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课
思考题
1.怎样遣除修学净土法门的违缘?
2.应怎样看待阿弥陀佛有不同身相?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我们继续宣讲《藏传净土法》,现在正在讲广说修持往生极乐世界之四因,其中第一个明观福田分两个方面,即:明观刹土之相与明观佛及眷属,明观刹土之相已经讲完了,今天开始讲明观佛及眷属。
戊二(明观佛及眷属)分四:一、明观主尊身相;二、明观其意功德;三、明观主要眷属;四、明观其余眷属。
己一、明观主尊身相:
彼刹阿弥陀佛尊,红莲宝色光耀眼,
无见顶相足轮等,三十二相八十好,
一面二臂定持钵,著三法衣跏趺坐,
千瓣莲花月垫上,身背依靠菩提树。
这两颂主要讲阿弥陀佛的身相。大家在修行净土法门时,心中皆应反复观想阿弥陀佛的完整身相。当然有些人修行境界比较高,阿弥陀佛的身相完全能观得出来,而有些人就不一定能做到这样,但大致的观想也可以。前面宣讲观想极乐世界的时候,作者讲了一个简单的观想方法,即心中忆念在西方有这样一个非常清净的极乐刹土;对阿弥陀佛的观想也是一样,当然能完全观想最好不过,实在不行也可以这样观想:在极乐世界中,有一尊红色的阿弥陀佛,他相好庄严、无比清净。
大家都清楚,在修学净土法门时观想非常重要,但观想之前一定要以智慧遣除相续中的怀疑。因为现代人从小接受的是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世间教育,这样心相续自然遍布众多杂染,可以说外界各种思想家的传染病,已经渗透自他众生的心田,在这样的情况下,想以清净的身心来修学净土法门,就非常困难。但很幸运,我们已经遇到了具有法相的善知识和清净的佛法,那在此时就应认认真真领会,《阿弥陀经》等净土经典的义蕴,并时时刻刻自我反省,这样就能遣除相续中的怀疑,从而生起正信。
如若不然,就会像世间很多邪见如山的可怜众生一样,他们自认为智慧崇高、见解无比,但实际上低劣至极,根本未通达事物的真相。若是这样的状态,那即使宣讲种种极乐世界清净微妙庄严的相,心中依然会充满怀疑与邪见,自然所有正见全被遮覆而无由产生,所以大家皆应认真闻思修行并再再观察自相续,这极为重要。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凡夫人因为自己在哲学、物理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或研究,于是就认为自己的所思所想最为正确,甚至还认为宇宙人生的真理就是这样。其实这跟井中之蛙并无实质性的差别。井蛙虽然生活在很浅的水中,但它却认为这跟大海无别;本来自己所见的天只有井口这般大,但它却认为这就是广阔无垠的天空。同样的道理,凡夫人虽然自认为自己的智慧已达极点,但也无法与佛陀的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相提并论,就是小乘预流果的智慧,他也望尘莫及。如果有一天井蛙能离开水井、前往大海,那它一定会因自己的无知而顿生惭耻;同理,这些人若有机会领略圣者的智慧,那他们一定会为自己的愚痴而感到羞愧。
正因如此,所以佛在《三摩地王经》中说:“眼耳鼻非量,舌身意亦非。”既然如此,那我们就不应将六根识作为正量,如果继续相信它们,那仍将在轮回中感受无量难忍的痛苦。佛在《四十二章经》中云:“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不说别的,昨天做的事今天就忘记了,明天发生什么事情也不知道,当下刹那的生灭也毫不了解,充满粪秽的臭皮囊反而执为清净……那我们怎能再相信它呢?又云:“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在得到小乘阿罗汉果与大乘阿罗汉果(佛果)时,由于见到了万法实相,那时方可信赖自己的心,而在此之前,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是正确的。
但现在很多人都过于相信自己的分别念,经中明明说极乐世界存在,他却认为极乐世界不存在;经中说阿弥陀佛的身相是这样的,他却偏偏要臆造另外一种阿弥陀佛的身相,这极不应理。故每个人都要反复观察,看自己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智者,如果不是,那在面对广大无边的所知界时,就千万不要轻易评论自己不了知的法,否则身心都将付出极悲惨的代价。
而最好的办法,唯有对佛法僧三宝产生信心,这样以后,我们才有往生净土与通达实相的机会。其实,不管是显宗还是密宗,都特别强调信心。《金刚经》云:“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如果信心清净,就能通达万法的实相。如果没有信心,那不要说通达万法实相,就是进入佛法的资格也没有。龙猛菩萨亦云:“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而《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在宣讲皈依之前,也首先强调了三种信心,其原因就是佛法的基础唯是信心,有了信心才可以皈依、发菩提心,进而修持正行法要,而远离了信心,这一切都无从谈起。
所以大家皆应对净土法门产生信心,这样之后我们就能得到真实的利益。本来阿弥陀佛的慈悲光芒无处不在,人人皆可感受到他的温暖,但可惜的是很多人都没有信心,自然也不可能得到任何加持,即使身处佛法大海,最终也只有干渴而死。因此大家一定要以各种方便对净土法门生起信心,这极为重要。
其实,这两颂所提到的阿弥陀佛的观想,就是汉传佛教《观经》中的内容,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观经》:由于受提婆达多的唆使,阿阇世王将父亲频婆娑罗王幽闭起来,并断绝一切食物。母亲韦提希夫人在给频婆娑罗送饭时,也被儿子发现,阿阇世王一怒之下,将母亲也关了起来。韦提希夫人非常伤心,于是她向着耆阇崛山方向顶礼并祈祷佛陀,当下佛陀即了知她的心念,于是佛陀以神变来到她面前。见到佛陀后,韦提希夫人哭诉道:世尊,我宿世造了什么罪业,生下阿阇世这个恶子?唯愿世尊为我宣说没有忧恼的刹土,我要往生到那里,我不愿意再住在这样浊恶的娑婆世界。于是佛陀为她显现了无量清净刹土,韦提希夫人一一观察后,最终选择了极乐世界。佛陀告诉她:若欲往生极乐世界,应修积净业三福、作十六观。韦提希夫人和五百侍女听后,当即见到极乐世界和西方三圣,此时韦提希夫人豁然大悟、获证无生法忍,五百侍女也发了无上菩提心,并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佛陀也授记她们皆能往生。
十六观中,第一是日观;第二是水观;第三是地观;第四是宝树观;第五是八功德水观;第六是总观;第七是花座观;第八是像观;第九是佛真身观;第十是观世音观;第十一是大势至观;第十二是普想观;第十三是杂想观;第十四是上辈生观;第十五是中辈生观;第十六是下辈生观。大家若能依法观想,其功德利益不可思议。以前《观经》所提倡的各种观想方法,在汉地曾受到普遍重视,但后来许多大德都提倡持名念佛,因此现在许多净业行人都以持名念佛为主。
印光大师说:“念佛一法,约有四种。所谓持名,观像,观想,实相。就四法中,唯持名一法,摄机最普,下手最易,不致或起魔事。”实相念佛即念阿弥陀佛法性之身,观想念佛即观想阿弥陀佛的相好,观像念佛是依唐卡或佛像而观,持名念佛是念阿弥陀佛名号。大师认为,在四种念佛中,持名念佛能涵摄所有根机的众生;而且它操作起来很容易,即使没有文化的人也可依之得到利益;再加上它并不需要太多观想,所以不容易走火入魔,因此他认为持名念佛是最好的。
可能是误解大师这句话的原因,个别法师经常说:修净土不会着魔,其他法门观想太多,很容易着魔。我觉得这种说法太过极端,其实持名念佛的人也有着魔的,比如很多人想在极短的时间中念完百万佛号,或在打佛七的时候心过于执著——想尽快见到佛,结果也导致出偏。
那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首先要了知,修行佛法很难立竿见影,面见西方三圣或成就佛果并不是一两天的事情,因此要发长远心,不能过于着急;而且心也要放松,不能绷得太紧。其次要打好基础,如果加行法修得比较圆满,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所以大家在修行时一定要遵循道次第。可见,只要如理如法修行,就不会出现着魔发狂的现象。当然,如果前世造了不得不以自己的身心来偿还的恶业,比如前世惊吓众生,或让众生以发疯的方式离开世间,那也不可能阻止异熟果报的发生。这一点大家都很清楚,因为不管是学佛的人还是不学佛的人,这种情况都时有发生。
在观想的过程中,大家务必清楚:因为我们现在所处的娑婆世界与自己的身体都极为不净,而且起心动念也全是罪业,自然以这样的状态,就很难观想清楚清净庄严的极乐世界;其实,这就像蛆虫无法理解蜜蜂的生活一样。因为蛆虫生活在不净粪中,所以当它听说花园中蜜蜂的生活时,它只能联想到一些不清净的东西:鲜花的味道大概与这边的粪便差不多吧……也即只能以自己的生活方式来揣测,一旦它们脱离蛆的身体转生为蜜蜂,那时才能真正明白蜜蜂的生活。
虽然观想清净庄严的极乐世界很困难,但我们已经值遇百千万劫也难遭遇的佛法,那即使再大的困难,也应努力观修。最近修加行时,有些道友身体虽然很差,但一直坚持顶礼,我觉得在修行中就应这样强制。实在说,造恶业时我们这个身体一点都不累,而造善业时,它却异常痛苦;我们的心也是这样,造恶业时它很有能力,而观想清净刹土以及生起信心等时,它却像老牦牛爬山一样吃力。对这样的身心,确实需要强制性的改造与训练,所以大家一定要在净土法门上下苦工夫,如果只是泛泛地想“我要往生极乐世界”,而在实际行动当中并未认真观修,那临终时想往生极乐世界也不太可能。
在第一世敦珠法王的传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他37岁那一年十二月初八的晚上,敦珠法王做了一个梦,梦中他来到一辽阔的草原,草原上有一盛开鲜花的乐园,乐园中有一顶蓝黑色的帷幕,帷幕里有一珍宝法座,上面安坐着他的嘉扬上师。他一见到上师,就生起无比的信敬之心与欢喜之情,于是一边流泪一边向上师表白:“生生世世永恒的怙主,多年以来不曾相见,今天我才有拜见的缘分,您住的是什么地方呀?”上师说:“我以前本是发愿求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因为没有经常切中要点念修,而没有起现极乐世界的景象,由于切合了金刚萨埵的念修,结果在第一中阴的阶段就想到了东方现喜刹土,结果起现它的景象,这里就是东方现喜刹土。”通过学习这则公案,想必大家都清楚:为了能往生净土,在活着的时候,佛号的基数一定要念圆满,同时在生活中也要反复观修,只有这样才能往生。
现在很多老年人时时刻刻都在观修,这非常好。他们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口口声声念阿弥陀佛:打电话也是阿弥陀佛,提水也是阿弥陀佛,手烫着也是阿弥陀佛,见到孩子也是阿弥陀佛,可以说时时处处都生活在阿弥陀佛的世界中,这样在临终时肯定能想起阿弥陀佛。
大家都知道,死亡来得极为迅速,有些人因为翻车,有些人因为打雷,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死亡就突然到来了。以前释迦牟尼佛曾问弟子:“人命在几间?”有的说在数日间,有的说在吃饭间,但佛陀都没有首肯。最后有一位弟子说:“呼吸间。”世尊才认可了这种说法。的确,只要一口气上不来,生命就完结了,所以在生时就要对死亡有所准备。而在死时,一定要断除其他念头,亲戚朋友、钱财名声、房子牛粪……这些一概都不能想,只能想阿弥陀佛,此乃极殊胜的窍诀。在《六中阴》中也说,如果死亡突然到来,那就应忆念上师或本尊,若能忆念,当下就能获得解脱。
以上宣讲了观想的方法与条件,也宣讲了如何遣除修学违缘与藏汉佛教圆融无违等方面的道理,下面宣讲《大疏》。
在极乐刹土中安住着出有坏怙主阿弥陀佛,因为摧毁贪心等一切烦恼(出),具足五智慧(有),降伏天魔、蕴魔等四魔敌众(坏),所以称为出有坏。佛陀身体的光芒遍照十方无边刹土,可以说是光芒无量、光明无量、光芒无穷等,因此称为无量光佛;又因为寿量不可胜数,也称为无量寿佛,这是身之本体的功德。《阿弥陀经》云:“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其中,梵语阿,汉译为无、非、不;阿弥陀译为无量,指寿量或光明无量,所以阿弥陀佛也叫无量光佛或无量寿佛。阿弥陀佛的寿命无有限量,当然这是相对娑婆世界的众生而言的,其实他也有趣入涅槃的时候。《极乐愿文》亦云:“一旦佛陀趣涅槃……”其实这个道理就像:相对春生秋死的昆虫而言,人类的寿命可以叫做无量一样。阿弥陀佛的光芒也无有限量,他慈悲和智慧的光芒遍照十方刹土,每一众生都沐浴在清净的佛光中,只不过无缘者自己不知道而已,其实这就像阳光普照大地的时候,盲人无法现见一样。
那阿弥陀佛的身相是怎样的呢?慈悲一切众生之标帜:其身色宛如太阳照在红莲花珍宝山上一般威光耀眼夺目,极其辉煌,许多经典和仪轨都讲,阿弥陀佛的身色就是这样庄严的红色;而佛陀头上有由众多广大福德而形成的无见顶相,即由骨肉累积而成的肉髻,虽然从正面可见,但谁也无法看见其顶端,即使是十地菩萨,他也无法真正现见佛陀的无见顶相。佛陀的双足掌心有具凸出花纹的八辐*轮
[1]。此处是以上下这两种妙相来涵盖所有妙相,也即从无见顶相直至八辐*轮之间,所有三十二相佛陀全部具足。由此便能表示或了知,佛陀是具足白毫右旋等三十二相福德的大丈夫。这些能表明正士内在所有美德而显露于外的三十二相,由指甲赤铜色等八十随好所严饰。当然这里的妙相指粗相,随好指细相。佛陀的身体就以这样的三十二粗相与八十细相为庄严,这在相关经论中有详细宣说,大家可自行翻阅,这里不广说。
这样庄严的阿弥陀佛是一面二臂,他双手结持定印且托着充满甘露的钵盂。其中,一面表示唯一离戏法身;二臂表示智慧与方便二者;双手结定印表示方便与智慧无二双运;以定印托着充满甘露的钵盂表示以深广正法满足一切众生。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一面二臂等的解释是佛陀身相所代表的意义,并不是谁具有一面二臂,谁就具足这样的功德。有一位同修说:“我也具足一面二臂,那是不是我跟阿弥陀佛并没有什么差别呢?”不能这样理解。其实,圣尊的面、臂等所代表的意义,在许多显密经论中都有宣说,大家可以参阅。
阿弥陀佛身著三法衣,双足金刚跏趺而坐。令诸众生最初趋入别解脱之标帜:身著出家三衣,即上身披蓝色七衣及红色祖衣,下身穿红黄色五衣。双足金刚跏趺坐表示于轮涅等性之义中不动摇。在这里,阿弥陀佛示现的是化身相,所以身著出家法衣;如果是报身相,则应身著报身服饰,一般来讲报身服饰近似古代印度国王的装束。另外,贤劫千佛皆以化身相成佛,所以也都身著表示离贪相的清净三法衣。
下面讲阿弥陀佛的法座与所依的菩提树。根据续部、密宗诸仪轨,及嘎单巴仁波切(即嘎托寺创建者嘎单巴德协)等大德们修行境界中所见,阿弥陀佛所坐的法座是由大如须弥山的八大孔雀及无数小孔雀支撑着的珍宝座,上面有五颜六色的千瓣莲花,莲花上有满月轮的坐垫。坐垫上方是名为莲花光明的珍宝菩提树,高达六十万由旬,树根粗达五百由旬,八百由旬的枝叶相互掩映,并有争奇斗艳的鲜花及累累的硕果,还有如皎月般的宝珠、帝释所持的宝珠、如意宝珠等,以及珍宝束、装饰鬘、黄金、珍珠、珍宝的璎珞、铃铛、孪铃(大小铃铛)等装饰着。仅仅见到这棵菩提树直至菩提果之间不会患眼病;听到此树的声音不会患耳病;若得以品尝则不会患舌病;身体碰到树影不会罹患身体疾病;若忆念此树则可自然生起等持;见到这棵树以后不会退转菩提等有无量功德。阿弥陀佛背面依靠这样一棵菩提树而安住。所以大家皆应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只要往生到那里,一切病苦自然消失、一切功德自然成办。
以上宣讲了主尊阿弥陀佛的身相,在修持《极乐愿文》等时,大家皆应这样观想。另外,佛经中并未直接宣说法座等,而所说的菩提树大小等也略有不同,这是因为佛陀的行境不可思议,众生各自福德有大小之别,而导致说法和所见有所不同。
在汉传佛教中,阿弥陀佛一般是站相,即:右手下垂结与愿印,左手当胸持金莲台,两旁分别侍立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当然,也有坐着的阿弥陀佛,比如在部分寺院的大雄宝殿中,就供有横三世佛:阿弥陀佛在西方、药师佛在东方、释迦牟尼佛在中间,他们都是坐着的。竖三世佛是过去燃灯佛、现在释迦佛、未来弥勒佛。而藏传佛教有供五方佛的传统,比如在学院的大幻化网坛城当中,就供有中央毗卢遮那佛、东方金刚萨埵、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另外,阿弥陀佛的相还有寂静与忿怒之别,而且阿弥陀佛的身色在不同伏藏品或仪轨中也不尽相同。其实这就像一个人今天穿这件衣服、明天穿那件衣服,或者一会儿坐着、一会儿站着一样,实际就是一个人;同样,虽然阿弥陀佛的相千变万化,但本体并无差别。
以前有人问我:“汉地的阿弥陀佛是站着的,而藏地的阿弥陀佛是坐着的,到底哪一个对?”他们认为只要有不同,就肯定存在正确与错误。其实这种一取一舍的观点极不应理。因为,佛陀的智慧与等持不可思议,而所化众生的根机和意乐又千差万别,所以佛陀就会显现各种各样的相。如果众生需要以站立的姿势来度化,阿弥陀佛就会显现站姿;如果以坐姿才能度化,阿弥陀佛就会显现坐姿。用现在的话来讲,佛陀教学的方法非常科学,即真正的应机说法、逗机施教。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随顺不同众生的因缘佛陀就有不同的示现。
其实,万法皆不可能一成不变,只要因缘变了,它就会随之而变,所以大家千万不能用永恒不变的观点来看待万事万物。以喇荣山沟为例,我们就不能说这是一个绝对快乐的地方,也不能断言这里绝对美丽。因为,对能够苦行的人来讲,这里很快乐,但是不能苦行的人却觉得这里特别苦;对有信心的人来讲,此处与清净刹土并无差别,而没有信心的人却认为:这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山沟。以前学院来了两位记者,其中一人觉得这里的出家人都是佛菩萨的化现,每个人的微笑都很灿烂,僧众的红色精舍也很庄严,所以他要不断地拍照;而另一个人完全相反,他认为没有必要在这里浪费胶卷。
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闻思,只有这样才能无误通达佛法。如果没有深入闻思,仅凭自己的分别念就轻易断定:这是正确的、那是错误的,就很危险。在这方面大家务必注意,否则很容易造下极严重的罪业。其实,不同经论的不同说法都是正确的,我们皆应生起信心,但在修行时则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一。以净土法门而言,阿弥陀佛有很多身相,如果你对其中一种身相最有信心,那就应经常观想这种相,临终时阿弥陀佛也会以这种相来接引你。
另外,大家皆应对佛法生起无偏的清净心,在此基础上还应经常观修有缘的法门,这样就能得到佛法的实益。
好,今天讲到这里!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