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唯识三十论颂义贯 第三章 唯识相 第九节 唯识与三无性
 
{返回 成观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309

第九节 唯识与三无性

若有三性,如何世尊说一切法皆无自性?颂曰:

论颂

即依此三性 立彼三无性

故佛密意说 一切法无性

初即相无性 次无自然性

后由远前 所执我法性

注 释

即依此三性,立彼三无性:三无自性,并非由别观而立,而是与前面所说的三性计、依他起、圆成实对观,来建立后面这三无自性:相无性、生无性、胜义无性。

故佛密意说,一切法无性:因此佛才以密意而言:一切法无自性,然而这并非表示连依他起与圆成实之体皆无。故成唯识论云:故佛密意说一切法皆无自性,非性全无。又云:说密意言,显非了义:谓后二性虽体非无,而有愚夫于彼增益,妄执实有我法自性,此即名为计所执,为除此执,故佛世尊于有及无总说无性。此意谓:所说的密意这个词,是为了对显此中所可能引发凡外的某些非了义的言说;亦即是说:后二性依他起及圆成实其体虽非无此二性其体是有,但是有些愚夫却会在这二性上生起增益执,妄执于依他起性及圆成实性中皆实有我、法二种自性,而谓为实有,这种妄执之性,就称为计所执性。为了遣除这种妄执,故佛世尊即于有体及无体的三性之法,总说三种无性﹂来遮止这种增益执。实则这三无性,真正无的是计所执,而非依他、或圆成。又,论中所说佛密意说,指佛之此言,并非只有表面上的意思,而是在此话的背后,更有言外之意,并未明言,故称密意。又,可知这一切法无自性是为了对治与遮防愚夫于佛所说之三性又起妄执,故说是显非了义。显,对显。非了义,指愚夫的非了义之增益执。此句意谓:为了对显、遮防愚夫于正理又起不了义的增益执。

初即相无性:成唯识论云:谓依于此初计所执性,而立相无性;由此计之体相毕竟非有,如空华故。从第二颂开始,就是解释如何依这三性,来建立三无性的。也就是说:依三性中的第一个, 计所执性,来建三无性中的相无性;因为这计所执性的体相,毕竟非有,犹如翳眼所见的空华一样,故称相无性。

次无自然性:自然性,指外道计执诸法为无因无缘、自然所生,而称之为自然性。成唯识论云:依次第二个依他起性,而立生无性;因为此依他起性有如幻化之事一般,乃托众缘和合才得生,并无如外道所妄执之自然而生之性故,佛假说之为无性,非性全无。此谓:其次,依三性中的第二个──依他起性──而建立三无性中的生无性。因为这依他起性,有如幻事一般,乃仗托众缘所生,故它并无如外道所妄执的无因无缘、自然而生之性,因此佛假说无性无自然生之性,并非说连依他起的自性都无。故此无性,是指无自然而生之性而言,非谓其它。

后由远离前,所执我法性:成唯识论云:依最后第三个圆成实性,而立胜义无性;谓即胜义,由远离前计所执我法性故,假说为无性,非性全无。此谓:最后,依三性的第三个──圆成实性──而建立三无性中的胜义无性。这是说圆成实本身就是胜义;这是基于圆成实已远离了计所执的我、法之性故,而假说无性无计所执的我、法之性,并非说圆成实的自体性全无,称为无性。亦即:此处所谓的无性,是指于圆成实性之中无计之我、法之性,而并非指连胜义之性都没有,这就是此中的佛之密意。以凡愚不能解此深意,故佛以密意言之。

义 贯

若实有计、依他、圆成三性,如何世尊又说一切法皆无自性呢?以颂答曰:即是依此 计、依他、圆成三性,而立彼三无性:相无性、生无性、胜义无性。是故此为佛以密意而说一切法无性,以遮止、遣除愚夫不了义之增益执,于佛所说三性上,又计执依他、圆成为有实我、实法之性,如是反将依他及圆成又转为计性,辜负佛之真实语。

此三无性,最初即依三性中之计所执性,而立相无性,以计之法本无体相,毕竟如空华故,故其相实是无性。其次依三性中之依他起性,而建立生无性之无自然而生之,以一切依他起性,乃托众缘而生,并非有如外道所计执的自然而生之性。故生无性之义是指:一切依他而生的法之中,并无外道所说的自然而生之性,并非连依他之性亦无──换言之,并无虚妄计执的自然而生,但并非无缘生。最后依于三性中之圆成实性,而建立胜义无性,由于此圆成实性为远离前面所说的计所执之我、法性,故称为胜义无性,然并非连此胜义性都无,而称之为胜义无性。亦即,胜义无性是指:于胜义性中,无计所执的我、法之性──换言之,即是离妄后的究竟清净之性还是有的。


{返回 成观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唯识三十论颂义贯 第四章 唯识性 唯识实性──真如性
下一篇:唯识三十论颂义贯 第三章 唯识相 第八节 唯识与三性
 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七
 观所缘缘论义贯 附:唯识学与百法概要 第一节 唯识学概要
 大日经疏讲解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贯 目次 序言 自序
 禅之甘露 第八章 不净观之三—白骨观
 观所缘缘论义贯 目次
 禅之甘露 第三章 禅观四法门
 《心经系列》成观法师(四)
 唯识三十论颂义贯 第三章 唯识相 第六节 唯识与分别
 唯识三十论颂义贯 第五章 唯识修行五位 第一节 资粮位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生命健康发展的交通规则[栏目:济群法师]
 漫话“吃茶去”[栏目:蔡日新居士]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五五八)[栏目:杂阿含经]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是什么意思?[栏目:印光法师·问答汇编]
 十二因缘里面说的,行生识,跟识生名色应该怎么理解?[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光明藏(陈海量)[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有利他心,方便自然就有[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人间佛教实践与中国公民社会(李向平)[栏目:人间佛教]
 云栖别钞 斋僧钱作僧堂[栏目:释门法戒录]
 二 臭秽经[栏目:经集 二 小品]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