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讨饭的母亲
 
{返回 邹相美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26

讨饭的母亲

邹相

母亲是家里的老大,兄弟姐妹八人(老七在五岁时病死)。母亲从小就显现出她勤劳能干的性格,这让外公外婆倍感欣慰。母亲到五六岁的时候,做饭、洗衣服、纺线、拉鞋底儿、照顾孩子等样样精通。每逢外公外婆出去挣工分时,剩下的几个孩子便都留给母亲看管。

在母亲的记忆里,她从小干的家务活,多得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吃苦、受罪、干累活,母亲都毫无怨言。但最让母亲难忘的,是那些曾经行乞讨饭的日子。

那是三年自然灾害(老家称之为“过粮食关”)期间,我们老家信阳地区是全国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很多村民颗粒无收,往年的陈粮也都上缴给国库,温饱问题成为当时最大的问题。母亲家里更是贫苦不堪,一是家里没有壮劳力,二是外婆的身体不好,经常卧病在床,三是孩子太多。那时外公是大队的会计,外婆是大队宣传委员,两人都是很好面子的人。本来家里的存粮就少之又少,他俩还三番五次地去周济邻居。终于,家里的粮食颗粒不剩了,他们俩一下子不知所措。

外公外婆前思后想,也找不出一户可以去借粮食的村民。一家十口人都得吃饭,这可咋办?正当他俩苦于无计可施的时候,年方八岁的母亲站出来说:“爹,娘,我们去讨饭吧!”“讨饭!”这两个字让外公外婆大吃一惊,他们想象不出面前站着的这个丫头片子咋就能提出这样的建议。但是,短暂的思忖之后,外公还是同意了母亲的请求。第二天,母亲将和外婆一起,去远一点的邻村讨些粮食。

讨饭的过程是苦涩的,更是辛酸的。那天,外婆和母亲各自挎着一只竹篮子,讨遍了邻近的几个村子,也没有讨够两瓷盆(能装两升水的容器)稀粥。一些村里有些富人,但他们的门前都拴着狗,龇牙咧嘴,耀武扬威。外婆怕狗,母亲更怕狗。直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她俩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往回走。在行乞的过程中,她俩连一粒米都没往嘴里塞。

快到家门口的时候,母亲听到有人喊了一声“姐!”接着,她就见一群孩子从家里奔出来,欢快地朝她俩跑来。每个孩子手里都端着一个小瓷碗,并排站在她俩前面,就如同“一字长蛇阵”一般。外婆看着这些不懂事的孩子,欲言又止。接着,她俩便开始小心翼翼地分配着“战利品”,往每个孩子碗里添一些能照见人影的稀粥,剩下的留给外公和她们自己。不到两瓷盆的稀粥,十个人一起吃,那场景可想有多寒心。

在随后的几天里,外婆和母亲的“收成”还算可观,讨来的稀饭勉强够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有一次,母亲远远地看到一家富人端着一碗饭喂门前的看门狗。等那人转身进屋之后,母亲偷偷溜到那狗旁边,扔出去才讨来的半个红薯,被那狗一口咬了起来。母亲顺势将狗侧边的那碗饭端起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饭倒进竹篮里,然后像飞贼一般跑走,身后留下长长地狗吠声……母亲说,那一次,一家人吃得很开心。

母亲讨饭的日子一共有十几天,之后就有救济粮过来。家里能分到一些粮食,也就不用再“抛头露面”了。当救济粮被人送到家时,母亲激动地“哇”一声大哭起来。

我小的时候,母亲常教导我:“粮食是农民的血汗,一粒米,一滴汗!”她一直叮嘱我要珍惜粮食。我当时还不以为然,为母亲的小气和斤斤计较而深感惊奇和不屑。等到我大一些的时候,母亲把她行乞的故事讲给我听,我的心如同被针扎一般,泪水夺眶而出。

时至今日,我以同样的故事教育我的学生,让他们牢记“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古训。我把学生们在听完母亲行乞的故事后,所写的感悟与体会给母亲看,母亲先是沉默不语,继而是泪流满面,最后,破涕为笑。

(刊载于《中国散文家》2010年第二期)


{返回 邹相美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有感于云居禅师的“十种后悔”
下一篇:人生是报恩的过程
 直心是道场
 善待无心之罪
 父亲,我拿什么报答您?
 有目标才能走得更远
 我有很多老师
 法门龙象:德山宣鉴禅师
 记忆中的紫水塔
 惜福·惜缘
 学佛是一种享受
 参悟永信大和尚禅话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三细六粗[栏目:佛学名相杂集]
 学佛很久却学不好的原因[栏目:学诚法师]
 感恩心的神圣象征[栏目:葛印卡老师文集]
 杂阿含经卷第十七(四五九)[栏目:杂阿含经]
 佛法与治疗(宗萨钦哲仁波切)[栏目:佛教与医学]
 谷类:从食物治愈力上认识谷类[栏目:这样吃最健康]
 于诸佛所 植众德本[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灯炷深奥品 20[栏目: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妙境法师]
 献给示现病相的大恩根本上师[栏目:慈成加参仁波切]
 315.问曰:二乘已证实际,是一切众生福田,何以故不如初发意菩萨?[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