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赞》
见悲青增格西教授
赞颂要由内心赞叹,我们虽然很喜欢念赞颂,但因不了解意义,也就无法欣赏功德,心中没有赞叹的感觉,这样的念赞颂没有太多作用,也没有太多祖师的加持。
《文殊赞》是印度人写的,但不知是谁写的。对此,有说,是一人所写,也有说是很多班智达一人一句合写成的。
敬礼上师与怙主至尊妙吉祥
彼之妙慧离二障云,如日普照极灿烂。
文殊菩萨是诸佛之父。
如同天上有云就不看不清太阳,晴空万里太阳才会很明显,所以要看见明亮之日就要去除乌云及灰尘。这句是说文殊菩萨之智完全远离烦恼障及所知障,如远离乌云之太阳般,非常清楚,明见万法。
尽所有义如实见故,手执经卷于心处。
这是智慧的部分。如实观见从基智至遍智之成佛道等。通常「如所有」指空性,「尽所有」是指空性以外的法,而此处尽所有是指一切,包括如所有与尽所有。
为了让我们了解尽所有,远离烦恼障及所知障,文殊菩萨左手持《般若经》经卷,代表他手中握有解决有情一切问题,满足一切愿望的方法。
任谁堕入轮回牢狱,无明暗故受众苦,于彼群生如父悯子。
若人离开六亲,被监禁在没有窗户的监狱中,有的只有黑暗无明。有无明就有贪嗔痴,有贪嗔痴就有苦苦、坏苦、行苦。众生被众苦所逼,文殊菩萨对众生之苦有不忍大悲心,其程度犹如父母亲对独生子一般。
三宝有保护之意,文殊菩萨可以当我们的保护者,但正保护者是空正见。如果一直对治贪嗔,却不对治无明,将永远无法脱离轮回。智慧不仅可以现在保护我们,究竟也能保护,保护我们岀轮回,让我们成佛。许多佛书会提到色法、心法等内容,其用意也是在让我们更接近空性的道理。从修学来说,最重要的是空正见,我们布施、持戒,其目的也是为了见空正见。
文殊菩萨为什么要给我们保护呢?因为祂具有大悲心,以此才会不顾一切地利他。从文殊菩萨角度来看,祂若没有悲心,我们去求祂也就不会有用了。从我们修学时的角度来看,要有利他心,要有利益一切有情的心,如果没有利他心,心胸狭隘,就产生不了佛菩萨深广的空正见。有了利他心,行为、态度改变了,产生智慧的机会就来了。虽然产生悲心是在利益他人,但是最终得利的是自己。
以上是说空正见与悲心,是讲文殊菩萨意功徳的部份。
具足六十妙好语,雷音震破烦恼睡梦,
解开业力之铁索,为除无明断众苦苗,高举智慧妙宝剑。
此是语功德方面,因为有悲心,所以才说六十妙音。
妙音事实上有六十四妙音,为了方便写颂文的关系而作了调整。也可以说六十四是六十音的开合,可以归纳为六十音。
文殊菩萨为了让众生了解取舍之道说六十妙音,此妙语声大如雷声般,足以让冬眠者苏醒。
文殊菩萨的声音是透过三大阿僧祇劫修行、回向而成的,具有很大利益。其讲说八万四千法门,可使有情众生从无明烦恼睡梦中苏醒,可以斩除苦的苗芽。
智慧是斩断无明的法宝,智慧之剑是诸佛智慧的象征。为此手握智慧之剑。
本来清净究竟十地,功德圆满最胜佛子身。
百一十二相好庄严,除我愚暗顶礼妙吉祥。
此是从身功德说。
一般而言,本来清净是指法性本然清净等,但这边的意思是已经清净很久了,已经成佛很久了。也许我们会将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当作菩萨看,而不是佛,但此处指文殊的功德已超越十地,已经圆满成佛。「百一十二相」就是指三十二相,八十随好,也就是具有佛的相好之意。文殊菩萨虽然已经圆满成佛,但是会在百千万世界,化种种菩萨等相利益众生。
嗡阿惹巴扎那底(随力多诵)
尊怀悲悯放照智慧光,我心愚痴冥暗悉破除,
复请降赐聪慧辩才明,令我通达佛语正论义。
此处解释功德。念一遍咒会有什么功德?念七遍、念二十一遍又有什么功德?我们现在念咒,不会实现经典讲的作用,是自身业力的问题。证二地时咒力就会成熟,真言会实现。因此我们现在只能尽量想它们的意义,相信其功德。
因为宗喀巴大师的教法与文殊菩萨有特别关联,有不共意义,所以会特别提倡《文殊赞》。
(2005年附讲于八事七十义课)