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起修基础
一、持咒观修
问:康藏修密法,要有十二年的显教基础,我们是否还要多去研究显教的教理?
师:显宗较为偏重教理,密宗则直证根源,偏重于实际修持。经论浩瀚无尽,即便穷毕生精力,亦无法研究得十分透澈。纵使淹贯三藏,亦不过是六识之解。纵能倒背如流,亦如鹦鹉学语而已。何况人生短暂,数十年亦如过隙白驹,倏忽即逝。故既有缘进入密宗之门,信得过自心即佛,又深信密法可即生成就,就该把握每一分、每一秒,都用来直接修证密法,勿再耗费时间钻研教理、文字。但若还无法深信,则可先研究经论,由教理而入。但仍须知教理乃为实修之指引,切勿于教理反生法执。若欲求解脱,必得实修、实证。
问:海外皈依之弟子,由于距离遥远,必须以电话向 师父请求皈依。但有些人对电话皈依不太有信心,请 师父就此加以开示。
师:能够亲自来皈依,当面传法、灌顶,并作详细讲解,当然最好,但并非人人都能有此因缘。故以电话皈依作为方便,可使更多想修圆觉宗心法的人,能够早日皈依学法。然则,方便亦不离究竟,因万法唯心,只要有信心,虽师父身离万里,加持却不隔毫厘,并不会因电话遥皈依,而与当面皈依有差别。
问:修法之程序,是否一定要先念满四皈依咒十万遍?
师:是的。因为四皈依咒是根本,若不先皈依上师、佛、法、僧,即无所适从,亦无基础,难得传承加被,故四皈依咒乃为修行第一要务。其后是百字明、本尊法(以度母为本尊者,依简修、合修
、专修之次第而修;以莲师为本尊者,依简修、专修、相应法之次第而修),而后是心要,或其他无上部密法,要逐步进升。诸位只要深信、切愿、力行,必可于此生、或临终、或中阴,而得成就。因本宗历代传承不曾中断,加持力又无比殊胜,而密乘一向是仗传承加持而得成就。本宗绝不吝法,只要弟子发心纯正,修到某一阶段,便可请更上之法,依此而修,终有成就之日。
本宗与禅宗不同,禅师之法,乃终日默照,或参话头,许多人参了数十年,仍无所悟,亦有人却偏入顽空。试看五祖门下上千弟子,却只六祖一人能入。此乃因其修持方法,不能迁就众生根基,故唯上上根者方能契入。本宗则是三根普被,不论何种根器,都能循序而修,以至究竟。
问:持任何咒,是否皆须以十万遍为基础?
师:最少十万遍。密乘行者应抓紧时间,养成习惯,时时不忘持咒。若不善用人身修持,将来业报现前,无人能代。
问:不习惯使用计数器,要如何计算持咒之次数?
师:一串珠一百一十遍,十串珠即一千一百遍。或先用计数器持一小时计数,再乘时间来略估。释尊曾说持念珠有种种功德,非指佩带而言,乃因持念珠之人,时时记得念佛、持咒、摄心,不致虚度光阴。
问:持咒时仍有妄念,该如何?
师:持咒时应配合观想而持,则妄念自少。倘仅是口念而心中仍打妄想,功德不大。若观想时仍起妄念,须不断将心拉回原来的修持上,久久如斯,妄念自然清净。
问:持咒太快而无观想,是否不好?
师:无妄念即可。无念持咒,功德亦很殊胜,但此功德仅达于空。若住于三身观想而持,则可法、报
、化三身齐修。然而初修者烦恼妄念皆多,若能无念而持,亦甚可贵。
问:修法时,观想和持咒可否分开?观想是否应观得十分清楚?
师:观想和持咒不宜分开,应如法修持。尤其妄念多者,更应观想清楚,以摄万念归一念。至于老修行者,则一观即可,因为究竟说来,即使「观」胜境,亦是妄念。执着于观,即有我所。能所尽处,方名见性。
问:观想是否必须一直持续作观?
师:大密宗对相分之观想,皆是一观即可,以免执着于相。唯有大悲普度,观自心放光普度众生,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度化之,大悲遍满,平等而度,类此普度,即可持续作观。倘能住于中道实相,或安住明空三摩地,则无能观所观,三昧常寂,恒寂恒照。
问:有些师兄在〈华藏世界〉上看到 师父所开示之观想方法,但并未在法会中听闻 师父亲口开示,或是接受灌顶,就依之而修观,或是告诉其他师兄可以如此修,这样是否不如法?
师:这个问题很好,想知道的师兄一定很多。同样一句话,在不同之主伴、时间、环境等因缘下,即不如当下听闻之受用。师父在法会中开示,乃上承历代传承祖师及十方诸佛菩萨之法流加持、中摄诸大护法之拥护、下应受法弟子之根机因缘而说,故能令听受者深植心田,依之而修,不生障碍。是以欲修持者,应请师父在法会中再开示一遍,然后依之修观才如法。
但在助念场合中,面对临终亡者,在时效与情势上,都不能等待,则可将相关之往生开示,代师父告知亡者。但必须以大悲利他之清净心,来为亡者导示,不能有私毫我执、我慢、博取名闻等染心。且所导示者,不可涉及密法之观修及密咒。
问:初皈依者是否可以顶戴上师?
师:只要弟子对上师有信心,初皈依即须顶戴上师。经云:「一切三昧耶戒中,顶戴上师为最胜。」复云:「顶戴上师为一切三昧耶戒最大之庄严。」密宗弟子,顶戴亲传上师,乃无庸置疑、理所当然之事。然而顶戴上师,应知并非顶戴上师之色身,而是顶戴上师之光蕴身。
又顶戴上师,不只是顶戴上师之化身相,同时要顶戴上师之法身、报身。久修之弟子,平常观想上师,除观上师身相外,亦应同观上师之报身光明,及上师本空本寂之体性,一观即三身同观。若能时时如是顶戴上师,实时时顶戴法报化三身,亦实时时法报化三身不离自心。故说顶戴上师为一切戒最大之庄严,为一切戒之根本。
问:若家中不便设坛城,该如何修持?
师:家中若不便设坛城,亦无妨。当知皈依境永远在你对面空中,只要了知此点,面对空中生起之坛城而修持,功德无二。
问:「皈依境」代表何意?
师:整个皈依境中,上师、传承、诸佛、菩萨、及护法空行,无量无边,是表上师总摄佛、法、僧三宝,具足上师、本尊、护法三根本之一切功德智慧。
问:观想皈依境圣众及六道众生无量无边,极难观得出,可有方便?
师:如观阅兵大典、群众大会,一一形类同为一聚,扩大无边,无须一尊一尊作观。
初修者,可先不观皈依境,只观上师即可。六道众生则可观为光体,众生既无边际,远观之,便如点点星芒,遍满虚空法界。
然而,若能观皈依境,功德极大,不可思议。临终若能观出皈依境,进观皈依境全体放光加持自己,安住于此,则可获大成就,非仅往生净土而已。
问:观想六道一切众生时,如何观想鬼道、修罗道等他类众生?
师:华藏上师的〈佛教的宇宙观及人生观〉中,对六道情状,皆有描述,可依此而观。又《地藏菩萨本愿经》中,亦有相关之叙述。
问:持四皈依咒之目的何在?可得何成就?
师:持四皈依咒,乃为成就自性本来之佛。四皈依咒在表意上,即皈依上师、佛、法、僧;了义地说,乃是皈依自性之体、性、相、用。在无上乘之密法中,若能时时返闻自性本体,即使只念一个四皈依咒,亦能成就。
问:皈依仪轨中有「皈依出有坏诸佛」,其中的「出有坏」是何意义?
师:十方三世,一切情器世间,三界六道,称之为「有」;凡「有」皆有成住坏空、生灭变异、生老病死、苦乐忧恼,称之为「坏」。唯佛不生不灭,出离诸有之坏,故名「出有坏」。
问:种子字及三轮之唵阿吽三字,可否观想为中文字体?
师:若能深信,且对中文种子字没有分别,观想时不起任何思虑缘想,则亦可以中文观修。若有分别妄念,则应观藏文字体。
问:修四皈依时,观上师三轮放光加持我及一切众生,是观一道光明,或是剎那观无数道光明?
师:初修者,观上师三轮中,有三字明,放光直接照射,加持自己之三轮。熟习后,再增加亲戚、朋友、及一切众生同蒙加被。而上师三轮,亦放无数光明,普照无量众生之三轮。然必待自身观想明白之后,再推广观想其他有情。《华严经》云:「如是观,如是显现。」只要深信切愿,自得如实的加持。
问:观上师唵阿吽三字放光时,可否观光明由梵穴入自己额喉心,而不观光明直接射入三轮?
师:应观上师唵、阿、吽三字放光,直射自己三轮。
问:我们供养诸佛,是由何处放光?诸佛是否凭观想即已受供?
师:放光供佛,从心中、或是额喉心三处放光。众生一切心念,诸佛悉知悉闻,故仅观想,诸佛即已受供养。
问:修持中感到昏沈,可有什么办法?
师:若非睡眠不足,可先下座,洗个冷水脸,喝些健康饮料,放松身心、远眺风景,或做大礼拜,种种方法,都可使精神提起。
问:修金刚心菩萨念诵法时,顶上金刚心菩萨放光上供十方诸佛,为何十方诸佛亦须回光入金刚心菩萨心中?
师:诸佛与菩萨、众生,本来平等,故菩萨以光明供养诸佛,诸佛承受此供养光明,亦纷纷回光。又因金刚心菩萨虔敬供养之故,十方诸佛之悲智力愿、一切功德,亦悉随诸佛光明加持,进入菩萨心中,令菩萨具足大力,广度众生。此上供回光之观想,亦为我等作为示范,未来无论自己修证到何种果位,仍应时时礼敬上师三宝与十方诸佛,更何况今日尚处因位,更应放光上供,再承仗上师三宝加被之力,广度法界有情。若凭行者个人之力,实尚未能广度法界无量众生。
问:修施食法时,持六道金刚咒,度法界一切有情,修完觉得身体很累,是什么原因?
师:住于体性,以如幻之身,修如幻之法,度如幻之众生,不取不舍,大悲遍满法界,即不会累。
又修任何法,只要尚有此身在修法,放光出去皆要立即收回,否则容易耗损元气。修完一座时,亦要将光总收回,睡觉前亦须做此收光之观想。只有当自己住于法界空,既无放光,亦无收光;
或住于法界光明,以此为身时,亦无放无收。直到证入空性,了见自性光明,则收放俱泯。若住于色身,只要有放光之观想,就要随时收光。
特别要注意的一点,即修任何法,一定要先放光供十方诸佛菩萨,然后承诸佛菩萨回光加持,将诸佛菩萨大智、大悲、神通、功德、力用,都摄归自心,再放亮度众生,然后观众生皆化为本尊,再化光融入自心。如此承加持力修法度生,即不致劳累。
问:为何初修时,放光须收回,证到本体后却无须收光?
师:倘将法界喻为一茶杯,你若是杯底一粒沙,自可有放光收光之事。倘若证到本体,自身便是杯(整个法界),又如何放光收光呢?但起用之时,有如幻之身,则仍须如幻收放。
问:是否可观虚空中有种种杂色光?
师:应观白、蓝、黄、红、绿,即诸佛之五色智光,而非杂色光。
问:为何在专注于观想持咒时,觉得观想的是一人,持咒的是另一人?
师:通常修到略为深入时,就会有此现象。这是因为我执较薄,持咒熟之又熟,不持而持,所以会觉得观想与持咒是不同人。
问:持六字大明咒,加一个「啥」字,即是千手观音心咒,是否持诵时,亦自成千手观音?
师:初步观想自成四臂观音,证到法性后,再观成千手观音。因为千手观音手上有许多兵器,倘不能调伏自己的生灭心,未泯贪瞋痴,则尚未救度众生,反易伤害他们,有碍自己修持的进境和成佛的顺缘。
问:刚开始不知如何发愿,是否可依祖师之愿而发?
师:初发愿时,仍在学习中,比较浅薄,等到修持有进,愿心自然真切。而尚未证悟之时,皆是学菩萨和祖师而发愿,至证入本来时,同体悲心自然流露。
问:是否发愿后,护法龙天都会护持此人?
师:对的。因为十方法界的护法空行,皆曾在不同的佛前宣过誓愿,护持佛法。倘真发菩提愿,处处利益众生,便得十方护法护持拥戴,因为这是他们的本誓。
问:最广大的愿应如何发?
师:最广大的愿,不外是尽未来际度尽十方三世圣凡,皆成佛道。但更应掌握每一分钟修持正法,因为愿发得再大,若不能实际修证,亦是徒然。
问:修法是否随时随地可修?
师:若想即身成就,必须时时刻刻都在修持,处处返闻自性。
问:一日中何时持咒最为相应?
师:清晨一醒,尚未忙于世务时,染念最为轻微,此时持任何咒,都十分殊胜,而且易于相应。
问:如何能与上师更相应,而生起信心?
师:真实信心,须证到本来,方能真正生起。一般是依因缘生灭心而起的「信」。然未证之前,亦有方便,即是观想上师与本尊不二。如初修四皈依,观想上师即总摄皈依境中一切三宝三根本;修本尊法,观想本尊之身相,与上师之体性无二无别;若修「华藏上师心要瑜伽」,则以亲传上师为观修之主体。如是观修,便容易对上师生起信心。华藏祖师曾云:「你信上师是佛,方能证到佛的果位;倘若见上师又要吃、又要穿,如同凡夫,你亦只能成凡夫。」
问:如何才能经常受到三根本、三宝的加持?
师:平时常观三根本三宝在顶上,即可蒙受加持。其实法界诸佛之慈悲愿力,无时不在加持每一位众生,但众生之心,常为六尘、七情遮障,无法承受。经由密法之修持,可承受部分加持力。倘若开顶、乃至中脉全通,证到实相,则可完全承受三根本、三宝之加持。
问:修法时若觉身体安于半空中,是否即安住在「空」里?
师:此乃自己妄识缘虑。真正之空性本体,乃无能所、离对待。
问:修行中,觉自己与虚空合而为一,是否见性?
师:倘自认「我已证到、我已与虚空合而为一、虚空即我」等等类似之想法,皆是能所未泯,我执犹在,仍有对待,皆是未见性者意识中之妄念。
问:修到某一阶段,觉得自己本来是本尊,是否为见性?
师:若作自己本来就是本尊之想,并非见性。在觉受上,感觉自己是本尊,也不是见性。此等均仍是在心识之中,能所角立,不名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