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七十义12》
讲授:洛桑却佩格西翻译:法炬法师 2007/12/15
到此为止,已经将道智区分十一法中的五法讲解完毕,这五法是讲到:道智支分﹑了知声闻道之道智﹑了知独觉道之道智﹑大乘见道﹑以及大乘修道作用。
上次讲到大乘修道作用时,《现观庄严论》的根本颂还未讲解,今天就从这里开始讲起。
请看文,「遍息敬一切,能胜诸烦恼,怨敌不能害,菩提供养依。」
j「遍息」是普遍止息自利心。k「敬一切」是恭敬一切众生,止息自利心后,将能恭敬一切有情。l「能胜诸烦恼」是菩萨修道者虽未断尽烦恼,但已战胜诸烦恼﹑菩萨的权力大于烦恼。m「怨敌不能害」是菩萨修道者已不被烦恼痛苦逼害,已断尽痛苦,见道时仍有痛苦,见道位以上就不再有了,已无随烦恼转之法,故无痛苦,修道位时,已战胜诸烦恼故,永不被苦逼害。
圣位菩萨的心续中还有烦恼吗?有,但已不被烦恼苦逼害,因为已战胜一切烦恼﹑得自在﹑无随烦恼而造之法,因此无痛苦。在此虽是讲到修道者的功德,但在见道位也具足战胜一切烦恼﹑得自在﹑不受苦逼害等功德;只是修道者比见道者多了六种功德(胜利)。
n「菩提」是修道者已具足证得佛果的能力。o「供养依」是修道者的身依不论身处何处修行,其修行处皆成为众生的供养处。
请看文,「界限:从大乘修持修道第二剎那起至佛地之间。」
这是大乘修道作用,是依修道而获得,故大乘修道六作用,是下自修持修道第二剎那起,上至佛地。
见道﹑修道以上的圣者菩萨,如何战胜烦恼﹑得自在呢?烦恼的根本是补特伽罗我执,菩萨最初修心时,舍弃我爱执,拾取他爱执,观我爱执过患,思他爱执功德;利根菩萨修持自他相换,在资粮道﹑加行道时虽然仍有烦恼﹑仍被苦逼,仍有随烦恼而生之法,尚未战胜烦恼,可是其心续中的烦恼与我们大不相同,因为我们在初中后一直被烦恼苦逼害,而菩萨他们长久观察我爱执过患,思维他爱执利益,修自他相换,当登上见道以上时,已战胜烦恼﹑补特伽罗我执,因此不再生起贪嗔等烦恼而造业,故不再被苦逼。
接下来,正说修道,有五种修道。
首先「大乘胜解修道」的「胜解」是相信,例如,相信得到灌顶﹑得到戒体。如何得到灌顶?如何得到戒体呢?灌顶﹑受戒虽然不是具体的东西,但可从具德上师处,透过生起信解(胜解)而得到。
佛母﹑果般若波罗蜜多﹑般若波罗蜜多﹑相智,四者同义。「佛母」是佛智。《现观庄严论》的「胜解」是指无疑地相信佛母是究竟自利的根源,是究竟他利的根源,是究竟自他二利的根源,不论自利﹑利他或二利都须要。
请看文,「云:及胜解。相信佛母是三利根源之大乘随现观,乃是大乘胜解修道之定义。」
「云:及胜解」是《现观庄严论》的根本颂词。「佛母」是相智。「三利」是究竟自利﹑利他﹑自他二利。「根源」是自利的根源﹑利他的根源﹑自他二利的根源。相信是胜解。大乘随现观是大乘修道。
若要究竟成办自利,必须证悟成佛,要究竟成办利他亦然,声闻﹑独觉阿罗汉虽然烦恼已断,可是完全无利他可言,而且自利也未圆满。声闻﹑独觉阿罗汉可分为二类:已得有余涅槃者与已得无余涅槃者。前者是未舍寿前已证得阿罗汉果,他仍有往昔由业惑所感的苦蕴身(躯),因此其心相续中仍有痛苦;已得无余涅槃者,投生到极乐净土,已无往昔由业惑所感的苦蕴身,所以其心相续中已经无痛苦,但仍有所知障,故无究竟安乐,因为声闻﹑独觉阿罗汉即使有无余涅槃之安乐,可是远不如以布施为主修的初地菩萨听到乞讨声时的欢喜乐,证得佛果更不待言。由此征兆可知,声闻﹑独觉阿罗汉的自利尚未达究竟,利他更是未圆。
请看文,「其中,从根本门,分三:自利胜解修道﹑二利胜解修道﹑利他胜解修道。」
「自利胜解修道」是相信佛母是自利根源。「二利胜解修道」是相信佛母是自他二利根源。「利他胜解修道」是相信佛母是利他根源。
请看文,「从支分门,分九:前三者各分下中上三品。」
胜解修道从支分门可分为九,即自利胜解修道﹑二利胜解修道﹑利他胜解修道各分三品。
请看文,「从细分门,分二十七:前九品各分为下中上三品。」
「细分」是支分的支分,例如:手是身体的支分,手指是手的支分。身体有手脚四支分,每一支分各分五,共有二十细分。
请看文,「云:胜解谓自利,俱利及利他,当知此三种,各有下中上,别别为三品,又以下下等,复各分为三,共二十七种。」
「胜解」是胜解修道。「自利」是胜解自利修道。「俱利」是自他二利胜解修道。「利他」是利他胜解修道。「当知此三种」是应知胜解修道根本分此三品。「各有下中上,别别为三品」是每一品又分为下中上三品,一共九品。「又以下下等,复各分为三,共二十七种。」是以上九品,每一品又再分为下中上三,例如下下﹑下中﹑下上…等,共有二十七品。
请看文,「界限:从初地至续流最后际之间。」
大乘修道的界限,是大乘胜解修道的界限,从初地至第十地续流最后际之间。
请看文,「赞事并称扬」
这是胜解修道胜利,是略示。
请看文,「依着修持成为本身能得方便之胜解修道力获得之功德,即胜解修道胜利之定义。」
胜解修道胜利是胜解修道的利益,类似胜解修道的作用。
请看文,「其中,分三:赞颂九种﹑承事九种﹑称扬九种。」
「赞颂﹑承事﹑称扬」的意思虽然雷同,但还是有些微的差别,3×9=27,共有二十七。
请看文,「般若波罗蜜,于诸胜解位,由三种九聚,赞事及称扬。」
「诸胜解位」是胜解修道。「由三种九聚」是胜解修道胜利分为三种:赞颂﹑承事及称扬,每一种再分为九种,共有二十七种。「赞」是赞颂。「事」是承事。
请看文,「界限:从修持胜解修道第二剎那至佛地之间。」
此胜解修道胜利,即是胜解修道的功德,依修持胜解修道的力量证得的功德。
以上作了很多区分,例如胜解修道分为二十七种,胜解修道的胜利也分为二十七种,这些虽然不甚重要,但最重要的是了解其体性,胜解修道的体性,以及下面回向修道﹑随喜修道﹑正行修道﹑清净修道的体性。
修道可分为五种修道,亦可分为:有分别修道三﹑无分别修道二。有分别修道三:胜解修道﹑回向修道﹑随喜修道。依于胜解修道而造善根。依回向修道回向圆满菩提﹑成佛因,使所造的善根不失坏。依随喜修道使所造的善根不但不失坏,而且辗转增长。
胜解修道时会造作善根,主要因为从内心清净信解﹑相信能成办自利的唯有佛母﹑能成办利他的唯有佛母﹑能成办二利的唯有佛母,故为证得佛母,而努力造善根,就像认为做某事很好,故会努力地做。
若对于「造恶业一定会投生恶趣,造善业一定会投生人天善趣」生起坚固信解,自然会努力断恶行善,例如知道自己中毒了,会有生命危险,对此将感到害怕,自然会就医,努力想办法消除此毒,即使强迫吃毒也绝不会吃。若心中对善恶果报不甚相信,就不会努力于行善﹑断恶。同样地,若对于「造恶业一定会投生于恶趣,造善业一定会投生人天善趣」已坚信不移,即使强迫造恶也绝不造,强迫不造善也会造,所以自然会努力于断恶行善。菩萨修道者已对此坚信不移。
中了毒,顶多此世生病﹑失掉生命,它无法将我们推入(引入)地狱等恶趣,更不能阻挠解脱道﹑遍智道;可是烦恼的伤害,不只有此世而已,是生生世世,阻挠证得解脱﹑阻挠证得遍智,所以若有机会,应该致力将它消灭。烦恼住于凡夫心续中,伤害着凡夫,若因烦恼造业,烦恼会更炽盛;菩萨修道者,经过多方思虑后,终于能战胜烦恼而得自在,相信佛母是三利之根源,故会更努力行善。
依胜解修道,广大造善,为使所造善根不失坏故,将善根回向,使善根成为成佛的因。
请看文,「云:回向。能使自他任一之三世善根,转为圆满菩提支分之执声﹑义堪能混合的有分别大乘随现观,即回向修道之定义」。
以回向修道,将自造﹑他造之善根回向。回向自己和其他有情无始以来已造﹑现在正造﹑未来将造的三世善根,回向成为圆满菩提支分(因)。以前我曾说过,须有本钱才能回向,本钱是善根;以善根祈求得到圆满菩提,就像作生意,支出善根,收入佛果。此中,「执声﹑义堪能混合」是分别心定义。回向修道和胜解修道都是有分别修道。
回向善根,主要是:j为证得佛果﹑k为饶益一切众生﹑l为使教法宏扬﹑m为使上师﹑善知识长久住世而回向,这是基本的四种回向。若广泛回向,则如《入行论》的回向品,将善根回向愿一切众生皆病者得医﹑无衣者得衣﹑无食者得食…等。
如何使善根不失坏呢?将自他所造的善根回向圆满菩提因,则如经云:「滴水入海」,海水未干前,滴入之水,将永不干枯。回向于圆满菩提的善根,乃至未证圆满菩提前,永不消失。若将自他善根回向此世,就像将水滴到石头上,会迅速干枯掉。经云:「回向善根于菩提,未证菩提前,任其受用,善根永无殆尽,如滴水入海。」
菩萨修道者将自善根回向为圆满菩提因,能否将他人善根回向为圆满菩提因呢?不能,但因为这样回向,对作回向的补特伽罗有极大利益。所以,能否将其他有情的善根,皆回向成圆满菩提因呢?不可能,但是回向者可获得大益处;若是可以,菩萨将自他三世善根回向时,有情的善根应该都成为圆满菩提因;但是不可能,有情的善根不可能都成为圆满菩提因,佛也无法做到。
回向善根给一切有情和施舍财物给一切有情,二者不相同。外在财物若给予其他有情,有情会将财物带走;但若回向善根给予其他有情,有情无法将善根取走,善根是心续的功德,不论如何回向,其他有情皆无法取走,乞丐无法乞讨走,小偷无法偷走,强盗也无法抢走,回向的善根也绝不会丢失;外在财物,其他有情能带走,乞丐能乞讨走,小偷能偷走,强盗能抢走,远行时无法全部携带。所以尊者(法王达赖喇嘛)说:「菩萨绝对不会吃亏的」,因为不论如何回向善根,最后获得最大利益的,永远是菩萨本人。心中生起清净意乐,将自己的善根回向有情,对自己的帮助非常大,善根越增长,越得安乐果。
在胜解修道时积聚的善根,在回向修道时使之不失坏。回向善根就像滴水入海。胜解修道的善根,在回向修道时,将之回向为圆满菩提因,是最好的。
获得暇满人身,基本应守清净戒,加上布施为助力,发起「为利有情愿成佛」的清净愿。发愿能周遍回向,回向不能周遍(不都是)发愿,因为发愿不需善根。
请看文,「其中,分为十二:」
1.名为「殊胜回向」之回向修道。回向修道是有分别修道。回向分为:殊胜回向与非殊胜回向。造善根后,若回向今世能得受用圆满﹑无病健康,或来世得到人天果报,这是下士道回向,是「非殊胜回向」。造善根后,若回向愿将来能独自一人获得解脱安乐,这是中士道回向,也是「非殊胜回向」。「殊胜回向」是将善根回向圆满菩提。
2.名为「无所缘行相」之回向修道。回向时,回向处(对境)是圆满菩提;回向物是善根;回向者是作回向的补特伽罗。例如布施时,布施对境「乞丐」﹑布施物﹑布施者,需要三者圆具才构成布施。回向时,若思惟回向境「佛」﹑回向物「善根」﹑回向者「补特伽罗此三者皆无谛实成立,即「无所缘行相」的回向修道。「无所缘」是谛实无所缘。一般而言,回向是福德资粮,但是回向时思惟回向境﹑回向物﹑回向者,三轮无谛实成立﹑无所缘,则是智慧资粮;同时成办二资粮。
3.名为「无颠倒相」之回向修道。回向本身就是发愿,可分为:颠倒﹑无颠倒回向。颠倒回向,例如某人有权势大﹑部属多﹑大财富等,可是他是一位危害众生﹑破坏教法的人,他有财富是过去世布施的果报,他的大权势是过去世造善的果报,这些都是他过去世造善业所感的果报,有此果报后,当他再作布施…等,发愿来世再得大权势,拥有众多部属,能指使他人,享有众多财物等,这种回向就是颠倒回向。菩萨修道者回向时,不可如此,要为一切有情义利而无颠倒的回向圆满菩提。
4.名为「远离」之回向修道。「远离」是空掉,即无自私自利,利他的回向。例如:声闻﹑独觉众的回向,就是自利作意的回向。
5.名为「念佛福德性」之回向修道。忆念能得佛果之因,福德自性的回向。
6.名为「具善巧方便」之回向修道。「善巧方便」是菩提心﹑大悲心,以此摄持而回向,即「具善巧方便」之回向修道。
7.名为「无相」之回向修道。此与「无所缘之回向修道」很类似,不同的是,此以证空性慧摄持的无相回向修道。「无相」是证空性慧。
8.名为「诸佛随喜」之回向修道。菩萨修道者,其回向皆是为使自他一切有情证得佛果的清净意乐回向,回向时诸佛皆随喜,就像《心经》中,舍利弗请问观自在菩萨,观自在菩萨作一番回答后,佛赞许道:「一切如来亦皆随喜」。菩萨修道者的回向,诸佛亦皆随喜。
9.名为「不属三界」之回向修道。圣者菩萨的回向,不在欲界﹑色界﹑无色界的范围内,圣者菩萨不回向于欲界人天果报,也不回向于色界果报,更不回向于无色界果报,因此圣者菩萨的回向是不属三界的回向。
10.名为「小回向」之回向修道。
11.名为「中回向」之回向修道。
12.名为「大回向」之回向修道。
请看文,「云:殊胜遍回向,其作用最胜;无所得行相;不颠倒体性;远离佛福品﹑自性念行境;有方便无相;诸佛所随喜;不系于三界;下中及上品,是余三回向,生大福为性。」
《现观庄严论》的「殊胜遍回向,其作用最胜」,是第一「殊胜回向」之回向修道。
「无所得行相」是第二「无所缘行相」之回向修道。
「不颠倒体性」是第三「无颠倒相」之回向修道。
「远离」是第四无自利之「远离」之回向修道。
「佛福品﹑自性念行境」是第五「念佛福德性」之回向修道。
「有方便」是第六「具善巧方便」之回向修道。
「无相」是第七以空性慧摄持的「无相」之回向修道。
「诸佛所随喜」是第八「诸佛随喜」之回向修道。
「不系于三界」是第九「不属三界」之回向修道。
「下中及上品」是第十﹑十一﹑十二「小中大回向」之回向修道。
请看文,「界限:从初地至续流最后际之间。」
修道的界限都相同。
「胜解修道」是坚信佛母是自他一切有情的利乐根源。「回向修道」是积造善根后,为使所造善根不失坏,故加以回向,并随喜自他一切善根,又再将此善根回向于能成为彼佛母(相智)之因。
「胜解修道」是相信佛母是自他一切有情的利乐根源,积聚善根;「回向修道」是令其不失坏,将自他的善根回向于成为相智之因。「随喜修道」是对「自他善根回向相智因」修欢喜心。胜解修道积聚善根,回向修道使善根不失坏,随喜修道使善根辗转增长;如宗喀巴大师在其《证道歌》提到经中说:「若欲少劳,积大资粮,应当随喜,自他有情,一切善根。」
要随喜善根,应知如何随喜:见到他人透过身语意三门造善,例如顶礼﹑供养﹑绕塔﹑禅修﹑课诵等时,以清净意乐,起欢喜心,就是随喜。
假设,对方造善者,此方随喜者,双方的证悟相同,随喜者能得到与造善者相同善根,这就如前面讲的:「以少劬劳,积大资粮」。若造善者的证悟比随喜者低,随喜者获得的善根大于造善者。若造善业者的证悟高于随喜者,随喜者可获得造善者几分善根。所以,若以清净意乐随喜对方善根,自己的心续中将可得到如是善根,除此亦可随喜自己往昔曾造的善根,可使昔造善根增长广大。
随喜时,并非只限于随喜他造的善业,亦可随喜自造的善业,指随喜自造的善业又太狭隘,所以要随喜一切有情所造的善业。圣者菩萨都是如是作,若能效法随喜自他一切有情所造的善业,则如圣者菩萨的随喜。
随喜自己曾造的善根,可使善根增长广大,追悔自己曾造的恶业,可将恶业净化,但若随喜曾造的恶业,会使恶业增长广大,又若追悔曾造的善业,则会破坏善业。
所以,追悔恶业会净化恶业,追悔善业会破坏善业;随喜恶业会增长恶业;随喜善业会增长善业。忏悔恶业时,要以四力对治法净化。四力对治法中最重要的是追悔力,若对昔造恶业有强烈追悔心,其余三者会自然生起,例如,懊悔自己曾造的恶业,自然就会防范尔后再造,也会努力净罪﹑集资。四力对治法中力量最大者是追悔力。
所以,若将恶业净化﹑善业增长广大,堕入三恶道的因将被消灭,投生人天善道的因将会增长。相反的,若恶业增长不加以净化,将被恶业牵引堕入三恶道。因此,要一面造善,一面净罪,净化恶业的法门中,最无上殊胜者乃是证空慧,但此对初机者甚难做到,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追悔恶业,一旦生起追悔心,其余三者将自然具足。就像中毒了,自然会就医,努力寻求解毒的方法;若中了毒,却不在乎,自然不会寻求解毒的方法。同样地,小偷被抓﹑被关起责打时,若有懊悔心,自然会不再造;若无懊悔心,将会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