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目次
 
{返回 成观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341

佛海枢要

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译
沙门释成观撰注
文殊讲堂恭印
佛语谛实 决定不虚 ——金刚法宝赞

目次(全)

自序
绪论
一、本经梗概
二、楞严法门三大主旨
1﹒悟本性(先行)
2﹒持心戒(初行)
3﹒修大定(正行)
三、三味总持论
1﹒三味总持略论
2﹒定的重要性
3﹒三味总持手记
4﹒三味总持具体作法
5﹒修三味莫退心
四、本经修断之次第
五、劝发菩提心
1﹒为何应发菩提心?
2﹒何为发菩提心之相?
六、首楞严三味法门的殊胜处
七、释疑
1﹒六祖与禅定
2﹒判经真伪
八、古德序文
㈠大佛顶经开题 日本·弘法大师(空海)撰
㈡注大佛顶真言并序 日本·南忠法师撰

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一
第一篇 方便示导令悟本体
第一章 了妄识真、明心见性
第一节 经题、译者
第二节 序分
第三节 阿难示堕
第四节 阿难请定
第五节 七处徵心——七处破妄(令明真心)
A﹒引言
B﹒徵心
1﹒破计心在身内
2﹒破计心在身外
3﹒破计心潜在根里
4﹒破计心以内、外对而见明、暗
5﹒破计心随和合处而有(无有定处)
6﹒破计心在中间
7﹒破计心无所在
第六节 阿难再度请法
第七节 世出世间二种根本
第八节 第二度徵心
第九节 真心有体
第十节 妄识无体
第十一节 阿难求开道眼
第十二节 十番显示见性——显真(令见真性)
1﹒显示见性是心非眼
2﹒显示见性不动

卷二

3﹒显示见性不灭
4﹒显示见性不失
5﹒显示见性无还
6﹒显示见性不杂
7﹒显示见性无碍
8﹒显示见性不分
9﹒显示见性超情
10﹒显示见性离见
第十三节 别业妄见与见分妄见
第十四节 破和合及非和合
第二章 一切法本如来藏
第一节 五阴本如来藏性
1﹒色阴本如来藏性
2﹒受阴本如来藏性
3﹒想阴本如来藏性
4﹒行阴本如来藏性
5﹒识阴本如来藏性

卷三

第二节 六入本如来藏性
1﹒眼入本如来藏性
2﹒耳入本如来藏性
3﹒鼻入本如来藏性
4﹒舌入本如来藏性
5﹒身入本如来藏性
6﹒意入本如来藏性
第三节 十二处本如来藏性
1﹒眼色处本如来藏性
2﹒耳声处本如来藏性
3﹒鼻香处本如来藏性
4﹒舌味处本如来藏性
5﹒身触处本如来藏性
6﹒意法处本如来藏性
第四节 十八界本如来藏性
1﹒眼色识界本如来藏性
2﹒耳声识界本如来藏性
3﹒鼻香识界本如来藏性
4﹒舌味识界本如来藏性
5﹒身触识界本如来藏性
6﹒意法识界本如来藏性
第五节 七大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
1﹒地大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
2﹒火大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
3﹒水大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
4﹒风大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
5﹒空大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
6﹒根大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
7﹒识大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
第六节 阿难明心发广大愿
卷四
第三章 审除细惑、开示三如来藏
第一节 陈述二深疑
1﹒如来藏本净,为何有为迁流
2﹒五大如何周遍圆融
第二节 如来次第除疑
1﹒审明其惑
2﹒无明不觉生三细
3﹒境界为缘长六粗
4﹒世界相续
5﹒众生相续
6﹒业果相续
7﹒富楼那执因疑果
第三节 开示三如来藏
1﹒空如来藏——一切皆非
2﹒不空如来藏——一切皆即
3﹒空不空如来藏——皆非皆即、离非离即
第四节 诸妄之因
1﹒又起疑惑:实觉妙明,何因起惑?
2﹒有因非妄,妄即无因 (无因故妄)
3﹒顿歇即菩提
第五节 阿难起疑
1﹒未解佛语而执因缘
2﹒三狂缘断,即菩提心
3﹒因缘自然皆是戏论
4﹒斥离戏论,劝修无漏
第四章 捐舍小乘、入佛知见
第一节 初心行者之二决定义
1﹒初心之第一决定义 
①决定不以生灭心求佛果
②决了五浊生因、伏还无生灭性
2﹒初心之第二决定义——决定捐弃诸有为相
第二节 谛观六根与六尘
1﹒审度六根功德优劣
2﹒入一解六
3﹒一与六皆由妄
4﹒揽诸尘结六根
5﹒离尘无结
6﹒证不依根
7﹒离尘无体即断灭,岂可为因?
8﹒击钟验闻性不断
卷五
第五章 解结
第一节 解结之元
1﹒生死之结,在于六根
2﹒根尘同源,犹如交芦
3﹒交芦中性,空有俱非,解因次第,六解一亡
第二节 开示圆修之门
1﹒绾巾示解结次第
2﹒六结虽异,一巾所造
3﹒六解一亡:若无诸结,即无彼此;劳见生狂华
4﹒解结须从结心
5﹒结心在根——根结若除,尘相自灭
6﹒解结依次第——解后得人空及无生忍
第六章 二十五圣圆通境界(圣人示范)
第一节 问圆通本根
第二节 二十五圆通
A﹒六尘圆通
1﹒声尘圆通(憍(憍jiāo 1.同“骄”。骄傲;骄矜。
2.高仰。)陈那等五比丘)
2﹒色尘圆通(优波尼沙陀尊者)
3﹒香尘圆通(香严童子)
4﹒味尘圆通(药王、药上菩萨)
5﹒触尘圆通(跋陀婆罗菩萨)
6﹒法尘圆通(摩诃迦叶尊者)
B﹒五根圆通
7﹒眼根圆通(阿那律陀尊者)
8﹒鼻根圆通(周利磐特伽尊者)
9﹒舌根圆通(憍梵钵提尊者)
10﹒身根圆通(毕陵伽婆蹉尊者)
11﹒意根圆通(须菩提尊者)
C﹒六识圆通
12﹒眼识圆通(舍利弗尊者)
13﹒耳识圆通(普贤菩萨)
14﹒鼻识圆通(孙陀罗难陀尊者)
15﹒舌识圆通(富楼那尊者)
16﹒身识圆通(优婆离尊者)
17﹒意识圆通(大目键连尊者
D﹒七大圆通
18﹒火大圆通(乌刍瑟摩明王)
19﹒地大圆通(持地菩萨)
20﹒水大圆通(月光童子)
21﹒风大圆通(琉璃光法王子)
22﹒空大圆通(虚空藏菩萨)
23﹒识大圆通(弥勒菩萨)
24﹒根大圆通(大势至菩萨)
卷六
第七章 25﹒耳根圆通(观世音菩萨)
第一节 发菩提心、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第二节 正修耳根圆通三味
第三节 三十二应
1﹒求三乘应
2﹒求诸天应
3﹒求人趣应
4﹒求离八部应
5﹒求得人道应
6﹒求离非人应
第四节 十四无畏
1﹒令离八难无畏
2﹒令离三毒无畏
3﹒满子息愿无畏
4﹒持名殊胜无畏
第五节 四不思议
1﹒身不思议——化身无量
2﹒语不思议——咒力无畏
3﹒意不思议之一——舍贪行施
4﹒意不思议之二——随求即得
第八章 拣择圆通之根
第一节 研判诸圣圆通
1﹒研判六尘圆通
2﹒研判五根圆通
3﹒研判六识圆通
4﹒研判七大圆通
第二节 独选耳根圆通
1﹒此世界之因缘
2﹒耳根之优点:“圆、通、常”三真实
3﹒病在循声
4﹒一根返源,六根解脱
第三节 结劝修证
第四节 大众证悟
第二篇 悟后依体起修
第一章 前方便:四种清静明诲
第一节 断淫心清静明诲
第二节 断杀心清静明诲
第三节 断盗心清静明诲
第四节 断大妄语心清静明诲
卷七
第二章 道场加行
第一节 除障(前行)
1﹒持戒除魔事障
2﹒持咒除宿习障
第二节 坐道场修定慧
1﹒因戒生定
2﹒因定生慧
第三节 建立道场、结界轨则
1﹒净地、结坛
2﹒庄严道场
3﹒备供养物
4﹒安奉佛像
第四节 正修三味(正行)
1﹒三七日加行证得三味
2﹒百日证果
第三章 重说神咒1555
第一节 阿难祈请
第二节 如来重说五会神咒
1﹒首楞严五会神咒咒文(汉译全咒)
2﹒首楞严五会神咒注释义贯
⑴第一会注释义贯
⑵第二会注释义贯
⑶第三会注释义贯
⑷第四会注释义贯
⑸第五会注释义贯
第三节 神咒功德威神利益
1﹒一切如来自依神咒证得二利圆满
2﹒神咒利生之威德
⑴一切众生须依此咒修行,方得免魔事
⑵诵持、书写、佩带获益
⑶恶众生不害反护
⑷助成道业
⑸远离杂趣
⑹常生佛前
⑺众行成就
⑻诸罪消灭
⑼愿求称遂
⑽诸难消除
⑾兆民丰乐
⑿恶星不现
⒀持咒获护、得三摩地、不犯四过、必得心通
第四节 会众护咒
1﹒金刚力士护咒
2﹒梵释四王护咒
3﹒八部护咒
4﹒日月星等护咒
5﹒天神地祗护咒
6﹒内圣护咒
第四章 请问大乘修证阶位
第一节 阿难问修证阶位次第
第二节 二颠倒因(先明凡夫境界差别之因)
1﹒众生颠倒
2﹒世界颠倒
第三节 十二类生(次明众生差别之果)
1﹒卵生
2﹒胎生
3﹒湿生
4﹒化生
5﹒有色
6﹒无色
7﹒有想
8﹒无想
9﹒非有色
⒑非无色
⒒非有想
⒓非无想
卷八
第五章 正说六十位修证
第一节 三渐次位
1﹒第一渐次:除其助因(断五辛)
2﹒第二渐次:刳其正性(断淫、酒、肉,及持余戒)
3﹒第三渐次:违其现业(现前不逐外尘,旋元自归)
第二节 干慧地(入正位前)
第三节 地前诸位
1﹒十信位
⑴ 初信:信心住
⑵ 二信:念心住1838
⑶ 三信:进心住840
⑷ 四信:慧心住
⑸ 五信:定心住
⑹ 六信:不退心住
⑺ 七信:护法心住
⑻ 八信:回向心住
⑼ 九信:戒心住
⑽ 十信:愿心住
2﹒十住位
⑴ 发心住
⑵ 治地住
⑶ 修行住
⑷ 生贵住
⑸ 具足住
⑹ 正心住
⑺ 不退住
⑻ 童真住
⑼ 法王子住
⑽ 灌顶住
3﹒十行位
⑴ 欢喜行
⑵ 饶益行
⑶ 无嗔行
⑷ 无尽行
⑸ 离痴乱行
⑹ 善现行
⑺ 无著行
⑻ 尊重行
⑼ 善法行
⑽ 真实行
4﹒十回向位
⑴ 离众生相回向
⑵ 不坏回向
⑶ 等一切佛回向
⑷ 至一切处回向
⑸ 无尽功德藏回向
⑹ 平等善根回向
⑺ 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⑻ 真如相回向
⑼ 无缚解脱回向
⑽ 法界无量回向
5﹒四加行位
⑴ 暖地
⑵ 顶地
⑶ 忍地
⑷ 世第一地
第四节 菩萨十地
1﹒欢喜地
2﹒离垢地
3﹒发光地
4﹒焰慧地
5﹒难胜地
6﹒现前地
7﹒远行地
8﹒不动地
9﹒善慧地
10﹒法云地
第五节 等妙二位
1﹒等觉
2﹒妙觉
第六节 结论:修习止观,次第证入
第六章 文殊请问经名
第一节 本经五名
第二节 得密印加持——大众悟惮、证果
第七章 三界七趣众生升堕之因与果
第一节 为何一真如界,仍生六道?
第二节 众生升堕总原理:“内分外分”与上升下堕
1﹒内分(贪爱分内),属情故下堕
2﹒外分(渴仰分外),属想故上升
3﹒临终善恶相现
第三节 升堕之类别
1﹒飞升之类——净土、天道、鬼神(想多之众生)
2﹒不升不堕——人道(情想参半之众生)
3﹒下堕之类——三途(情多想少之众生)
4﹒结论:别业中有同业
第四节 地狱趣之因果(十习因与六交报)
一、地狱之十习因
1﹒淫习
2﹒贪习
3﹒慢习
4﹒嗔习
5﹒诈习
6﹒诳习
7﹒怨习
8﹒见习
9﹒枉习
10﹒讼习
二、地狱之六交报
1﹒见业之报
2﹒闻业之报
3﹒嗅业之报
4﹒味业之报
5﹒触业之报
6﹒思业之报
三、结语
1﹒妄造所生
2﹒分别受报轻重
3﹒别业中有共业,妄生妄有
第五节 鬼趣之因果
一、鬼趣之因
二、十类鬼趣(鬼趣之报)
① 怪鬼(贪习之报)
② 魃鬼(淫习之报)
③ 魅鬼(诳习之报)
④ 蛊毒鬼(嗔习之报)
⑤ 厉鬼(怨习之报)
⑥ 饿鬼(慢习之报)
⑦ 魇鬼(枉习之报)
⑧ 魍魉鬼(见习之报)
⑨ 役使鬼(诈习之报)
⑩ 传送鬼(讼习之报)
三、结语:妄业所引
第六节 畜生趣之因果
一、畜生趣之因
二、十类畜生(畜生业之报)
① 枭类(怪鬼之后报)
② 咎类(魃鬼之后报)
③ 狐类(魅鬼之后报)
④ 毒类(蛊毒鬼之后报)
⑤ 蛔类(厉鬼之后报)
⑥ 食类(饿鬼之后报)
⑦ 服类(魇鬼之后报)
⑧ 应类(魍魉鬼之后报)
⑨ 休类(役使鬼之后报)
⑩ 循类(传送鬼之后报)
三、结语
① 妄业所引,了本非有
② 自招自受
第七节 人趣之因果
一、人趣之因
① 负债者互相追债
② 负命者互相杀食
二、十类人趣(果报)
① 顽类人
② 异类人
③ 庸类人
④ 狠类人
⑤ 微类人
⑥ 柔类人
⑦ 劳类人
⑧ 文类人
⑨ 明类人
⑩ 达类人
三、结语:轮转可愍
第八节 仙趣之因果
一、仙趣之因
二、十种仙(果报)
① 地行仙
② 飞行仙
③ 游行仙
④ 空行仙
⑤ 天行仙
⑥ 通行仙
⑦ 道行仙
⑧ 照行仙
⑨ 精行仙
⑩ 绝行仙
三、结语:不出轮回(仍处轮回)
第九节 天趣之因果
一、天趣之因
二、诸天趣
A﹒欲界天
(A) 六欲天
① 四天王天
② 忉利天
③ 焰摩天
④ 兜率天
⑤ 化乐天
⑥ 他化自在天
(B) 结语:仍属欲界
卷九
B﹒色界天——四禅天
(A) 初禅三天
1﹒三大名义
① 梵众天
② 梵辅天
③ 大梵天
2﹒结语:伏漏、离欲界苦
(B) 二禅三天
1﹒三天名义
① 少光天
② 无量光天
③ 光音天
2﹒结语:离忧、伏粗漏
(C) 三禅三天
1﹒三天名义
① 少净天
② 无量净天
③ 遍净天
2﹒结语:身心安稳、与喜乐俱
(D) 四禅凡天
1﹒凡外四天
① 福生天
② 福爱天
③ 广果天
④ 无想天
2﹒结语:苦乐不动、于有为法达纯熟
(E) 四禅五净居天(五不还天)
1﹒五净居之因
2﹒净居五天
① 无烦天
② 无热天
③ 善见天
④ 善现天
⑤ 色究竟天
3﹒结语:五净居天为四禅诸凡夫天所不能知见
4﹒总结色界天:不出色界
C﹒无色界天
(A) 无色界中回心之大阿罗汉
(B) 四空天
① 空无边处天
② 识无边处天
③ 无所有处天
④ 非想非非想处天
(C) 无色界中不回心钝罗汉及外道天
(D) 结语
a﹒结语一:通于凡圣
b﹒结语二:不出无色界
(E) 总结三界:迷本积妄而生
第十节 四种阿修罗趣
① 鬼趣摄修罗(卵生)
② 人趣摄修罗(胎生)
③ 天趣摄修罗(化生)
④ 畜生摄修罗(湿生)
第十一节 总结七趣
1﹒总结一:七趣虚妄因果
2﹒总结二:随顺妄恶为因
3﹒总结三:正定能除三妄惑
4﹒总结四:同业别业俱妄
5﹒总结五:正修须除三惑
6﹒总结六:邪正之判

第三篇 五十阴魔(破魔证通)

第一章 习禅须知魔事
第一节 由妄生空,迷生世界
第二节 发心归元,震裂空界
第三节 魔怖而来扰
第四节 不迷魔即殒,迷则魔得便
第二章 五十阴魔(禅中五十境)
第一节 色阴魔境
一、色阴区宇相(定中初相)
二、色阴尽相(定中末相)
三、色阴十境相(中间过程诸相)
⑴ 身能出碍
⑵ 身彻拾虫
⑶ 精魄离合、闻空说法
⑷ 境变佛国
⑸ 虚空成七宝色
⑹ 黑暗中能见物
⑺ 身同草木
⑻ 上见佛国下见地狱
⑼ 遥见遥闻
⑽ 妄见妄说
四、结语:迷则成害,嘱令保护
第二节 受阴魔境
一、受阴区宇相(定中初相)
二、受阴尽相(定中末相)
三、受阴十境相(中间过程诸相)
⑴ 责已悲生——悲魔入心
⑵ 扬已齐佛——狂魔入心
⑶ 定偏多忆——忆魔入心
⑷ 慧偏多狂——知足魔入心
⑸ 历险生忧——忧魔入心
⑹ 觉安生喜——喜魔入心
⑺ 见胜成慢——慢魔入心
⑻ 慧安自足——轻清魔入心
⑼ 著空毁戒——空魔入心
⑽ 著有恣淫——淫魔入心
四、结语:迷则成害、嘱令保护
卷十
第三节 想阴魔境
一、想阴区宇相(定中初相)
二、想阴尽相(定中末相)
三、想阴十境相(中间过程诸相)
⑴ 贪求善巧——怪鬼来扰
⑵ 贪求经历——魃鬼来扰
⑶ 贪求契合——魅鬼来扰
⑷ 贪求辩析——蛊毒厌鬼来扰
⑸ 贪求冥感——厉鬼来扰
⑹ 贪求静谧——大力鬼来扰
⑺ 贪求宿命——山川土地鬼神来扰
⑻ 贪求神力——天地大力精魅来扰
⑼ 贪求深空——麟凤龟鹤精怪来扰
⑽ 贪求长寿——遮文茶、毗舍遮来扰
四、结语:妄称成佛、以淫为教,嘱令保护
第四节 行阴魔境
一、行阴区宇相(定中初相)
二、行阴尽相(定中末相)
三、行阴十境相(中间过程诸相)
㈠ 堕二种无因恶见(二无因论)
① 计本无因(过去无因恶见)
② 计末无因(未来无因恶见)
㈡ 堕四种偏常恶见(四偏常论)
⒈类别
① 计“心境为常”恶见
② 计“四大是常”恶见
③ 计“八识为常”恶见
④ 计“想阴尽为常”恶见
⒉结语:堕为外道“圆常论”
㈢ 堕四种颠倒邪见(四颠倒见)
⒈类别
① 计“我常他为无常”之邪见
② 计“国土无常及究竟常”之邪见
③ 计“心为常、生死无常”之邪见
④ 计“行阴常,前三阴无常”之邪见
⒉结语:堕为外道(一分常论)
㈣ 堕四种有边邪见
⒈类别
① 计“过去未来有边,相续心无边”之邪见
② 计“八万劫前无边,众生界有边”之邪见
③ 计“我知性无边,他知性有边”之邪见
④ 计“一切依报正报皆半有边、半无边”之邪见
⒉结语:堕为外道(有边论)
㈤ 堕四种矫乱论
⒈类别
① 计“八亦”之矫乱论
② 计“惟无”之矫乱论
③ 计“惟是”之矫乱论
④ 计“有无”之矫乱论
⒉结语:堕为外道
㈥ 计“死后仍有十六相”之邪见
㈦ 八种邪计无相
㈧ 八种俱非邪论
㈨ 七际断灭邪见
㈩ 邪计五处现证涅槃论(五现涅槃邪论)
四、结语:定中用心交互所成,嘱令保护
第五节 识阴魔境
一、识阴区宇相(定中初相)
二、识阴尽相(定中末相)
三、识阴十境相(中间过程诸相)
⑴ 堕“因所因”之邪执——生外道种
⑵ 堕“能非能”之邪执——生我遍圆种
⑶ 堕“常非常”之邪执——生倒圆种
⑷ 堕“知无知”之邪执——生倒知种
⑸ 堕“生无生”之邪执——生颠化种
⑹ 堕“归无归”之邪执——生断灭种
⑺ 堕“贪无贪”之邪执——生妄延种
⑻ 堕“真无真”之邪执——生天魔种
⑼ 堕“定性声闻”之计执——生缠空种
⑽ 堕“定性辟支佛”之计执——生不化圆种
四、结语:迷则成害,嘱令保护
第六节 总结五阴魔境
一、五阴尽之境界——证入圆通、诸根互用、入如来地
二、教令护持——令识魔相、除心垢、持神咒、摧破诸魔
第三章 尾声(总结全经)
第一节 五阴之生灭与修断
一、重问五阴除灭之顿渐
二、总答五阴生灭本因:同是妄想——妄元无因
三、别答五阴根本生因
⑴ 色阴之生因——坚固之妄想
⑵ 受阴之生因——虚明之妄想
⑶ 想阴之生因——融通这妄想
⑷ 行阴之生因——幽隐之妄想
⑸ 识阴之生因——罔象之妄想
四、五阴各自之边际
五、灭除五阴之顿渐——理为顿悟,事非顿除
第二节 结劝传示未来
【附录一】大佛顶如来放光悉怛多钵怛啰陀罗尼(梵文原本)
【附录二】大佛顶首楞严神咒(拉丁拼音)
【附录三】大佛顶万行首楞严陀罗尼(日语拼音)
【附录四】三界六道表
【附录五】大乘圆顿了义六十位修证表
参考书目
注者简介

 


{返回 成观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自序
下一篇:楞严咒大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贯 卷第三
 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四、心法(八种)
 菩提根本、福德
 六祖坛经义解
 观所缘缘论义贯 第二章 释论文 第三节 成立正义
 观所缘缘论义贯 附:唯识学与百法概要 第四节 结论
 唯识三十论颂义贯 第五章 唯识修行五位 第五节 究竟位
 唯识三十论颂义贯 第三章 唯识相 第六节 唯识与分别
 天台小止观讲解
 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二、论文引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森林回忆录 头陀僧如何克服身体的痛苦[栏目:佛学研究论集]
 回向--修行成佛的根本[栏目:智文法师·散文随笔]
 十地颂讲记[栏目:智敏上师]
 如何根除多梦和疑心重[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九]
 我也要念佛[栏目:儿童故事选集]
 第一篇 新时代宗教观 - 正信的宗教[栏目:人间世]
 阿毗达摩·清净道论 01.说戒品[栏目:阿毗达摩·清净道论]
 三、直接体验之路 真知驱除不幸[栏目:大师在喜马拉雅山]
 唐密经典[栏目:唐密文集]
 休怪风波[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