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下册 学毗钵舍那法 毗钵舍那所有差别
 
{返回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99

「毗钵舍那所有差别」:

辰二毗钵舍那的分别:

据《修习次第论》中篇所说,「毗钵舍那」的资粮共有三种: (1)亲近善士、(2)广求听闻(空性真实义的开示)、(3)如理思维。凭着这三种资粮(必需条件)而获得通达两种无我的正见之后,便要修习毗钵舍那。

应修习哪些毗钵舍那呢?现在主要解说的并不是「大地毗钵舍那」(指初地以上各地所修的毗钵舍那),而是异生所修习的毗钵舍那。对于异生来说,完成毗钵舍那便是修习四种、三种及六种毗钵舍那。(异生,梵: prthag-jana。藏:so soskye bu 又作凡夫。据《大毗婆沙论》所说,「异生」是指生起异类之见、惑,造异类之业,受异类之果、异类之生。《成唯识论述记》说「异」有二义: 1 别异—圣者仅生于人天趣,异生则通于五趣。2 变异—异生转变为邪见等。生意指生类,凡夫有别于圣人的生类,故称异生。)

依《解深密经》所说,四种毗钵舍那是指「思择」(、最极思择、周遍寻思、周遍伺察)等四者。思择是观缘「尽所有性」。「最极思择」是观缘「如所有性」。第一者(思择)又分「周遍寻思」和「周遍伺察」两种。第二者(最极思择)亦有「寻思、」和「伺察」两种。「寻思」(梵: vitarka。藏: rtog pa)和「伺察」(梵:vicara。藏: dpyod pa)是就所缘境的粗细来判分。正如(无著论师于)《声闻地》所说:

何谓四种毗钵舍那?这就是比丘以内心的奢摩他思择诸法、最极思择诸法、周遍寻思诸法、用遍伺察诸法。他是怎样思择呢?他是由净行所缘、善巧所缘、净惑所缘思择尽所有性,由这三种所缘最极思择如所有性,由具有(通达尽所有性和如所有性的)两种慧的有分别作意认取这三种所缘的差别相状便是用遍寻思,当他能正确观择它们的时候,便是用遍伺察。

(无著论师的)《阿毗达磨集论》亦同样开示这四种毗钵舍那之道。(莲华戒论师的)《般若波罗密多教授论》也和《声闻地》一样确认这四者。至于三种毗钵舍那,就如《解深密经》所说:

世尊,毗钵舍那的种类有多少?慈氏,是有三种:第一种是有相毗钵舍那,第二种是寻求毗钵舍那,第三种是伺察毗钵舍那。何谓有相毗钵舍那?这就是纯粹作意于三摩地所行有分别影像的毗钵舍那。何谓寻思毗钵舍那?这就是为求了解前慧未善了解的种种法相的作意毗钵舍那。何谓伺察毗钵舍那?这就是为求证得真实解脱之乐而作意于前慧已善了解的各种法相的毗钵舍那。

据《声闻地》所说,于「等引地」(包括:四静虑、八解脱、三等至、五现见三摩钵底)作意于所曾听闻受持的教法或教授,这是作意而不是思维、衡量、推度、观察,所以它仅是随相行。若对那些教法或教授进行思维、衡量、推度、观察,这时便称为随寻思行。若对于那些经过寻求而决定成立的教法或教授,再进行审观伺察,这样便称为于已寻思随伺察行。这三者即称为「三门毗钵舍那」。总括而言,第一者是观缘无我的意义,作意它们的相,但不会多作抉择。第二者是为了确定先前未决定的意义而作出抉择。第三者是对于已决定的意义,像前面一样进行伺察。

六种毗钵舍那便是观缘「六事」。这是寻思毗钵舍那的寻思次第。亦即是对于(1)义(藏: don)、(2)事(藏:dngos)、(3)相(藏: mtshan nyid)、(4)品(藏: phyogs)、(5)时(藏: dus)、(6)理(藏: rigs pa)进行寻思。经寻思后再进行审观伺察。

义寻思—指寻思某个特定名词的意义。

事寻思—指寻思某种事情是外事还是内事。

相寻思—指寻思某种事情是「总相」、「别相」或「共相」、「不共相」。

品寻思—指寻思黑品(不善范畴)的过失过患及寻思白品(善范畴)的功德利益。

时寻思—指寻思某种事情是怎样出现在过去世,寻思某种事情是怎样出现在未来世,寻思某种事情是怎样出现在现在世。

理寻思—指寻思四种道理: (1)观待道理—意指各种「果」是依仗各种因、缘而产生,这是由世俗、胜义的特殊观点及它们的「事」进行寻思。(2)作用道理—意指一切诸法各有作用,例如火有焚烧的作用,应这样寻思:「这是法,这是作用,这种法是有这种作用」。(3)证成道理—意指所成立的事情不会被正量推翻,应这样寻思:「这种事情有没有现量、比量或教量支持」。(4)法尔道理—意指对火的暖性、水的湿性等世所共知的法性生起胜解,又或对「难思法性」及「本住法性」生起胜解。不必考虑有其它理由令这些事物具有这样的性质(例如求乐厌苦是众生的法尔本性,所以无须考虑其余的理由 )。

(四种道理是万物的存在法则。「观待道理」又称「相待道理」,诸行必须观待众缘而生,如发芽须依仗种子、气温、水土等因缘。「作用道理」又称因果道理,如眼根是眼识的所依而有作用,色境是眼识的所缘而有作用。「证成道内」又称「成就道理」,指由现量、比量及圣教量而证成的道理,如「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等是。「法尔道理」又称「法然道理」,指本自存在于法界的自然道理,如火的焚烧性、水能润湿牲。据妙音笑论师所说,「难思法性」是指佛陀能把三千大千世间纳于一毛孔中,又或前文所说屋顶的鸽子能在屋内的乳酪上留下足迹等不可思议的事实。「本住法性」是指诸法本无自性的实相。)

在刚才所说的六事之中,瑜伽师所认识的只有三类,此即: (1)言说义(言词说话的意义)、(2)尽所有性、(3)如所有性。

六事之中的「义寻思」是属于第一类「言说义」。「事寻思」和(「相寻思」的)「别相寻思」是属于第二类「尽所有性」。(「相寻思」的)「总相寻思」及六事的其余三事(品寻思、时寻思、理寻思)是属于第三类「如所有性」。《声闻地》说:

这就是三门毗钵舍那及六事的所缘。简而言之,它们能总摄一切毗钵舍那。

意指这些在《声闻地》所说的事情能包含所有一切毗钵舍那。

又我们最初所说的四种毗钵舍那(思择、最极思择、周遍寻思、周遍伺察)的门径正是从有相(、寻求、伺察)等三种毗钵舍那产生。也就是说,行者是透过由三门的观点产生的六种寻思方法进行寻思而修习它们。《声闻地》指出上文所说的「励力运转」(、有间缺运转、无间缺运转、无功用运转)等四种作意,是通于奢摩他及毗钵舍那,所以毗钵舍那亦具有这四种作意。《般若按罗密多教授论》说:

所以,圆满四种毗钵舍那的修习便能解脱「粗重缚」。圆满九种奢摩他的修习便能解脱种种「相缚」。

(首句的「粗重缚」在《广论》英译本是译作「生于恶趣的结缚」。)

在许多大论典之中也有这种说法。所以「毗钵舍那」是透过「思择」(、最极思择、周遍寻思、周遍伺察)等四种《解深密经》所说的方法来进行修习。而「奢摩他」是透过于境全无散动的九种无分别住心(内住、续住、安住、近住、调伏、寂静、最极寂静、专注一境、平等住)来进行修习。


{返回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下册 学毗钵舍那法 修习毗钵舍那之法
下一篇: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下册 学毗钵舍那法 依止毗钵舍那资粮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上册 共下士道 三恶趣苦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中册 共中士道 除邪分别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上册 道前基础 完结轨理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下册 止观自性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上册 道前基础 讲说轨理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下册 学毗钵舍那法 依止毗钵舍那资粮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中册 上士道 学习精进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下册 学奢摩他法 修止资粮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下册 理须双修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下册 次第决定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法华经序[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什么是舍利?[栏目:每天读一点佛教常识]
 和尚与信徒[栏目:万行法师]
 佛法讲不杀生,但植物、真菌等也都是生物,那么吃素是否也意味着杀生呢?[栏目:济群法师问答]
 大乘大义章 源流[栏目:大乘大义章·白话文]
 不要总跟着业力跑[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攀比是痛苦之源[栏目:心律法师]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四七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略论人间佛教及其在当代的推展[栏目:洪修平教授]
 于颠倒中显精神(妙华)[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