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唯识三十论颂义贯 第二章 译主引文
 
{返回 成观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353

第二章 译主引文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

注 释:

护法等菩萨:这一句话是译主玄奘法师的叙述之词。世亲菩萨造论颂之后,先后有亲胜、火辩、德慧、安慧、难陀、净月、胜友、陈那、智月、护法等十大论师各造论文,解释世亲的三十论颂。其中以护法菩萨之论文,最为周详。

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约,以,按照。造,作,写作。成唯识,即成唯识论。成,即成就、建立。成唯识论,成就唯识大旨或唯识理论的论文。十大论师虽都是批注世亲的唯识三十论颂,但他们在各自的论文中,多少都有一些自己的见地或论点之发挥,因此各师之间,见解多少有些出入。玄奘大师本欲将十大论师之论文,一一译出,但其弟子窥基法师反对,而建议将十大论师之言,杂揉成一书。奘师欲要不从,又恐其辞职听说基师曾言,若其师不从,即将辞职,于是即依其言而作:以护法论师之论文为主,杂揉其它九家,成就一书,即名为成唯识论。鄙意以为:若当年玄奘大师能将十大论师之论文,一一译出,对于佛法,无疑将是一大盛事。又,若大师当年能坚持其本意,直译十大论师之原作,即使只译出其中一两部或三四部也好,以存其原貌;然后大师再以自己的见解,另自作一书,这应是最如法、最圆满的作法;如此,可让有志者,自己去奉读十大论师的原作,自己去抉择。退而言之,十大论师之说,即使有所差别,也还是依于世亲之原论,故应不致有太大偏差、或违于正理之处;若如此,则这一部唯识学中非常重要的论典唯识三十颂,便有许多权威且纯正的注释之论文可供参考,岂不洵美哉?然则玄奘大师的成唯识论仍不失为阐释唯识三十论颂最丰富、且集大成的一部伟构。

义 贯

护法等十位菩萨,约世亲菩萨所造之此三十颂而曾各造成唯识之释文论文。

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初二十四行颂,明唯识相,次一行颂,明唯识性,后五行颂,明唯识行位。

注 释 

今略标所以:标,标举、标示、提出。所以,所从事者。谓现在大略标举一下本论的内容、或篇章结构。本论即颂文共分为三大部分三章。

初二十四行颂,明唯识相:初,最初。明,阐明,显示。

唯识相,包含

1、三能变(阿赖耶识、末那识及前六识,三者合称亦即是八识)

2、八识的相应心所(共五一个)

3、三性(依他起性、计所执性、圆成实性)

4、三无性(相无性、生无性、胜义无性)

这是本论的第一大部分,共二十四行(每一行即是一个偈子,共有四句)。

次一行颂,明唯识性:一行颂,即四句。唯识性,即真如性;真如性即是唯识实性。这是本论的第二大部分。

后五行颂,明唯识行位:行位,修行之地位。唯识的修行地位共有五位:一、资粮位,二、加行位,三、通达位,四、修习位,五、究竟位。这是本论的第三大部分,也就是最后一部分。

义 贯

今大略标示三十颂内容之所以。谓此三十颂中,最初之二十四行颂即九十六句,用来阐明唯识之四类相。次一行四句颂则阐明唯识之胜性圆成实性,亦即真如性,最后五行颂二十句则阐明依于唯识正理所起的修行之五种地位。

 


{返回 成观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唯识三十论颂义贯 第三章 唯识相
下一篇:唯识三十论颂义贯 第一章 释论题、论主、译主
 八识规矩颂义贯 第二章 释颂文 第四节 第八识颂
 唯识三十论颂义贯 第三章 唯识相 第七节 唯识与生死相续
 《心经系列》成观法师(二)
 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目次
 佛教徒如何面对生老病死与感情生活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贯 目次 序言 自序
 禅之甘露 目次
 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二、论文引言
 唯识三十论颂义贯 第三章 唯识相
 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神圣与套牢——吊诡的宗教心灵[栏目:昭慧法师]
 径中径又径征义译注[栏目:净土宗文集]
 沟通的妙法[栏目:和自己竞赛·迷悟之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