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念佛法门
净土往生的因行,各祖师所强调者虽有不同,但多以‘信愿念佛’为必要的正行,其馀‘万善福业’皆属助行。所以,‘念佛法门’是净土宗行持方面最为重要的实践方法。
由前述净土祖师的念佛主张及三经一论的介绍,可知念佛不仅仅是口头称念而已。举凡心念、忆念、观想念......均属之。在《化严经.入法界品》里,德云比丘为善财童子介绍有二十一种念佛三昧,可知念佛法门的深广。至於历代祖师也多有提倡,如华严宗澄观大师的‘五门念佛’天台宗智者大师的‘五方便念佛’。其后有华严宗五祖宗密大师,根据二师之说,在其撰著《普贤行愿品疏钞》中,将念佛方法分为持名、观像、观想、实相四种念佛,莲池大师在其所著《阿弥陀佛疏钞》中介绍的念佛法门即采此说。此四法中,以‘称名念佛’一法最受推崇,今详细介绍如下:
一、四种念佛说
1.称名念佛 即《阿弥陀经》所说的持名念佛。唯系心一佛,专心称念名号,念念相续之法。
2.观像念佛 於佛的塑画等像,谛观分明,如《思惟要略法》云;‘人之自信,无过於眼,当观好像,便如真佛无异。先从肉髻、眉间白毫,下至於足,从足复至肉髻。如是相相谛取。’《坐禅三昧经》也作如是说。
3.观想念佛 是以心观佛相好的一种念佛方法。这是以前者‘观像念佛’为基础。也就是先以双眼谛观佛像的一相至多相,留下深刻印象后,再到静处闭目忆念观想,如《坐禅三昧经》说:‘还至静处,心眼观佛令意不转,系念在像,不令他念。若心中观想佛像不明,则须再以眼取佛相好。’《观佛三昧海经》也有详细说明,如是心住、出定、入定、 恒见诸佛悉在目前;开目、闭目、处处无非极乐。《观无量寿经》第十六观即是此观。慧远大师当时以介影图为观像,再修般舟三昧者,亦属於此观。
4.实相念佛 又名法身观佛,乃观自身一切万法的真实自性的念佛观。一切法本无自性,故此观超越生、减、空、有、能、所等观念,并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等相,而专念真实自性本净的真佛。如《文殊般若经》所说:‘不生、不减,不来、不去,非名、非相,是名为佛。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又‘系缘法界一相,是名一行三昧。’《华严经》也说:‘一切诸佛,唯是一法身。念一佛时,即一切佛。’‘若我欲见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随意即见。’此不以眼见色身,也不以心观相好,而是观佛身自无所有故,心、佛、众
生三无差别的念佛法,即为实相念佛。
以上四种念佛,从浅至深,次第了然。持中最浅易,实相念佛则是深法。但虽‘后后深於前前’,然实际上是‘前前彻於后后’。持名虽在初门,然意念无尽,若能持名至‘能’、‘所’情消,‘有’、‘无’见尽,契合清净本然之体,持名即是实相。故仅持名,亦‘即浅即深’的前后相彻了。所以历代祖师均以持名一行具足百行,涵盖四谛六度,乃至八万四千恒河微尘一切行门,摄无不尽,万行兼收。一句弥陀,该罗八教,圆摄五宗。唯持名一法,收机最广,入门最易,是径路之中,径而又径。不论上中下根,但是能念,无不成功。二千年来,净土宗的持名念佛,在祖师大德们积极的提倡下,已成为最普遍而深入民间的修行方法。其三根普被,利顿全收的含容,为民间信仰最深远的宗门,非其他各宗所能望其项背。
二、各种念佛法
(一)持名念佛法
历代以来,对於持名念佛也有各种不同的方法。
1.明持:出声称念如来名号。行者念佛时,若昏沉欲睡,或妄想散乱,则应勇猛提起精神,高声唱念,把全身的精力声音都贯注在一句佛号上,使音若金石,声满天地,则能对治昏沉,顿觉清醒,驱除妄想,恢复
正念。古人说:‘大声念佛就见大佛,小声念佛就见小佛。’这是提倡此念佛的方便说。莲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在杭州南屏山顶念佛时,山下行人觉得其声音如天乐鸣空,高朗嘹亮,所用的就是高声念佛法。此外,金山寺的金山和尚,夜半时分常至高山顶上,大声唱诵‘谁念南无阿弥陀佛’,大众都被他的念佛声所感动。所以高声念佛既可提起正念,亦可助他入佛。
2.默持:若高声唱念佛号太久,觉耗气费力,则可改用默念,唇动但不出声,唯阿弥陀佛圣号在行者心中,还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由於清楚明白之故,心不散乱,正念分明,故其效果不减。此种默念法,可於卧时、睡时、工作时、沐浴时、开会时、参加典礼时,举凡二六时中,无一不可持也。临终之时,四大分离,六根销融,唯心识仍可念佛。所以平时默念有功,临终必可随习念佛往生。
3.半明半默持:此即金刚持念法。若念佛高声觉其费力,默念又易昏沉,则取其中道,念佛绵绵密密,声在唇齿之间。行者一边念,一边听,不论四字或六字念,但能听得字字分明,须句句出口入耳,声声唤醒自心。譬如一人浓睡,闻他人呼唤自名,则能清醒矣。
4.观想念:这是持名念佛与观想念佛的综合,也就是在持名念佛的同时,也观想佛身相好庄严,卓立我前,或以手摩我顶,或以衣覆我体;或观想极乐世界金地宝池、楼阁宝树等,久观令熟。平时极乐依正已历历存於心中,一旦身衰体谢,心中念佛的同时,极乐胜景便了然於心。
5.追顶念:如上所说的金刚法,将字与字及句与句之间,连缀得极为紧密,使一字追一字,一句顶一句,声声追顶,中间不留间隙,无少休息,努力直前,即名追顶念。由此念佛,极力追顶,猛之又猛,则过去事思量不来,未来事预卜不著,现在心识不扰,则三心断绝,前后际除,虚空粉碎,自然杂念妄想归於寂减,而得一心不乱。此追顶念法,功效极速,是明朝三峰大师所极力提倡的念佛法。今之净土行者,自修或共修打佛
七时,即多采此法。
6.礼拜念,即边念佛,边礼佛。或先念一句,后拜一下;或不论句数多少,但边念边拜,边拜边念,念拜并行,身口合一,所谓‘念佛一声,福增无量;礼佛一拜,罪减河沙。’此外,宋明以来盛行的大悲忏、梁皇忏,过年礼千佛等各种忏法,也采用此‘持名礼拜’念佛法。
7.记十念:念佛号时,以念珠记数,每念十句佛号,拨一粒念珠,较为从容,不致因念佛速度快而手忙脚乱。这种方法可算是‘强迫专心法’,对治杂念极为有效。
8.十口气念:这是以追顶念佛法,追顶念去,不论佛号多寡,总以尽一口气为度;待到出气已促绝,须
再吸进一口气,方能再续念,名为一口气。如是十次,名为十口气。大约念完十口气,只须五分钟左右。这是专为工作忙碌的人特设的方便法门。此法根据《无量寿经》第十八愿‘十方众生,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愿文而设。佛愿深广,而净土一法普被三根,所以虽仅十念,临终之时,佛必来迎。清末民初印光大师极力提倡此法,以做为方便接引众生学佛的简易法门。
(二)不同心境的念佛方法
古来因为念佛而得道的人,如过江之鲫,无法胜数,念佛方法也各有千秋,比方在同心境也可以有不同的
念佛方法来修持。
1.欢欢喜喜的念:
念佛时的心情,好像唱歌跳舞般的欢喜。
念佛的目的在求生西方极乐净土,那里没有生老病死的痛苦,住的是七宝严饰的楼阁、莲池宝树的园林,相处的是诸上善人等大善知识,又可亲聆佛陀的说法。如此物质、精神方面的圆满,人生还有比这更快乐惬意的事吗?如此思惟臆想,法喜由心中溢於言表,口里就会欢喜地念佛。要念到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发出至心微笑的程度。这样念到心念纯净,热情洋溢,必能收到很大的效果。
2.悲悲切切的念:
人间的苦,莫过於死别。我们念佛也要如此,彷彿自己亲爱的人死了,以极其哀伤悲泣的音调来称念。又好比失去依怙的孤儿,找寻母亲依靠一般,悲切地呼唤。我们无始以来,一直沉沦在生死大海中,遍历了无尽的轮回之苦,不知何时才得出离?思臆及此,怎不大哀大痛,悲泣莫已呢?在此极苦的深洲里,只有仰赖如慈母般的阿弥陀佛慈悲救拔,才能脱离苦海,到达安乐之国,怎不感激涕零呢?如此悲悲切切地念佛,如孤儿回到母亲怀抱,如异乡游子回到故乡般的悲切。以这种心境持续地念下去,自心很容易就能和阿弥陀佛的心相应
。
寺院里打佛七时,常常有人悲切涕零,感动莫名,就是悲悲切切念佛最真实的写照。
3.空空虚虚的念:
念佛时,内心要像宇宙般,渺无边际的,空空虚虚,毫无罣碍。《八大人觉经》云:‘国土危脆,四大本空。’我们生存的世界,乃至於我们的身心本不真实,唯有一句‘阿弥陀佛’,才是究竟的归宿。我们安心无罣碍空空虚虚地念,念得手也空,脚也空,我也空,你也空,天也空,地也空;念得天地粉碎,不知身在何处;念得悠悠扬扬,飘飘渺渺,心田识海无限扩大。一句‘阿弥陀佛’,如游丝般充塞於宇宙虚空,刹时心与虚空合而为一。这样的境界,在打佛七时,很多人有过这种经验,所以并不困难。
4.诚诚恳恳的念:
念佛时,内心是非常恳切实在的。阿弥陀佛以难行难忍的大愿力,在因地修行成就,庄严净土,摄度苦海中一切众生的慈悲愿力,实在不得不令人发起虔诚恭敬的心。思臆及此,则应至心诚挚,切实地称念佛号,每句‘阿弥陀佛’念得实实在在,耳朵听得清清楚楚,心里也想得明明白白,如佛在眼前一般。朝也诚恳念,晚也诚恳念,‘朝朝共佛起,夜夜抱佛眠’,则人有诚心,必得佛的感应。
此外,念佛还可以分为下列七种法门:
1.三到:口到、耳到、心到
三到是念佛的基本要理,不仅要口诵清楚,耳听明白,更要了然於心。口、耳、心三到齐全了,自然就能得到灵应。现代青年自命甚高,对念佛不屑一顾,认为这是老太婆的事情,这种错误的知见竟使青年无法领受念佛的好处,成为徘徊於极乐净土门外的无缘人,实在是十分可惜的憾事。
2.三要:信心、愿力、行持
信心、愿力、行持是往生净土的三要门,净土法门易行难信,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首先要对西方净土建立坚定不移的信心,确信有此法门,坚信三根可达,然后发愿往生,切实实践修持,必然能成。好比病患投医,先要相信医生的诊断,然后立志和医生合作,要把病治好,努力服用药方,如此一来,沈疴也能痊愈。
3.三声;大声、小声、心声
大声念佛是口出在声,朗朗诵念佛号,让阿弥陀佛的无边功德加护身心,将无谓的烦恼杂念去除,念念弥陀圣号,便能往生极乐世界。所谓小声念佛就是在平时的进退行止之间,譬如走路举步、言笑寝食等日常生活中,轻声称念佛号。而心声则是在家庭、学校等不便说话或开口的公共场所,乃至一切地方,随时随地将佛号默念於心,念念不离心,我心就是弥陀,如此必可扩大自己的身心与弥陀合而为一。
4.三业:身拜、口念、意想
念佛要三业一齐著力,身体一起一伏,缓慢庄严地顶礼弥陀,口中清清晰晰地称念弥陀圣号,意念明明白白地观想阿弥陀佛的慈悲,三业并用,必能水到渠成。
5.三法:持名、观想、实相
念佛法门有多种门径,大要之有三种方法,一种为诵持阿弥陀佛圣号旳持名,这是最为大众平常所采用的方法。一种为默默观想阿弥陀佛的光明、慈悲、庄严、殊胜等种种功德的方法,这种方法更进一步,注重意念的专精不二。另外一种为实相念法。念佛的步骤,首先以称念弥陀佛号的正念来去除妄想散念,以正定来止住纷乱,但是,如此还是有念佛的人与被念的佛号,人境对待不能融合,念佛之道在以正念去妄念,最后连这念佛的一念也泯除,念而不念,不念而念,这无念而念念於心的境界,就是实相的念佛。
6.三时:平时、忙时、亡时
念佛是随时随地,不分昼夜的,不但平时的行住坐卧要称念不断,连忙碌的分分秒秒也要把握念佛的机缘,尤其是临终一刻,更要用功勇猛,一心不乱,念念在茲,才能金台接引,随念往生。
白居易有一首诗说:‘余年近七十,不复事吟哦,看经费眼力,作福畏奔波。何以度心眼,一声阿弥陀,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纵铙忙似箭,不离阿弥陀,达人应笑我,多却弥陀。达也作麽生?不达又如何?普
劝法界众,同念阿弥陀。’这首诗将称念弥陀佛圣号的利益与妙用描写得最为贴切淋漓,净化身心要念阿弥陀,何况未来要脱离轮回苦,更需要称念阿弥陀。
7.三利:利已、利人、利国
念佛不但能使自己增品向上,还可以利人。为什么念佛能利人呢?一个人念佛有成,无时无刻不将弥陀的慈悲智慧称诵在心,自然不生妄念,不侵犯人,更不会伤害众生,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便能呈现祥和的景象,所有邪恶暴戾、欺骗抢夺自然隐避不见了,而正羲、公理、仁爱等善良道德自然推行,人民就能安居乐业,国
家更能万世太平。因此,念佛的效力和神用实在功德无量。
总之,念佛不只是老公公、老婆婆的专利品,在物质充斥,生活繁忙的今日社会里,人人应该修持念佛法门,让心灵有一片静谧的园地。念佛法门,不会妨碍工作的进行,不受时空的限制,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修持,是各种修行法门之中,最方便的一个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