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二十一禅修手册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21.胜观(毗婆舍那)
 
{返回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58

      21.胜观(毗婆舍那)
      胜观,乃指于经由参思所缘境的本质而生之轻安觉受的止,所证得之慧。由于胜观主要以空性为所缘,因此我们把本部分的重点放在禅修空性上。
      空性并非指什么都不存在,而是自性空的意思。我执思想妄执现象为自性实有;显现于心的一切现象看似有自性,我们认识不到其虚妄性,而俱生执其为自性、实有。此即是我们轮回生死的根本原因。
      认识空性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叫做“识别欲否定的对象”,即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心如何执现象为有自性,我们又为何坚信现象的真实性。如欲有效地禅修空性,我们一开始就要对欲否定的对象有着十分清楚的认识。第二阶段为破斥欲否定的对象,即通过

各种逻辑推理,证明欲否定的对象并非真实存在。最后我们禅修欲否定的对象之空。
      因为我们最为执着自己和身体,因此最好开始即禅修此二境为空性。随后的教授给予了相应诠释:禅修“我”空;禅修“身”空。

      前行
      我们皈依、发不共的菩提心以及修其他的前行。
      
      第一步观察修 我空
      
      识别欲否定的对象
      我们一直牢固地执着有一“我”,即使睡梦中亦未丝毫放松,然而识别我执如何显现于内心却并非易事。为了清楚地识别,在开始的时候,我们参思某些我执强烈地显现出来的情景,比如说在我们感到难为情、惭愧、害怕或者发怒等的时候,“我”的感觉放大了

。我们回忆或者想象一下,不加评价分析,在心中尝试产生清晰的形相:在上述情形下,“我”是如何自然而然地钻出来。在此阶段一定要耐心,因为可能历经很多座才能清楚地找到所缘境。我们最终懂得:“我”自己显现,不依靠身或心,并且是那么的真实坚固。活

生生显现的“我”就是我们一直如此珍爱着的“自性我”。正是这个“我”,别人批评自然狡辩;受到表扬则备感自豪。
      当我们能见得在非常情形下冒出的“我”,我们就开始尝试识别正常情况下的“我”又是如何自然显现的。例如,我们能够观察到:我当下思考,我千方百计地寻找“我”如何从心上冒出来。我们终会明白,虽然没有一个感觉膨胀了的“我”,然而“我”仍显现

为不依身或心而独立存在、自性实有。
      一旦我们在内心生起自性我的形相,即暂作安住修,之后再进行第二阶段的禅修(即遮破欲否定的对象)。
      
      遮破欲否定的对象
      假如
      “我”真实存在,那么它必须存在于四种方式之任一种:身、心、身心合一或者脱离身心的某种形式,绝无四种之外的可能。我们用心参思直至得出“就是这么回事”的定解,接下来我们分别检验这四种可能性:
      1) 如果“我”就是身体,那么说“我的身体”是不合理的。因为持有者与所持者相同。
      如果“我”是身体,那么当身体死时,“我”也就不存在了,根本不可能投生。
      如果“我”和身体完全相同,那么我们既然能够树立信心、做梦、解数学难题等等,那么血、肉、骨头也都能做这些事。
      既然以上的都不成立,那么“我”不是身体。
      2)
如果“我”即是心,那么说“我的心”是不合理的,因为持有者与所持者相同。但是我们通常在讲到心的时候,往往说成“我的心”。这显然表明:“我”不是心。
      如果“我”是心,既然每个人有各种各样的心,比如六识、分别心和无分别心等等,那么每个人也就应该有很多个“我”。
      既然以上这些说法荒谬,那么“我”也就并不是心。
      3)
      既然身体不是“我”,心也不是“我”,那么身心合一也不可能是“我”。身心合一只是把一些不是“我”的东西聚合到一起,怎么能说聚合到一起的东西是“我”呢?牛群里没有一只是羊,因此牛群也不可能是羊群。同样地,既然身体不是“我”,而心也不是

“我”,那么其聚合体本身也就不可能是“我”。
      这看起来不好理解,然而,如果你保持平静积极的心态,花一段时间思考这个问题,并同经验丰富的行者讨论交流,就会越来越清楚。你也可参阅《般若心经》(注:格西解释心经的开示,英文为”
      Heart of Wisdom”)之类的书,这些书都是有依据的。
      4)
      如果“我”既非身体,亦非心,更非身心合一,则只剩下一个可能:“我”脱离身心而独自存在。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肯定能在身体、心识以外捕捉到“我”。但是可以想象,在我们的身体和心识完全消失之后,根本没什么所谓的“我”剩下来了,因此“我”

又绝非脱离身心而独立存在。
      我们想象身体逐渐消融在空气中,心亦随之消融,我们的念头在风中消散,情感、愿望和知觉都消融得无影无踪,思想亦随之消散。哪里还剩下什么“我”?没有!很显然,“我”并非脱离身心而独存。
      我们已分别检验了所有的四种可能性,根本找不到“我”。我们既然已经界定了没有第五种可能性,就只能承认结论:那个活灵活现真实存在般的我,是根本不存在的!以前的“自性我”现在看起来却是“我空”。空指空性,自性我空。
      
      第一步安住修
      我们如此参思直至内心生起自性我空的形相,此即所缘境。我们尽量安住于此,以便纯熟该所缘境。
      无始以来我们执着有一“自性我”,并视其为最亲至爱,因此在禅修中经历‘找不到“我”’的时候,最初往往会吓一跳。有人一想到自己完完全全不存在了,就备感恐惧;有人则感到万分欢喜,好似所有问题的根源都隐灭了。这两种反映都是吉兆,表明其禅修

是正确的。安住一会儿之后,起初的反应会慢慢地减退,心境逐渐地趋于平静,我们便能够顺利平和地禅修空性。根据前面的教授引导,我们的心应专注于虚空般的空性。务必记得我们的所缘境是空性,空性是指自性我空,而并非指什么都没有。有时我们需以正知观察

来检验禅修的正确性。如果我们的心游移到别处上;或者偏离了空性的真正含义,而让注意力到了‘什么都没有’上,在这些情况下,我们应当回到观察修,以便重新清楚地带出空性所缘境。
      我们可能疑惑,“如果我根本不存在,那么是谁在禅修呢?在别人叫自己的名字时,是谁从禅修中起来答话呢?”虽然在身体、心里、或者脱离身心之外,都没有一个(实有的)“我”,但这并不是我这个人根本不存在的意思。虽然(实有的)“我”不以上面谈

及的四种方式中的任一种存在,但(名言我)在世俗上却是存在的,只不过是分别心安立五蕴身为“名言我”。仅仅承认有“名言我”的话,根本没问题,我们可以想:“我是存在的”,“我要进城”等等。只有当我们在名言我之外还另外成立另一个“我”的时候,问

题才产生。我执心执着有一个俱生存在的“我”,如同标签后面藏着一个真实存在的“实我”。如果“我”是存在的,我们就一定能找得到它。但是已然很清楚,我们在先前的研究中未能找到“我”,其结论亦同样是肯定的。“我”之不可得即为“我空”——
      这是“我”的本来面目。“名言我”则是世俗谛的我。
      
      第二步观察修
      
      身 空
      
      识别欲否定的对象
      禅修身空的方法与禅修我空的方法相似。首先识别要去否定的对象。
      在正常情况下,当我们想到“我的身体”的时候,心里自然意会身体是不依各个组成部分而独立存在的实体,此实体身即为否定的对象,它其实并不存在。“身体实有”、“身体有自性”和“身体独立存在”是同一意思。
      
      遮破欲否定的对象
      假设现似的身体存在,那么它只可能以两种之任一方式存在:要么以支分(即各个组成部分)的方式;要么以脱离支分的方式;绝没有第三种可能性。
      如果身体由各个支分组成,那么它是支分还是支分的集合?如果是支分,那么手、脸、皮肤、骨头、肉、或者内部各器官,究竟哪一部份是身体呢?然后仔细地逐一检测“头是身体?,肉是身体?。。。”等等,我们很容易地明白,支分并不等于身体。
      如果身体不是支分,那它是支分集合么?集合不是身体。原因何在呢?手、足等等是身体的支分而已,并非身体本身。即使所有的支分组合在一起,此集合仍然是单纯的支分;而不会神奇地转为支分的持有者
      —— 身体。
      我们应当回忆一下,当受到表扬或者遭到侮辱的时候,身体是如何冒出来的?它自己主动显现出来,看起来是一个独特的整体单位。身体并非仅是特指的整体单位,事实上,它如同森林是由一棵棵的树、牛群是由一头头牛组成的道理一样。虽然表面上,现似的身

体是不依靠头、四肢、躯干而独立存在的单纯实体,实际上,它仅是各特指支分的集合。身体支分集合是由很多各异的支分相互作用在一起,它可能被认为是一个整体单位,但是如果脱离了各支分,这个整体单位根本不可能存在。
      如果身体不是支分,那么唯一的可能性就是脱离各个支分。如果身体的所有支分消失了,也就找不到叫做身体的东西了。我们应当想象我们身体的各个支分融化到光明中然后消失。起初皮肤,接着肉、血、内部器官,最后骨架依次消融到光明中。我们的身体还剩

下什么呢?什么也没有。根本没有能够脱离支分而存在的身体。
      我们现在已经排除了所有的可能性。身体既非支分,亦非脱离支分。很显然,我们找不到身体。以前显现为有自性的身体,现在却是空性,即身体是自性空。
      
      第二步安住修
      我们认识到此身体空是指其自性空之后,安住于该点上。我们再次应用正知观察来检测,以确保我们禅修的是空性而非“什么都没有”。如果我们丢掉了空性的意义,就应当回过来进行观察修与安住修,重新找回空性。
      与禅修“我”的道理一样,实际上,透过参思(实有的)身体为不可得,并不意味着身体根本不存在。身体确实存在,但仅安立于世俗谛。同共许的世俗谛相符,我们可以把身体说成是四肢、躯干、头的集合;我们努力地寻找一个精确的身体,希望找到实质存在

的现象,即“身体”词汇的所指,但是我们根本找不到所谓的身体。身体不可得就是身体空,即身体的究竟本质。现似的身体仅安立于世俗谛。
      断言身体与四肢、躯干、头的集合这两个是完全相同,此说法虽然不正确,但是“身体是依组合而安立”的说法却没有错。我们应思考虽然身体的各个支分是多(即复数),身体是一(即单数),但是身体仅是由于心识的分别,从外境的角度来讲,根本不存在什

么身体。把单一的外境说成是一组很多的东西,这是没错的。比如,我们可以把一片“森林”讲为一片许多的树,或者牛群是一群很多的牛。
      一切外境在世俗谛上都是存在的,但(在胜义谛)无自性。这可以应用于内心、佛陀、甚至空性本身。每个事物都仅由于内心的分别而已。一切外境都有支分。物质现象有物质的支分,非物质现象有各种属性,属性则由思想来分别。采用上面同样的推理方式,我

们能够认识到任何现象既非支分,亦非支分的组合体,更非支分的分离。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认识到一切现象的空性道理。这尤有助于我们禅修那些诱发强盛的贪嗔烦恼的所缘境是空性。通过正确地分析,我们认识到我们渴求的或不喜欢的外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

外境的或美或丑,甚至它的所谓真实存在,都是心识分别的结果。通过如此的思考,我们就会发现没有滋生贪嗔的基础了。


{返回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二十一禅修手册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回向 下座后之修持 结论
下一篇:二十一禅修手册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20.止(舍摩他)
 二十一禅修手册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9.知母
 二十一禅修手册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11.自他平等
 二十一禅修手册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入门初基 导言 禅修的背景知识..
 二十一禅修手册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18.施
 二十一禅修手册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7.生起出离心
 二十一禅修手册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入门初基 导言 初识禅修
 二十一禅修手册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5.皈依
 二十一禅修手册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19.菩提心
 二十一禅修手册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入门初基 导言 禅修的目的..
 二十一禅修手册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1.依止善知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观光团[栏目:觉世论业]
 禅宗公案的人生哲理(思齐)[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二章 后汉的佛教 传来与容受 第五节 东西的交通[栏目:中国佛教史概说]
 禅门骊珠集 第六篇 石头至曹洞的禅师 丹霞天然[栏目:禅门骊珠集]
 如理闻法的重要性[栏目:传喜法师]
 十番显见蠡测(愿成)[栏目:其它法师]
 《华严经》计有多少偈颂?[栏目:华严文集]
 都是因为宿世的因缘[栏目:净空法师·微教言]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二十 (10)[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佛教是讲诸法性空的虚无主义吗?[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