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以幻化的法门 对治幻化的烦恼
 
{返回 般若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90

以幻化的法门 对治幻化的烦恼

既然依他起的自性是毕竟空,为什么「菩萨」内心依止「无颠倒」的菩提心,还来成「办」种种「利乐」的「事」情?来三界「受生」?也就是说,从因缘所生法来说,众生是梦幻泡影,他的自性不可得。既然没有真实的众生,为什么菩萨还要来到三界「受生」呢?「为除此疑,说变化喻。」说魔术师看到这个小孩子哭泣,他变出种种的糖果,来安慰这个小孩子。就表示,佛菩萨虽然看到众生的本性是毕竟清净空寂的,但是他也看到有如梦如幻的众生,所以他就用如梦如幻的教法,以五乘的教法来摄受众生,让众生得到今生的安乐,乃至究竟的安乐,「开方便门,示真实相」。虽然这个方便门不是真实相,众生成佛以后,也是无有少法可得。这个地方有些人会质疑说,佛陀在大乘经典告诉我们:成佛以后,是众生的杂染相不可得、诸佛的清净相也不可得,佛陀是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得,没有戒定慧可得。这个时候我们质疑:我们现在很辛苦的持戒、修定、修慧,到最后没有戒定慧可得,那修戒、定、慧干什么呢?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现在在痛苦的此岸到彼岸要坐船,虽然你到彼岸以后,这个船是不要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当中,这个船就非常的需要。以幻化的法门,对治幻化的烦恼,最后二个都消失掉。所以在过程当中,你不能说方便门不重要。当然你入了真实相的时候,这些法门都不可得;但是你在过程当中,你不能说不需要。这就是为什么佛菩萨还是依止幻化的法门,来安抚众生,使令众生成就暂时的安乐,乃至究竟的安乐。这个地方是用三自性的道理,来融通大乘的经典。我们也可以试着用这个三相的道理,把它当作一个公式,去会通所有大乘经典。


{返回 般若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遍计执:错误的联想
下一篇:略说佛教的“空”(信诚)
 浅说诸法缘起无生(果慧)
 浅谈“佛性”(见中)
 何谓“四大皆空”(圣辉法师)
 佛教般若学的语言观
 如何修智慧?(圣严法师)
 正修慧时应具足六种殊胜和六波罗蜜多
 漫谈“般若”(华方田)
 略述无我义(妙藏)
 闻思修慧与四依
 从自然科学的例子试述“缘起无自性空”(宣隆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 第4课[栏目:净水如意宝讲记·圆春法师]
 五十六世 松隐茂禅师[栏目:佛祖道影·再增订版]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一六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世人当改变饮酒的观念[栏目:观念·圣开法师]
 佛教与人生 佛教如何观察人生[栏目:竺摩法师]
 古井水[栏目:超然法师诗偈·旧体诗小集 ]
 骑在父亲的肩膀上[栏目:邹相美文]
 虚云和尚法汇—规约[栏目:丛林规约]
 怎么理解“一尘中有尘数刹 一一刹有难思佛”[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