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须以慧眼慎甄别 勿堕邪思涉污行(持松法师)
 
{返回 唐密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758

须以慧眼慎甄别 勿堕邪思涉污行--持松法师对学密者的忠告 

  持松阿闍梨(密林)

  西藏密教自宗喀巴而后,冶中观瑜珈于一炉,兼持戒律而修行陀罗尼法,其法制不可谓不善。然自古西藏佛法本来原有所谓普嗡普之教,后混于佛法中,乃转而发现坦特罗肉身成佛之说,至今仍盛行也。

  彼辈行此法时,在离人烟处或密修静室,自己作现身入灭度想,兼选择妙龄女子,即寻求多枳尼母也。此多枳尼母须才智优秀。通达佛典,积集修行,志操坚固之淑女,善于理解行者修养精神。得此女已,斋戒沐浴,二人同入秘密道场,闭其户扉,于佛前依一定之仪式修行,凝其观念,不怀毫末染污欲念,观女为多枳尼母之权化,观行者为金刚萨埵及怖畏金刚之化身,无色相与心想之分别,其意识互相融合,纯一平等。如是观想纯熟后,行者与多枳尼母徐徐媾合,但不能与世间淫欲之事,同一例视,须无念无想超分别境,凝集精神以禅定观念,男女互相于无漏中,享受最胜妙乐,决非有漏不净,破戒之染行也。由斯一说,故使流弊无穷,后人加以附会,愈趋愈邪。

  近时国人一般迷于藏密者,不知求真正之西藏密法,反趋向于邪解之一途,以为无上密乘东密未有也。故今点出之,使后之人不致受彼蒙蔽,舍本逐末。

  当知东密、藏密其根本皆是佛法,佛法根本同一如实知自心,同一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若离此原则敢云皆是魔说。学者须以慧眼,审慎甄别,不堕邪思,不涉污行。则密教才得久住世间,不致被人视为外道而毁詈之。如明朝之所以诏禁密教者,即因睹元代宫中,所遗秽渎之像而深厌之,恐有伤于风化,故毅然取缔之。习藏密者曷反而思之,为佛法谋宏扬,为众生广福田,为自身增人格,均当重于戒行,凛乎威仪,合清净庄严之旨,不可稍存放逸,而以贪欲即是道,烦瑙即菩提之语,以自文其过。试问:

  贪欲是道,而持戒清净反非道耶?

  烦恼虽即菩提,而正见却非菩提耶?

  众生无始以来,一向顺乎贪欲,故偏于生死而不能出。今若仍顺乎贪欲,则世间果何为而须佛法耶?佛弟子果何所长,而受人之供养耶?

  《大日经疏》云:一切世间亦有十善法,一切外道亦有十善戒,一切二乘亦有十善戒。若菩萨不持戒者,彼等即生轻慢非毁之心,退失信仰,故行者纵能观欲不染,亦须外现威仪,以固世人之信。况犹未能真达菩萨慧方便耶! 

     (摘自持松法师《密教通关》第十章)


{返回 唐密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台密与东密之比较
下一篇:唐密本有无上密 谤法难免要沉沦(杨毓华)
 四威仪简略作法
 须以慧眼慎甄别 勿堕邪思涉污行(持松法师)
 唐密修法基本准备
 《唐密述要》目录
 什么是“三密”?
 密咒演变之四阶段(太虚法师)
 超晔上师:学法次第
 持松法师讲《密宗大意》
 台密与东密之比较
 《唐密述要》第三部分:唐密特点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入门 二十九·菩萨乘及六度[栏目:佛教入门]
 论复性书院讲录[栏目:太虚法师]
 禅 参禅 止观[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
 善始善终[栏目:索达吉堪布·微教言]
 《入中论》第一次课程 第二讲之:造论的必要性[栏目:入中论讲记·110]
 生活中的佛法 第一堂课 为了利他,我愿改变自己![栏目:狮吼音·开示集]
 天下第一的茶道[栏目:拈花说禅]
 佛有没有菩提心.慈悲心?[栏目:格西索南]
 我们看到悦意的对境、享用饮食时,想要供养上师三宝,是否有特定的咒语?[栏目:阿宗白洛仁波切·学修释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