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金刚经》释义 第二十九品、威仪寂静分
 
{返回 法界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776

《金刚经》释义——第二十九品、威仪寂静分
 

第二十九品    威仪寂静分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威仪寂静。威仪就是行、走、坐、卧四威仪,行如风,坐如钟,站如松,卧如弓。印度的佛教、中国的儒家、道家都讲究威仪,四威仪也是我们人应该具备的四个形象。寂静,从字面上来讲是人心净安详,打坐身心轻安,平稳,平静。

从密意上讲,威仪寂静还是说我们的心态,我们的本来面目(无位真人)本身就具备有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自性清净无为、圆满无碍、湛然常寂的。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这个从字面上讲,须菩提啊,如果有人说如来有来去,有坐有卧,那是不了解我所说的意思呀。你看到虚空坐下了或躺了吗?都没有。躺的、坐的、来的、去的都是有为的色身色相所体现出来的。

道由心悟,如果言说如来若坐若卧,都是行邪道。如来本来就是如如不动,没有来去相,没有坐卧相,是离一切相,不住一切相。

如来就是圆满的自性,原本的大我遍虚空,是如如不动的,是无形无相的,但又不执著于空,不落空相。自性如同虚空,谁看见虚空来了?谁又看到虚空去了?虚空没来也没去,也不说来,也不说去。道家讲大象无形,大象就是我们自己原本清净的性或者说是无位真人或者说是无我。所以说“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都是没有明白如来的真义啊,是邪见啊。

【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接着佛又解释什么叫如来?如,是如实、真实、不变的,就为如。来,非去非不去,非来非不来,叫来。真实不虚的,本身是如如不动的,叫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究竟无证无修。

如来从外相上讲如虚空,是不来不去,虚空就在那里,没见它多,也没见它少,是圆满的,但又不落于空。

从自性上讲,我们原本的自性心本身就在虚空中,本身就是如如不动的,没看见它从哪里来,也没看见它到哪里去,所以叫作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自性原本就是如如不动的,说它是什么都可以,不说它是什么也可以。所以说自性在我们行住坐卧四威仪当中,就是常常处在清净、平稳、圆满、无碍的境界当中,就叫做如来。

我们的自性如来是一切具足的。如果不明白,说明我们还是无明,不是觉悟者。觉悟的人是知道自己是圆满无碍的,不需要学什么法术道术。道术、法术是我们有为法中的方便法门,是为了体现无为的东西,才有了有为的法。

如果自性当中真的圆满无碍之后,无为大法随便用,怎么用都行。现在世间上那些小巫小术比比皆是,都是生灭法,生灭法是不实在的。只有我们内心中自性体现出来的无为大法才是真正的宇宙大道法。

六祖言:“汝观自本心,莫著外法相。法无四乘,人心自有等差。见闻转诵是小乘。悟法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万法尽通,万法俱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乘是行义,不在口争。汝须自修,莫问吾也。一切时中,自性自如。

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来自由,无滞无碍。应用随作,应语随答。普见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

我给你们推荐几本书:第一部是《妙法莲华经》,写的非常正义,正义可以度无边的众生,总共有六万九千五百个字。

第二部经是《维摩诘经》,这部经跟禅宗说的都是不二法门,证的无生法忍,总共有两万七千多字。

第三部经是《金刚经》,四生九类都可以证到无余涅槃,可以证得实相般若,总共有五千多个字,和《道德经》差不多,开智慧的。

第四部是《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它可以消灭我们的一切罪业,增长我们的善报,三千多个字。

第五部是《佛说阿弥陀经》,意义非常好,将来可以往生极乐国,一千八百多个字,早晚课是要背的。

第六部是《观音或者普贤菩萨的行愿品》,将近七千个字。

第七部是《实相法义经》,三千多个字。

第八本是《医佛治心经》,两百六十个字。

以上八部经也是大乘经典的经要。《妙法莲华经》稍微长一点。有机缘可以看一看《楞严经》《法华经》。大家读经读多了的时候,智慧自然就会打开。

首先大家要了解这些经典是干什么的,《楞严经》是开悟的,《法华经》是成佛的,《金刚经》也是成佛的经典,《华严经》是教化众生的,扶持的律宗是《涅槃经》,《涅槃经》是释迦佛临终之前所说的一部经典。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教化的华严,扶律的涅槃。

《楞严经》是让阿难彻底的明了了有为和无为之间的一些妙用,因为《楞严经》里讲了很多实实在在的道理,所以说阿难最后明白开悟是通过《楞严经》。

因为阿难鬼迷心窍,释迦佛讲了《楞严经》,讲完《楞严经》的时候,很多罗汉菩萨开了悟了,当下就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大家喜欢修行想明白一些道理最好是看一下禅宗的书,禅宗的书读明白之后,再往深里如法修行就会快。


{返回 法界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金刚经》释义 第三十品、一合理相分
下一篇:《金刚经》释义 第二十八品、不受不贪分
 生活禅和出世禅的取舍
 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第三十章 故善者果
 《金刚经》释义 第二十一品、非说所说分
 《金刚经》释义 第二十三品、净心行善分
 略解《药师经》中之“九横死”
 修行要懂得医学
 《金刚经》释义 结束语
 《金刚经》释义 第十品、庄严净土分
 《金刚经》释义 第三十品、一合理相分
 药师经讲解 第一讲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一)证毕竟空 9.佛道之别[栏目:善祥法师]
 风雨夜可好?[栏目:日常的佛心]
 佛学问题解答系列 01[栏目:佛学问题解答]
 相应63经 悲经[栏目:相应部 46.觉支相应]
 是心即佛[栏目:佛法是种活法]
 佛教徒礼拜供养佛菩萨,与外道有何不同?[栏目:药师山·紫虚居士]
 生命的规律[栏目:刘先和居士]
 沙门与鬼[栏目:佛教故事选萃]
 宣说传承[栏目: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
 禅门开悟诗200首 第十六章 马祖磨砖作镜[栏目:禅门开悟诗200首]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