乡一样,也喜欢边骂边摔东西。其实,这样一方面造了口业,另一方面把无辜的东西打烂又有何必要呢?现在电影里演吵架时一定要有锅碗瓢盆,演员一边吵架一边把它们摔烂。有些孩子看了这些电影后,其他没学到,就学会了吵架时摔东西,这样不是很好。说起吵架这个问题,我觉得作为一个凡夫,相续中当然会有贪嗔痴,要永远不吵架是不可能的,但学了这么多佛法,多多少少要有一些自控的能力,要尽量避免那些过分的行为。如果自己不赞同某人的观点,与其和他吵架,还不如以符合正理的语言和他辩论。否则,你学了这么多佛法,也发誓要利益无边无际的有情,但是连一些非常粗大的恶行都不能遮止,那就太惭愧了。因此,希望有些人的旧习惯要有所改变。其实只要有决心,要改正从前的恶习并不是很困难。古来的很多高僧大德最初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人,也有各种不同的缺点,但他们励力对治自己的缺点,以正法调伏自相续,最终成了令无数人仰慕的圣者,大家应该向他们学习。下面我们回到恶语这个主题。

佛教十分提倡断除恶语、宣说善语。《律藏》中说:“故当说柔语,莫言不悦语,若说悦耳语,成善无罪业。”意思是,应该说柔和的语言,不要说不悦耳的语言,说悦耳的语言是善业,不会夹杂任何罪业。(不仅如此,如果说悦耳的语言,什么事情都很容易成办,如果一开口就是刺耳的语言,很多事情都比较难成办。)萨迦班智达说:“伤害他人之恶语,即使怨敌亦勿说。”古德曾说:“莫揭他人过。”《修心七要》中也说:“莫发粗恶语。”道宣律师曾说:“宜出善言,互相赞美,令彼心悦,勇进修道。”意思是,修行人应该说善语,要互相赞美,这样令人心情愉悦才有助于勇猛精进修道。

在佛教里,像这样的教言非常多,多看这些教言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由此我想到,世间有那么多宗教和学说,但唯有佛法才能将众生从痛苦中彻底解救,才能赐予众生暂时和究竟的安乐。现在的人大多是人云亦云,不经详细观察就轻易跟随一种观点,有智慧的人不应如此。大家可以比较佛教和其他宗教,看看到底何者对众生更有利?其实,只要稍作观察就会明白佛教的殊胜。不要说那些高深莫测的见解和修行,即便是刚才所讲的这些道理若能普及到全社会,人人都知道什么是有过失的语言、什么是有功德的语言,人人都杜绝恶语、宣说善语,这会给人类带来多大的利益啊!现在人们都说要构建和谐社会,但如果没有抓到问题的核心——以佛法改造人的身心,和谐社会是无法实现的。

既然恶语有非常多的过患,那什么样的人容易说恶语呢?那些恶口如蛇舌、心狠残暴、暴躁易怒、不护根门、无有惭愧、性情恶劣之人好说恶语。如果是品行高尚或者修行好的人,即便让他说恶语,他也不会说。好人和坏人的差别确实很大:好人什么功德都具足,就像《道德经》中说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一样,水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恒处于万物的下方,高尚者就具有水的美德;而恶人恰恰相反,功德一点都没有,过失样样都具足,经常为一己私利与人争斗并对他人恶语相加。

现在的社会是好人少、恶人多,有些人除了说恶语外,好像不会说话一样,一开口就是骂人的话。尤其在一些偏僻的地方,由于人的素质比较低,说恶语特别厉害。有时候我接触那些农民和打工的人,明显感觉到他们的恶语很多。以前我在乡下读小学和中学时,听到的恶语特别多,后来到城里读师范学院,由于周围人的素质比较高,听到的恶语也少了。你们很多人可能也有同感。

有些人可能是业力现前,经常故意以恶语刺伤他人,其实这些人在伤害他人的同时,反过来也在伤害自己,就像举起斧头砍到自己一样。如《因缘品》中说:“天生一出言,便说恶语者,犹如利斧头,将砍断自己。”有些人经常在人群中骂人,而且骂起人来滔滔不绝,可是要他背教证时,连一个偈颂都背不出来,表面上看来这种人很成功——他一出现其他人都害怕,但实际上这种人是在害自己,最终他的很多事情都不会成功。

邬金莲花生大师说:“恶人之语如毒树,触于何处断一节。”恶人的语言就像毒树一样,接触到哪里,哪里就要烂掉。佛经中说:“为恶语垢所制服,无论何者无安乐,犹如狮蛇极凶残,恶语之人无善趣。”只要一个人相续中有恶语垢染,无论他是谁都不会快乐,恶语者犹如凶残的狮子毒蛇,他们不会得到善趣的安乐。就像不敢接近狮子毒蛇一样,人们一般都不敢接近恶语者,他的周围都是空荡荡的。《报恩经》中说:“炽热诸铁轮,恒旋头顶上,其苦非难忍,倘若说恶语,果报更难忍,永莫说恶语。”炽热的铁轮恒时在头顶旋转,使自己脑浆飞溅,这样的痛苦不算难忍,说恶语的果报才更为难忍,因此永远也不要说恶语。

了知恶语的诸多过患后,如果能够断除恶语则会获得许多功德:不会转生到恶趣,经常能听到悦耳之语,受到众人恭敬,有众多亲朋好友,一切事业自然成办,即使沦为一无所有的乞丐,也会得到众人的欢喜,永无死于恶性(无有善法)之中的顾虑。

很多佛经都讲了断除恶语的功德。《大方等大集经》中说,远离恶语有十种功德:一者得柔软语,语音柔软不刺耳。二者捷利语,说话流利,不结结巴巴、吞吞吐吐。三者合理语。四者美润语,沙哑的声音很难听,别人听到就想捂耳朵,若远离恶语,则语音不沙哑、优美润泽。五者言必得中,说话能说到点子上,不是说了半天,谁都听不明白在说什么。六者直语,即说话公平正直,无有谄曲。七者无畏语,即在大众中发言无有畏惧。八者不敢轻凌语。九者法语清辩。十者身坏命终得生善道。

佛经中说:“断除诸傲慢,恶语伤感情,何者说柔语,彼士转善趣。”如果能断除傲慢,杜绝以恶语伤害他人的感情,恒常说柔软的语言,这样的人将转生到善趣。佛经中还说:“圣者断恶语,恒说柔和语,极喜美语者,近住于涅槃[2]。”圣者都是断除一切恶语,恒常说柔和语,因此喜欢说美语的人离涅槃已经不遥远了。《受十善戒经》中说:“若能不恶口,是名大丈夫,人中端正者,一切皆乐见。”不恶口者是人中的大丈夫,也是人中的端正者,一切众生都喜欢见到他。我们学院有些道友因为平时从不说恶语,很多人一见到他们就心生欢喜。《正法念处经》中说:“黠慧离恶口,正语喜乐行,如是美语人,则近涅槃住。”有智慧者远离恶语,他们喜欢说真实的语言,这样的美语之人将趋近于涅槃。

看到这些恶语的过患和远离恶语的功德,大家应该下决心断除恶语,尤其是金刚道友之间更不应该说恶语!



[1] 《四分律》在汉地弘扬得非常广,就像《根本说一切有部律》在藏地弘扬的程度一样,现在汉地受戒都按《四分律》,很多律宗道场和佛学院都学习此律。它是佛涅槃一百年后,由昙无德(法正尊者,也称法护,为法藏部之祖师)从上座部戒律中采集而成,全律共有四分:初分比丘戒,二分比丘尼戒,三分安居等法,四分房舍等杂法。一般认为,《四分律》是由佛陀耶舍和竺佛念、道含译为汉文的,但《宋高僧传》中说,《四分律》是佛陀耶舍与鸠摩罗什合译的。当年鸠摩罗什大师建议国王姚兴迎请佛陀耶舍来长安翻译佛经,佛陀耶舍到长安后,诵出《四分律》。姚兴怀疑他只凭记忆会有错误,经过测验,佛陀耶舍记忆药方、户籍四十余页,两天后能一字不错地诵出,姚兴这才信服,于是便请他主持翻译《四分律》。

[2] 此处的“涅槃”不是指圆寂,而是指获得阿罗汉、缘觉或佛陀的果位。



{返回 藏传净土法学习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藏传净土法 第五十七课
下一篇:藏传净土法 第五十九课
 藏传净土法 第五十八课
 藏传净土法 第五十六课
 藏传净土法 第一百课
 藏传净土法 第二十三课
 藏传净土法 第七十五课
 《藏传净土法》思考题 第68~88节课
 藏传净土法 第一百零一课
 藏传净土法 第十二课
 藏传净土法 第二十六课
 藏传净土法 第二十八课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上 1 (1998年于台北华藏讲堂)[栏目: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妙境法师]
 菩薩戒本宗要[栏目:梵网菩萨戒]
 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六章[栏目:四十二章经讲记]
 狱中省思[栏目:铁窗下的醒悟]
 学看花[栏目:心美·一切皆美]
 珍惜人生[栏目:清心小语]
 高僧传卷第十三[栏目:高僧传]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二 (10)[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六)第四集[栏目: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净空法师]
 为什么学佛 第四章 三界 4.入定必须降伏五盖[栏目:能弘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