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下士道
「念死无常」:
丁二尽取暇满优点的真正方法:
「尽取暇满优点的真正方法」分三: (一)共下士道的修心次第。(二)共中道的修心次第。(三)上道的修心次第。
戌一共下士道的修心次第:
「共下士道的修心次第」分三:(一)正式修学下士意乐。(二)下士意乐的标准。(三)遣除对下士意乐的误解。
已一正式修学下士意乐:
「正式修学下士意乐」分二:(一)发起勤求后世利益之心。(二)依止成办后世安乐的方法。
庚一发起勤求后世利益之心:
「发起勤求后世利益之心」分二:(一)思维不能长留此世。(二)思维后世生为两类有情的苦乐。
辛一思维不能长留此世:
「思维不能长留此世」分四:(一)不修习念死的过失。(二)修习念死的利益。(三)应发起哪一种念死之心。(四)修习念死的方法。
壬一不修习念死的过失:
如前所说,有四种颠倒(执不净为净、执苦为乐、执无常常、执无我为有我)能障碍行者获取有暇人身的优点。把无常计执为恒常,便是第一种有极大损害的行径。这种妄想是有粗显和微细两种。在两者当中的粗显死殁无常之中,认为:「我今天不会死」的想法是有害的行径。虽然人人皆怀有最终必定会死的想法,但是直到临终的那一刻,我们天天依然执着:「我今天不会死」的想法。若我们不着意对治这种心态,便会继续被它蒙蔽,认为自己将会永远久住此世。
假如我们具有这种心态,就只会不断地想着要怎样追求今生的安乐和逃避今生的痛苦,心中总是想着需要这些东西或那些东西。由于我们从不会想及来生、解脱、一切种智等意义重大的事情,所以便不会生起趣修正法的念头。即使偶尔也会从事闻、思、修等,但是由于只是为求今生的利益,遂令任何修习善法的力量变得微弱。而且,由于我们的修持与恶行、罪、堕(藏:ltung ba)纠缠不清,所以鲜有未混杂恶趣之因的善行。即使我们能为了后世而从事修持,但是依然没法断除:「日后才修行」的拖延懈怠想法,且为睡眠、昏沉、绮语、饮食等事情所散乱,虚度光阴,不能以大精进力取得正确的成就。
倘若我们被希求身体、性命长住的想法蒙蔽,便会对利养、恭敬等事情产生极大的贪着。对于阻碍自己遂愿的事情生起强大的嗔心,对于那些可能会阻碍自己遂愿的事情产生畏惧,对于它们的过失一无所知而生起愚痴,于是便会引生出我慢、嫉妒等「烦恼」及「堕烦恼」,如同坠入汹涌的河水,随波逐流。这样便会令我们每天做出身语意十种恶行、五无间业、近无间业及毁谤正法等种种力量足以引生恶趣等大苦恼的不善业(无间业,梵:panca-anantarya-karmani。又作五逆,即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前二者为弃恩田,后三者则坏德田,故称五逆、五重罪。这些罪行能招感无间地狱之果,所以又称为五无间业。近无间业,梵panca-upanantariyani,又作五无间同类业、近五无间、五无间同分、近五逆、类似五逆。即是与五无间业极为相近的五种罪业,亦即:污母阿罗汉尼、杀住定地菩萨、杀有学圣者、夺僧合缘、破窣堵波)。还会令我们逐渐舍弃能对治这些恶行的善说正法甘露,断绝「增上生」和「决定胜」的命根。为死亡制服后,便会受恶业牵引至恶趣之中,痛苦猛烈的炽热不悦之处。还有什么会比这种情况更糟?《四百论》说:
有什么事情会比被主宰三世,非他人教导的死主操纵时,仍能安然入睡更为危险。
《入菩萨行论》(见《忏悔品》)亦说:
由于我们不知道终须放下一切,所以便会为亲友和怨敌犯下种种罪恶。
壬二修习念死的利益:
对今天或明天必死的教法假如能有一点了解,便会知道不能与亲友和财物相随,所以对它们的贪爱便会自然断除,而且希望能以布施等善行取得人身的优点。同样,若能生起真实的念死心,便会看见勤苦追求名利恭敬等世间法,如同簸扬谷壳徒劳无功,是欺诈的根源,于是便会背弃恶行,并能时常殷重精勤,修习皈依、守持戒律等业行,以此积集善业,从身体这类无实义的事情之中带来真实的意义,由此臻登胜妙境位并能引领他众,试问有什么事情会比这样更有意义?因此,经典以多种譬喻来赞扬念死之心。《大般涅槃经》说:
在一切收成之中,以秋天的收成为最。在一切足迹之中,以大象的足迹为最。在一切想法之中,以无常死殁的想法为最,因为这种想法能消除三界一切贪欲、无明、我慢。
同样,亦有以能顿时摧毁一切烦恼恶行的大锤,能顿时成就一切善妙之门等譬喻而作称赞。《法集要颂经》亦说:
应知这具身体就像瓦罐,同样应知法就像海市蜃楼,由此即能摧毁魔众的毒花刃剑,能超出死主所能看见的范围。
同经又说:
由看见衰老和疾病的痛苦,及心识离去后的死尸。勇者能舍弃如牢狱的家庭,但庸俗的凡夫永难断除贪欲。
总之,能成就有情的目标的唯一时机,便是现在获得这具殊胜的暇满人身的时候。我们多数留在恶趣,只有少数能来到善趣,即使来到善趣,仍多处于无暇之处,在这些情况下难有修法的机会。即使获得能修行的机会仍不能如理修法,其原因便是出于这种「我还不会死」的想法。所以,执着我不会死的想法是一切退转堕落的根源,而它的对治法----念死,则是一切胜妙圆满的根源,所以切勿以为这是没有其它甚深法门可作修习的修持,也不要认为虽然应该修习,但是在座中修法开始时略修一下便应可以,并不适宜长时不断修持。所以至心定解这是初、中、后三位所必须的修持,然后进行修习。
壬三应发起哪一种念死之心:
一些全未修道的人,由于担忧与亲眷等事情分离而产生畏惧,这种恐惧是由强烈的贪着引生,所以此处并不是要生起这种心。那我们要发起的心是什么?这就是「凡是与业和烦恼相应之身,终必难免一死」。这虽然会让我们产生恐惧,而且暂时不能把它消除,但是,假如我们未能灭除恶趣之因,由成就增上生因和决定胜因,来保证来生的安乐,这样才应恐惧死亡。如果我们仔细思维这种恐惧,在临终之际便会无所畏惧,因为我们有一些能确保后世安乐的事情可以实行。但假如我们没有从事这些事情,到临终时便会极感懊悔,总则畏惧不能解脱生死轮回,别则畏惧堕落恶趣。《本生鬓》说:
即使怎样努力也不能留存万世,惧怕这种没法改变的事情有何益处。所以,在观察世间的本性时,曾经造罪而且未曾行善的人们,死时便会感到苦恼懊悔,担忧会在来生受苦,于是他们的心便会被死亡的恐惧笼罩,但是,如果想不到曾做过任何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而且常作善行,安住正法,那谁会害怕死亡呢?
《四百论》亦说:
常念“我决定必死”的人,由于他们舍弃畏惧,所以连死主也不会害怕。
因此,若我们能反复思维无常而这样想:「我在不久之后便一定会和自己的身体和受用告别。」这样便能断除不愿离开它们的贪着,由于我们离开别离的忧苦,便不会惧怕死亡。
壬四修习念死的方法:
即是以「三种根本」、「九种因相」及「三种决断」之法来修习念死。三种根本是:(一)思维必死。(二)思维死期无定。(三)思维死时除修法外,一切皆无助益。
(一)「思维必死」分三:(1).思维死主必定来临,不能幸免。(2).思维寿命不能增添,而且不断减少。(3).思维在生时只有极少修法时间。
(1).「思维死由主必定来临,不能幸免」-
不论我们受生为哪一种身形,终必死亡。《法集要颂经》说:
一切诸佛、独觉、声闻尚且须要舍弃他们的身体,何况我们这些凡夫。
不论我们身处何地,死亡也会来临。同经说:
不受死亡侵损的居所,这种地方并不存在。在虚空之中没有,大海之中没有,即使住在山中也不可以。
过去和未来任何时代的有情众生最终皆会为死亡摧毁,毫无差别。同经说:
智者明了一切巳出生或将出生的人皆会坏灭,终须舍弃这具身体而步向下一生,所以他们安住正法,决心修习梵行。
死亡是没法逃脱,亦不能以咒语等东西回遮。《教诫胜光王经》(梵:Arya-rajavavadaka-nama-mahayanasutra)说:
譬如,有四座刚硬稳固,坚实不坏、没有崩裂,极为坚强,纯一,实密的大山,从四方冲天刮地而来,把一切草木的枝叶茎杆,与及一切有情和有生命的动物碾成粉碎。同理,大王,当这四种可怕的事情来临时,可不是跑得快便轻易逃脱,又或以武力、咒术、药物便能轻易驱除。这四种东西是什么呢?这就是老、病、死、衰。大王,老迈能破坏青春,生病能破坏健康,衰微能破坏一切圆满美事,死亡能破坏命根。这四件事情可不是跑得快便能轻易逃脱,又或以武力、咒术、药物便能轻易息除。
迦玛巴(藏:Ka ma ba) 说:
现在应该畏惧死亡,临终则应无所畏惧。但我们刚好与此相反,现在无所畏惧,到临终时却怕得双手紧抓胸口。
(2).「思维寿命不能增添,而且不断减少」-
《入胎经》说:
即使我们现在为了活得安乐而妥善保护身体,可是最长也不过活上百年或再多一点。
所以最长的极限也不过是这样罢了。就算我们可以活得这样长久,一生的时间也是转瞬便过去。月复一月便过了一年,日复一日便过了一月,昼夜更替便过了一天,昼夜亦同样被上午、(中午)等时分耗尽。只有少数人才能如期活到一百岁,大多数人的寿命未到百岁便已完结,剩余的寿数即使一刻亦不能增添,所以寿命只会日夜不停减少。《入菩萨行论》说:
寿命日夜不断地减少,但却没有其他方法延长,我们怎可能不死呢?
我们应运用多种比喻来思维个中的道理。例如:织工在织布时,虽然每次仅以一缕毛线穿引编织,但是很快便会把布疋织成。又好像把待屠宰的牲畜牵至屠场时,每走一步便更加接近死亡。又如河水湍急奔流,或高崖飞瀑急堕一般,寿命就像这些譬喻所说一般急速消逝罄尽。就像牲畜被牧人挥动手杖驱赶,无自主地走向农舍,同样,我们亦被老、病强行牵引,无可奈何地走到死主的跟前。我们应以多种角度来修习决定必死的道理。《法集要颂经》说:
就如织布一般,从特定的路线编织至末端,人生也是这样。又如那些要被处死的人,步步走近刑场,人生也是这样。又如洪水低流,不能逆转,人生的流逝也是不能折返。生命辛劳短促充满痛苦,迅速坏灭,如用木杖在水中书写。又如牧人挥动手杖,把家畜赶入农舍一般,老病也是这样把人们牵引至死主之前。
传说大尊主(阿底峡尊者)某次前往河畔修习时曾说:
滔滔逝水对于修习无常极为有益。
《大游戏经》(梵:Arya-Ialitavistara-nama-mahayana-sut ra)亦以多种譬喻开示:
三界无常犹如秋季的云霞,有情众生的生死就像观看舞蹈,生命的过程就像空中的闪电和瀑布一般,急速移动。
所以有说:
身外一切万法,皆为我们开示无常。
只要我们稍为向内反思,以我们的理解来对各种事物进行思考,便能对无常作出肯定的结论。我们要经过反复思维才能产生定解,只是略微思维一下,然后便说没有什么事情发生,这种做法实无益处可言。迦玛巴说:
你们说在思维后仍没有什么事情发生,但是你们有时间去思维吗?你们在白天放逸散乱,到了晚上便呼呼大睡。不要说谎!
今生临命终时,我们便会被死主摧毁而前往另一个世间,但是在命终之前,不论行住躺卧,没有一刻时间寿命是不会减少。从我们进入母胎的那一刻开始,从没有一刹那能够安定下来,而是不停步向下一生。所以,即使于在生期间,亦被老、病等使者牵引消耗,逐步迈向死亡,因此不应基于「现时仍然活着,尚未转赴后世」的想法而沾沾自喜。譬如,当我们从高崖堕下时,即使身在空中尚未着地,也不会因此觉得快慰。正如月称在《四百论疏》引用的经文所说:
人中的勇者,从入胎受生于这个世间的第一晚开始,使日复一日,永不停顿地走向死主的面前。
《破四颠倒论》(梵:Catur-viparyaya-parihara-katha。此论传为敬母论师所造。四颠倒即常、乐、我、净)说:
从高崖堕地,快将粉身碎骨的人,怎会享受在空中的快乐?有情在出生后便不停地奔向死亡,试问他们会在这段期间找到安乐吗?
文意明显指出我们必定会很快死去。
(3). 「思维在生时只有极少修法时间」-
就算我们能活至上述所说的最长寿数,亦不要以为自己拥有闲暇,因为我们已经把大部分时间浪费,剩下的时间有一半是花在睡眠之上,而醒时又因其他各种散乱而浪费了许多时间。还有当我们的青春消逝,步入老年,身力与心力衰退,纵然希望修法也是有心无力,因此能修持正法的机会甚少。《入胎经》说:
半数寿量被睡眠覆盖,十年处于孩提时代,二十年处于老年。忧愁、哀叹、身体痛苦、心情不安、烦乱又浪费了一些时间。数百种不同的疾病亦会耗费光阴。
《破四颠倒论》说:
在人寿一百年的时代之中,最长的寿数亦只有一百岁。当中,最初的童年时期及最后的老年时期的时光只是白费。睡眠和病患等事情又把一切希望修持的时间完全摧毁,活在安乐人趣之中的众生还剩下多少寿命呢?
伽喀瓦亦说:
在这六十年之中,除去衣、食、睡眠和生病的时间,剩下来的修法时间,实在不超过五年。
在临终时,现世的一切完满美事仅成为回忆,如同醒后忆起梦中的快乐经历。所以要这样思维:「既然死亡大敌必定临门,无法阻止,为何还要贪恋这个虚妄的现世?」应当至心多发誓愿,决断必须修持正法。《本生鬓》说:
悲哉,迷乱的世间凡夫。即使姑姆达花盛会(梵:Kumada 。白色的昙花或睡莲)亦只会成为回忆,我可不喜爱这些不坚实的事情。悲哉,尽管死主已把一切活路截断,但是,这些身处此境的众生竟然满心欢喜,无忧无惧,真的令人吃惊。我们有老、病、死等势力强大,无法抵抗的危险敌人,下生势必步向可怕之地,深思熟虑的人难道会喜爱这种事情吗?
《迦腻色迦大王书》(梵:Maha-raja-kanis)说:
冷酷无情的死主会毫无目的地残杀有情,而且这位刽子手必定会找上门来,难道智者能掉以轻心吗?所以,在这个无情的战士尚未放出无法躲避,势不可当的利箭之前,便要为了自已的利益而努力勤修。
所以,应细思上文的意义。
(二)「思维死期无定」:在今天及今天以后的一百年间,死亡必定来临,而且死期在哪一天来临并不确定。譬如说,就连今天会不会死我们也没法确定。不过,我们必须认定必定会死,内心怀着:「今天必死」的想法。因为假如我们认为自己不会死并怀着:「今天不死」或「今天也许不会死」的想法,那我们便会继续筹划长住现世的事情,不会为后世做好准备。在这段期间,我们便会被死主俘虏,带着忧伤悲苦而死去。假如我们天天为死亡做好准备,便能为后世达成许多利益,就算我们今天不会死亡,这种做法也是很好的,又假如我们真的死去,那就更有意义,因为我们已做了须要做的事情。同样,譬如我们确定有一位会对自己做成严重伤害的大敌人,在今天或日后将会随时到来,但是我们却不知道是哪一天,那么便要日日谨慎防备。
若我们天天也怀着:「今天必死」,或最低限度也怀着:「今天也许会死」的想法,便会从事任何对趣向后世有利益的事情,再不会筹划长住现世的事情。如果我们没有这种想法,便会以为自己能长住现世,于是便会筹备这现世的事情,而不会为后世的利益而行事。例如,若我们计划长期居留在某个地方,便会为筹备在当地居留的事情,若我们认为不会在当地居留,未来将会前往其他地方,便会筹备离境的事情。因此,我们每天也要依以下三种方法生起快将死亡之心:
(1).「思维赡部洲寿量无定」-
总体而言,俱卢洲(梵:Uttarakuru,俱卢洲的人寿必定是一千岁)的寿量是固定。「俱卢洲」及「赡部洲」以外的其他部洲,各各所享寿数虽非固定(牛货洲的人寿是五百岁、胜身洲的人寿是二百五十岁),但是大多数也能得享定限寿数。然而,赡部洲的寿量则是极不固定,劫初的寿命可达无量岁,但到了最后,十岁已是最长极限。而且在老年、幼年、中年期间亦会随时死亡,绝无定准。《俱舍论》也是这样说:
此处(赡部洲)的寿数没有定准。在后期是十年,初期则没有定限。
《法集要颂经》:
许多在上午看见的人们,有一些在下午已不能看见。许多在下午看见的人们,有一些在早上已不能看见。
同经又说:
有许多男女,即使身体强壮也会死亡,所以岂能轻言:「这人年纪尚轻,怎会死亡? 」有人胎死腹中,有人一出生便夭折,有人刚懂爬行使死去,亦有人在学会行走时丧命。有在老年命终,有在幼年命终、亦有英年早逝,人人皆会像果熟自落一样逐步走向末路。
我们可以把上师、朋友,虽未寿尽却因内、外死缘而突然命终,不能圆满心愿的所见所闻牢记于心。应时常念死,应思维念:「我也是这接被死亡主宰。」
(2). 「思维死缘极多而活缘极少」-
对性命有损害的有情或无情甚多。应详细思维由人与非人所造成的多种侵害形式、危害身体性命的猛兽,与及能损害身体性命的方式有多少,同样,还要仔细思维内在疾病和外界大种会造成怎样的损害。还有,我们的身体是由地、水、火、风四大所成,假如四大失衡,它们便会互相侵害,若有增减便会引生病患,夺去我们的性命。这些危难是与生俱来的,所以身体性命并无保障。《大般涅槃经》也是这样说:
死想的意思是指这具命根常被许多怨敌包围,无时无刻不在衰坏,没有任何事情能延长我们的性命。
龙树的《宝鬓论》(梵:Raja-parikatha-ratnavali)说:
我们身处死缘之中,情况就像一盏置于强风之中的油灯。
《亲友书》亦说:
生命比那些被强风吹刮的泡沫更加无常,所以现在我们还能一呼一吸,睡而能醒,实在奇妙得很。
《问百论》说:
当四大没有能力互相侵害时,并生起肉体的安乐时,便称为调和。但是,把这种互相矛盾冲突的聚合称为“安乐”实在毫无道理。
现今正值五浊炽盛之世(五浊,藏: snyigs ma lnga。即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于住劫人寿二万岁时,即是五浊混世的开始,初时五浊轻微,其后随时代变化,五浊渐增,到了现今末法之世,五浊愈益炽烈,这个过程又称为「五浊增时」),只有极少数人能积集能得长寿的巨善业势力,还有,由于饮食等药石的力量微弱,所以只有小许治病的力量。我们食用的食物若易消化,便能够令身中的大种增强,假如力量减弱,便难以消化食物,即使能消化也没有多大利益。此外,由于我们所积集的福德资粮甚少,但恶行却非常有力,所以诵咒等修行收效极微。上述这些因素令延寿变成非常艰难的事情。
还有,任何活缘也可以变为死缘,我们为求不死而寻求饮食、居所、朋友等事情,可是这些事情均会变成死缘,如吃下不当的饮食,饮食过多过少,房屋倒塌,又或被亲友欺凌。生存本来便是趣向死亡,所以即使活命的因缘甚多也没有什么保障。《宝量论》说:
死缘极多,活缘极少,而且活缘也会变为死缘,所以应当时常修持正法。
(3). 「思维身体极为脆弱,所以死期无定」-
我们的身体如同水中的泡沫,非常脆弱,所以不必经受很大的损害也能够把它摧毁。即使被荆棘刺伤,也可以夺去我们的性命,由此可知,任何死缘也可以轻易压倒我们。《亲友书》说:
大地、须弥山、大海等器世间,被七个炽热的太阳燃烧后,尚且不会留下一点灰烬,我们这些极为脆弱的人类就不用多说了。
当我们这样思维后,便会知道无法确定死主会在什么时候摧毁我们的身体和性命,所以便会下定决心立即修持正法,不再认为自己仍有时间。我们应至心多次立下这种誓愿。《迦腻色迦大王书》说:
死主不是任何人的亲友,他会突然降临,所以应速速修持正法,切莫等待,以为可以留待明天才做。“今天先做这些事情,留待明天才修”这种说法对人是有害的,说不定我们未到明夭便已死去。
瑜伽自在吉祥胜逝友庆喜(梵:Sri-jagan-mitrananda。见此师所造的《月光王书》,梵:Candra-raja-Iekha )亦说:
国王,这具借来的身体,现时仍然健康,没有病患衰退,所以应善用它的优点,积极把病、死、衰的恐惧断除。当病、老、衰等事情出现时,即使念及修持,又有何作为?
在三种根本之中,最重要的便是思维死期无定,这是最能改变自心之法,所以必须勤加修习。
(三)「思维死时除修法外,一切皆无助益」分三:
(1).亲友无助益-
当我们看见自己必须步向下世,这时不论有多少极为关怀怜爱我们的亲友围绕在身旁,可是连一个人也不能随我而去。
(2).财物无助益-
即使我们拥有堆积如山的华丽珍宝,可是连一丝一毫也带不走。
(3).自身无助益-
就连这具与生俱来的骨肉之躯也要舍弃,其他身外之物更不用说。
应想:「现世的一切圆满美事均会舍我而去,而我亦会舍弃它们而前往另一个世界。事实主,这种事情极有可能在今天发生! 」还有,应思维死时只有正法修持能给予我们救怙庇荫。《迦腻色迦大王书》说:
须知,当能感生今生异熟果的宿业罄尽时,我们便会跟新的业连结。我们被死主牵引离世时,除了善恶随身外,其他人们皆会回去,任何人也不会和我们同行。所以必须好自为之。
吉祥胜逝友庆喜(于《月光王书》)亦说:
天王,不论陛下怎样富有,在撒手人寰步向另一生时,就像在荒野被敌人侵袭,孤立无援。没有王子、后妃,没有衣服、朋友,没有国家,没有王宫。即使拥有雄师百万,这时也是不见不闻。最后,就是一人一物也不能随陛下而去。一言蔽之,就连自已的名称也不再拥有,何况其他事情。
应思维「暇满义大难得」和「难得易失坏」的道理,以这种念死之法,努力求取后世及往后的恒久安乐。假如只是死前希求离苦得乐,人类成就现前安乐的能力还不及旁生优胜,所以必须拥有比旁生优胜的行为。否则,即使我们获得善趣之身也和没有相去不远。《入菩萨行论》(见第八《静虑品》)亦说:
这样微不足道的寻常事情,连旁生也不难办到,但是被恶业折磨的人,竟然因此而把稀有难得的殊妙暇满之身浪费掉。
生起念死之心虽然颇为艰难,但由于它是道的根基,所以必须努力不懈。博朵瓦说:
对我来说「显相和破除」的意思便是修习无常,以此破除今生的一切亲眷、财物等显相。应知我们终必一无所有,独自步向后世,所以除了修法外便没有其他事情要办,这是由不贪着现世开始。当我们心中仍未生起无常想时,一切正法道轨仍然阻塞不通。
(依格鲁派大成就者巴索卓之坚赞所说,博朵瓦某次被一位论师问及其宗规对「能立」sgrub pa 和「能破」 dgag pa 的见解。但是,博朵瓦却运用他的修证体验,善巧答复这个问题。他以「显相」和「破除」来代替「能立」和「能破」二词。见《广论》英译附注。)
铎巴亦说:
虽然我们也许认为一百年也不能生起这种(对无常的)认知。但是,由于有为法不能恒常安住,所以若能积集资粮、净治罪障、并且启请本尊上师,精勤殷重思维,这样即可以生起。
曾有人请求迦玛巴改变另一种所缘境,但他仍然开示相同的修法。有人问他下一步要修什么时,他答道:「再没有了! 」
所以,若我们的心力能够胜任,即应如前所说(意指我们有足够的慧力思维以上的开示。)进行修习,假如不能胜任,则可在三种根本和九种因相之中,选取其适合者进行修习。应观现世俗事犹如押赴刑场之前,戴在死囚身上的庄严饰物,在自心未能生起厌离之前,应当不断修习。
必须知道,在经论之中,不论何处开示亲近善知识、暇满、无常之法,皆是用于行持和修习,若我们能这样做,便能够快速获得佛世尊的密意。对于往后其他教法也要这样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