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三十六天
 
{返回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47

第三十六天

我们再详细地说一下:

第一个,“众苦逼恼”。于苦而言,轮回中总的苦有三苦、六苦,人道中有八苦。一旦这样的痛苦在自己和自己的亲人上发生时,乃至别人造成各种因缘,让自己和亲友受苦,就会生气、产生很大的嗔心。

第二个,“轻蔑行”。如果别人说自己和亲友的缺点,而造成自己和亲友的财物受用利养等的损失,这样也会产生嗔心。

第三个,“逆耳恶名”。当面的讥讽、打击。如果别人对自己和亲人做这样的事,一定会生起嗔心。

第四个,“粗恶语”。背地的毁谤,也会产生嗔心。

世间八风里这四种不好的,如果在自己和亲友身上发生,就会产生嗔心;与此相反,如果怨敌得到快乐赞扬利养等,自己也会产生嗔心,希望怨敌得到苦衰讥毁。对自己及亲人的态度和对怨敌的态度正好相反。总之,就是对这三个境:自己、亲人和怨敌产生嗔心。

自己、亲人和怨敌是我们产生嗔心的境。自己对他们的态度不同,便产生种种分别,一旦不如自己所愿,就产生嗔心。

龙树菩萨在《亲友书》中说:世间八风——利衰、苦乐、毁誉、讥称,世间的人都是被这四种境界所左右。产生四种好的境界便欢喜,产生不好的境界便嗔恨。但修行人应该平等地观待,不为八风所吹动,平等对待这八种境界。

在轮回中,我们一再地受身舍身,亲友也在轮换变迁——有时成亲人,有时又成了仇人,亲仇变化不定。于资财受用上,有时如梵天般富足,有时又如乞丐般贫乏,财富不定。乃至于种种地位的高低也是起伏动荡。总之世间的各种境界,好也罢、坏也罢,都不值得信赖。世间轮回的法,不是我们安心的地方,不要将其视为固定不变的。只要是轮回里的法,都不值得我们信赖。

四谛中的苦谛讲到四点:苦、空、无常、无我。其中的无常,在轮回中为烦恼和业所控制,一切都是无常变化的。名声、地位、财富、身体等各方面,都不值得信赖,为惑业所主宰,自然地在刹那、刹那地变化。

这样去反复思维观察,对世间八风能非常平静地去接纳、对待。这是修行方面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和内容。世间八法,一旦产生好的境界,没什么值得欣喜;产生不好的境界,也没什么值得我们忧恼;都能去平等地对待。

第二,如何正式修安忍。其中分二:其一,别人造作我们不喜之事,应修安忍;其二,别人障碍了我们喜欢之事,也应修安忍。

其一,别人造作我们不喜之事,其中又分四方面:第一,别人让我们产生痛苦时,应修安忍;第二,当别人毁谤我们、破坏我们名声时,应修安忍;第三,当别人对自己的亲友损害时,应修安忍;第四、当别人对自己的怨敌饶益时,应修安忍。

在第一,别人让我们产生痛苦时修安忍,又分作三方面:第一、对于痛苦我们应该采取接纳的态度,欢喜地面对它、接受它;第二、对法应该生起定解的安忍,即“无生法忍”——对法生起认可的功德、生起决定解,这也是一种安忍;第三、对于伤害我们的境,无论是人或者是其他事物,我们都应该采取自然的、无所谓的态度去坦然面对。应修这样的安忍。

第一,对于痛苦,我们能非常平静地对待。这便是“安受众苦忍”:安然地接纳各种痛苦。共十个颂文:

安乐之因偶一生 苦困极多数无量

让我们安乐的因素,种种外缘也好、善因也好,是很少的。前面第一品讲过,世间人在修善方面,只有靠佛的加持力,才能偶一地、非常侥幸地生一点善心而已。安乐的因素很少,造的善业很少,所以安乐的果报也很少。然而痛苦产生的因素之一,即恶业,却是非常地多。另一因素,即最根本的,是我们内在的种种烦恼还在,又有各种非理的分别。具足这样的因素,再稍微遇到一些境界产生,便会造作许多恶业。而恶业在未来产生的痛苦果报,也就很多。

无苦出离心不生 故心当生坚定解

轮回的自性就是痛苦。如果没有在这方面思维,出离心就不会产生。在遇到形形色色的违缘、痛苦或不好的境界时,我们不要被它转,而是要把它转为我们修道的增上缘。北俱卢洲的人无法受戒,因为那里没有坏苦。没有强烈的痛苦,便无法生起出离心。别解脱戒有出离心才能受,因此北俱卢洲人无法受戒、无法追求解脱。唯独因为有苦、了知了苦,才可以令我们生起出离心;有了出离心,才会想到去修行。

对于苦谛的思维,我们讲道三苦,即苦苦、坏苦、遍行苦。人间明显的就是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炽盛。在各种各样痛苦产生的情况下,自己要去好好地面对。

“故心当生坚定解”,生起坚稳的心,不要被外境所动摇。心非常坚定,不因一点小苦而难过伤心。

为遮苦行好角斗 烧身断肢诸苦受

为无义事尚能忍 为求解脱复何恨

“遮苦行”是五目天女的名字,她是大自在天的妻子。大自在天从前修持苦行时,五目天女想尽办法不让他修持、把他的苦行破坏,所以名“遮苦行”。印度一些外道信奉五目天女,到一定时间便修持种种苦行来供养她:断食、烧身,乃至于用刀砍自己的肢体等,希望以此得到她的加持。他们尽管修持这样的苦行,却只是毫无意义地受苦罢了。没有一点福德果报,非常不值得,然而他们还是要去受苦。修学佛道不需要那么多苦行,而且能得到解脱和一切种智。义利如此大,苦又不是那么多,所以更应对外在的一点苦能去安忍。

“好角斗”,此是印度南方某地的一种风俗。该地之人崇尚诤斗,如果一个人在自己身上插一把刀,对方便会插两把,以此争强好胜。通过相互残杀、乃至自残,来显示自己多么勇敢,这种伤害自己身体的做法虽然毫无意义,他们却能忍受,并非常愉悦地当作自身之庄严去做。对于我们——发起广大心愿、为了追求解脱和利益有情,而去修行的人而言,遇到痛苦就更应该忍受、更不应去怨恨和埋怨。

难事久习转为易 世间何事不如此

再难的事,只要反复串习也会变得容易。有些事在旁人看来不可思议,在当事人而言却是轻而易举,便是串习很多的缘故。这是世间一切事物的法则,修习安忍也是如此,通过反复串习而变得容易。

我们内心都有这样的特点:只要某一方面串习得多,就会自然安住在这上面。我们动不动就会生起嗔心、生起烦恼,正是因为过去串习得很多。所以稍微有点不如意,不用别人反复叮咛,自然就会生起嗔恚的心。同样,安忍善法功德的生起也是这样,我们一直在这方面串习,也会很容易生起来。

故於小事当练修 令於大事能堪忍

小事,如别人说自己坏话、骂自己几句,对于这些要习惯、无所谓,像没听到一样。经常这样练习,渐至后来,像地狱大火那样的剧苦也能堪忍、安忍地去对待。

不见蛇虫蚊蚋苦 或为饥渴等苦逼

或生疥癞身掻痒 诸无义苦久亦安

日常生活中,为蛇虫、蚊蝇之类叮咬的苦,或是饥渴之类的痛苦,乃至身上发皮肤病的瘙痒之苦,这些无意义的苦,时间一长,我们不是也已经习惯了么?自然不会以它为苦了。

若遇寒热风雨侵 疾病拘囚及捶打

不应嗟吁以为苦 若以为苦害转增

在生活中,天气寒冷炎热、刮风下雨、疾病缠身、被别人捆绑捶打等,这些使自己痛苦的境界产生时,不应该当成一回事。如果觉得很苦、内心娇弱不堪,反而会令痛苦增强。相反,利用安忍力对这样的境界产生无所谓的态度,外在的痛苦便不再是痛苦,都能安忍地去对待。通过我们心力的转变,使自心安忍的力量增强,就可以使外在的痛苦不起作用,达到这样的境界。

上面所说的情况,寒热风雨、乃至被别人讽刺打击之类的逼恼事,在修行的过程中,或者在和别人相处时,经常会不期而然地发生。在这些事发生时,我们不要在乎,应该以宽阔的胸怀、广大的心去接纳,把它转为我们修行的助缘。不要遇到一点事就为它缠缚、无法摆脱,使自己的身心都非常痛苦,这样就根本谈不上修行了!

或人见自身出血 临敌无却倍勇毅

或人见他身出血 惊惶颠倒身仆地

彼由心性或勇毅 或复怯弱而差别

在战场上,勇士见到自己身上流血,反而更加勇敢;懦夫即使看到他人身上出血,都会恐惧到吓昏过去。这样的差别在那里?在于心的力量,一个是坚毅勇敢,一个是胆怯懦弱,便是在这方面导致的差别。就所受之苦而言,勇士所受的苦要大于懦夫;懦夫所受的苦虽然微小,但还是很脆弱。因此,对外在痛苦的感受取决于自己心力的强弱,而不在于其真实痛苦的大小。

是故虽负致命伤 应不以其苦为害

所以虽然受了致命伤,乃至种种的伤害痛苦,都应该怀着轻视一切痛苦的态度,不要为痛苦所击倒、不要因外境之苦把自己搞得焦头烂额、身心俱裂。

诸有智者受苦时 不令心体受昏扰

智者,指对取舍处非常善巧的人。什么应做、什么不应作,他非常清楚明了,对大乘的修道也极为善巧,这就是大乘道的智者。这样的智者,无论遭受多大的痛苦,都不会让自己的心体受昏扰。心体,即心的清明:对于善法的功德,对三宝的信心,对于忍辱和戒律的修持,乃至于对所有大乘法的修习(此句似有误)。智者不会让内心的功德受嗔心昏扰。昏扰,即为嗔心所扰乱。无论遇到什么境界、受什么痛苦,自己的功德、内心的善法也一直在增长,不会被嗔心扰乱。

与诸烦恼作战斗 临阵之时伤害多

虽有极苦断命伤 嗔等怨敌终降伏

是为勇士称胜者 否则惟歼自死敌

真正的敌人是自己的烦恼。修行的过程,也就是和自己内在的烦恼敌斗争的过程,其中当然会产生各种痛苦。这时,修行者应该轻视一切痛苦、对一切痛苦怀着无所谓的态度。“虽有极苦断命伤”,即使有极大的苦痛,我们也应漠视。一旦有了这样坚毅的心,“嗔等怨敌终降伏”,嗔心、贪欲等烦恼怨敌终将被降伏、被彻底地拔除。能够战胜烦恼的人才是真正的勇士、真正的胜者。“自死敌”,世间的战争均是要消灭自己所认为的敌人。然而他们即使不待你杀死,也会死去,因为他们也是无常的。世间那些所谓的勇士英雄,即便把敌人都消灭,也只是在杀死“自死敌”——你不杀、他也会死的敌人而已,正如杀一具死尸,不是真正的勇士。

对修行来说,佛法是心法,完全是调伏内在的烦恼。所以我们学法,无论学多少、了知多少,如果能让自心的烦恼越来越减弱,就是比较好的征象,说明法对我们真正起到作用了。如果不是这样,通过学习反而使自己的烦恼更为严重,说明没有真正在学法。

下面是苦的功德,苦的好处:

次应於苦观功德 由厌患故除骄慢

於轮回者起悲心 於罪羞惭乐善法

在修行过程中,将“苦”作为增上缘,让自己精进修持。当自己产生各种痛苦时,“由厌患故”,轮回的自性就是痛苦,自己便会因此产生厌离的心,以及灭除骄慢心——原本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受了痛苦后,想想自己也会遇到不如意的事,认为自己超胜于人的心态便消失了。这是一个功德。然后推己及人,看到其他人在轮回中受苦,便会自然生起悲心。自己受过苦,便容易对他人同病相怜、生起悲心。自己的一切痛苦由罪业所感,一切安乐由善法所感,明白了这个道理后,对于善法就会非常欢喜地实行,对于罪业会感到羞惭,不复再造。

即身成佛,只有在南瞻部洲苦乐参半的人类才有,其他世界很难有这样的力量。因为南瞻部洲有很多痛苦,又名“堪忍世界”,此中人类能够忍受这些痛苦,心力特别强大,才能修习忍辱、持戒、布施等六度,力量非常强大地快速地积集广大的资粮。所以经典里也一再赞叹南瞻部洲人身的殊胜,可以即身成佛,就是因为苦乐参半。很多痛苦可以把我们的心力磨练得特别坚毅,这也是一种苦的功德。

第二:谛察法忍。通过对法的观察,生起对法、真理的安忍心。对因缘所生法的道理,我们全面地详加观察,生起定解。有十二个颂文:

对于伤害我们的人,我们可能会想,因为他对我造成伤害,所以我应该嗔恨他。这种想法是错谬的,下面即予以破除:

於诸大苦出生处 胆等病原不嗔恨

何故嗔於诸有情 彼亦缘逼不自主

身体的疾病,不管是胆、风,还是其他涎病之类,都是强烈痛苦的出生处。为什么我们不对它们——这些疾病产生嗔心,而要去嗔恨那些有心识的有情?


{返回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三十七天
下一篇: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三十五天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二十三课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五十八天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六十天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四十九天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九十三天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八十二天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六十三天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二十二天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三十八天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十九天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我执不破,不能超越轮回[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一]
 佛识慧集 <三四>无缘大慈[栏目:佛识慧集]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七[栏目:续高僧传]
 文明的差异——心文化与身文化[栏目:本性法师·禅思录]
 佛教对社会病态的疗法(星云大师)[栏目:佛教与医学]
 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五)灵通妙用 9.仁者之剑[栏目:善祥法师]
 盘腿打坐健身心[栏目:禅定]
 福德日记9月2日-持皈依戒的利益─论著篇[栏目:福德日记]
 Buddhist View on Emptiness[栏目:Khenpo Sodargye Rinpoche]
 八王子[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