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十九天
 
{返回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83

第十九天

在听法前,大家应发起为一切有情誓愿成佛的心,来认真学习菩萨学处,怀着这样的心态来学习如摩尼宝一般稀有珍贵的《入行论》。

今天学习第四品:不放逸品。

一旦发起菩提心后,再舍弃的话,过失非常大。所以要坚固地受持菩提心,一旦退失会产生什么后果?“若有违犯如是行,是坏一切众生利”,实际就是破坏一切有情的利益。为什么这样说?一切菩萨的行持,如六度、四摄等等均是靠菩提心做动机,以菩提心为基础,一旦舍弃菩提心,便直接破坏了一切有情的利益。这样过失会非常重。

《功德宝论》中说道:如果在百千万劫的时间中修行十善,积累了无边的福德。但如果我们舍弃原来的大乘菩提心,以此发心证得小乘声闻缘觉果位,这样便完全违背了菩萨的戒律,具有极大过患,而且这比违犯别解脱戒中的根本罪还要重;“若人但于刹那间,障碍菩萨作福德”,若有人障碍菩萨做任何善行,即使仅有一刹那,此人便破坏了一切有情的利乐,其果报也极为严重,会一直辗转恶趣受无边大苦。

在经典中也这样讲述,如《寂照神变三摩地经》中如此比较说明:有一人将南瞻部洲所有有情的财产据为己有,再将南瞻部洲所有有情通通杀害,这样便造下十分严重的恶业;而另一人则障碍菩萨行持善法——哪怕只是菩萨布施给有情一点饮食——此人从中阻碍,此过患尤重于前者过患。

因此我们对这方面要特别谨慎,不要让自己成为他人行善法的障碍。我们对自己是了解的,对其他有情却没法知道对方是怎样的根性,因此别人做布施及各种福德时,我们若从中做障碍,如这样广大的事业自己不做,亦对他人说,此事没法做,一旦他人退心,我们即有极为严重的过失,因此在这方面要额外注意。

为何障碍菩萨行持善法,会有如此严重的过患?“坏一有情安乐事,尚于自身致衰损”,如果一个有情一生的安乐被自己破坏,或杀害他人,以此伤害一个有情的罪业便能产生严重过患,令自己堕落恶趣。仅仅坏一有情一生的安乐,便能让自己承受这样大的果报;“况坏遍满虚空界,有情义利待何言”,障碍菩萨行持善法,破坏的乃是遍满虚空的有情、所坏之安乐乃是无上菩提,这样堕落恶趣更不必说;“如是由斯罪堕力,复依菩提心威力,辗转升沉生死轮”,前面讲自己从大乘心退为小乘心,或退失菩提心,便为菩萨根本堕罪,有极严重过失。同时又有非常好的机缘,依止善知识上师再次发起菩提心,如此时而信誓旦旦发起菩提心,时而又退失菩提心,这样辗转于轮回中;“登地菩萨常为碍”,这样想要证得初地菩萨,即欢喜地,就要等很长的时间。因此一旦生起菩提心,就不要让根本的堕罪发生。

前面颂文,就思维菩提心而言,不应放逸,一旦生起菩提心,此功德我们前面已详加阐述,而退失的过患又如此之大。在菩提心上去详加思维,便知应该精进、不应放逸。下面三个颂文,即讲在我们应学习的菩萨戒上、六度万行上、菩萨学处等方面而言,也不应该放逸。

是故如其所发愿 我应敬慎期必成

若不从今奋精勤 愈趋愈下转沉弱

往昔为利诸有情 无数如来出于世

我由众罪所障复 未得亲承如来教

我今坏戒仍如此 数数如初难值遇

恶趣逼恼并系缚 备遭割截屠戳苦

思维舍弃菩提心的过患那么大,依前面所讲之不应放逸的原因,便正如自己发愿受持菩提心、受学菩萨学处一般,我对于非常微小的菩萨学处也应怀着恭敬与谨慎,去尽力稳固地实践。若不从现在开始励力成办众生的利益,精勤修学菩萨学处,由舍弃菩提心根本堕罪的力量,便会越来越不争气,越来越沉沦于轮回,很难向好的方向发展。在汉地授三坛大戒时,一般授予具足戒的同时,也授予了菩萨戒,这样很多僧人都具有了菩萨戒。既然已具足,就应好好守护。菩萨戒传授的方式,也可自己在佛像前自受。如果每天坚持在诸佛菩萨前自受一次,我们的福德因缘便会非常殊胜。在藏地,菩萨戒不像三坛大戒一样同一时间授予,往往是另外传。

有人会想,就算堕落恶趣,诸佛菩萨也可以来救度我们,这样堕落恶趣也没有关系,退失菩提心也没有关系。然而这样的想法是错谬的。过去有无量诸佛应化世间,正是因为自己有各种过失,如学修不精进、受持各种戒律后又舍弃、违背佛陀的教言,等等,因此为自己的过失所障碍,未能得到佛陀教化的利益,也未能从中解脱出来。倘若现在还是一直没有对戒法谨慎护持、一直违背,即使再多的诸佛应化世间,还是一如从前,难以得到佛陀的化育、难以从轮回恶趣中解脱出来,还会在恶趣中饱受诸多剧苦。而恶趣中的痛苦就很多了,无论是疾病所困、或畜生被绳捆缚、地狱中的割截,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总体而言,正因为我们犯戒的过失,所以即便有再多的佛陀应化世间救度我们,也毫无办法——我们为自己的罪恶所覆蔽,难以得到佛陀教化的利益。

思维菩萨戒的学处,也不应放逸。菩萨戒概括起来就是六度的修持。如“布施”,起初我们虽不能如登地的菩萨般进行广大的布施,但可以随自己现前阶段的力量发心:逐渐斩断悭贪的心,使悭贪的心越来越微弱;“持戒”,即是对受持的戒律去努力学习;“安忍”,后面有一品专门讲解对治嗔心,不论是对境界、伤害乃至对诸法的证悟等,都可以依安忍的心;“精进”是一切功德发起的基础;“禅定”,若自己没有一颗坚稳的心,做任何事都动摇。心很散乱是不行的,要自己的心坚稳;“智慧”,这更为重要。它在六度中的地位犹如眼睛,只有依靠它才能到达彼岸。这些都是真正发心的菩萨学习的内容。即便对空性没有深的定解、未能领悟空性的智慧,然而我们可以对于现阶段具有的别解脱戒、菩萨戒去如理地学习守护,这也是我们证得的教法。尽己所能,励力学习所受的学处,能够怀着广大的心为利益众生、为成佛而严谨守护自己所受持的戒律,怀着这样的心,自己的福德也能随时得到无边的增长。

以下即思维暇满人身,也应不放逸。此处分三:一,思维人身难得,故不放逸;二,思维从恶趣痛苦中解脱极为困难,故不放逸;三,思维得到暇满人身故,我们应精进善法。

其一,思维人身难得,有六个颂文:

既值如来出世间 更得人身具信心

堪修善法如今者 实为稀有难多得

虽如此日身无病 饮食支身暂未死

年命刹那难保信 色身须臾如泡影

以我如今所行为 再得人身尚难必

若时不能得人身 无缘修善唯作恶

若时有缘能行善 而我不作诸善业

恶趣众苦所昏蒙 尔时我何能为力

若时众善不修行 唯积众罪多无量

纵经百千俱胝劫 善趣之名亦不闻

以此之故世尊言 幸得人身极稀有

如大海中盲龟项 几希能值浮木孔

此颂中,“色身须臾如泡影”,若译为“借贷”则更符合原文。

我们常把佛陀出现世间喻为昙花一现般,极其稀有难得能值遇佛陀出世。如地球成、住、坏、空,于“住”劫有二十小劫,而小劫中的增劫,是从人寿十岁增加到八万四千岁,此时佛陀不会出现世间,唯有在减劫才会出现,而且并非每次减劫都有佛陀应化,只是个别劫中才有。我们经常说光明劫和黑暗劫,光明劫是非常少的。所以对于佛陀应化世间本身来说,犹如昙花一现、非常难得。

就外在因缘而言,是佛陀出现世间;就自身来说,是得到十种暇满人身的条件,而且对三宝具足信心又非常难得。如今自己內缘外缘全部具足,也能够在善法上用功修行,虽然感觉佛法修行是很艰巨的事,然而一旦对佛法如理持戒熏修,也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功德。我们现在处于这样的阶段,是极为稀有难得的,应该好好把握。要经常想到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而自己非常侥幸难得地值遇了佛法。所以不要浪费如此难得的机缘,应完全依靠它在自己所受的学处上精勤用功、不去放逸。如今,我们的身体没有疾病、没有诸类外缘的伤害、令自己生存的外缘也都具足,处于身心处处都安乐健康的时候。然而这样的大好时光也是短暂的,不会永久停留,转瞬即逝。自己的生命不可信赖,随时处于变化中,很快就会死亡。我们这个无常的身体犹如从阎魔死主中借贷来的一般,很快就要归还于他。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应浪费如此的大好光阴!


{返回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二十天
下一篇: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十八课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八十九天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二十一天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三十天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四十一天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六十天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十一天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九十四天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四十七天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十三课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五十三天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供佛水是烧开过的,还是用生水?[栏目:布施供养·净空法师问答]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九六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寻觅[栏目:佛网文摘]
 The Universal Teaching of the Buddha[栏目:S.N. Goenka]
 正分16 不舍愿菩提心(5)[栏目:佛子行三十七颂·菩提行法摄要集萃]
 大乘、小乘、密乘[栏目:广超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八(七五五─七)[栏目:杂阿含经]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二四、畸形的佛教[栏目:慈航法师]
 问题:为何没有女佛?[栏目:宣化上人]
 佛教的真宝贝!The Real Treasure of Buddhism[栏目:初步参禅的方法 Basic of Chan]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